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40多岁男子被查出肠癌后,自费请亲戚们做肠镜检查……
生活中很多人都很排斥体检
尤其是男性
殊不知,有些人的身体早已出现问题
龙岩40多岁的王先生
经历一次肠癌才知道后怕……
并且从排斥检查到
成为“胃肠镜检查”宣传大使
本期「肠安心」专栏,
这个病例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以下为医生第一人称讲述)
40多岁的王先生是我的好友,也是一位标准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平时一直觉得自己吃好睡好,没有任何不适,非常排斥健康体检,自认为没必要做任何检查,别没事找事做。
直到2020年11月8日,他“健壮”的邻居,酒后的晚上,没有任何征兆,离开了人间,警醒了他周围的一堆人。最终同意我给他安排健康体检,由于考虑到企业老板应酬多,作息不规律,所以我就把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检查列为本次健康体检的重点,其中胃肠镜检查名列其中。
没想到,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肠道多发息肉,大的息肉达5mm,经检查医生的初步判断,情况不好,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乙状结肠管状腺瘤,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区为浸润性癌(浸润粘膜肌下小于1mm)。
由于发现及时,王先生手术很成功,不需要放化疗。如今,他更加爱惜自己的健康,生活很自律,当然,也更愿意听我的健康建议了。
有了这一经历,我的这位朋友还成了胃肠镜检查的“宣传大使”,经常跟周围的朋友科普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到处游说自己的亲戚朋友要重视健康体检,还全家总动员,为家族的兄弟姐妹们承担相关的健康体检费用,在家族人员的陆续健康体检中又筛查出两例肠息肉,经过病理检查为肠上皮化生。
2022年,我们承接了6万余人次的健康体检。值得可喜的是,大部分体检的市民都有较强的肿瘤筛查意识。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几乎所有的中晚期肿瘤患者,都是因为害怕或者不愿意体检,把早该发现的肿瘤拖延成中晚期肿瘤,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像王先生这样讳疾忌医偶然发现早期肿瘤的是个特例,换一句话,如果等到出现症状时才去找医生,那结果就跟临床接待的患者一样,不叫体检,叫看病。
还有不少人对体检,特别是胃肠镜检查“敬而远之”,认为自己吃好睡好没啥毛病,查出问题后身体反而垮了。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度中国CRC新发38.8万例,死亡18.7万例,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
据2019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结直肠癌位于我省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五位。
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的采用适当筛查方法就可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从而通过适宜临床干预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恶性疾病。美国CRC发病率及病死率的下降,正是得益于有效早期筛查手段的应用和展开,尤其是内镜检查。
我建议,应把肠镜体检纳入每年的常规体检项目,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和一般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
指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人:
1、有肠腺瘤、无蒂锯齿状息肉,或有炎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病史;
2、有肠癌病史;
3、有腹部肿瘤或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史;
4、家族里有人患肠癌或有肠息肉;
5、有遗传性综合征(占所有结肠癌的5%~10%),例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Lynch(林奇)综合征等。
一般风险人群
是指无上述任一因素但年龄≥50岁的人。
对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肠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大于50岁,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
此外,男性、腹部肥胖、吸烟、低体力活动、大量喝酒、大量吃红肉(猪羊牛肉等)和加工肉类,常吃低纤维食物等与发病风险增加有关;2型糖尿病也与肠癌风险增加相关。对这部分人群要更早、更频繁地开展肠镜筛查,建议至少要从50岁开始,高风险人群要提前至40岁开始。
温馨提示
随着民众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家庭组团式的健康体检越来越多,胃肠镜检查的普及率虽然逐步在提高,但是怕体检的群体依然很大,健康科普任重道远。
由于不了解胃肠镜检查,导致恐惧体检的人群大有人在,基于这类人群的存在,通过粪便检测或血液标本与CRC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方法发展迅速,为这类人群肠道肿瘤的无创筛查创新了途经,但这些筛查结果即使是阳性,也不能确诊肿瘤,最终还得在肠镜下夹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肠癌有哪些症状?如何早期识别?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专栏科普↓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回顾
#虾油糟菜别多吃、公筷分餐要执行……大医生在线点睛 助你守护 “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