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州大学臧双全教授团队《ACS Nano》:通过前驱体工程对开壳Ag39超原子定向掺杂和共结晶

化学与材料科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 2022-09-0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在自下而上合成金属纳米团簇过程中,金属前驱体的选择对生成团簇的组成和几何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而引入异金属前驱体,通过共还原可以实现金属团簇的异金属掺杂或合金化,该策略是调节金属团簇电子结构、光物理及催化性质的主要途径。相较于对金属团簇分子本身的研究,近年来,团簇材料凝聚态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团簇基共晶材料为分析不同团簇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结晶过程及协同效应提供了理想平台。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合成并表征了由三苯基膦和硫醇配体共同保护的具有三层Ag13@Ag18@Ag8S24P8核壳结构的Ag39纳米团簇。Ag13@Ag18内核在多层贵金属纳米团簇中非常少见。通过理论计算对电子结构分析表明Ag39是一个17电子的开壳超原子团簇。通过在合成中引入CuCl,作者得到了外层两个银原子被铜原子取代的同构双金属纳米团簇Ag37Cu2。有趣的是,以Cu(CH3COO)2作为铜源,得到的是合金纳米团簇Ag37Cu2与Ag14纳米团簇的共晶,即Ag37Cu2·Ag14。作者对Ag39、Ag37Cu2和Ag37Cu2·Ag14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详细比较和研究。该工作不仅扩展了合金纳米团簇的种类,而且为深入研究团簇组装、晶体生长和光物理性质提供了平台。 


图1.(a) Ag39的整体结构。(b) 二十面体的Ag13内核。(c) 类十二面体的Ag18壳层。(d) Ag13@Ag18核壳结构。(e) Ag13@Ag18@Ag8S24P8三层核壳结构。(f和g) S原子的不同配位模式。
 

 
图2.(a) Ag37Cu2的整体结构。(b) Ag13@Ag18@Ag6Cu2S24三层核壳结构。(c) Ag37Cu2·Ag14中Ag14纳米团簇的晶体结构。(d) Ag14中Ag6@Ag8的内核结构。

 

 
图3.(a) 一个单胞里的Ag37Cu2·Ag14的整体结构。(b) Ag37Cu2·Ag14中分子间C−H···π和C−H···F相互作用。(c) Ag14中分子内的π···π 和C−H···π相互作用。(d) Ag37Cu2中分子内的π···π 和C−H···F相互作用。

 图4.(a) [Ag39]-最高占据轨道。(b) Ag39中分子间C−H···π和C−H···F相互作用的SOMO和自旋密度。(c) 溶液中Ag39(红色)、Ag37Cu2(蓝色)和Ag37Cu2·Ag14(紫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理论计算的Ag39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黑色)。(d, e) Ag39跃迁相关的分子轨道。 论文第一作者为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马小红和司玉冰副教授,通讯作者为郑州大学化学学院臧双全教授和王朝阳副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1c09911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臧双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睿唯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化学会首批高级会员(2020年),第十批河南省优秀专家,宝钢优秀教师,河南省特聘教授,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现任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绿色催化中心主任。担任中国化学会分子聚集发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化学与光生物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化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Wiley期刊《Aggregate》Associate Editor,ACS期刊《Crystal Growth & Design》Topic Editor(2020-2021),《无机化学学报》编委、《中国化学》和《结构化学》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簇化学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主持包括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在Chem. Soc. Rev., Nat. Chem., Nat. Commun. Sci. Ad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权威化学类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代表性论文被国际著名刊物Chem. Rev.、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引用10000余次, H-index = 62


相关进展

郑州大学臧双全教授团队Adv. Mater.:对映体MOF诱导的圆偏振发光

郑大臧双全教授团队《J. Energy Chem.》:氧、氮共掺杂的碳布集流体诱导锌离子均匀沉积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