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卷云书| 王熙凤告诉你覆水“能”收

2016-03-27 赵鹏 检事微言
红楼一梦未成尘,百年迷醉无数人,蕴含万千真宝藏,引来后世苦钻研。我非红学发烧友,只爱辩论与言诠,轻翻经典寻芳迹,习得技巧奉君前。 有个成语叫“覆水难收”,有句老话叫“话到嘴边留三分”,有锅鸡汤叫“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三句话侧重点不同,但彼此联系,整体含义是: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所以想清楚再说,但如果已经说了,那也别后悔和悲伤,因为这些都是徒劳的。可见谨言慎行的重要性。 但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会说错话,以及不该说的话、不合适的话,或者虽然正确,但不招人爱听的话。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后悔、悲伤固然是徒劳的,但补救的方法总是有的。风险不能避免,止损必得探究。 怎样最大程度地降低那些已经说出去的话对自己的不利后果?常见的如:低头认错,自己抽自己嘴巴;或者咬着后槽牙说“我说的就是对”,企图继续说服对方;再或者拉着对方说“走,找个明白人儿评理去”……貌似都不是什么好招儿。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那不妨来看看王熙凤。她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人家的做法是:怎么说出来的,再怎么收回去,一滴不留。厉害吧!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大老爷要讨鸳鸯作姨娘,着邢夫人办理,邢夫人找王熙凤出主意,凤姐儿断然拒绝。拒绝的那套言辞非常艺术,我在上周的“云卷云书”中已经分析了套路,有兴趣的可以在本文最后的链接中查阅《云卷云书| 王熙凤教你如何“拒绝”》。 凤姐儿的口才固然是好,架不住邢夫人太笨,听不得逆耳忠言,立马拉下脸子,把王熙凤说了一顿:
(冷笑道)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们就使不得?我劝了也未必依。就是老太太心爱的丫头,这么胡子苍白了又做了官的一个大儿子,要了做房里人,也未必好驳回的。我叫了你来,不过商议商议,你先派上了一篇的不是。也有叫你去的理?自然是我说去。你倒说我不劝,你还是不知道那性子的,劝不成,先和我恼了。
邢夫人固然笨,这段话说得倒也清楚,总结起来就是:第一,你说这件事儿难度大,我觉得未必;第二,你让我劝大老爷别这么做,我也没这本事,他不听;第三,我只是让你给出出主意,老太太那边儿自然是我去,又没让你出头,哪儿那么多废话!言外之意就是:这件事我必须做,容不得你反对,你给我出主意。可见,邢夫人不高兴了,王熙凤怎么做的呢?
(马上赔笑道)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眼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一个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背地里的话,哪里信的?我竟是个呆子。拿着二爷说起,或有日得了不是,老爷太太恨的那样,恨不得立刻拿来一下子打死;及至见了面,也罢了,依旧拿着老爷太太心爱的东西赏他。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依我说,老太太今儿欢喜,要讨,今儿就去。我先过去哄着老太太,等太太过去了,我搭赸着走开,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给了更好,不给也没妨碍,众人也不知道。
王熙凤这席话非常有水平(我先把完整过程叙述完,后文再详细分析),邢夫人立即“欢喜起来”。我要说,在邢夫人执意要做的情况下,用凤姐儿提出的方法是最保险的。岂料邢夫人偏要先找鸳鸯说,等鸳鸯同意了,再回老太太,凤姐儿只得附和。邢夫人终于满意了,嘱咐王熙凤:

你先过去,别露一点风声,我吃了晚饭就过来。
书中暗表,王熙凤心想:鸳鸯未必同意,若她先于邢夫人过去,如果鸳鸯最后同意了还好,如果鸳鸯不同意,邢夫人多疑,必然会认为是她提前给鸳鸯露了风声,迁怒于她。所以凤姐儿便借故和邢夫人一起去了老太太那儿。只是到了门口,她又找辙没进去: 
太太过老太太那里去,我若跟了去,老太太若问起我过来做什么,倒不好;不如太太先去,我脱了衣裳再来。

就这样,王熙凤成功脱身,邢夫人自己去老太太那里找鸳鸯说去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鸳鸯誓死不从,老太太勃然大怒,邢夫人臊眉耷眼,大老爷白日做梦。对王熙凤我大大点赞,对邢夫人我只能说——该!


