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知名媒体人因胃癌离世!主刀医生:这是一个仍在持续的惨痛教训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
因胃癌医治无效,
在上海逝世。
作为华语电视新闻评论第一人,曹景行始终坚守新闻人底线——不说假话、不说自己不相信的话。
从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起,曹景行就已经是一位银发睿智的老者了。而他却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新闻激情,坚持出现在新闻第一现场。
每当遇到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他都会像一位年轻的新闻战士一样去第一现场,做新闻评论。
凤凰卫视主持人窦文涛则称其为“新闻雷达”,他曾用“早上起床,眼睛盯着电视新闻,耳朵听着电台广播,手上翻着当天的七八份报纸”来形容曹景行。
曹景行每天发布大量的朋友圈,他的个人朋友圈被媒体称作“个人通讯社”。
斯人已逝
曹景行活跃丰富的微信朋友圈
永远定格在了2月8日上午
悲痛之余,我们感叹:如何及早发现胃癌,胃疾病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虽然胃癌凶险,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早诊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如尽早行手术根治,10年生存率是相当高的,甚至有少部分患者可能根治,随访后不再复发。
然而,胃癌早期多数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我国90%左右的胃癌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胃癌的早期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曹景行先生的主刀医生之一、上海长征医院肛肠外科行政副主任周海洋说,消化道的肿瘤,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或者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胃镜+活检。
原则上讲,我们推荐40岁以上人群都需要做一次胃镜和肠镜,以发现或排除早期病变。对于有胃溃疡病史、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则应该密切的复查胃肠镜。
那么曹先生到底“缺掉了哪个环节”呢?
回顾治疗过程,周海洋医生认为主要是两个环节。
第一是有饱胀不适,消化不良,上腹痛等症状应及早进行胃镜检查排除胃癌;第二是即使无症状,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常规进行胃镜筛查,比如胃癌高发地区、HP感染、有胃溃疡病史、有胃癌家族史等。
曹先生一直对医生讲,自己基本没症状。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肿瘤(生长)的部位,往往和症状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胃比喻成一个房子,它有两扇门,进来的门(进口)叫贲门,出去的门(进口)叫幽门。如果肿瘤长在入口或出口的地方,可想而知,只要这个病灶稍微有点大的话,就会表现出症状:长在入口附近,吃东西会不舒服,甚至吞不下去;长在出口附近,就会觉得胃胀、难受,排不出去。但是,肿瘤如果长在胃的中间,譬如长在胃角或者胃体,肿瘤周边往往没有很重要的组织,消化症状不明显,这种就很难通过早期的症状来发现它。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本身有胃炎或者是胃溃疡的话,作为高危人群,胃镜复查的频率就要增加。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一些血液指标的变化。
人与人差别很大。有些人稍微有一点症状,他就会拼命去检查,甚至把各种检查都做一遍他才放心;也有的人他觉得有一点症状很正常,无所谓,往往这种症状也是一过性的。
仍以胃癌为例,它往往是合并胃炎和胃溃疡的,如果他认为我就是个胃炎,或者就是个胃溃疡,那么他就会选择吃一点治疗的药物,症状就改善了。但症状改善不代表没问题啊,甚至我们以前有碰到过胃癌合并胃溃疡的患者,做完胃镜之后,第一次活检没有抓到癌细胞,就当做单纯的胃溃疡用药,吃药以后溃疡面有缩小,但是一直不愈合。结果第二次胃镜活检就抓到了癌细胞。
为什么呢?原来胃镜的检查存在“盲区”,特别是在胃底及贲门部,这个部位的肿瘤占胃癌的10%~25%,检查时需要做“U”字形倒转才可以观察到全貌。其次,胃黏膜的活检取材也很重要,如果取材位置不当,范围窄,活检块数不够,以及胃镜检查前准备不充分,视野不清导致病灶没有被发现,都会导致胃癌被“漏掉”。
此外,“假性愈合”是胃癌的临床特征之一。有的胃癌患者经过抗酸等治疗,溃疡可一度缩小,甚至愈合称假性愈合, 即此时尽管溃疡面外观已“愈合”,但再生黏膜或黏膜下仍有癌组织埋伏,因此对于胃溃疡患者,必须重视复查,即便溃疡愈合仍应取活检。
来源:新闻坊、看看新闻Knews、上观新闻、新闻晨报、宁波晚报、医药养生保健报、海上柳叶刀、福建卫生报等
编辑:冰阔落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