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幼童教學法:幼童教育的總原則和方法(3)

2017-06-26 請點這里👉 传统文化全球同学

真誠提示仁者:點此查詢今天日期齋日戒淫保命點此今天日中時間在線查詢過中不食點此查看養生修定十齋日重要開示十齋日為農歷每月初壹、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十齋日諸罪集結,以定輕重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誦經念佛獲不可思議功德

更多精彩

法寶免費結緣:淘寶搜妙法吉祥

公眾號發“阿彌陀佛”播經機資料下載、微店結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83516vn1&width=500&height=375&auto=0備用視頻(內容同上)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92xbuleg&width=500&height=375&auto=0


【幼童教學法】

教育的總原則總方法  第三集

助教請大家端身正意,恭請老師升座授課。

陳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大家好。

助教老師好。

陳老師:我們上一堂課用這個圖闆給大家演示幼童教學法的基礎。實在說這堂課也是所有受教育的基礎,它都是由内而外,内影響外,任何課程都逃不過這個基礎課。換句話說,你要想把這堂課、把這個教育搞好,這堂課不聽不懂不行,你一定要先知道這個總原理。我們爲什麽不着急往下講這些課程?頭一堂是小學課程是吧?【小學日程】。我們爲什麽不着急往下講?根本就在這,先把原理講清楚了。你們上次有個問題是吧?

助教:請教老師,就是上堂課您之所以把它分成内跟外,就是它的理論基礎是什麽?您又是從哪想起來的要這麽劃分?

陳老師:之所以大家看到這是内、這是外,從哪來的呢?絕對不能信口開河,自己想出來不行。就是啊,人家問你你依據的是什麽呢?依據的就是一個總原則。師父常講「一切法由心想生」。這話什麽意思?一切法就是外在的,外邊的一切的一切, 心之外的一切都是外。那心呢?心就是内。所以它是這麽來的,内決定于外,「一切法由心想生」,這是佛家的。儒家的呢,儒家是什麽?儒家是天下欲太平,要想公平太平,欲想天下平必先國治,最大的是天下平,然後國治小一點;國治,要想國治,是怎麽樣呢?是家齊,家要整齊,越來越小,但都是外。然後家齊,要想得到先得是身修,身修之前是什麽?身修之前是四樣東西「格物 緻知 誠意 正心」,才是修身,越來越擴大,這些都是外在的。内在的是什麽呢?「格物 緻知 誠意 正心」,全是心。這不是内外嗎?所以說【大學】講「知所先後 則近道矣」。對啊,你的修學要在道上,不能離開道,道是哪裏?給你講得很清楚,是由内而外,它有一個順序,用現在的話講有個邏輯,不能亂來,所以内就在這裏。我們大家來看,對于成年人,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了,你可以講「格物 緻知 誠意 正心」,這是心地上的功夫。小孩子,他七歲以下的,我們這堂課是專門針對七歲以下的,那給他講什麽?什麽都講不了,他什麽他都聽不懂。但是你得看得懂,這麽個小娃娃,他内外都具足,他都有。外,他會說話,七歲之前他會說話,會言語,他會行動,他有行爲,他外邊具足。内在的呢?上次我們跟大家講,他與生俱來的就有這習性,他就有性情,這些東西都是他本有的。習性裏不好的東西,貪嗔癡慢疑,這我們上次講得很清楚了。那有沒有好的呢?當然有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仁愛和平」,這都是好的,都是好東西,它也是與生俱來就有的,「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 仁愛和平」。換句話說,這個小孩子七歲以下乃至于他剛出生,他這些東西他都有。那麽我們做家長的、做老師的一定要明白,它有好的,它有壞的,你要啓發他哪個?這不就清楚了嗎?所以幼童教學從哪開始?從教好的開始,從啓發他善的、抑制他這個惡的開始,這我們就聽明白了。說實在話我們這個内,這不是内嗎,總論今天是,我們把它寫出來之後還不是根本究竟的,根本究竟的是什麽呢?師父常講,從事教育的人一定要記住一個總原則,總原則是什麽?人性本善。凡是出生的小孩子,他是人,他的本性本善,有了這個原則你就要相信他是能教得好的,因爲他本性本善。大家看了會覺得奇怪,這個本性本善,孝悌忠信是本善,那貪嗔癡慢疑,這分明不是善,哪來的這麽一個本性本善呢?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師父講經常常給我們講,師父不講我們真的是不知道,「人之初 性本善」那個善是贊歎,善哉,善哉,太好了,是這麽個意思。贊歎人性好的程度,它好到什麽程度?無善無惡,這些東西也沒有。你說我家孫子、我家孩子就這樣?對,你兒子你閨女從打出生他就這樣。他的那個善不是什麽「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說将來表現出來,不是,這個也沒有。那個惡的呢?貪嗔癡慢疑也沒有,這個就說到究竟了。所以大家都是要從事教育的人,要懂「人之初 性本善」,【三字經】會念,不懂原理不行,那個「善」無善無惡,那才是他真正的自性,佛家講自性,儒家也講自性、本心、真心。我們教育的目的大家記住了,總歸一句話,無論是教孩子還是孩子長大了,我們說教私塾、教漢學院、教書院統統都是一個原理,就是什麽呢?就是讓他恢複他的那個純淨純善、無善無惡的那個自性。大家要聽明白這個,不是說光恢複這個,他有「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這就行了嗎?不是。這個也就是個賢人,要讀書志在聖賢,要把你的孩子将來培養成聖人,不是賢人,賢人是初級的,聖人是究竟圓滿的。聖人的标準就是什麽呢?這些都沒了。這是教育的目的。我們說的這個很高,你說我現在達不到那個水平,我不想讓我的孩子當不當聖人,我想讓他先當一個吉祥平安的,這一生很幸福的這樣的一個人,可不可以?可以。退而求其次,保持他這個善的,孝悌忠信的,貪嗔癡慢疑的都給他克制住,這就可以了。他内心如是,他内心是這樣子的,他的行爲舉止,我們講言行,自自然然他表現出來就是好的。所以我們要知道教育孩子要從内心下手,這是個總原則。教育大人也是從内心下手,爲什麽呢?内,你看内決定于外,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我聽說上次講到這個地方有同學有疑問,關于禮教身教的時候。

