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快收藏这份节气养生攻略

2016-12-01 刘伟芳 福建卫生报


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流淌,不曾虚度。每个节气在不同的地域,都有独特的养生之道,你都知道吗?听福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肖诏玮娓娓道来……





立春

立春为正月节,立为建始,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为“立”。春立于“冰雪莺难至”时,所谓“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地培育。不待冰消雪释,便“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了。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要戒躁戒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境恬愉,不酗酒不熬夜。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品,如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



雨水

雨水为正月中,春属木,木依赖水生,故东风解冻,温润散为雨水。雨水节气一到,树梢轻拂少女微风,树间阳鸟起伏和鸣,春雨至矣。飞雨入阶廊,雨羞风轻,有雨必有云,春云淡冶如笑,春雨便苍翠如滴。在春雨脉脉含情中,柳丝才开始含烟,待柳烟成阵,便春色撩人了。


雨水时节阴晴不定、乍暖还寒、湿气弥漫,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风湿性疾病多发,应注意“适寒温、调饮食”。即要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减酸增甘”的原则,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甘味健脾之品。可以用粳米100克、薏仁15克、淮山15克一起煮粥,有健脾养胃祛湿的作用。




惊蛰

惊蛰为二月节。“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古人称冬眠为“蛰”,蛰为守,“割房霜为匕,天寒百虫蛰”,蛰隐是为养生。而万物出为震,震为雷,惊醒为慌,惊慌为乱,春雷为鞭策,劳碌一季重新开端。


惊蛰大家要注意防止“肝火”上升,在饮食上要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要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可多食菠菜、木耳、芹菜、油菜、大枣、山药、莲子、银耳等。




春分

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气候。但春山处处子规啼,亦是春心扰伤时。所谓春、秋分时“春女思,秋士悲”,是指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物化原因,所以生悲也。


一是要注意养肝。酒会伤肝,这个时节尤其不宜多饮酒。泡点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二是要注意健脾、防湿热。中医认为“湿伤脾胃”。在湿气重的气候环境中,消化系统功能较弱的人容易患上消化不良、腹胀、呕吐、腹泻等疾病,较为肥胖的人也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因而,这两类人这个节气的食谱最好以清淡为主,适当增加一些有祛湿健脾功能的药膳,比如“淮山薏苡仁粥”和“鲤鱼炖赤小豆”。




清明

清明是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


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


清明期间,饮食上应以清热、健脾、平肝为主要原则,糯米、鼠曲草汁液、红豆沙和萝卜丝制作的福州传统口味“清明粿”极具清热、健脾、平肝等功效,和荠菜是两种应季养生食品。但胃溃疡患者或胃肠道功能不佳者应不食或少食“清明粿”。




 谷雨

谷雨为三月中,雨我公田,雨其谷于水,播种时节到了。此时“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雨翻浮萍,残花即将落尽,春将告别了。


福建谷雨时节一般会连续多日潮湿闷热,气温也不稳定。此时病毒细菌会越来越活跃,食品容易变质。谷雨前后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急性肠胃炎的患者会明显增加,因此最近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注重祛湿、健脾、清热、平肝,多吃一些中医认为是“平性”的食品,如淮山、薏米、扁豆等,还可以多食枇杷(但糖尿病人不宜多食)。




 立夏

立夏为四月节。古人解释夏为“假”,如何理解这个“假”字?庄子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在假借之中,原本虚幻,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假哉天命”。夏因此是宽纵万物放任其生长,假才能使其狂妄而不顾一切地生长,而令其长大的目的,是为秋天的整肃,整肃才有收成。如此残酷的自然法则。


立夏虽表示进入夏季,但乍暖还寒的现象偶尔还是会出现。福州有一句俗语叫“粽子未吃,莫收寒衣”,意思是端午节之前都要注意防寒,气温仍可能突降。立夏这日,福州人有吃锅边糊、碗糕和“夏饼”的习俗,这些食品大多数以大米加水磨成的浆液为主要原料,在这个时节是比较“应时”的食品。因为中医认为米浆属性平和,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很适合初夏食用。




小满

小满为四月中,万物“小得盈满”。此时,麦气小满尚未熟,麦气是麦子散发的香气,“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小得盈满乃阳气极致所逼,阳气极,火气旺,物极必反,阴气就开始萌生。所以,小满节气的“物至于此,毕尽而起”,是指阴阳关系开始转变——万物尽旅西行,阴起盛,万物才能成熟。


