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惊蛰 | 万物生欲动,无为自有为
明日惊蛰。
春雷闹醒万物,离大地上的生机勃勃又近了一步。今天,小南与你分享余世存先生笔下的惊蛰百态。
惊蛰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
万物生欲动,无为自有为。
时序到了3月初,即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的位置,这一时间是农历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北半球气候温暖,许多地方都播种了,人们盼望收成好。先民们观察此时的现象,如气候、自然界的生物活动跟收成之间的关系发现,如果这时候出现了电闪雷鸣的情况,那么这一年肯定会丰收。
“春雷响,万物长!”更有意思的是,大自然千万年的演进,使蛰伏在地下的昆虫和小动物都知道此时该露头了,温暖的气候、地上的春草都可供其生长。“春雷惊百虫”,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一节气非常有意思。二十四节气多跟自然现象、人们的自然感受、农作物种植等相关,但这一节气是跟人们观察到的生物活动规律相关。
在细心的先民看来,这一时节就像运动场上启动某项比赛的发令枪一样。这一枪在天地间打响,那些还在冬眠状态蛰伏得太久以至昏昏沉沉的昆虫、走兽们都惊醒过来,它们听令而努力生长壮大。
……
“惊蛰始雷”,人们观察到,雷雨过后,种子纷纷从地里伸出芽来,疯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雷雨发庄稼,人们甚至观察到,有了雷雨,豆苗等农作物都长得疯了似的,秋天肯定丰收。
惊蛰的物候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在节气的最初一候五天里,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终于在春暖时开始盛开。在二候的五天里,仓庚即黄鹂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开始鸣叫,用美妙的歌喉渲染春天的气氛。到第三候的五天里,天气渐暖,大地回春,很多动物开始繁殖。由于鹰和鸠的繁育途径大不相同,翱翔于天地的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隐匿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在古人眼里,如果桃树不开花,说明阳气闭塞;如果黄鹂不唱歌,说明臣下不服从君王;如果老鹰不化为鸠,说明贼寇会屡屡出现为害社会。
……
惊蛰节气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人们会在这一天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以龙抬头为大事,民间以为龙虎相斗,白虎在龙抬头时也会搬弄是非,甚至开口噬人。故人们祭龙王之外,也会祭白虎,使之不要张口说人是非,让人全年不遭小人之兴风作浪。
惊蛰的节气神是雷神,故人们还要祭雷公。“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舅父在中国家族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一如雷公是天庭中的重要神祇。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只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
诗人当然也敏感这时令的变易而感兴。范成大有《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诗: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陆游在《春晴泛舟》中说: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曹彦约有《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诗: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
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冱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仇远在《惊蛰日雷》则说: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到头来,惊蛰还是落在一个春字,春回。
1111111111111111
文本摘自《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余世存著,有删改
图片来自unsplash,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或许你还喜欢: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冯巩
『小南时光』主播责编 | 马飞羽
指导 | 逸一之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