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州市第二医院张怡元:用技术与人文,打造华东专业骨科 | 院长访谈

刘伟芳 福建卫生报 2017-03-22


提到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原福州市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市二”),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骨科强。作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骨科专科医院,该院副院长、大骨科行政主任张怡元是怎么带领骨科发展的呢?





骨科人才需要精也需要全



市二骨科在张怡元的带领下,短短10余年,从2个病区发展到现如今的13个病区、10个亚专科,是省内分科最细、亚专业最全的骨科专科医院。


不少人会问,不就是看个骨头吗,为什么要分得那么细?“可这就是市二骨科能成为烫金名片的原因,因为我们专业。”张怡元说,“骨科原来只是外科的一个组,后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科室,每个医生都要涉猎所有的骨科手术。”


张怡元同时感叹,什么都会也可能意味着什么都不精,只有不停地细化分科,才能使得医生集中更多时间攻克各个领域。



但细分专科不代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就在福建卫生报记者采访的当天早上,厦门60多岁的陈依伯找到了张怡元。陈依伯在其他医院做了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时常感到膝部疼痛难忍,他一直怀疑是手术出了问题,但张怡元看了片子后觉得手术完成得很好,并没有什么不妥。细问之下,陈依伯表示有时从大腿到膝盖都会出现疼痛的症状。依据这一点小细节,张怡元断定,陈依伯的问题不是出现在膝盖上,而是在腰,只是疼痛反射到膝部。影像学检查最后证实,陈依伯确实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这样的诊断就要求医生既要精专也要全才。”张怡元表示,市二骨科的每名医师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阶段,都要常年在医院各个科室轮转,只有基础扎实的才能进一步定岗,选择发展方向。高年主治医师或副高主任医师才能进一步定岗,选择发展方向。


张怡元探讨疑难病历



关节科不只会换关节


张怡元积累了18年全骨科工作经验后,才把自己定岗在了关节外科。市二骨科每年2000余例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占了福建全省的五分一,在全国属于佼佼者。


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关节的好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一个髋关节有问题的人,自己无法穿袜子,裤子穿脱需要帮忙,排便蹲坐也很困难。”张怡元表示。


如今关节置换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年龄已经不是限制,但技术的成熟不代表关节出了问题就要置换。“我经常教育我的学生,置换手术是万不得已的最后一张底牌,千万不能滥用。应该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谁都怕做大手术。”张怡元表示,不能轻易扩大手术的适应症,只有病变到一定程度,关节被破坏到无法修复的程度时,才选用关节置换。“组装的再好也不如原装的,若换不好或出现纰漏,比不手术还糟糕。关节科不是只会换关节,还可以通过微创微调的‘细活’来恢复关节的功能。”


张怡元的这种换位思考成就了他在病人中的好口碑,“我们相信你”是病人给他的最好回报。


如今关节置换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年龄已经不是限制,但技术的成熟不代表关节出了问题就要置换。“我经常教育我的学生,置换手术是万不得已的最后一张底牌,千万不能滥用。应该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谁都怕做大手术。”张怡元表示,不能轻易扩大手术的适应症,只有病变到一定程度,关节被破坏到无法修复的程度时,才选用关节置换。“组装的再好也不如原装的,若换不好或出现纰漏,比不手术还糟糕。关节科不是只会换关节,还可以通过微创微调的‘细活’来恢复关节的功能。”


张怡元的这种换位思考成就了他在病人中的好口碑,“我们相信你”是病人给他的最好回报。


当然,张怡元也提醒,如果关节致残了,已严重影响到生活,也别盲目拒绝关节置换。除了技术的提高,感染率的严格控制外,目前骨关节材料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发展到第四代陶瓷,耐磨无毒,硬度高,哪怕是锤子敲都不会碎。一般术后20~30年都不会出现问题。


张怡元为101岁高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后,家属送来锦旗


医工结合是未来骨科发展方向


2014年,张怡元在省内率先从美国引进了当时最热门的3D打印辅助技术,让我省的骨科发展进入一个新领域。


福清60来岁李阿婆是这项新技术的受惠者,因出生时携带了罕见的致畸基因,李阿婆小腿的胫骨整个长反了,致使胫骨向后弓屈曲30度。她常年走路一瘸一拐,还诱发了关节炎。由于小腿长反的病人在临床上实属罕见,无法用正常的手术方法来矫正,张怡元为她“私人定制”了一套3D打印的手术工具。如今,李阿婆已经能和正常人一样下地走路了。


“有了3D打印,骨科上一些疑难的手术就能得到解决。”张怡元说,以前是批量生产选择合适的规格,而现在是个性化的量身定制。医生可以在计算机的帮助下,精准模拟出所需的骨模型供医生多番尝试,以便选出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安全。当然,目前3D打印更多地还是用于疑难杂症,以免增添患者经济负担。


“未来医师要和工程师进一步合作,除了3D打印,还有机器人手术等等。这都要求医生不仅要精通手术技术,还要懂得材料学以及一些先进的技术。医工结合,也是骨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张怡元表示。


张怡元主任医师研究3D打印截骨模具



记者手记:这个骨科医生好拼


为副院长,张怡元分管科研、教学、人事、财务、大骨科等。


身为医者,张怡元每年进行600~700台手术,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连轴转了3家医院,进行了11台手术,连续工作20个小时。


30年来,他在全省80余家医院进行过手术或教学。


他每天早上6:30出门,经常晚上10点多才回到家。除了每周的门诊时间外,很多病人排不上号,每天7点前就在办公室门口“堵”他,他经常一边安排全天行程,一边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为了在行政事务外留出更多时间动手术,他都是抢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常年没有午休,午饭都是5分钟内解决。我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日历上,行程密密麻麻已经安排到了6月份。



关节科的病人大部分是老人,需要医护人员耐心和他们沟通。为了能够和患者无障碍交流,身为泉州晋江人的张怡元还专门去学习了福州话。这份热心和耐心,在他的患者、同事中口口相传。 


常年的手术工作也让张怡元的两条腿上都是长年落下的病根--—下肢静脉曲张,小腿肚上布满了一条条爆出的青筋。为了不让腿肿着,他一年四季两条腿上都套着厚厚的及膝黑色束腿袜。


医生是份看着风光的职业,但医生的成就都是拼出来的,他们需要好技术、好人品、好管理,成就背后的辛苦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刘伟芳

编辑:魏萌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猜你喜欢

福建每年新发肝癌约1.2万人!春季养肝等于养命,万万不可错过

琼瑶突发长文交代身后事!两会上省立医院侯建明医生提案建议“美好的告别”

疫苗可以不用打?这8个真相你必须知道!


总编说啦,您多点一个zan,福小卫多2毛奖金。快点击文末小手指,给福小卫爱的鼓励吧~

福建卫生报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健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