小满之后,气候开始阴消阳长,顺应大自然的这一特点,我们最好晚睡早起,比冬春季节稍微晚睡一些,并且每天给自己安排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午睡时间,来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


宜以清爽清淡的食品为主,常吃具有清热祛湿、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丝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




 芒种

芒种为五月节。这个芒是指稻麦,麦子到此时始熟,田野里开始弥漫新麦的清香。水稻过此时则不可种,稻田里也已一片怡人的新绿。芒种一词,最早出《周礼》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的解释是,“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


芒种以后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人容易感染皮肤病,因而这个时候做一做药浴是个不错的保健方式。端午节民间有洗“浴兰汤”的习俗。“浴兰汤”是将菖蒲叶与艾叶混合熬煮成药汤,再兑上清水用来洗浴。多洗几次“浴兰汤”,有助于防治疖子、痱子、虫咬皮炎等皮肤病。




 夏至

夏至为五月中。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天。


夏至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感阴气才掉角。自此阴气在地底每天生长,阳气被逼而火躁,这就是溽蒸,随阴气逐渐上升而小暑、大暑。待阴气彻底钻出地面,天气凉爽,便是秋天了。阴阳之间,就是这样此消彼长,彼此作用。


到了夏至,才算真正进入炎热的季节,连续的高温天气将成为“主流”。夏至后的第三庚日就进入伏天。一些需要采用“冬病夏治”来缓解陈年痼疾的人,这时候要开始为接受“三伏灸”等中医疗法做准备了。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在饮食上要比初夏时更加偏重于清淡,多食苦瓜、冬瓜、西瓜、甜瓜、丝瓜、绿豆汤、梨子等消暑果蔬。但冷食瓜果应适可而止,不可过度食用,以免损伤脾胃。对于体质偏虚寒的人来说,可以吃一些桃子、荔枝等属性偏温的水果来解暑。



十一

小暑

小暑为六月节,暑为热,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暑热深入,便忧热烦渴。困溽才暑,溽是湿气蒸腾,所以说,暑也是蒸,溽景薰天,炎光折地,热不可耐。但溽是湿气上升,溽露飞甘,舒云结庆,所以,暑天的清晨最美。午后溽气凝为云山,又呼风唤雨,待雨弹光鞭过后,林梢簇簇红霞满,暑天的晚霞、星空、虫鸣不眠之夜,都是最美的。


可吃“三花、三叶、三豆、三果”。“三花”就是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这里指的是药店里出售的药材,适合制成凉茶,是消暑佳品。“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它们也都可以在药店里买到,适合冲泡。“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能清热降火。“三果”是指西瓜、丝瓜和冬瓜。




十二

大暑

大暑为六月中,天热到极点。还是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得准确,他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暑最热时,大家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都是盛夏乐趣。而午后盼风雨欲来,迎大雨滂沱,山晚听轻雷断雨,亦别有一种清凉诗意。


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还应重视以粥养生。大暑喝粥应以补气清暑、健脾养胃为主,特别是平时易上火的人,可以适当喝一些粥。如绿豆粳米粥、苦瓜菊花粥、西瓜皮粥、薏米赤小豆粥。




十三

立秋

立秋为七月节。春为生,熟为秋,熟为轻,所以秋为轻盈展翅,由此才称“飞龙秋,游上天”,有秋高气爽。春花秋月,花为温馨,为繁;月为清寒,为简;由此秋夜明,秋风白,才有碧水秋素,秋水为神玉为骨。而秋明空旷,野色浩无主,也才秋波横流,秋爽媚人,秋怀难耐。如此理解收成之季才好。


在咱们福建地区,高温酷暑依旧,福州方言里有这么一个词——“秋烘”,就是用来形容秋老虎的。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宜祛暑滋阴,调理脾胃,着重养阴补虚,需防“空调病”。




十四

处暑

处暑为七月中,这个“处”是止,暑气至此而止,开始退伏潜藏,以待来年了。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才秋风渐肃,这就是中秋了。恭敬为肃,处暑后,鹰感肃气击鸟而祭,万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现。而秋之整肃又为冬之休养,休养中才有更新萌生。自然之境神圣而庄严。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比如咳嗽、便秘、小儿腹泻等。白天要早起,以调畅肺气。饮食上,近期宜吃梨、百合、核桃、芝麻、银耳、冬瓜、空心菜等,肉类可食上排、水鸭母、兔肉,应少食辛辣。老福州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滋补养气的作用。




