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浙工大陶新永教授与NTU楼雄文教授 Science: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构筑超长寿命锂金属电池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陶新永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楼雄文教授合作,首次将自组装单分子层表界面技术用于调控电解质氧化还原状态,实现对高比能量金属锂电池电解质分解的精确控制。该成果以“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direct a LiF-rich interphase toward long-lif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为题,浙江工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锂枝晶的生长是导致高比能锂金属电池(LMBs)容量快速衰减和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限制了锂金属阳极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在抑制锂枝晶生长的研究中,与锂传输和沉积密切相关的固态电解质膜(SEI)的修饰或重建是最关键的策略手段。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LiF凭借其高界面能、高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Li+扩散势垒,能够有效稳定SEI膜、提高Li+的传输能力,从而提高LMBs的循环寿命。LiF是含氟电解质成分的分解产物,因此,精确控制电解液中C-F键的分解,构建富含LiF的SEI膜的策略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该研究通过在商用氧化铝涂覆的陶瓷隔膜表面修饰高度一致且长程有序的SAMs,在阳极界面处引入偶极矩改变电子转移动力学,从而加速含氟锂盐的还原分解过程,成功构筑了富含LiF的高稳定性SEI膜,促进了Li+的快速转移并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实现了在高正极负载、有限锂源和贫电解液等苛刻条件下优异的全电池循环性能。由于SAMs分子结构高度可调且可简便应用于商用电池隔膜体系,因而该策略可扩展到其它电极体系,构建性能更为优异的各类储能器件。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n1818
相关进展
崔屹教授、陶新永教授:Li7La3Zr2O12 /碳泡沫和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固体锂硫电池在37℃下运行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