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子科技大学乔梁教授课题组《ACS AMI》:晶相调控提高钙钛矿镍酸盐的OER催化活性

化学与材料科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 2022-09-2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针对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发展和推广清洁可持续能源势在必行。在现有的技术中,电催化水分解对于清洁能源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电解水的效率却被析氧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过程的限制,因为该过程涉及复杂的四电子转移过程,需要较大的过电势来引发电化学反应,以达到期望的电流密度。
近年来,RuO2和IrO2等贵金属基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催化OER反应的进行,但其昂贵的成本和稀缺性迫使我们寻找储量丰富和催化性能高的可替代催化剂。目前,ABO3型钙钛矿氧化物被证明是一种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较低成本的OER电催化剂,并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乔梁课题组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Promoting the 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 of Perovskite Nickelates through Phase Engineering”的文章(DOI:10.1021/acsami.1c16885)。该课题组提出了制备非晶态的LaNiO3薄膜材料来进一步提高钙钛矿氧化物的OER催化活性。对于晶体催化剂而言,强的长程化学键合会限制其表面重构。因此,在整个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不能保持表面最佳活性位点,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失活,导致其催化活性随时间而降低。相反,非晶催化剂没有周期性的长程化学键,因此,非晶材料理论上对原子表面重构更灵活,对化学反应的适应性更强,从而可以提高了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非晶LaNiO3薄膜材料相对于其单晶薄膜材料而言具有更高的OER催化活性。非晶LaNiO3薄膜材料在1.6 V vs RHE的电流密度为 1038 μA cm−2,比单晶LaNiO3薄膜的电流密度大了差不多9 倍(107.6 μA cm−2 @ 1.6 V vs RHE)。 同时,非晶LaNiO3薄膜的塔菲尔斜率为104 mV dec-1也远远低于单晶薄膜的238 mV dec-1。此外,氧空位的含量也被证明不仅会影响晶体材料的OER催化活性,而且会影响非晶材料的OER催化活性。非晶LaNiO3薄膜在具有适量的氧空位含量(生长氧气分压为1mTorr和Ni3+/Ni2+ 比例时,具有最佳的OER催化活性。更有趣的是,非晶LaNiO3薄膜在OER循环测试条件下发生了自适应过程,其OER催化活性随着测试圈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直到稳定。而单晶LaNiO3薄膜并没有展现出自适应过程。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通过调控晶相来提高钙钛矿氧化物的OER性能的策略,对于清洁能源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a)非晶和单晶LaNiO3薄膜在玻碳(GC)和SrTiO3 (STO)衬底上的原子排列示意图;(b)非晶和单晶LaNiO3薄膜的XRD谱图;(c)非晶和单晶LaNiO3薄膜的OER线性扫描伏安曲线;(d)非晶LaNiO3和单晶LaNiO3薄膜的塔菲尔斜率。
 


2 (a)不同氧压条件下生长的非晶LaNiO3薄膜的OER线性扫描伏安曲线;(b)OER催化活性与氧压之间的关系柱状图;(c)不同氧压条件下生长的非晶LaNiO3薄膜的塔菲尔斜率;(d)塔菲尔斜率和氧压的关系柱状图。

 
图3 真空、1 mTorr、10 mTorr、100 mTorr和200 mTorr氧压条件下生长的非晶LaNiO3薄膜的(a) O 1s和(b))Ni 3p XPS高分辨谱图。

 
4(a)1 mTorr氧压条件下生长的非晶LaNiO3薄膜的OER循环测试图;(b)单晶LaNiO3薄膜的OER循环侧视图;(c)OER催化活性与循环圈数的关系图;(d)非晶和单晶LaNiO3薄膜在1.6 V vs RHE的i-t曲线图。
 


5 (a)1 mTorr氧压下生长的非晶LaNiO3薄膜的Ni 的K边XANES吸收光谱;(b)1 mTorr氧压下生长的非晶LaNiO3薄膜的 EXAFS数据的傅里叶变换得到的径向分布函数。

 
6碱性条件下单晶和非晶LaNiO3薄膜的OER过程示意图。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ami.1c16885


相关进展

鲁东大学徐彦宾副教授、杨正龙教授团队《ACS AMI》:钴镍全磷酸盐不对称超级电容器用磷酸镍复合材料及其析氧反应

黑大邢子鹏与齐鲁工大周卫JMCA:多金属氧酸盐基卵黄-壳双Z型超结构串联异质结纳米反应器有效提高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和产氢性能

南科大郭旭岗/福建物构所高鹏Angew:基于分子内非共价作用构建无掺杂型空穴传输材料实现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