十五

白露

白露为八月节。《诗经》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就是芦苇。苇丛拂晨光极目苍凉,清露凝雪莹遍地残芳。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潇湘,秋容憔悴。那伊人在哪里呢?雨菲烟蒙中,秋波阻隔,只闻秋风吟。“白露为霜”的霜,非霜降之霜,霜降为霜之冰晶,而白露之“霜”不过是气温骤降,清露因沉浊而变奶白,感伤形容而已。


白露过后,老人、小孩晚上要适当增加衣物、被子。天气渐凉,人们的食欲增强,容易多食,如果腹部保暖不够,容易出现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胃病加重。




十六

秋分

秋分为八月中。秋分至,九十天的秋天就过了一半。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只不过春分阳在正东,阴在正西,之后,阳气越来越占上风,雷发声,燕子飞回,夜越来越短。秋分阴在正东,阳在正西,之后,阴气越来越占上风,雷收声,燕飞走,夜越来越长。春分后,春水长流而浩荡;秋分后,秋水蹉跎逐渐凝滞。


注意调理肠胃,大家可多吃梨、百合、柚子、葡萄、柿子、生橄榄等。粥健脾,水分多,喝粥有助缓解秋燥。


民间也有“贴秋膘”之说,吃肉可选择上排、水鸭母等平性食物。对于平时有畏冷、手脚冰凉、舌泽淡等表现的寒性体质者,可适当吃些牛羊肉。热性体质者可酌情服用西洋参或花旗参。


有呼吸系统过敏史或过敏家族史的市民,近期要少吃海鲜。



十七

寒露

寒露是九月节,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自此,露气重而稠,稠而将凝,再过半月,将凝为霜降。自此,告别了秋高气爽、秋明空旷,白日将变得幽晦,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雾结烟愁。萧萧秋意重,依依寒色浓,归鸿将急于南飞,哀鸿遍野,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养生宜防寒润燥。饮食上,不主张吃寒性食物,但也不宜选择过于温热的食物。核桃、花生、芝麻、上排、水鸭母、兔肉、柿子、梨子等较适合当下食用。偏寒体质的市民,可适当吃些牛肉、羊肉和鸡肉。


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对于老、弱、病、童来说并不适用“秋冻”,反而容易生病。随着气温不断下降,脑中风、冠心病、哮喘、肩周炎等疾病逐渐高发,有相关病史的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暖,适当开展御寒锻炼。






十八

霜降

霜降为九月中,气肃而凝,阴冷凝露为霜。自此,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冬天已经在急迫地叩门了。霜降后之残秋,玛瑙霜天净,芳条结寒翠,圆实变丹珠,烘林败叶红相映,美秋亦是冷酷时节。古人所谓霜,丧也,万物皆因肃寒覆霜皆丧,霜降是一季之结束,在冬藏中,新一季又将萌生。


霜降节气时在饮食上应以“平补”为原则,保护脾胃是关键。秋季水果蔬菜丰盛,食用时应该选择防秋燥的护阴、滋肾、润肺的果蔬。在福州某些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霜降吃蟹柿,天冷不会打喷嚏”。霜降前后,是河蟹和柿子大量上市的时候,它们是应时的滋补佳品,但都不宜多吃,最好不要同时吃,否则容易引起腹痛和其他更严重的症状。






十九

立冬

立冬为十月节,冬为终,万物收藏。立冬,朔风起,水始凝冰。五天后,地始冻,拂晓朔风悲,就“蓬惊雁不飞”了。


立冬要迎冬,祭以北郊,迎北方黑帝颛顼与辅佐他的水行之神玄冥。颛顼是五帝之一,号高阳氏,是水德之帝,其德专一而静正,冬才得以闭藏。玄冥是辅佐他的太阴水神,李白说,不周来风,玄冥掌雪,玄远而为幽寂。


此时阳气潜藏,人们应该养精蓄锐,早睡晚起,老人晨练的时间应适当推迟,一定要等太阳出来之后。立冬养生,重在补肾,减少食用辛味和苦味的食物,有选择地多吃黑色的食物,可以多吃芝麻、黑木耳、黑米、桑葚、板栗、花生、核桃、大枣等,它们都是很好的养肾食品。


许多人知道,冬天是进补的季节,但中医讲究“虚则补之”。不虚的人,只需要均衡饮食。而每个人体质不同,进补的方式也不相同。到了立冬,有手脚冰凉、畏冷等表现的阳虚体质者,方可多吃牛肉、羊肉等属性偏温的食品。