助教請教老師,就是老師您在上一堂課講的時候,就是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對于什麽事情都不懂,爲什麽要用禮教身教去要求他,讓他去做,他自然而然他就明白道理了呢?這是爲什麽?

陳老師:這個孩子三歲五歲好不好?不要太小,三歲五歲,三歲五歲你跟他講這些道理「人之初 性本善」、貪嗔癡慢疑,他都聽不懂,但是内心,就是他的觀念又影響他的言行,那我怎麽辦?所以我們上次給大家報告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則,就是禮教。用好的善的言語、善的行爲來教育他,他自己做到。你比如他站得很直,「揖深圓 拜恭敬」,行禮的時候畢恭畢敬。他腦子是空空蕩蕩的,他沒有什麽觀念,他小孩子,你沒法教他,讓他做,讓他身體行爲去做,言語去說,說着說着做着做着,他自己慢慢他就能明白,他自己就能夠成爲一個好人。你問的是爲什麽,是不是?

助教是。

陳老師:大家知不知道爲什麽?我們講頭一個,人說話是口,人的行爲是身體,這些東西跟什麽是相通的?跟這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要記住這就好像是什麽呢?這就好像是一個鐵棍,這頭是内心,這頭是他的言行,它是相通的,它是一個整體。你把這頭加熱,沒多久這頭也就熱了,這大家就好懂了。你在言行上用功夫,它跟内心是通的,它自然他内心它也就熱了,它也就跟它一個溫度了,那爲什麽呢?它是相通的,它是一體的。你說一個孩子他做一件事情,你比如說蘋果有大有小,他放在那,他伸小手把那大的拿過來,他這個行爲裏邊有沒有他的意念,有沒有?

助教有。

陳老師:對啊。他說這話“你去死吧,這個東西我要先吃”。他說這些話裏邊有沒有他的意念?

