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系”又一家公司上市!
▌化工邦,医化行业人脉社交和一站式服务平台
药明合联的出现,暂时打破了这一尴尬。
2023年11月17日,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药明合联)正式登陆港交所。此次IPO,药明合联发行价20.60港元/股,净筹资约为34.8亿港元,成为港股今年以来最大医药IPO。
最终,药明合联首日收获开门红:收盘价格为28.00元,涨幅35.92%,市值达到330亿,估值达到惊人的131倍PE。
药明合联IPO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作为药明系上市公司的“第四子”,药明合联属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那类医药企业。
招股书显示,药明合联是一家专注于全球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及更广泛生物偶联药物市场的领先合同研究、开发及制造组织(CRDMO)。
2013年,药明生物在其内部单独的偶联药物业务单元,以研究、开发及生产ADC,这便是药明合联的起源。2021年5月,药明生物和合全药业正式合资成立了药明合联。
得益于“药明系”这种得天独厚的背景,药明合联在正式成立之后短短的时间内,业务突飞猛进。
企业间的竞争,经常讲究“赢在起跑线”,但是药明合联一诞生就站在了终点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的收益计,药明合联是全球第二大从事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CRDMO,而按截至2022年年底的项目总数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偶联药物CRDMO。
根据相同资料来源,2022年按收入计,药明合联在中国(全球最活跃的ADC对外授权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69.5%。
药明合联受到资金追捧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其所处细分赛道的高度景气。
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模式,ADC药物经过三代技术变革,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正处于行业的井喷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203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有望达到638亿美元。
2022年的明星ADC药物,由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开发的DS-8201取得了极强的市场表现,仅用3年时间,在疫情的影响下年销售额仍突破了10亿美元。
在这种成功效应的示范下,ADC成为众多药企争相布局的热门领域,相关的大额的BD合作、并购也层出不穷,各路玩家争相进入,以期获得下一个重磅产品。
医药行业的发展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细分赛道开始火爆之后,最先收益的往往是卖水人。
ADC赛道自然也遵循这个逻辑。
同时,由于ADC药物更为复杂的组成结构,其同时涉及到大分子和小分子的生产以及二者的组合,相关的生产复杂性更高,CMC策略和工艺的难度更大,对于高水平CDMO的需求也越大。
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此前也公开表示,ADC项目本身就难度要更大,生产难度较大,由于涉及到交叉学科,全球也没有几家企业真正独立研发生产,很多跨国公司ADC都是外包,所以变成80%ADC项目都是通过CRDMO企业推进研发进程
药明合联,正是踩准了这波行业红利。
数据显示,药明合联的客户数量从2020年的49名大幅增加至2021年的115名,进一步增加至2022年的167名。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为304名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全球ADC及生物偶联药物市场的大多数主要从业者。
与客户数量飞速增加相匹配的,是业务收入的迅猛增加。
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下同)9640万元、3.11亿元、9.90亿元及9.94亿元。同期,公司分别录得净利润2630万元、5490万元、1.56亿元及1.77亿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药明合联的未完成订单金额为4.11亿美元。截至同日,公司有67个正在进行的临床前生物偶联药物项目及43个正在进行的IND后生物偶联药物项目。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若是转载文章会标明出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交流学习。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