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王乐课题组《Coord. Chem. Rev.》综述:多功能环三磷腈衍生物在传感、成像、诊疗及仿酶催化中的应用

化学与材料科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 2022-09-2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环三磷腈,具有六元共轭环且含六个活性P-Cl键,易功能化,已发展为一类重要可控的有机平台。目前,许多结构和功能多样的环三磷腈衍生物在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呈现优异的应用价值。近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王乐副教授与美国南佛罗里达的Li-June Ming教授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Specific recognitions of multivalent cyclotriphosphazene derivatives in sensing, imaging, theranostics, and biomimetic catalysis的综述(DOI: 10.1016/j.ccr.2021.214326)。详细介绍了环三磷腈衍生物在传感、成像、诊疗及仿酶催化中的应用的最新进展:a)对各种靶点(分子和离子)的荧光识别;b)在生物医药(成像与诊疗)领域的应用;c)金属介导的仿酶催化;d)并对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如环境能源和电子器件进行了展望。
 
1.本文首先对环三磷腈类衍生物的制备进行梳理(图1):环三磷腈衍生物三类常见制备方法:a)枝状:直接与其连接形成各种枝状衍生物;b)树状:以环三磷腈为核心通过发散衍生化形成树枝状衍生物;c)聚合状:与活性linker(如荧光染料等)交叉耦合,形成网络聚合物。


图1. 环三磷腈类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及其应用

2.详细总结了环三磷腈在传感、成像、诊疗及仿酶催化中的应用的最新进展

基于传感的需求:环三磷腈衍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多功能修饰(如引入发光基团和识别位点),构建满足环境、生物和医药目标的分子和金属的识别的探针。如图2中化合物1-4可有效的识别Fe3+或Fe2+离子; 5和6可分别检测Co2+和Al3+;7同时检测Cu2+和Ag+离子。化合物8呈现对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效检测。基于成像的需求:多个荧光基团可修饰到环三磷腈活性分子上,用于这些活性分子药理及代谢的示踪与评估。图2中文献报道的化合物9-12,不仅丰富了临床示踪剂的种类,也为有机活性分子的药代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基于医学诊疗多功能的需求:一些环三磷腈与荧光团交叉偶联的聚合物,有效的整合成像,识别及载药等功能,构建了多功能荧光平台,可用于金属离子和生物分子的检测(化合物13-15),各种药物的载体(化合物16)。此外,催化领域也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化合物物17-21可有效实现氧化还原,水解,和其它类型的催化,呈现良好的催化活性。(图3)

图2 环三磷腈衍生物用于传感(1-8)和成像(9-12)的化合物结构


图3  环三磷腈衍生物用于医学诊疗多功能的需求(13-16)和催化(17-21)的化合物结构
 
3. 对环三磷腈多功能平台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截止发稿,2021年最新文献调研发现环三磷腈多功能衍生物呈现更广泛的用途:如a)具有特定的相互作用的抗菌和抗癌活性(化合物22),b)基于其光学电化学性能的修饰,可能在节能方面有应用(化合物23,24),以及c)整合电子元件与功能材料,可功能化为传感器、药物载体等电子器件,进一步接近产业化(化合物25-27)。图4为最新多功能环三磷腈衍生物的化学结构。


图4 最新多功能环三磷腈衍生物的化学结构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王乐
,副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含磷有机功能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师从磷化学家赵玉芬院士,曾在法国磷化学家Jean-Pierre Majoral院士课题组访学。目前主要围绕环三磷腈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其在生物医药,荧光检测及催化领域的研究,发表相关SCI论文20余篇。
 



Li-June Ming
,教授,南佛罗里达大学(美国), 化学系。研究兴趣为生物(无机)化学和核磁技术,至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80余篇,其中包括国际一流期刊,如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Commun., 和Inorg. Chem.等等,参与撰写书籍4本。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cr.2021.214326


相关进展

西南石大黄韵教授团队《ACS AMI》:酵母菌模版衍生多电子反应NASICON结构Na3MnTi(PO4)3用于高性能钠离子电池

华中大王得丽教授课题组Adv. Energy Mater.:超交联聚合法衍生的氮杂碳限域Fe2O3加速锂硫电池多硫化物的界面转化

李振教授团队《Adv. Mater.》:三苯胺衍生物的可调控光响应行为:π-共轭结构的关键作用及其应用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