助教有。

陳老師:也就是說不管多小的孩子多大的人,我們記住,這是教育的總原則總規律,任何人他的行爲和他的言語當中一定都有他的心念。換句話說,心和言行永遠是融合在一起的,它是一體沒法分,不是說我們有個内外,那是勉強爲之的,讓大家聽明白的。換句話說你不要看孩子很小,一歲兩歲,他已經有小念頭在裏邊,那些小念頭裏就有善有惡,積小成大就變成了大善大惡。一定要聽得明白,這個東西不能分開,言語和行爲和心念不能分開,它都在一起,言語和行爲可以分開,但是它們和心念分不開,凡是說話、凡是行爲,它都有心念在裏邊。大的來分是這樣,你說有些行爲它确實沒心念,你說走路,這個行爲有,那你說它有什麽心念?我們說大的方面确實舉手投足,我們做很多,總體來說做一件事情,它都有心念,它都有個意念在裏邊。那個意念一定要記住有貪嗔癡慢疑,有不貪不嗔不癡不慢不疑,就是說有善惡在裏邊。所以說觀察他的行爲、控制他的行爲、管教他的行爲、管教他的言語、觀察他的言語,我們可以控制他的心念,讓他善的心念增長,惡的心念沒有,是這個意思。一定要記住,心念和言語行爲不能分開,它是在一起的,是一不是二,記住這個。也就是說你通過他做什麽、說什麽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内心,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看出來。所以過去有句話,知人知面不知心,那是指沒學過的人,學過的人都能看出來,你一說話,一舉手投足,你要做一件什麽事,你有個什麽計劃,都能看出來這個人的心念的善惡。所以你不學不行,不學就不知道,不懂,換句話說你就教不了孩子。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知道善的行爲、善的言語,它會啓發、形成善的内心,它有這個作用,這是自然規律,它不是誰發明誰創造的。上次我們給大家講,你看那小孩子,三歲,小男孩張嘴就罵人“我殺了你”。他知不知道這什麽意思?他不知道。但是這個語言是惡的,這個意念是惡的,他雖然不知道,但是這個意念已經種下去了。你比如說,這個蘋果一個大一個小,他說的都是什麽?大的給我吃。這是違背倫常的,他總說,這個惡的意念在腦子裏就種下來了,然後他惡的心就培養成了。言語對内心的影響。行爲呢?剛才我們講是言語,現在再講行爲,行爲就是什麽呢?你比如說吃飯,三歲五歲的孩子,吃完飯杯盤狼藉,都是大人伺候他,他什麽都不管幹,他什麽都不做這個行爲是惡的,懶惰;打父母,三五歲這樣的孩子太多了,我們經常能看到,電視裏邊也有。這個行爲,他對這個行爲本身沒有什麽概念,但這個行爲本身是惡的,時間長了,你不要時間長,其實一次他就有個印象,就有一個惡的種子。所以說惡的言語、惡的行爲都在給孩子内心種種子,你看他不懂,實際上他所留下來的印象有善惡,爲什麽呢?這個行爲、這個言語本身有善惡,大家這麽體會就好懂了。所以說他說的都不是好話,做的都不是好行爲,留下來的印象都是不好的印象,那将來怎麽樣?将來這些東西成了習慣,那就是他的惡心惡念,就這麽來的。你想想他打大人這一下,滿地撒潑打滾這一次,他内心他就留印象,那就是個惡的種子,在心裏邊就叫惡心,時間長了他的惡的觀念就形成了,就這麽來的。一定要記住它是相通的。那反過來,他也不知道什麽叫善、什麽叫惡。反過來,大蘋果都給長輩,吃完飯他自己來打掃,見到人就鞠躬,見到長輩磕頭,這些行爲都是善的,他腦子裏、心裏邊種下來都是善的種子,什麽叫心裏善的種子?不就善心嘛。時間長了,他就有了善的心念,有了善的價值觀,就這麽回事。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孩子說話、這個孩子的舉止跟他内心是通的。你明白這個你就知道,他的言行在天天在往自己的大腦、往自己内心裏在灌輸是善的還是惡的,你就知道了。所以要約束他的行爲、約束管教他的言語。我這麽說好懂吧?

助教好懂。

陳老師:對。所以說禮教,這個禮是天地之間的正道。【孝經】裏邊講。

助教「安上治民 莫善于禮」。

陳老師:莫善于什麽?

助教「莫善于禮」。

陳老師:你們下次把這話說全了,說清楚了。這就是什麽呢?這就是印象不深。所以他說話戰戰兢兢的。老師一問他,他就含含糊糊的。這功夫都不行,要滾瓜爛熟,要把這些道理常在嘴上說,常常用,你就不會這麽生。你們大家爲什麽說不出來?平時不說這個,這就不行。發願做老師的人常常把這個挂在嘴邊,常用。「移風易俗」怎麽樣?

助教「莫善于樂」。

陳老師:對。所以說禮和樂是正道。所以四書五經裏邊【禮記】占了一個,原來還有一個樂,【樂經】已經遺失了,失傳了,但是在【禮記】裏我們還能看到【樂記】,也能看到個梗概。所以說讓他的身,讓他的耳目口鼻都能夠攝受在善的上邊,這叫會教。所以無論是教孩子還是教大人,漢學院的課程還是幼兒園的課程,原理都是這個,這是我們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更深了。你說這個孩子三歲五歲,他總做這樣的事情,總說這樣的話,善的,禮教嘛,總在那行禮,過去講叫習禮,他爲什麽慢慢自己他就明白了呢?大家記得,這裏邊有個總原則,叫什麽?記住了這個總原則非常重要,三個字,叫戒定慧。戒就是什麽呢?身體保持在禮上,不失禮。所以你看【弟子規】、【養正遺規】,所有講的是該怎麽站、這書怎麽放、這椅子怎麽放、大人在這你怎麽樣,所有這些都是規矩,都是你行爲的标尺、分寸,它給你講得很清楚,把它做到,保持,這個叫持戒,大家記得,這個叫持戒。你身體、你的言語有規矩有分寸,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這個規矩之後,這個孩子慢慢他這個行爲就定型了,方的也好圓的也好他就定型了。大家記得,他一直保持叫持戒,他自自然然就得定,他得定。定是指什麽?内心。戒是什麽?外在,戒是外在,外在影響到?

