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专家学者多维度剖析中亚,观点新颖!(之二)
30日上午,“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暨第二十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以视频连线方式召开。研讨会第二组专家、学者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现将6位发言摘录(录音整理,或有差错)如下:
“第20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第2组发言摘要
1.题:中哈经济合作30年
王海燕 华东师范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哈直接的贸易联系始于1992年,哈是中国在中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建交30年来,双方贸易增长了84倍以上,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远超中国与其他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和增长率。
一、贸易增长从量变到质变
中哈贸易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2000年),中哈贸易合作开始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中哈贸易合作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2年)。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中哈贸易合作进入提质增效的调整期。
中国从哈进口商品结构始终比较单一,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其制品一直占到进口总额的80%以上;中国对哈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档次不断提升;中哈双方的顺差和逆差呈现阶段性变换。
从贸易主体看,中哈贸易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投资领域逐渐拓宽;从贸易方式和范围看,一般贸易方式的比重不断提高;从贸易合作的地域范围看,中哈贸易从初期的以新疆等西北地区为主拓展到中欧班列沿线各省区。
二、投资合作不断增长
中哈投资合作三个阶段:1.1992—2000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哈投资合作启动和相互了解期;2.2001—2012年是第二阶段,中哈投资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3.2013年至今是第三阶段,中哈投资合作提升时期。
三、中哈经贸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一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有后劲。二是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三是中哈经济互补性强。包括基础设施互补,产业发展互补,经济结构调整互补。
四、中哈经贸合作的挑战与前景
无论在国际层面、区域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面临挑战。
尽管如此,中哈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主要表现在:哈贸易投资环境越来越好。
展望未来,中哈已建立的永久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计划对接,中哈经济保持韧性,复苏势头强劲等,都将有助于中哈经济合作行稳致远可持续发展,前景看好。
2.题:中亚经济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
肖 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
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中亚地区社会经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尽管受全球大流行疾病影响,中亚社会经济在2020年有所衰退,但国际金融组织对中亚经济增长还是保持了乐观的预期。
影响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区域生态问题将引发连锁性失效;系统记忆的双重影响;多样性动态网络的竞争效应。
中亚经济从单一依附转向多中心依附。随着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中亚国家经济依附也逐步多元化,对俄罗斯的依附水平有较大的下降。除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外,中国、日本、韩国、土耳其、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美国等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国。
看中亚经济发展与多中心(全球、地区和国家)依附关系:按照地区经济体的标准来衡量,中亚地区还有非常大差距。不过,若从空间经济、经济史和政治联系来考虑,中亚可看成对外依赖较强、组织松散、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准地区经济体”。
中亚经济依附性增长是常态,但保持多中心是经济实现增长的必要前提。促进中亚经济依附性增长的多中心是相互作用的。
中亚经济对多中心的依附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国家中心、全球中心、地区中心(东亚、西欧和北美),但目前的依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变数。
作为边缘地区,中亚经济增长离不开对中心依附,但经济成长过程所付出的代价也会比中心大。然而,多中心会激励中亚经济会形成自己的特色,纯粹的“俄罗斯化”或“美国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出现。
结合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数字化的广泛应用,中亚政治的治理能力会有显著提升,这也将促进经济增长。在数字化世界中,中亚国家边缘地位在时空上会缩小,但依然会在资金和技术上依附多中心。
3.题:中亚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
马海龙 青海民族大学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中亚地区处于古丝绸之路核心区域,也是“—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
海外华侨华人研究具有重要性。因为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软实力。对海外华人文化与社会的研究,可以丰富社会科学,如政治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在内的研究。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对中亚区域华侨华人研究较少,海外华侨华人与“带一路”研究较集中于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区域)。
在学科与研究方面,主要是历史学、政治学,急缺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缺乏对中亚华侨华人的社会、文化、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资企业等的实地调查研究少之又少。主要表现在关注的学者少、研究机构也少。且大都集中于哈、吉、乌三国,对中亚其他国家研究的更少。
近十余年来,自中国福建、广东、四川、广西、甘肃等地人口源源流入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他们办工厂、开商场、经营餐厅、从事跨国贸易。主要分布在比什凯克、托克马克、奥什等城市。
据吉国移民局统计(2017数据),近几年,每年约有1.2万人的中国人进入吉国经商与务工。
语言、文化的相近及信任感,华侨与东干人形成经济合作关系。一是中国商人雇佣当地东干人做工人、销售人员、服务员;二是东干人为中国商人在与当地政府打交道、办手续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担保。
