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林锐标教授等Angew. Chem. :超微孔材料中静电势驱动的二氧化碳乙炔高效筛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WileyChem Author WileyChem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在化学工业中,乙炔被广泛用作燃料,也是多种化工品的重要原材料。工业上主要通过部分燃烧法生产乙炔,但这一过程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杂质。乙炔与二氧化碳均为线性分子,且分子大小(乙炔:3.3×3.3×5.7 Å3,二氧化碳:3.2×3.3×5.4 Å3)也非常接近。同时,乙炔与二氧化碳在沸点,偶极矩和极化率等物理性质上都具有高度相似性。通过变压或变温吸附过程将乙炔与二氧化碳分离存在很大的难度,也特别具有挑战性。
用于吸附分离乙炔与二氧化碳的多孔材料可以分为C2H2选择性和CO2选择性。由于可以在一个吸附循环直接产出高纯度C2H2,利用选择性吸附CO2的吸附剂除去CO2杂质是一种更有效可行的纯化方法。但因为缺乏明确的分离机理来设计潜在的吸附剂,开发CO2选择性的材料还存在很大的挑战。一些存在结构柔性或对CO2有化学吸附作用的材料也仍难以避免C2H2的共吸附问题。
考虑到C2H2和CO2的四极矩相反,找到一种具有接近于CO2和C2H2分子尺寸的孔道的吸附剂,利用限域空间中气体分子的受限结合构型,使得孔表面得以和两个分子实现最大程度的静电相互作用,从而使得通过互补静电势的孔腔结构区分不同四极矩的CO2和C2H2而实现对CO2的选择性识别成为可能,并有望实现CO2/C2H2的最大“反转”选择性和筛分效果。
近日,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陈邦林教授、中山大学林锐标教授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中子研究中心周伟博士合作研究了基于硝普盐(nitroprusside)的超微孔材料硝普镉(Cd-NP)对CO2和C2H2的选择性吸附行为。该材料椭圆形孔腔的大小与形状均与CO2和C2H2分子接近,孔道末端的Cd位点产生的正电势为CO2的端基电荷分布互补。这样的限域空间有利于研究气体分子在受限的结合构型下与框架的静电势相互作用。气体吸附实验表明,常温常压下Cd-NP对CO2的吸附量显著高于C2H2,CO2/C2H2吸附选择性高达85,是目前CO2/C2H2选择性最高的吸附剂之一。
中子衍射测试和理论模拟研究表明,CO2分子可以通过多种主客体弱相互作用在孔腔中被吸附,并且CO2与孔表面电荷匹配,而C2H2则静电势不匹配被排斥。在动态固定床穿透实验中该材料对CO2/C2H2的分离性能依然得以保持,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最后,该材料合成简便且成本低廉,具有规模化合成和工业化的潜力。该工作为设计合成高CO2/C2H2选择性的吸附剂提出了一种新策略。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00584
相关进展
中山大学余丁山教授Angew. Chem. :用于可充电空气电池的超长寿命的氧化还原给受体共轭微孔聚合物负极
北大张亚文教授ChemCatChem:氧化铈负载贵金属纳米团簇中有效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对大气压下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选择性的调控机制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