助教内心。

陳老師:對啊。所以說最後是開智慧。你說這小孩子也能開?當然能開,他本來他就有智慧,圓滿的智慧,所以叫「人之初 性本善」,自性裏邊有圓滿的智慧。所以怎麽樣呢?你讓他的言語和行爲按照【弟子規】、【養正遺規】這些标準,【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按照這個标準他保持,這個叫什麽呢?他自己的身體保持禮教身教,言行外在他做到了,這個就是戒,他就會得定,内心安定,從外影響到内。得了定有什麽表現呢?他不糊塗,他開智慧。這就是爲什麽我們要讓孩子說話守規矩、行爲守規矩的道理所在,他内心是安定的,他将來會開智慧。我們的目的不就是爲了讓孩子有智慧嗎?内心安定不浮躁嗎?這不就是教學的目的嗎?所以戒是頭一位,戒就是我們講的容止辭令都要符合禮。他把禮天天做到,這就叫禮教,自己教育自己,用自己的言語和行爲來教育自己,達到内心的安定,然後自性的智慧就開發出來了。教大人教孩子原理是一個,不是兩個,我們一定要懂這個。這就是爲什麽學【弟子規】重要,學【太上感應篇】、學【十善業道經】、學【養正遺規】重要,所以【幼童教學法】第一堂課叫什麽?

助教:【小學日程】。

陳老師:小學日程】你打開看,全是講身教的,他身體言語都是什麽樣子,教這個的。教這個的目的就是讓他持戒,保持住,不許違反,違反了叫破戒,然後他自然得定,得定他開智慧。你不就聽明白了嘛。這就是整個這個圖它的總的原理原則。所以你們剛才問,老師把這個分成内外是怎麽來的?戒定慧三學來的。内心看不到,言行看得到、聽得到,在這上邊下功夫,由外而影響到内,叫戒定,定不僅僅是指行爲安定,内心。這好懂吧,所以開慧那個慧下邊是心字邊,指的是内心,是這麽回事。所以說從事教育的人,師父常講,總的原則要相信人性本善,多惡的人你都能把他教好了,爲什麽呢?他内心是善的,一定要懂這個。那用的手段和方法呢?就是我們剛才講的,要懂得内外,由外及内。到了一定年齡,我們說七歲以上了,他稍微明白點事了,趕緊教給他内,就是價值觀。爲什麽要這樣?你看你們都不是七歲以下的了,現在我們用講課的方式你們都明白了,對待成年人要用這個方法,你們明白了就不會做糊塗事,不會做傻事,你的行爲就有約束,你知道,你明理了,你知道不妥當的、惡的言行會召來災難,你不敢,你們聽得懂了。小孩子他聽不懂,不懂這些吉兇禍福,大人怎麽樣?強制性地讓他必須遵守。你憑什麽不能遵守?别的孩子都能遵守,你再不遵守給你兩巴掌。用這種方法,這孩子自自然然他就遵守,遵守最後他内心得定了,他持戒,遵守就是持戒,他内心一得定,他最後開智慧。尤其是這個持戒他養成習慣了,大家一定要記得,教小孩子,七歲之前,師父常講三歲看八十,三歲之前的習慣影響他一生,他保持,他成習慣,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所以三歲之前的教育太重要了,七歲之前教育退而求其次,也很重要,所以教得越早越好。如果教得很早,但教的是錯的,那可真麻煩了。教得是挺早,全是錯的,爲什麽呢?父母老師的标準,善惡、美醜、是非、智愚的标準全是錯的,這就是今天社會爲什麽那麽多家長和老師痛苦無奈,說孩子管不了了,什麽原因?他一開始教錯了,善惡、是非、美醜的标準錯了。三歲五歲的孩子,這個桌子就應該他打掃,但是大人們受不了,怎麽能讓我孫子幹呢?怎麽能讓我閨女幹呢?錯誤的觀念就從大人傳遞給孩子。孩子本身他就沒法講道理,行爲再不做,做的都是錯的,影響到内心。他長大了你讓他幹,他恨你。突然七歲了上學了,這個桌子你收拾,憑什麽我收拾?打起來了,他罵父母,爲什麽?一直都是你們收拾,憑什麽讓我收拾!你看他的内心的觀念已經成型了,爲什麽呢?長時間外在錯誤的行爲對他内心産生了影響,他惡的種子一直在種,惡的心念。所以說任何一個行爲、任何一句話,大家記住了這個言行,說出去隻要是惡的,必然在内心種一個惡的意念,時間長了就是個惡心,這好懂吧。任何一個善的行爲,善的語言說出去,在心裏就種一個善的種子,就是善的心念,時間長了就是個善心,就是個善的觀念,這孩子就教出來了。那個呢?那孩子就毀了。它是通的,一定要記住。你的眼耳鼻舌身最後都通到哪裏?都通到意。眼耳鼻舌身意,它這幾樣是通的嘛。如果有的觀衆還不大理解,那我舉個例子,其實很好懂,小孩子和大人是一個道理的,你比如說我們眼睛,看到這個喜歡,看那個讨厭,喜歡和讨厭是心念吧,助教是。