中亚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文化交流与传播、经贸往来,中资企业参与其中。
中亚华侨华人研究的未来,需要在学科方面强化,加大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力量的投入。要做到基础研究与现实应用研究相结合,加强国内外学术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华侨暨中国新移民的研究,还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华侨华人的比较研究。
4.题:吉尔吉斯斯坦近期形势与中吉“一带一路合作”
李睿思: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室助理研究员
从今年吉尔吉斯斯坦发展情况来看,现阶段特点包括以下这么几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点,吉尔吉斯斯坦今年完成了总统选举,推行了宪法改革和首个5年发展计划,这些事件都标志着在政治领域通过不断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第二点,吉尔吉斯政局的动荡局面得到了缓解,总体的经济形势也开始出现了恢复与发展趋势。
第三点,今年吉尔吉斯斯坦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和周边邻国的冲突以及阿富汗的威胁。今年的吉塔冲突多因边界划定不明,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阿富汗局势对吉尔吉斯国家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恐怖势力的外溢。第二个就是阿富汗新政府极端色彩存在蔓延的风险。第三点是阿富汗的难民潮可能给吉边境和社会治理的风险。
除了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外,中吉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在顺利进行。农业领域合作包括北部的优良玉米培植技术,南部的棉花丰产栽培技术合作,在工业领域双方还继续合作建设工业园区,比如说还有热电站项目等。
在人文领域,今年中央民族大学和奥什国立大学承办了一个中吉人文交流中心在北京揭幕,这个中心是吉尔吉斯在华开设的第一个联合人文交流中心,也是中吉人文合作领域的一个重要项目。
几点个人的建议:首先是政治上的互信要继续夯实,互相尊重主权,丰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积极推进各领域的合作。
第二是双方应该继续加强打击三股势力,避免地区冲突和极端势力影响我们在一些项目和人员的安全。第三是重视打造双边合作的新增长点,特别是在跨境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健康医疗卫生、健康远程教育和绿色低碳发展等等新兴行业要加强合作。
5.题:城镇化对中亚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李娟: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讲师
“五斯坦”所在的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陆路交通的要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轫之地,也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通衢。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和关键。而城镇化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必定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亚地区城镇化及其三个组成部分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水平较低,但大体呈递增趋势演进,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
1991-2019年间,中亚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波动态势演进,国别差异明显。
中亚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自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但整体属于技术进步驱动型。
城镇化对中亚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存在平均效应和演化效应。
城镇化既能直接驱动中亚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又能通过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的稳定有序流动,统筹协调人口分布和空间布局,完善城乡资源配置体系;中亚国家应积极将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扩大内需和外需,积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城镇的综合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交通、医疗、就业、教育等社会保障体制,引导城镇内涵式发展。
6.题:域外国家对中亚跨界水资源问题的介入及影响
朱 源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亚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相对匮乏和分配不均,在跨界水资源分配、利用与保护上存在种种矛盾,深刻影响着区域内国家间关系的发展。美、德、印、日等域外国家基于自身的能源和政治利益考量通过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介入中亚跨界水资源问题。
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亚国家的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但更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能源利益。而且,通过扩大自身在中亚一些敏感和关键问题上的参与,它们也试图遏制中俄两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进而影响中国新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更为深远的战略目标。
总体而言,中亚跨界水资源问题主要症结在于水资源分配不均,而非水资源的绝对匮乏。
在水资源分配上,中亚地区跨界水资源主要集中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境内,而处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则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与此同时,受前苏联在中亚五国经济布局的影响,该地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开发利用空间分布不相适应。
美西方国家意欲通过跨界水资源问题离间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试图将跨界水资源问题作为其介入中国内政、影响新疆稳定与发展局势的楔子。刻意炒作中国水资源利用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来进一步渲染“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削弱中国在周边国家及国际社会中的信誉及影响力,以此遏制中国发展。
(演讲记录整理:刘英)
“第二十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摘录之一
今晚不容错过!许涛教授讲座会议密码给您
凡转载本账号文章,请在明显位置标注:转载自“丝路新观察”。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意见。
如需广告、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z13565801531。
丝路新观察网站:www.siluxgc.com
新浪微博:丝路新观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