查看原文
其他

索朗措姆不同意!

赵书彬 万靖 西藏发布 2023-09-2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热点新闻

·西藏2023年高考分数线新鲜出炉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最高奖项

·拉萨机场恢复一条直达航线


编者按:鲜活的新闻来自现场,动人的故事采自一线。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本报对标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在全媒体开展转文风活动,引导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转作风、改文风、强“四力”,把笔头镜头对准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实践,记录振奋人心的变迁变化,展示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成就。


近日,《西藏日报》推出“在现场”专栏,报道高原大地上带着“糌粑香”、沾着“酥油味”的新闻和故事,努力为读者奉上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敬请关注。


索朗措姆不同意记者“三分之一牧民直接受益”的算法,原来——

在察夏村,人人吃上了“生态饭”

从拉萨回那曲,跨过怒江水系的第一条大河便是优曲。溯流而上,穿过沟谷后,源头区域的草原一下变得豁然开朗。一群群牦牛布满夏日的高原草甸,一个个牧业村居散落在草场边缘,一座座山峰顶云带雪围簇在四周。


最靠里面的村子叫作察夏村,位于优曲源头,海拔4860米。因海拔高、近大山,气候一天三变,风雨无常,阴晴不定。但是,这里却绿意满眼,河流纵横,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为那曲市色尼区香茂乡察夏村村民在清理垃圾


一个月前,察夏村刚刚向上级交了一份报告,正在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图为鸟瞰那曲市色尼区香茂乡察夏村。


“守护好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索朗措姆一毕业就在色尼区香茂乡察夏村驻村,现在是驻村工作队队长。她说,优越的生态环境、良好的人居环境,既给牧民生活带来健康、提升幸福感,也让群众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图为鸟瞰那曲市色尼区香茂乡察夏村公路。


“因生态保护,直接受益的群众有多少?”记者问。


4年的驻村生活,让索朗措姆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她脱口而出一一列举:生态岗位134人、村环卫工6人、草原监督管理员14人……


图为那曲市色尼区香茂乡察夏村一角。


听着索朗措姆的介绍,记者马上算了一笔账:以察夏村常住人口496人来计算,约有三分之一的牧民直接受益。


对这个结果,索朗措姆却不完全同意。她马上说:“加上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红利,可以说村民人人都享受到了生态保护政策的红利。”


图为那曲市色尼区香茂乡察夏村村民在清理河道垃圾。


是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在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察夏村所在的优曲源头区域也叫“优普”,意为优曲的里面;附近有一座山,叫作“优赞罗布占堆”;还有一座萨迦派寺庙,叫作“优赤久拉康”……


图为鸟瞰那曲市色尼区香茂乡察夏村。


缘何多以“优”来命名这处地域?


73岁老僧人藏迪解释说,一位萨迦派高僧从北京朝觐回藏经过此地时,一匹马死了便丢在了这里。藏语里“优”便是“丢”的意思,因而得名。“马死了可以丢,不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丢,但生活垃圾不能丢,生态发展理念不能丢。”老僧人藏迪的一番话,让身边人若有所思,深受触动。


图为那曲市色尼区香茂乡察夏村外貌。


优曲,因汉藏交往不胜枚举历史故事中的一例而得名,又在今天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优曲之畔,正铺展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源、生态河源的新画卷。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西藏2023年高考分数线新鲜出炉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最高奖项拉萨机场恢复一条直达航线点击下方视频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主编:王青中

编审:张巍巍编辑:刘星来源: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