陳老師:通過什麽你喜歡、你讨厭呢?通過眼睛,眼睛跟心是通的。比如說三歲孩子,你給他這東西吃,他吃完了之後他吐,他不往裏咽,爲什麽呢?好東西他爲什麽不吃?他不愛吃。通過嘴巴、舌頭。好惡通過眼耳鼻舌身來形成的,意就是好惡,意念就是讨厭還是喜歡。大家記住了,喜歡就是貪,讨厭就是嗔,怨恨,所以貪嗔癡慢疑靠什麽來增加增長?就是靠外邊這個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邊。所以這眼耳鼻舌身,你不給它控制好了,你不吃,天天吃!你看有的孩子挑食,這不吃那不吃。【弟子規】講「對飲食 勿揀擇」,不許挑食,這是正道,這是正的。那邪的、錯的是什麽?挑食,挑挑揀揀的,我這不吃。孩子做錯了應該怎麽辦,怎麽糾正?必須吃。必須吃,嘴巴吃進去之後,他沒有條件沒有機會挑食了,他不吃也得吃,不吃沒飯吃,時間長了,他再吃這個他就沒有好惡了,他就沒有貪心沒有嗔心了,所以貪嗔的這個種子他就壓下去了。所以不給他這緣分,不給他這機會,怎麽來的呢?父母在眼耳鼻舌身上嚴教他,嚴管他。大家就聽懂了。所以你看那個,你們這個叫【幼童教學法教材】,這很好,得有人監督他。這東西孩子是看不懂聽不懂的,大人必須把這上邊東西讓他做到。我們随便翻開一頁,【幼儀雜箴】,這裏邊寫着什麽呢?你比如說言語、行爲,甚至連笑都有,怎麽笑怎麽怒它都有。你看我舉個例子,坐,「維坐容 背欲直」,什麽意思?坐的時候後背要直。那他覺得這樣舒服,你再這樣坐下去,得有人管!這個東西孩子他看不懂,他邊上必須得有人讓他逐字逐段地去做到,誰啊?家長,父母。所以這堂課家長能不學嗎?幼兒園老師學校老師能不學嗎?你先得知道标準,老師家長先得知道後背是直的,這上面寫着了,這就是标準,正的标準,「維坐容 背欲直」,就是這樣,不許駝背,那孩子駝背你得收拾他,談話不管用,這臉上啪這一下,你這臉拉成這樣他害怕,不允許駝背,多寒碜。總這樣挂在嘴邊,他就成了意識,他有耳根,他聽着呢,他知道這是錯的,走到哪裏,“爸爸媽媽,他的後背是彎的,不對”,不對,你看他就形成觀念了,他自己也是這樣的,他自己這樣做這就叫禮教身教,他自己的身體在教育他自己的内心,他這樣做就是持戒,持戒就得定,所以說外邊這五根,眼耳鼻舌身影響到内心,就這麽回事。他這樣坐直了他内心一定和這樣待着的内心它不一樣。打個比方,我們看到你們做了一期節目【香港孩子很難教】,你看那孩子站不直,站不正,沒人樣,用大人的話來說那就是真的天天就這麽待着,這你們都看到了是不是?