二十

小雪

小雪为十月中,此时雪还未盛。雨遇寒,将霰为雪。雨凝先为霰,霰成微粒,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白居易诗:“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来自《释名》对“雪”为“绥”的解释,绥是安,霏霏绥绥,天地间就变得静了,更显人声之喧。《广韵》解释“雪”为“除”,由“除”而“洗”,庄子由此引申而用“澡雪而精神”。


福建此时往往气温反复,大方向上是逐渐转冷,但也常常出现“十月小阳春”的温暖情形。市民既要注意防寒,又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增减衣服,避免着凉生病。晚上宜早睡,晨练不宜早。饮食上可以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适当吃一些能够温补阳气、补充热量的食物。若非寒性体质,此时不宜多吃羊肉、鸡肉,以免招致“内火”。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牛肉既温补,属性又不太热,非常适合当下食用。肖主任推荐了一道养生食谱,即牛肉炖香菇,再加少许枸杞,健脾补肾又温补。


此外,老年人适当吃一些益智仁、核桃、芝麻,也可补肾,防范夜尿太多。民间还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肖主任表示,热性体质的人,此时宜吃白萝卜炖上排。



廿一

大雪

大雪为十一月节,天大寒才有落地盈尺不可止的好雪——思念那一夜翻江倒海般的狂风,漫天雪鬃呼啸。待早上一睁眼,冰封的窗户就亮得耀目。使劲推开雪封之门,雪龙飞舞,飞雪弥天,太阳随寒气凛冽,雪涛铺天盖地,都被映为玫瑰红。沟壑道路被扫平,新雪遍地,一脚没膝盖,一脚一雪窝,这才叫过瘾之大雪。


大雪节气过后,福建一般以低温为主,回暖的幅度不会太大。保暖首先要从头部开始,大雪之后,老人、孩子以及抵抗力不强的中青年人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其次,背部、腹部、足部也是保暖的重点。每晚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


适当多吃些牛肉、兔肉、羊肉等中医认为属性偏温的肉类,有助于增强机体抗寒能力。



廿二

冬至

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中,“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终,生之始,故也称“亚岁”,重要性仅次于除夕。岁月要走过,所以,亚岁迎祥,履长纳庆,送鞋是为纳更多的吉祥。


闽南搓丸祭祖,福州有“搓糍”的习俗。糯米制品对脾胃有好处,很适合这个季节吃,但吃多了容易上火,平衡这种食性的办法是:在烹制“糍”的同时,煮一碗加入沙参、麦冬、芦根或者白萝卜等具有清热败火功能食材的炖汤;或者在吃“糍”的时候配上一些荸荠、梨子或甘蔗,也有助于预防上火。


许多人认为冬至是冬季进补的一个标志性节气,但冬季进补要因人而异,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类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脾胃虚寒等人,日常饮食要偏于清淡。




廿三

小寒

小寒是十二月节,“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释寒为冻,此时还未寒至极,至极是大寒。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这寒气其实是阳气上升,逼迫阴气所为。此时旧岁近暮,新岁即将登场,寒冷鸿飞疾,坚毅的鸿雁已先开始启程北飞了。


在饮食上要注重温补,适当多吃鸡肉、羊肉、桂圆干、杏仁、韭菜等,日常烹饪可多加入葱、姜、蒜、辣椒等作料。冬季经常手脚冰凉的人,可食用当归黄芪炖羊肉。冬季足部生冻疮的人,可以用陈皮和当归烧水来泡脚。



廿四

大寒

大寒为十二月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冬至一阳初生后,经小寒至大寒,阳气逐渐强大,由下而上,在逼迫寒气以全部能量抵制。由此阴寒密布地面,悲风鸣树,寒野苍茫,寒气砭骨,才是大寒。但大寒后十五日,壮阳就会出地驱逐阴寒,这就是立春。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大寒节气养生以温阳敛精、养精蓄锐为主。多吃温性食品,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山药羊肉汤、花生红枣烧猪脚、枸杞鸡肉汤、益智仁粥、山药黑芝麻糊等药膳,既补肾阳又温补脾胃而益精血,用以帮助人体缓慢“回暖”,以提升来年春天阳气升发之势。



福建卫生报记者:刘伟芳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猜你喜欢

冬季干眼症“恋上”低头族,让你欲哭无泪

周末“瘫在家”,越舒适姿势越伤身,看看你中了几条

风湿病冬季卷土重来,“不死癌症”提前防治是关键

2017年《福建卫生报》火爆征订中,送自己和家人一份健康!




他们都在关注,就等你


福建卫生报 有用有趣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