凤姐儿套路、做法分析之所以要把王熙凤之后的行为也说上,是因为收回覆水”要比泼出去难得多,不仅要语言,还要有行动,以及整体布局。下面分析一下王熙凤的做法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1识人善辨,懂得适可而止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辨别”的“辨”,强调的是判断力,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听得了忠言——魏征碰上李世民才能成为一代名臣,碰上殷纣王早就炮烙成肉干儿了。对不能接受意见的那些人,坚持就是自寻死路,变通才有一线生机。王熙凤算是仗义的,她知道婆婆的个性,但还是先说了中肯的意见,婆婆不爱听了,凤姐儿虽变了话,但也还是出了退而求其次的最佳主意(直接找老太太要,不当着旁人,免得影响扩大),邢夫人还是不听,凤姐儿才彻底随她去。就凭这一点,我觉得王熙凤在此事上已经仁至义尽了。 2自我否定,用例外加举例再来看王熙凤的那段自我否定的话——不仅否定了观点,而且否定了论证。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否定了论证,才具有否定观点的力量。上周说过,王熙凤拒绝邢夫人时提出了三点论证:一是老太太舍不得给,二是听说老太太觉得大老爷不该三妻四妾地娶,三是这件事传出去对大老爷影响不好。王熙凤对前两个论证进行自我否定的方式是“有原则就有例外”——老太太不舍得,那是对别人,对自己的儿子就舍得;听说老太太觉得大老爷不该这样,那是“背地里的闲话”,尽管空穴不来风,但也不能保证有人捏造。之后,王熙凤还举了贾琏的例子以加强对“老太太舍得给儿子”的论证。这就是“用例外否定原则,再用例子证明例外存在”的套路。对第三个论证,凤姐儿是怎么否定的?看下一条。 3提出建议,用行动表立场王熙凤之前拒绝邢夫人的第三个理由是此事影响不好。为了否定这个理由,凤姐儿出了主意——她去把其他人引开,让邢夫人单独跟老太太讲,没旁人在场自然不会有大影响。可见,凤姐儿是用实际建议否定了之前自己提出的第三点理由。更重要的是,她这是用积极的行动,表明自己知错能改,已经站在了邢夫人的立场上,以最大程度地消除之前拒绝邢夫人而给自己带来的偏见。 4未雨绸缪,消除之前芥蒂截止到上一点,王熙凤其实已经让邢夫人转怒为喜了。但是凤姐儿的高明在于考虑周延。她很清楚自己之前的拒绝会让邢夫人产生偏见,尽管现在转危为安了,可一旦鸳鸯不从,邢夫人难保不会怪她走露了风声。所以凤姐儿提前筹划,和邢夫人一同去老太太处,不给对方生疑的机会。可见,“覆水”确实难收,不仅得说得周祥,还得想得全面。 5坚持立场,不惹浑水是非至此,王熙凤收回了“覆水”,然凤姐儿的高明之处还不止于此。因为收回“覆水”的过程有可能导致其它后果——为防止邢夫人生疑不得不陪她一起去老太太那,但如果和邢夫人一起见到老太太,被问起来,她如何表态?若支持邢夫人则老太太不高兴,若支持老太太则邢夫人不高兴,若不置可否则老太太、邢夫人都不高兴。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给邢夫人送到门口,自己再脱身。彻底收回“覆水”的同时,坚持了自己最初的立场,还没有卷进是非之中。水平如此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套路总结

现在,我们复习一下王熙凤收回“覆水”的套路:您说得对,我竟然没有想到。虽说(自己之前的第一个理由),但是(理由的例外),比如(举个例子),这不正说明(对方的观点);虽说(自己之前的第二个理由)……;我觉得可以这样(为对方提出一个具体建议),我可以(提出自己能做的事情),您看可否?

 最后强调一点:总结王熙凤收回“覆水”的方法,不是要变得油嘴滑舌,而是为了自我保护。人固然应该有是非观念,也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立场,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直言不讳,始终如一。但为了生存,也应该学会审时度势、灵活变通,以保存实力,可持续发展。当然,若有宁死不变通者,我对其亦充满敬畏。 (完)《红楼梦》中人说话之道其它文章
  1. 王熙凤教你如何拒绝别人
  2. 王熙凤教你如何规范答辩
  3. 王熙凤教你如何自证清白
检事微言本号坚持原创转载注明出处图片来源网络版权作者所有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并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