助教是。

陳老師:好,怎麽來的?就一開始就沒這麽教,在行爲上、言語上就沒有管。所以他内心,你們發現這個孩子有個特點,懶散。懶散可不僅僅是他的外在的形象,他内心都懶散,外在的這些言行影響到内心了,它相通的嘛,他有懶散的樣子,懶散的舉止,懶散的言語,一定有個懶散的内心,要把這個聽明白了,是相通的。人的正一定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從六根裏邊,頭五根眼耳鼻舌身,從外邊接收到全是正的。坐直了,站正了,怎麽說話呢?從言語到外形都有人在管他,要不管這個書就沒用,你印它幹嗎?是讓家長老師學了之後以此爲标準來監管學生,自己也得做到,是這麽個意思。所以我們要會用這部教材,它是從那四本書裏邊,助教給它彙集起來的,大家最好人手一冊,你好跟着學。所以我們說穿了,人生在世這三樣東西最重要:身口,就是行爲和言語;意,就是心念。「一切法由心想生」,這是一切的總規律,有什麽樣的内心就有什麽樣的人生、就有什麽樣的世界,所以把人心控制住了,你想要幸福平安自然得到。那麽這本書我們把它說白了,這是什麽?專門講怎麽控制人的語言和行爲的這麽一部書,教給你什麽樣的行爲是正,什麽樣語言是正,專教這個的。讓你做到,孩子内心就是正的了,每個孩子内心都是正,家家戶戶都幸福,天下就太平了。這個書就教這個的,你說好不好?誰能說不好,他說不出不好來,這都是正的。正的言行必然産生正的内心,那是相通的,所以定是正的,正定開大智慧,所以這是寶書,要會用,要知道它的本質,不要看起來這麽繁瑣,那你先排斥好的、排斥正的就麻煩了,一定要知道它是幹什麽的,是控制、約束、管教孩子的言行的,然後讓他内心正,是幹這個的。内心正,【周易】裏邊講,天下正。真好!所以我們今天把它講透徹,給大家講明白,一點迷信都沒有,而且是用現在的話,純科學,最高科學,人人都有的,沒有一個人是例外的,你說你們家孩子言語行爲不影響内心,它不相通,誰能說這話?他所有内心裏貪嗔癡慢疑統統都是從眼耳鼻舌身過來的,五個通道,這五個通道就像五個水管,你不把這個控制好了,那一池子髒水夠你收拾的。人明白了這個原理,這是教育的總原理,所以很多人說這些東西都是過時的,封建迷信,你看我們講這幾堂課,給大家報告的,外國人說不出來,到現在他們都說不出來,都不明白這道理,又簡單又好懂又客觀存在,這是實事求是,你能說我們說的這不科學嗎?你們家孩子眼耳鼻舌身最後跟心不通,它這是本來存在的。所以眼耳鼻舌身做的都是惡的,他那個意念就是惡的,通的嘛。你不要忘了他說話、他做事,他就是在種種子,他就是在積累他的心念,你把這個想明白了,你就什麽都明白了,善心敢情是這麽來的,對,他雖然不能明理,但是意念他在積累,這好懂吧,我今天罵人明天罵人,積累的全是惡的心念,雖然他不知道什麽是善惡,但是這個意念已經種下去了。你不能說孩子不懂得這個是善是惡,這個意念就沒有善惡,沒那事,這不可能。罵人它就是個惡的意念,所以他長大了他罵人,他也不知道這個是對是不對,但是他就這麽做,爲什麽呢?觀念心念形成了。所以一定要在孩子的行爲和言語上嚴格地約束,抓住這個就等于抓住了心之苗,這個孩子内心的那些根苗你就抓住了,抓住了之後你就控制住他的心了,也就是控制住他的觀念了。将來這個孩子是善是惡統統都從這看出來了,都從這個内在看出來了,它決定于一切将來,這是教育的總原則。所以爲什麽【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尤其是【養正遺規】這些東西說得這麽詳細,這個筆怎麽放,它就不能歪着放,它就得這樣放,大人看了之後“要求得太嚴了吧”,那是你覺得,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他并不覺得這有多麻煩,并不覺得這有多痛苦,大人是受不了,爲什麽?他已經成習氣了,他看着這個他難受,爲什麽呢?他不習慣。孩子沒習慣,大家記得我這個話,孩子沒有習慣,你怎麽教他怎麽是。你如果從小教給他什麽東西都是端端正正的,你看這本子往這一放,就不許這麽放,它必須得是端正的,沒多久你會發現,頂多也就是一兩年,你會發現這孩子看到這東西是歪的他難受。我就見過這樣的小孩,三歲,要出門了,把鞋穿好,準備要走了,大人都等着他呢,他跑回來一定把那個小盒子給它放正了他才出去,爲什麽?他看見了,他看見之後,說你弄那幹嗎?那是歪的,“歪就歪的呗”,那不行,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他習慣了,他習慣正了,好孩子就這麽教出來的。所以說家長要知道什麽是正的行爲,正的言語,「蒙以養正 聖功也」。現在大家不知道什麽正了,那最後你這孩子可不就是麻煩了嘛。現在我們用這種方法教,他還在邊上諷刺,看不起我們,“你看在這教孩子磕頭,這不都是培養奴才嗎?”。說這些話,我們聽了之後覺得他們很可憐,他看到孩子畢恭畢敬地在那給長輩行禮,他說這是奴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活潑潑的甚至哪天給我兩巴掌那才好,那正常,這就是他的觀念,邪知邪見。那大家問,那孩子這樣做是不是奴才呢?這都胡說八道。奴才,我們都知道,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奴才對别人這樣是爲什麽?是爲了巴結,爲了讨好,爲了自己能活下去,迫不得已才這樣,你問他願不願意?他不願意,迫不得已。孩子這樣做是什麽心?感恩、孝敬、恭敬心、奉事的心。所以說孩子他對長輩對父母對老師這樣做是他的恭敬心,「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恭敬、孝敬心是善心,這不是好的嗎?你看着這個行爲好像都在那磕頭,你看不懂,你張嘴就毀謗,這些人造罪都很重。所以說父母老師糊塗了,“學這幹嗎?磕什麽頭”。他不懂善惡是非,換句話說他不懂正,什麽是正?看不見的内心裏邊的孝敬、恭敬心。印祖常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 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一個人一生成就耑看他的恭敬心,這是中華文化的根,師父常講孝敬是中華文化的根,中華文明的根,舉世無雙,獨此一家。日本人、韓國人學去了,現在他們見到人九十度鞠躬,那就是恭敬心。内心恭敬,言行就是善的,道理就這麽簡單。