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子烟的“阴谋”

Naomi Lady章 2023-06-10




在电子烟发展的这些年,一直在烟民中保持一种神秘感。


但殊不知,这种神秘感,如今却规模巨大。


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电子烟市场规模已由2012年的0.61亿美元迅速蹿升至2018年的7.44亿美元,电子烟产量也从2014年的6亿支左右增长至2018年的22亿支左右。


而这样的增长,也意味着需要它的人变多了。



据外媒消息:


全球吸烟的民众已超10亿,而吸电子烟的人群已超过1亿,且电子烟人群增长速度高于普通烟民。


但最令人担忧的是,电子烟的自身属性,让其可以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成了谁都可以卖谁都可以买的“健康”隐患。



如今,一边是传统烟草庞大的人群,另一边是新型电子烟的快速发展。


烟民们所面对的情况都问题重重。


而在“健康”、“时尚”和“有助戒烟”等宣传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子烟。


这个问题,或许就不再那么简单了。


01

-----------------------------------------

监管之外,电子烟拥有了传统烟草所不具备的“超能力”

-----------------------------------------


在电子烟发展的这些年里,这样的照片,我们或许并不少见。



可以试想一下:


假如一个孩子正叼着一根电子烟“吞云吐雾”,你会怎么想?


而近日,南京的王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自己11岁的孩子竟然学着视频抽起了电子烟!



其实,如今的生活中,电子烟真的无处不在。


● 例如,欧洲某品一次性电子烟,凭借时尚的外观和泛着蓝光,充满未来感的电子管,价格亲民,就成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烟民。


但问题是,吸引的却还有青少年和从未吸过烟的年轻人。


● 之前在社交平台刮起一阵大风的某品电子烟,用12重口味,从儿时记忆汽水味,到成长之路的咖啡味,用一波“回忆杀”和仅有一根手指大小的设计,被许多年轻人所接受。



为了满足市场所需,电子烟大多朝着好玩、美观、口味多等方面设计。电子烟也越来越成为了一种所谓的“时尚”单品,不真实地把烟草与时尚等尴尬的联系了起来。


● 有商家甚至推出电子烟保护壳,与手机形成时尚的统一配对。


可以说,在监管之外,电子烟拥有了传统烟草所不具备的“能力”。


而类似于“吸烟有害健康”、“电子烟仅是一种替烟工具”的警示标语,却很少出现。


02

-----------------------------------------

 “对身体无害”是电子烟的最大卖点之一

-----------------------------------------


BBC系列记录片,有一集就讲诉了电子烟。


他们选择了60名吸烟者组成的志愿团队,分成3组参加这项戒烟测评。


● 其中,第一组是不借用任何东西来戒烟,第二组是用尼古丁贴片来戒烟,第三组是用电子烟来戒烟。


在持续跟踪调查1个月后,却发现:


第三组用电子烟来戒烟的人群,重新吸烟的概率最高。而第一组不借用任何东西来戒烟的人群,重新吸烟的概率却最低。



从某种意义来讲,电子烟很可能会引诱更多的人走上重新吸烟的道路。


而据国外一项评估,在10个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得出了近似的结论,电子烟与传统烟草的使用存在着关联。


就如纪录片里的内容:


2014-2015年间,使用电子烟的人群增加了一倍,这一比例超过了传统烟草。如今,英国已有超过250万电子烟使用者,但很多人却对它知之甚少。


而在BBC的这项测评中:


● 90%的人都认为电子烟比传统香烟危害小

● 80%的人都认为电子烟有戒烟的功效


但实际,真的是这样吗?



近日,就有消息报道,电子烟的第一例病例已经出来了。


● 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官员称,一人在使用电子烟后出现严重的肺部疾病,最终不治身亡。


这也是首例由电子烟导致的死亡案例。


伊利诺伊州卫生主管单位认为:这起案例再度引发对电子烟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讨论。


而此前,电子烟曾被普遍认为比传统香烟更健康,在人类的文化中很快传播了起来,如今看来却并不是安全的。



其实,类似于这样情况,在之前欧洲的一家实验室也曾做过类似的报告。


用一个传统香烟和一个电子烟分别插入对应塞满棉花的罐子里,进行烟雾测试。


但测试的结果,目测发现:


传统香烟对应的罐子里的棉花变成了淡淡的黄色,而电子烟对应的罐子,里面的棉花却并没有变色,但却变得有点粘稠。


但最终,送进实验室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 从传统香烟中发现了化学品约7000种,其中250种有毒70种能致癌。而电子烟对应的棉花却发现成分包括丙二醇、甘油、香精和尼古丁在蒸发的过程中变质,且棉花中含有的重金属超标。



