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子科大孙旭平/四川大学郭孝东、吴振国《Chem. Eng. J.》: 聚吡咯PPy包覆Cu2Se纳米片阵列用于稳定钠离子存储

化学与材料科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 2022-09-0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为了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者致力于开发高容量和高稳定性的负极材料。过渡金属硒化物(FeSe2,CoSe2,NiSe2等)通过发生转换反应能够提供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深入研究发现,在醚基电解液体系中过渡金属硒化物在长循环过程中经历一个“活化过程”,使得后续的充放电曲线平台与前几圈有所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Se2-与来自铜集流体的Cu+首先结合生成了Cu2Se,即硒化物的良好循环稳定性均来自于Cu2Se。因此研究Cu2Se材料的储钠性能和机理是非常必要的。
今日,电子科技大学孙旭平教授与四川大学郭孝东教授、吴振国副教授合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了题为“Polyrrole-encapsulated Cu2Se nanosheets in situ grown on Cu mesh for high stability sodium-ion battery anode”的论文。本篇工作首先基于软硬酸碱理论,采用Se粉作为Se源,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在铜网原位生长Cu2Se纳米片;随后再通过低温冰浴原位聚合包覆导电聚合物PPy构建核壳结构,实现了材料的简单、快速制备。构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阵列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以下优势:(1)纳米片阵列能够提供更多的钠离子接触位点,并且其间隙能够促进电解液的浸润;(2)PPy碳层能缓冲Cu2Se在储钠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将Cu2Se@PPy/Cu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现出了优异的储钠性能。此外,通过原位XRD和非原位TEM研究了Cu2Se的储钠机理,证明了其良好的储钠可逆性。

 
图1 (a) Cu2Se@PPy/Cu材料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b, c) Cu2Se@PPy材料的SEM图;(d) Cu2Se纳米片的AFM图;(d, e, g) Cu2Se@PPy材料的TEM表征;(h) Cu2Se@PPy材料的Mapping测试。 通过结构表征发现,Cu2Se纳米片的厚度为5.75 nm左右,PPy的包覆层厚度为3nm左右,能够实现均匀的碳层包覆,元素mapping图也证明了这一点。 

 
图2. Cu2Se@PPy材料的物相结构表征:(a) XRD、(b) Raman、(c) FT-IR、(d-f) XPS。
XRD表征说明成功合成了Cu2Se,结合拉曼和FT-IR图谱证实了在Cu2Se@PPy复合材料中PPy的存在;而通过XPS图谱表征分析其表面的价态相关信息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图3. Cu2Se@PPy材料的储钠性能研究:(a) Cu2Se@PPy前三圈CV曲线; (b) Cu2Se@PPy恒电流充放电曲线;(c, d) Cu2Se@PPy和Cu2Se在1.0 A g-1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对比;(e) Cu2Se@PPy在大电流密度下的长循环性能。 对制备的Cu2Se@PPy材料直接进行储钠性能研究,充放电曲线中显示100圈后Cu2Se@PPy的充放电平台基本与前几圈相似,证明其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而Cu2Se材料在前30圈性能测试中快速衰减,说明了PPy包覆层能够很好地维持纳米阵列结构;在10.0 Ag-1电流密度下其循环2000圈后比容量依然维持在263.5 mAh g-1,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图4. Cu2Se@PPy储钠动力学研究:(a) Cu2Se@PPy在不同扫速下的CV曲线;(b) log(i)与log(v)的线性关系以及b值;(c) Cu2Se@PPy在1.0 mV s-1扫速下的赝电容贡献;(d) Cu2Se@PPy在不同扫速下的赝电容占比;(e) Cu2Se@PPy峰电流Ipv1/2的线性关系;(f) Cu2Se@PPy和Cu2Se的EIS图谱。
 通过采集不同扫速下的CV曲线分析可知,其b值接近1.0,说明该材料主要为赝电容贡献,在1.0 mV s-1扫速下赝电容贡献占比为91.9%;通过拟合峰电流Ipv1/2的线性关系,计算其离子扩散系数为2.01 × 10-12, 0.60 × 10-12, 0.56 × 10-12, 1.00 × 10-12 cm2 s-1;EIS图谱也证明了在包覆PPy后有利于电荷的快速传输,实现良好的倍率性能。 

 
图5. Cu2Se@PPy储钠机理研究:(a) Cu2Se@PPy前两圈充放电的原位XRD图;(b, c) Cu2Se@PPy首圈放电到0.4 V时的HRTEM和SAED图;(d, e) Cu2Se@PPy首圈充电到3.0 V时的HRTEM和SAED图。 通过前两圈的原位XRD图谱和首圈放电和充电状态下的TEM图采集,发现在首圈放电过程中Cu2Se先发生插层反应生成NaCuSe,继续放电后发生转换反应生成Cu和Na2Se;充电过程中Na2Se和Cu的衍射峰逐渐消失而在充电到3.0 V时出现Cu2Se的衍射峰,说明Cu2Se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孙旭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2009年期间先后在康斯坦茨大学、多伦多大学和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1月加入长春应化所,2015年11月全职到四川大学工作,2018年4月加入电子科技大学。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2004)、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中科院优秀导师奖(2015);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高被引作者(2017 & 2018)、化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2018)及化学和材料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2020)。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20)。发表论文500余篇,总引用次数50000余次,H指数120。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纳米材料结构的合理设计,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中的能量转换与储存、传感与环境。
郭孝东,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四川省杰青、天府万人计划、四川大学“百人A计划”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储能材料生产工艺开发、废旧电池材料回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四川省重大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韶关市创新团队项目、四川大学优秀青年学者项目等纵向课题,承担企业横向项目十余项,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项,获得授权专利15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Nano Energy、Adv. Sci.、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吴振国,博士,硕士导师,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储能材料合成工艺开发及过程强化。入选四川大学 “百人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 


论文信息
Luchao Yue, Dong Wang, Zhenguo Wu,* Wenxi Zhao, Yuchun Ren, Longcheng Zhang, Benhe Zhong, Na Li, Bo Tang, Qian, Liu, Yonglan Luo, Abdullah M. Asiri, Xiaodong Guo,* and Xuping Sun*. Polyrrole-encapsulated Cu2Se nanosheets in situ grown on Cu mesh for high stability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1.134477

相关进展

电子科大孙旭平教授与西华大学蒋珍菊、李伟教授《ACS AMI》:Mn掺杂极大促进了氧气在TiO2上两电子电还原成过氧化氢反应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赵志刚研究员课题组《ACS AMI》:MOF纳米片中活化的金属簇-配体单元实现SERS增强

吉大宋宏伟/周东磊/徐文Nano Energy:二维镱掺杂全无机钙钛矿纳米片用于可视化双波段光电探测器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