你不懂你不要在那毀謗,造口業,你将來會有惡報。很多傳統文化學習者他也不懂,也把這些都忽略了,學西方講平等,孩子拍着自己肩膀“老姐”。叫父母的名字,統統都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孝悌忠信全是假的,貪嗔癡慢疑是真的,傲慢,沒有恭敬心,滋長他的惡心,他的行爲不像話,不像樣子,說的話不像樣子,他内心就不像樣子。這我們就聽懂了,所以我們爲什麽【幼童教學法】要把這些自古以來的這些經典講出來,讓千家萬戶的孩子去落實去做到,爲什麽?這我們就聽懂了,培養他的恭敬心。因爲恭敬的言行就是禮教,這個禮無論是行爲還是言語,都直通他的内心,都在積攢積累他的心念,你給他善的,他積攢的就是善的,你給他惡的,積攢的就是惡的,所以要用禮教來教育孩子,因爲這是善的。你非得不承認,另發明一個,你說我的孩子就不學這個,也行,那你就是拿你的孩子開玩笑,拿他的一生不負責任,這個不難懂。所以我們把這個總原理原則搞明白了,要常常想,常常說,這幾堂課大家要常常講,複講。戒定慧,要明白,它是内外這麽一種關系,相通的。那爲什麽要持戒?言語爲什麽要守規矩?行爲爲什麽要守規矩?規矩是善的。也就是說讓你說的是善的,行的是善的,你心就是善的,心就是觀念,觀念善,這人一生平安幸福,你說多簡單,他就不會造惡業,他就不會幹傻事,關鍵是他有智慧,他智慧顯發出來了。爲什麽呢?戒,持戒,得定,開慧,這是自然規律,讓佛說出來了。所以儒家也是,「格物 緻知 誠意 正心」才是修身,都是先從前面持戒開始,怎麽修身呢?「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在儒家,「傲不可長 欲不可縱」,然後「懲忿窒欲」,自己的欲望給它克制住,自己的不好的情緒,憤怒、貪婪、悲傷要給它克制住,這不是一樣的嘛,統統都是在心地上下功夫。心地看不見怎麽辦呢?在看得見的言語和行爲上下功夫,這就是從小要學【養正遺規】,要學這些,你們厚厚的一本,你們都帶來了,這一本,要從這開始,叫【幼童教學法教材】, 大家就看得明白了,要求得這麽詳細,是爲什麽呢?一絲一毫一時一處都不給他惡的言語、惡的行爲這個機會都沒有,所以給他填滿了。你不要覺得麻煩,那是大人的壞習氣。孩子他就這麽做,最後他做哪件事情他都有善的言語和行爲在那。從經典上來的,所以【小學日程】就講這些的,後邊這些課程都講這個的。你看【弟子規】、【小學日程】,【教子良規】、【童蒙須知】、【童子禮】。我們随便舉個例子,【童蒙須知】,須是必須的須,朱夫子,這是宋朝朱熹老先生他親自作的。頭一個,衣服冠履第一,「大抵爲人,先要身體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襪,皆須收拾愛護,常令潔淨整齊。」,這大家就聽明白了,戴的帽子、穿的襪子、衣服「常令潔淨整齊」,爲什麽?讓他内心潔淨整齊,你不就聽懂了嗎?放一雙鞋、放個襪子都得有規矩,爲什麽要有規矩?持戒,持戒自然時間長了就得定。我們把這個總原則一講,大家統統都明白了,你一對照明白了。你看這上邊寫「飲食照管 勿令污壞」,大家記住這叫【童蒙須知】,小孩子三歲兩歲一歲就告訴他這個,吃飯也好,拿碗筷也好,「勿令污壞」,不能染污了,就别弄髒了,也不許弄壞了,從小教這個,爲什麽?讓他的行爲控制好,言語控制好,都是爲了修這顆心,培養他,讓他種善的意念。然後第二大類,語言步趨第二,「凡爲人子弟,須要常低聲下氣,語言詳緩,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戲笑」。聽聽,朱夫子也是總結曆朝曆代聖賢的教育,所以他的教材,從宋往後都作爲科舉考試,科舉考試是做官,選官是靠科舉,讀書人都以他的所講的所著作的這些經典爲标準的教材,曆朝曆代都這樣,而且曆朝曆代都出聖賢君子,人家出來結果了,你能不學嗎?他學的什麽教材?你看這麽小都不可以随便大聲喧嘩哄鬧,浮言戲笑,不可以。那要按現在家長看起來不理解,這小孩子你說他天真爛漫,那多活潑,他開個玩笑有什麽,你們這弄得太古闆了吧,他不懂。唯有把這經典拿出來給大家一看,依法不依人,他沒話說了。曆朝曆代的聖賢都是這麽培養出來的,總原理原則我們已經講了,由内到外,這聽明白了。浮言戲笑,出來準沒好人,在言語上控制,在神态上控制,辭令容止,容貌、神态控制他,就是修他這顆心,出來都是好人。大家這回再看這些就徹底聽明白了,爲什麽讓孩子這樣做?我們就都明白了。你不這麽做,他就做惡的做壞的,你也看不懂善惡,這孩子将來甭多了,三歲五歲你就管不了了,爲什麽?他全是惡的,他自己控制不了他自己,張嘴他就罵人,有所行爲,它都是不孝順父母的,自私自利的,傷害别人的,這你怎麽辦!然後灑掃、讀書寫字、雜細事宜。所以這個書擺在大家面前你敢不學嗎?你敢不遵守嗎?原理原則在這裏擺着。你說我就不聽,我想沒有這樣的家長,誰也不會拿自己的孩子的一生開玩笑。爲什麽在這些方面要求得這麽多?全聽明白了,因爲在很小的時候你跟他講課他聽不懂,觀念灌輸他也聽不懂,隻有控制住心的兩端,心的哪兩端知道嗎?心有兩端,一個是行爲,一個是言語,這是心的兩端,就像兩個出口一樣,它都通着心,把言語控制住了,把行爲控制住了,心就控制住了,好懂吧,就像兩個水管一樣,兩個管道都通這個池子,你往裏邊灌的是髒水,他那心就是髒的,就是污染的惡心;你往裏邊灌的是純淨水,他就是純淨的内心。那你說他不與生俱來就有貪嗔癡慢疑嗎?他是有這習氣,但是沒有種子,沒有髒水它就不發芽,沒有惡緣它永遠不發作,越來越靠近純淨純善的自性,那就是該成聖人了,該成賢人了,了不起的人了,所以人是這麽教出來的。我們用打比方、我們用畫圖,我們總歸一句話告訴給大家,人生在世,身,就是我們的行爲;口,說出來的話;意,心裏的想法,這三樣東西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吉兇禍福,而這三樣裏邊心是最重要的,是主導,把它弄對了教對了,那這孩子就教育成功了。所以說到最後,那個意念,他的觀念、他的心念是最核心。把言語和行爲控制好,教好了,按照這上面的來,這上邊教怎麽說話,教給你怎麽行爲舉止,就按它來,這些全是最善的,我們講最好的純淨水,就按這兩個水管,兩個路徑,一個是孩子說話,一個是孩子的行爲,按這兩個水管往裏灌最好的純淨水,你孩子内心就是一汪清澈的純淨水,我是打比方,所以一定要把心的這兩端控制好,這叫持戒,然後得定、開慧,成聖成賢指日可待。我們今天這堂課時間到了,我們從下堂課開始我們就要開講第一部。

