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黑产业,我们无处安放的隐私

Naomi Lady章 2023-06-10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无非是“你在明,他在暗”。

 

无论是三里屯那些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在你面前伸出的一支野生镜头、还是前不久被报出的韩国“胜利偷拍门”事件,其实,背后都隐藏着一条黑色的网络商链。


有消息称:被偷拍的照片和相关信息被放到平台,用来吸引流量、添加广告提成获利......



网友TT说,之前在春熙路被拍过照片,当时没有太在意,后来居然发现自己的照片出现在网上,就是之前逛街时被拍的那几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受伤害的人的照片像一件商品一样被他们玩弄于手掌间,散播在网路里。


别人的隐私成了他们消遣或者赚钱的工具。



其实,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不只是“照片”,还有我们那些无比重要的个人隐私。但现在,它们似乎都变的无处安放了。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泄漏的还有电话、身份证、甚至小区楼牌号,有人甚至利用科技手段,在你掏出手机打电话的那一刻,信息就已经泄露出去了。



2018年,360手机卫士标记各类骚扰电话号码就约有1.21亿次,平均每天33.2万次。


1

究竟是谁在疯狂泄漏我们的信息?


如今,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所有的生意都可以被称为“流量生意。”而流量背后的用户数量就是所有商家梦寐以求的“兴奋剂”。


而这个兴奋剂就是“个人信息”。也是这个时代最稀缺又最充足的资源。

 

● 稀缺是因为“缺少有效反馈”

● 充足是因为“永远取之不尽”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资源甚至大过行业本身。


应该说,流量本该是商业的良性竞争,却也让众多不法信息收集看到了短暂的“淘金时刻”。



之前曾看过相关报道:


某互联网平台员工泄漏用户信息,800元换1万条个人信息,但恐怖的是,这些数据每天可以更新4万条......


个人信息最大的用处就是准确营销。对于一些行业来说,一张有名有姓有联系方式的用户清单,就是最完美的营销利器。

 

因此......

 

● 你买车时留下的联系方式,在不久之后或许会变成不断的新车销售电话,超市办会员留下的手机,也会变成某某有活动免费送的电话......

 

我们的姓名、电话、性别和照片等私密信息,被无数人甚至是骗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搜索筛选,我们的个人信息除了“赤裸裸”的泄漏在外,还有我们根本无处安放的安全。



2

当我们出门的那一刻,信息就已经泄露了


今年315晚会就报道过个人信息泄露的相关事情。


或许在我们常人看来只要管好个人信息,不要随便透露就可以避免了,但其实不然,这里面的水简直“深入大海”。

 

就拿推销电话来说,在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的工作就显得效率低下了,而且人力成本势必会高,所以,专门打电话的机器人便诞生了。一台机子可以同时拨打上百个电话,一天就能自动筛选几千用户资料,一年可以拨打40亿个骚扰电话,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

 

也就是说,或许我们接到的电话,听起来像个“真人”但实际确100%的假人。在跟你通话的过程中,其实它还在跟另外几百人通话。



但最可怕的确是当我们出门的那一刻,信息就已经泄露了。

 

315报道过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一种“信号盒子”:


当用户逛商场、吃饭、打开手机WiFi寻找周围信号或打电话,就会有几率与这个盒子释放的信号相撞,就会被复制出手机的硬件码,从而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

 

据说,该公司目前已有6亿用户的信息资料。也就是说,已经基本储存了6亿用户的基础画像,性别、年龄以及社会关系......

 

在这些智能设备面前,我们脆弱的信息,一点反抗机会都没有。我们的个人信息无处藏身、每时每刻都在被疯狂盗取。行走在大街、商场、舞会......我们跟“透明”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被这些智能设备轻而易举的扫描了全身。

 

我在想,“智能电话机器人”的诞生或许只是为了解放人类,从而让人类去创造更多可能。而“信息盒子”的设计之初或许只考虑到辅助监控,搜索附近的不法分子。

 

但结果,这些跨时代科技却被那些无聊的人正道歪用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否定了科技,也玷污的人类的创造。



3

保护个人信息,还是要自己多上点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大数据公司是有自己的行业沉淀。在用户基数上来说,是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和保密措施的。所以,一般来说它们是比较安全的。但不排除,个人信息在别的地方泄漏。


 其实,中国的法律对个人隐私一直是有保护条例的:


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的威慑限制了黑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作为普通人,保护个人信息,还是要自己多上心。

 

因此,来历不明的短信、社交软件还有极诱人的优惠活动不要轻易点击。

 

懒人朋友们不要为了便于记忆,多种场合使用同一个密码,风险系数太大。朋友之前曾捡到同事的一张银行卡,她竟然还把密码写到了背面......

 

特别提醒的是:公共场合的WiFi,尤其是需要手机验证码的那种,不要随意连接。(信息盒子就是这么知道你的个人信息的)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外漏是个全球性问题,是很难避免的。但我们的信息也并不是无处安放,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保护好自己的社交圈,这或许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爆文回顾

1.丨有些遇见,蓄谋已久……

2.丨“报复性熬夜”有多可怕?

3.丨今年儿童节的一个惊喜!



 我的粉丝群已经建立啦  

欢迎大家搜索微信号:xiaoladyzhang

让“Lady章的小小章”带路新的大本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