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艺术的遛娃基本点|时代美术馆展览进行时

杨二妈 游乐学团
2024-08-04

要放假了,推荐一个好地方:

能溜娃,还能自拍。

时代美术馆的玻璃房


空调特冷,格调特高,正是时代美术馆!


这一期展览是《比赛继续,舞台留下》


什么是当代艺术?

开幕演出:庄伟《空白意识》(表演)



当代艺术是下、现、才、技……


在这一百年间,艺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观赏角度来看,变得轻松和惬意,去掉标准化和美学特征,也接纳懂和不懂。去美术馆,不再是曲高和寡,而是一次消闲、一种娱乐、一场聚会、一堂静心课堂。


“本展览通过24位艺术家的创作,展览将身体与表演性视为一种回应主体性缺席与在场的方法。”


这句话很难懂哦!


我直白一点说:眼下的作品,有高冷,也有热闹;有发人深省,也有冷执迷不悟;有激励,也有嘲讽……反正是五花八门和形形色色。

刘艾真《粉红娘子军》高清单频录像


当代艺术是一种以观念为核心的艺术,艺术家以多元形式去表达对个人、社会及关系的思考,作品会涉及当下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科技等等问题的反思和表达,也有提问。


陈维《一支关于未来的广告》装置


《比赛继续,舞台留下》中作品,不止看艺术和创意,也可以借机内观自己,引用策展人的话:“在未知而变动的时代洪流中,如何与蓝图和挫折相伴,在泥沼和曲折中前行,是本次展览关注的核心。


李晓斌,摄于1979年的北京颐和园


展览呈现出贴近我们生活的场面,以影像、装置、照片、舞蹈来刺激和拷问每一个参观者。


何兆南《散景》数码喷墨摄影


这里有近四十年间的不同生活场景和社会表达。艺术表述是个契机,可以为家长和孩子打开全新的讨论话题。作品像一件容器,装着一个微缩的世界;也像时光机,带我们穿越到不同年代,引导大家以另一个视角去探索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事件、现象、可能……



问题来了,这社会性话题的展览,适合孩子看吗?


绝对适合!


特别推荐给7-18岁的人群,这是了解自己、家庭、社会的另一个入口。



当代艺术如何轻松看?


第一步:建立规则

致颖和陈亮璇《手势》3d打印雕塑


在公共空间内,无论几岁都应该严格执行公共秩序:不触摸作品;不打扰他人;禁止饮食;保持安静:安静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忍耐,也是一种接纳——安静去看、安静去听、安静去感受……才能融进环境之中!孩子在展馆内的不当行为,家长有责任及时制止!或带离现场。


第二步:安排时间和选择时机。

手稿和原始资料,展示创作过程的思考


此展览,参观时间约在1-2.5小时之间。家长要预判孩子的精神状况和午餐、午休安排,适当避开疲惫期。要约合适的小伙伴,不要变成起哄集合。美术馆门票当天有效,可多次出入。美术馆一楼有餐厅,也可以分两次完成观展安排。


第三步:慢慢走,并适当停下休息。

覃小诗《海角》装置


此场影像作品比较多,估计孩子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家长适当再慢下来,花时间才能洞察细节。日常观展,千万不要安排太满、太疲惫。美学生活,享受过程比结果多少更重要!


第四步:可以很喜欢,也可以不喜欢。

唐潮《安全岛》录像


坦白讲,在当代艺术中,我看不懂的,比看得懂的多;不喜欢的,也比喜欢的多。但是,无论懂还是不懂、喜欢还是不喜欢,都不影响我们置身其中去感受不同的冲击,以及带来不一样的滋养。所以,请尊重孩子的喜恶,以及他们不一样的表达。


第五步:不要错过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允许孩子用自己的姿态看展览。

郭鸿蔚《行走》单屏无声拼帖黑白电影


当代艺术,从绘画、行为艺术、雕塑、装置、影像、表演到空间,从美轮美奂到惊悚恐怖……孩子常常这样问:“这些都是艺术吗?”


我通常这样回答:“被美术馆选入作为展品,尽管我们不懂和不欣赏,但会有合理的原因。一起找出背后玄机吧……”

刘艾真《粉红娘子军》高清单频录像


这种符号特征突出的影像作品,我也不会担心孩子是否理解。只要孩子能花时间去观展,就能在其中读到孩子所关注的物品和情节,也能感受其中有趣的表达。不必强求孩子读懂艺术家作品的意义,事实上我们也做不到。


作为家长,对无法驾驭或无法清楚描述的东西,也不必焦虑和抵触。正如专家们的解读:当代艺术的定义是无法定义!(以欧洲先锋派艺术家为代表,总是这样诠释的。)

手稿和原始资料,展示创作过程的思考


有些时候,孩子对当代艺术的接纳度和理解力,说不定还高于成年人。孩子天性里没有边界,很适合解读“非主流”艺术品。逛展过程中,家长应鼓励孩子提问,要养护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和勇气——具有挑战性发问;没有世俗牵绊去提问;直观的、不设防的提问……


无畏的提问和解读,是看不懂的艺术作品最好的解说。伴随着年龄增长,那一份珍贵的好奇和开放性,可能会失去。

关尚智《一线希望》装置


当孩子说出奇葩的表达时,家长不知所措时,

用温和并缓慢的语调说:

“哦……这样哦!

哦……我们去再看看。”


第五步:能玩的内容,要充分去体验。

李然《新邻里》装置


当代艺术中,大量可以置身其中的体验,比如《新邻居》参照舞台话剧《好运舞台》,完成一个舞台设计装置,还制作了剧本。艺术家欢迎参观者手持剧本,慢慢走到站到舞台中,慢慢读着剧本,从而才能体验舞台上曾经发生的一切。


第六步:仅一点点收获,也应当很满足!

每一次逛展,花时间去了解一两件作品就足够了,而不必按清单去打卡。花时间和朋友、家人、孩子好好讨论,谈谈作品带来的感受和思考,聊聊这些作品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即使是一点点感悟,这一程就值得了。


如果孩子累了或不想再看,安排孩子在同一展厅坐下等待、休息,家长可以独自继续观赏,而不是立即离开。和家人的相处,孩子同样需要学习忍耐,需要更多包容。


第七步:展厅外,有留言区、大露台……多停留多收获。

露台外的景象,好像一场巨幕电影:声音取自现场


当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欣赏作品时,往往忽略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看到的一切,餐厅、商店、休息区都是舒适的过度。

在餐厅和露台,除了设计独特之外,也允许稍微提高音量来讨论;一边休整,一边聊作品,最是惬意。一楼还有“榕树头”和阅读区。


与其说,我是如何带孩子逛美术馆,不如说“孩子带我在美术馆里学习”,美术馆比博物馆更适合作为日常轻松游荡之地。


关于展览的早期推文:

几岁开始?要这样牵手看博物馆

当代艺术展览+阅读

千山万水逛一场书展,是自虐还是成长?

身在广州必逛此馆,三个不容错过的理由

预习|逛卢浮宫前准备点什么

去罗马,不要错过这三个地方|亲子文艺时光

游东京,从这里走进西洋美术的殿堂


参观美术馆,

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也可从学习开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游乐学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