03

-----------------------------------------

每一口烟都充满着无法解释的“味道”

-----------------------------------------


简单地说,重金属包含了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铅、汞、砷、镉等近百种物质。


如果长期使用此类产品,会造成穿过皮肤的屏障进入机体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对肾脏、肝脏和脾脏的伤害最大。


之前曾看过一个视频:


● 一个电子烟油的视频主播说,抽电子烟如果造成短暂的眩晕,眼花,无力是因为“烟醉”的原因,他表示就如喝酒有“醉酒”的道理一样。


但实际是不是这样呢?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在很多资料上却发现,重金属超标可以引发:


破坏酶系统的活性,使蛋白凝固,组织坏死,产生易疲劳、乏力、嗜睡、淡漠、情绪不稳、头痛、头晕、震颤等症状。



电子烟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通过加热溶液,传送气雾供使用者使用。


专家表示:电子烟中含有的尼古丁、甲醛、丙二醇等也同样会带来伤害。


● 尼古丁除了成瘾,它本身也可能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 甲醛是一种无色但有刺激性的气体,在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将甲醛放在一类致癌物列表中。2019年7月23日,甲醛被第一批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中。


● 丙二醇,虽然是属于低毒性分类,但当把它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时,却有引起肾脏障碍的危险。目前,已有国家禁止在食品工业中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测评实验表示:


当电子烟中的电压过高时,气雾成分可能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降低使用安全性。


相比传统香烟和尼古丁贴布等替代品更复杂的是,不断发展的电子烟技术和新产品,也不断对电子烟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


04

-----------------------------------------

能不能戒烟,尚无定论,但把电子烟当做什么产品来看待,或许更为关键。

-----------------------------------------


我们都知道,戒烟是电子烟发明的初衷之一。


但在其发展的这些年,它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们并不知晓。但可以确认的是,年轻人加入这个圈子的更多了。


调查发现:


● 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岁-24岁人群电子烟使用率为1.5%。值得关注的是,与2015年相比,使用的人数比例有所提高。



而外媒曾有一项数据估算:


仅2015年,美国2000个成年人通过电子烟戒掉了传统香烟,但同时却有16万青少年和青年因吸电子烟而吸上传统香烟,比例是1:80。


也就是说:假设电子烟能帮助戒烟,1个人戒烟,同时会有80个青年人因电子烟而成为不同程度的烟民!

 

那么问题来了。


电子烟究竟能不能起到真正戒烟的作用?



其实,就目前来看,依然存在着争议。


也尚无足够的科学证据确证电子烟的戒烟作用,不同类型的研究也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多正在使用电子烟的年轻人应该深有体会。


往常抽真烟一天一包烟,还能休息一会。


但如今换成电子烟却发现,变的根本离不开手了,总想握在手里,时不时的吸一口,而且坐在家里,就根本停不下来,对自己喜欢的烟液口味总是过分依赖。



我们就以许多电商标称的电子烟为例:


● 一支香烟能抽10口,一盒香烟差不多等于200口。而很多电子烟商家标称的,电子烟“一仓烟液”能抽400口,这就相当于两包烟的量。


而身边就有使用电子烟的小伙伴表示:


● 抽传统香烟的时候是两天一盒烟,但换做电子烟后,却要一天要使用“一仓烟液”。


也就是说,一天等于抽了过去2包烟,翻了4倍。


其实,类似于小伙伴的情况,也曾有研究显示:


不吸烟的青少年和年轻人使用电子烟后,抽烟的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电子烟能不能起到真正的戒烟效果,我觉得怎么形容都不妥当。


而总想着用电子烟来戒烟,面对多年的“抽烟习惯”,或许电子烟满足不了太多的需求。


电子烟或许仅是香烟的一种呈现方式,而应该把电子烟当做什么产品来看待,或许更为关键。


想要真正的戒烟还是要以自我控制为主。


不要给自己留一个备手,而更多的是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转电子烟是过度一下,还是偶尔过一把瘾,这个才是应该考虑的。


如果,真的养成了对电子烟的依赖,那对身体的伤害也许同样很大。


爆文回顾

1.丨凉茶广告的5年之争,这个市场越来越迷幻

2.丨38款智能门锁,竟没有一扇是绝对安全的

3.丨租房市场“高收低出”竟是资金被挪用的乱象



我的粉丝群已经建立啦  

欢迎大家搜索微信号:xiaoladyzhang

让“Lady章的小小章”带路新的大本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