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7万人围观直播!孩子多动说话晚?0-12岁儿童心理问题,三位专家一次解答!
0~12岁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为了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家长更科学地养娃,昨天(6月5日),福建省计生协会“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专家库中来自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的三位儿童心理领域专家走进东南网直播间,以直播访谈的形式,向广大家长传授了干货满满的“育儿经”。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 博士生导师 欧萍(左二)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钱沁芳(右二)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黄艳(右一)
下面来看看
专家们都分享了哪些干货吧!
很多家长把孩子好动当成了多动症,这是对多动症认识的偏差。
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钱沁芳说,多动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上课时虽然能安静坐在座位上,但易走神分心,老师讲课的内容他们实际没有听进去。跟其说话也心不在焉,做事粗心马虎,回避用脑,丢三落四,那么这种属于注意缺陷型多动症。这种“安静”的多动症患儿时常出现在女孩身上,家长要更加警惕。
● 若上述两方面表现均明显存在的,则属于混合型多动症。
关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时长是否正常,钱沁芳建议家长可以参考正常注意力标准:5~6岁,12~15分钟;7~10岁,20分钟;11~12岁,25分钟;>12岁,30分钟以上。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多动症,要及时采取药物、行为干预和心理治疗,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
钱沁芳提醒家长▼
一旦患儿出现了良好的表现,就应迅速给予表扬和赞许,让孩子能立即知道自己做得怎样。表扬越迅速印象越深、效果越好。除了口头表扬,还可以用外出游玩等作为奖励。
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就会开口说话,如果到2~3岁还不会说话,即可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展和智力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孩子到了年龄还不会说话,家长应及时带孩子上医院检查,而不能抱着“贵人语迟”的错误想法。
在对待孩子说话晚的问题上,有些家长会把原因归咎于舌系带短,于是着急要带孩子去医院剪舌系带。
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黄艳不认同上述做法,她表示▼
舌系带短并不会导致孩子说话晚。有研究表明,常常看电视而且很少和父母互动的孩子,大脑和语言发育都较同龄孩子落后。要想让孩子早开口,父母应当要多一些陪伴和互动。
省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欧萍特别提醒家长▼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孤独症认识的提升,不少孤独症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当然,也有些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父母会很担心地把孩子往孤独症上套。
那么,孤独症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判断孤独症,主要看孩子是否有两个表现▼
社会交往、沟通交流障碍:此类孩子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和其他人进行沟通的意愿,很少和人进行语言及眼神交流(可能会用眼角看你一下)。如想让你给他拿东西时,通常没有看你,只是抓着你的手让你帮他。
2孩子重复刻板行为及局限的兴趣爱好:比如玩小汽车的时候,只是转小车的轮子,很少推着小车玩;对按钮等感兴趣,总是不停地开关按钮,喜欢背电话号码。部分孩子还存在感觉上的与众不同,如挑食,对某些声音敏感,痛觉敏感或迟钝等。
孤独症的确诊有一套严格步骤,需要通过量表评估、日常大量观察、结合病史、辅助检查等,再结合医生经验进行确诊。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治疗,早干预,早康复。
但孩子年龄太小、行为表现不稳定或因家庭养育环境不良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诊断。如果孩子确实存在语言迟缓或交流沟通障碍等情况,即可开展康复训练,一味等待确诊可能延误治疗。
孤独症治疗以行为干预为主,或称作特殊教育/机构训练。若严重影响生活及学习时,可考虑药物对症治疗。
研究证实50%-70%的孤独症患儿有比较明显的康复效果,甚至部分患儿康复可达到最佳结果。
据悉,本次“读懂娃 科学爱”是福建省计划生育协会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以健康家庭建设为重点深化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通知》精神,继今年三月份开展的“‘乳’此美好″专题直播后的第二期“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专家健康沙龙讲座。本期重点围绕0-12岁儿童心理健康方面,邀请了省计生协会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专家库专家进行科普讲座。
接下来,为进一步做好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我们将继续把上述儿童心理领域专家的讲座视频放在福建卫生报媒体平台上,以便于大家回看。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文
苏维德/图
编辑:糙糙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我不想让大人孩子有危险!"厦门医生不顾脚踝骨折,1分钟飞奔救治急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