助教【小學日程】。

陳老師:【小學日程】。大家把這些都看明白了,【弟子規】這些你都看明白了,爲什麽要這麽要求都明白了,總原則把它搞通了,一切的教育你全通了,記住了心有二端,一個是言語。

助教一個是行爲。

陳老師:一個行爲,這兩個對了,心一定是對的,從小就要給他做這個工作。現在麻煩在哪裏呢?這孩子五歲已經灌了五年髒水了,這麻煩了,換句話說這已經黑透了,髒透了,還得把那池子往外使勁撈,撈空了,多難!你們大家想想把一池子髒水往外邊撈幹淨之後再往裏灌純淨水,你說多難,非常難!所以說爲了避免走這個彎路,在一開始孩子出生的時候,他那個心就像這池子一樣空的,他沒習慣,什麽都沒有,在趁着這個時候趕緊,他對過去的習氣也沒有緣分,沒有發作的機會,給他純淨純善,把這兩端抓住,往裏灌純淨水,就是這個,這就是标準,善的言語,善的行爲。我們苦口婆心說到此地,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教育的總原則。好,今天我們講到此地。

助教我們感恩老師,向老師行禮、問訊。感恩老師。

恭請點擊公眾號

如何獲得財富遠離災禍?

如何積德行善改變命運?

如何家興和諧婚姻幸福?

如何求子生子教育孩子?

如何獲得身心健康正確飲食?

妙法吉祥義工團隊


【全球共修互助同城】群

添加微信入群,註明所在城市

全群止語長按二維碼或搜13822233136

法寶結緣:妙法吉祥公眾號


公眾號:傳統文化全球同學

 

公眾號:阿彌陀佛全球共修


公眾號編輯:劉師兄(手機微信)13343340888

義工團隊:程師兄(手機微信)13822233136

法寶流通:楊師兄(手機微信)13613359937

放生團、助念團、播經:戴師兄(手機微信)13273376638  惜字會籌建

需要回向的同修私信以上微信或在公眾號留言

祈    願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國無盜賊、無有冤枉, 強不淩弱、各得其所。


素材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

文中段落序號為便於閱讀學習

編輯進行了標註,切勿斷章取義

留言評論 分享轉載 我們壹起轉發吧


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點下方閱讀原文聖賢教育平臺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