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XO新的坑已经挖好了?

化工邦
2024-12-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拇指药略 Author 西北哽

化工邦,医化行业人脉社交和一站式服务平台

自从智翔金泰事件之后,医药板块的IPO就没引起过太大的关注。
其实不靠谱的IPO一直没断过,9月14日,万邦医药启动申购,这是一家CRO公司,按发行价算市盈率已经给到52。当前药明康德的PE在25以下,行业平均29左右。万邦医药估值那么高,不知又是哪路大神抬上去的。

CXO公司整体下行,与创新药行业低迷环境有关。不仅国内CXO,就连LabCorp、IQVIA这样的世界巨头的股价也从2021年最高点时下坠了40%左右。药明、凯莱英等虽然海外收入占据大部分,却逃不过行业的周期律。

9月初,CRO阳光诺和宣布终止收购CDMO公司朗研生命。阳光诺和上市之时,朗研生命便是公司实控人自有的CDMO板块,主打高端小分子药物代工。本来资产注入+股权套出,一套流程是很明确的,对外讲起来产业逻辑就是CRO+CDMO,搞个微缩版的药明康德。

只是没想到证监会盯得紧,阳光诺和只好自找台阶说:
“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市场的确在变化,没有两把刷子的CXO很难获得青睐。万邦医药和朗研生命,一个是CRO一个是CDMO,共同点就是太普通了,足以构成当前最致命的缺陷。

CXO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1
过去一年多里一些biotech公司半路冒出来截胡,介入CDMO的业务,包括信达、三生、东曜、康希诺等。这些公司拿了融资建了厂房,小分子、大分子、ADCmRNA啥都能做,有产能没产品的,都想来接代加工的生意。
这一趋势几乎在2020年之前就已经确定了。

当时,为了争取PD-1的“千亿市场”,信达、君实、百济神州等企业都把自己的产能预估到极限;三生、东曜等则是10多年前就铺设下的产能,但苦于没有源源不断的新品。

品种或者市场需求和产能不匹配时,重资产的生产设施是创新药企巨大的沉没成本,难以出清。基石药业停掉苏州工厂,康希诺接单阿斯利康,逻辑是相似的。

做CDMO其实是能挣钱的。今年上半年,CXO公司的营收水平大部分保持增长。Wind统计的CXO板块企业中,半年报收入下降的只有凯莱英、博腾股份、美诺华等少数几家,原因主要是新冠业务今年不再持续。

和半路出家的biotech不同,主流CXO公司业务大部分在海外。国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还有一部分汇兑收益。但是,资本市场从来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CXO过去几年业绩上升趋势太快,如今情形,

增速放缓就是罪过

CXO为了跟上时代,开始追随不断涌现的新热点。但并不是每次都成功。

药明康德CGT板块药明生基的遭遇就能说明问题。在国外,传奇生物的CAR-T会因为产能跟不上而影响销售;但在国内,已上市CAR-T和在研的产品却撑不起药明生基的临港基地。

CGT行业的初创企业并不少,但大多希望拿到融资后自建产能。这些企业对外说起来,有了生产线可以更方便地接近患者,其实潜藏在心底的想法却可能是不想在生产上受制于人。还是我们经常说的那个思路:

”盯紧上家,不让下家”。

另一方面,CGT产品在国内推广并不容易。

国内3款已上市的CAR-T定价都很高,医保基金1-7月的趋势就能看出:今年支付压力很大。120万的CAR-T遇上只肯年付30万的医保基金,谈不拢的概率很大,CAR-T甚至根本坐不到谈判桌上。

市场无法快速扩张,必然影响了上游的代工业务。CGT的CDMO短期内没有爆发的可能。
2
多肽的寡核苷酸的CDMO的短期内是有机会的。
诺泰生物这周宣布:发债4.3亿元建寡核苷酸的CDMO生产线。股权融资现在难度增加,发债融资更直接一些。

诺泰的标签是多肽和小分子药物的CDMO。今年5月时候,诺泰生物宣布与欧洲某药企签订了多肽中间体的供货合同。市场猜测是向诺和诺德提供司美格鲁肽中间体。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在美国大范围缺货,但诺和诺德把饥饿营销做到底:药物生产环节没有披露过任何外部代工,只在丹麦加紧扩建产能。诺和诺德目前把灌装委托给了Catelent,最近又增加了灌装供应商赛默飞。因此,诺泰直接向诺和诺德供货的可能性不大。

(司美格鲁肽将与K药竞争今年的全球药王)
诺和诺德带动GLP-1成为目前多肽药物中最有价值的品种,国内跟风研发的企业就不下20家。那一拥而上的感觉,

很像当年的PD-1

PD-1好歹还分不同的癌种适应症,GLP-1除了减肥就是减肥,基本没有其他门路可去。研发进度稍慢的GLP-1可能会比PD-1更惨烈。

在中国,多肽CDMO端包括了圣诺生物、昂博制药、诺泰生物这几家做了十几年多肽的企业,近几年还有翰宇药业、九洲药业等新开展多肽CDMO业务的企业。

这还没算上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大牌CXO。稍后和寡核苷酸一起讨论。

大致可以推测,GLP-1带动的多肽CDMO业务会有短暂的美好时光。圣诺生物、昂博制药、诺泰生物等企业的营收都在10亿元以内,具备一定的增长空间,但窗口期不会太长。
因为在制剂端,目前GLP-1研发进度较快的华东医药、丽珠集团等都是大型的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企业。
到时候恐怕连灌装的外包都不给。
3
寡核苷酸CDMO是目前想象空间更大的业务。
寡核苷酸的开发在技术上可以看作是多肽药物的延伸,诺泰这两年就一直在积极筹备进军寡核苷酸CDMO。不过,多肽和寡核苷酸这两类CDMO企业一般并不交叉。
例如国内较早开展寡核苷酸CDMO的锐博生物就很专注于此。2022年,博锐生物披露的营收是“突破9亿元”。

不过,大型CXO进入寡核苷酸代工领域后,市场格局完全变了。

2018年开始,药明康德旗下的合全药业、凯莱英等CXO企业陆续设置了寡核苷酸和多肽药物的生产能力。

药明康德的多肽和寡核苷酸CDMO归入TIDES业务,2022年药明康德TIDES业务收入为20.37亿元,其中多肽和寡核苷酸业务收入15.78亿元,同比增长337%;2023年上半年TIDES业务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37.9%。今年4月,合全药业新投产两个2000L多肽固相合成釜,合成总产能已超过10000L。

凯莱英这一块业务规模较小,2022年包含多肽业务的化学大分子板块年营收3.73亿元,同比增长139%,多肽总产能2024年计划达到10000L。凯莱英的寡核苷酸规模目前是10条线的中试水平。

金斯瑞也铺设了寡核苷酸和多肽生产线,没有披露过具体业务数据。
从终端产品上看,寡核苷酸类药物在国际上已有十多个成功上市案例,在国内最著名的当属ASO药物诺西那生钠,曾经是卖到70万一针的“天价药”,前年被医保局直接拍到了33000块钱。

其实,大部分已上市的寡核苷酸药物都是治疗罕见病的,如杜氏肌营养不良、急性肝卟啉、原发性高草酸尿1型……
光看名字就知道这药不能便宜
客观地说,罕见的治疗领域限制了寡核苷酸药物的应用。全球范围内,除了诺西那生钠之,Alnylam公司的siRNA药物Onpattro算是卖得非常不错的品种,2022年销售额5.58亿美元。

(截至2022年底FDA获批的寡核苷酸药物)
不过,新近出现的“降脂神药”或许会像司美格鲁肽一样,挑动全世界医药行业的热情。

诺华的这款siRNA药物英克司兰钠,一年只要打两针就能很好控制血脂,8月份已经在中国获批上市,一支23000块钱。目前,阿斯利康同样PCSK9靶点的GalNAc偶联ASO药物也在中国启动了临床。
降脂的市场空间打开后,可能会引来更多涌入者。

2023年以来君实生物、浩博医药、施能康、苏州星曜坤泽生物、舶望制药等公司的寡核苷酸产品陆续进入临床。君实、舶望的产品就集中在降脂上,更多CDMO的需求会随着在研药品陆续进入临床而启动。
只是不知道,这会不会是个新的坑。
(来源:拇指药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若是转载文章会标明出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交流学习。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往期推荐01

2023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上药首登榜首,CXO凶猛

02

又有两家Biotech出事了,CXO企业难以“独善其身”

03

CXO龙头都有什么区别?(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凯莱英…...)

化工邦联合国药励展将于 2023年10月19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主题为医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论坛----“降本增效”促发展、“流程再造”迎挑战的会议论坛,围绕面对当下的新挑战,如何从降本增效、流程再造,甚至拓展创新发展新模式的角度出发,适应新常态,从环保节能、安全生产、工艺提升等方面共同讨论医药化工企业发展之道。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快速报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化工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