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真菌”超级可怕?别慌!疾控部门权威回应
来源/广东发布(gdfabu0710)
近日,#中国确诊18例超级真菌感染#
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
微信朋友圈也有人转发
引起一阵恐慌
严重者甚至喊出了“生化危机”......
事实上,网上所说的是
一种名为耳念珠菌的“超级真菌”
对健康人群不构成威胁
因此公众不必恐慌
北京疾控中心 “超级真菌”对健康人群不构成威胁
耳念珠菌是一种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严重感染的真菌。耳念珠菌,学名耳道假丝酵母菌(Candida auris)。2009年,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首次被发现,后来在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均有发现。中文之所以翻译为耳念珠菌,是因为英文名中的Auris是拉丁语耳朵的意思。
截至2019年2月28日,美国共有587例确诊病例报告,我国也有少量病例报告。目前,国内所受到的耳念珠菌威胁并不严重。
△培养皿中的耳念珠菌菌株。图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官网
耳念珠菌之所以被称为“超级真菌”,是因为它的耐药性比较强,血液感染后致死率高,而且在环境中生存时间较长。
尽管已有近十年的研究,但耳念珠菌的来源目前尚不明确,国内外学者对耳念珠菌致病性及耐药性的形成和快速进化的认识仍然有限。
并不是所有耳念珠菌都是超级耐药的。该真菌主要对氟康唑(抗真菌药品)耐药,大部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治疗,对于多重耐药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高剂量多种抗真菌药联合治疗。
由于健康人通常不会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对于普通公众的健康威胁较低,公众不必恐慌。
专家介绍,耳念珠菌主要通过接触病人以及接触被病人污染过的物体表面传播,既可以引起有症状性的感染,也可以在体内携带而无症状。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累及住院病例,高风险人群为严重慢性基础病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如:糖尿病、慢性肾病、HIV感染、肿瘤等。新生儿、插管或留置导管的病人、手术病人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抗真菌药全身用药病人也可感染。
耳念珠菌导致的症状取决于感染的位置,包括血流感染、伤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其中血流感染最为严重,病死率可达30-40%。
针对“超级真菌”在全球暴发性流行的说法,专家表示,从整体趋势看,全球感染者的数量的确越来越多。不过,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广华研究员认为,“超级真菌”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目前耳念珠菌对健康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过,广仔还是要提醒大家
对于真菌感染
还是要格外重视
包括这次报道的超级真菌
警惕“超级真菌”的潜在威胁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严重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以及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病增多等,侵袭性真菌感染对人的威胁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真菌感染受到的关注度比较低,许多医疗单位对真菌的诊断和鉴定能力并不是很强,存在误诊或者漏诊的可能。医院应加强防控,包括更新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手段,严格消毒流程。对于发现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医院,建议使用氯化物进行接触预防和有效消毒。
预防感染“超级真菌”
患者家属及医疗机构
尤其是院感人员、医护人员
应该怎么做?
单间隔离定植或感染者,要求单间有独立的卫浴设施。
对于从感染的医院或国外医院转来的患者,均采取隔离措施,直至获得筛查结果。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围裙,如果有接触患者皮肤或患者血液、体液风险,应穿隔离衣。
个人防护用品应在洗手后、进入房间或患者区域前穿戴好,并在患者房间内脱下并丢弃,离开前应彻底洗手并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拭双手。
患者和探视者需要掌握感染预防措施(可以使用宣传册),包括手卫生和如何使用围裙。
应考虑使用一次性物品,如血压计、袖带、枕头等,特别是在爆发期间。
一旦患者离开环境,就应进行终末消毒,先清洁后消毒所有患者及医务人员手可能接触到的地方。
如果使用任何非接触式消毒(如气态过氧化氢或紫外线),应在其之前进行充分的清洁。
如果病人需要医技检查或手术,应排在当天最后一位,环境清洁同前所述。
所有设备应按照生产商的说明书来清洁。
应特别注意复用器械的清洁消毒,如脉搏血氧仪、温度计探头等。
应注意合理包装,避免废物和织物污染环境。
在儿科和新生儿科应注意正确处置用过的尿布。
任何时候不应在洗手池中丢弃或清洗污染的物品。
“超级真菌”的横行
已为人类敲响警钟
滥用抗生素的恶果已经初现
为了控制“超级真菌”的进一步蔓延
老百姓应慎重使用抗生素
做到不随意买药、不任意服药、不随便停药
并时刻注意个人卫生
尤其是正确洗手
加强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
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来源:央视新闻、央视财经、新闻晨报、工人日报、丁香园、生命时报
潮安健康2019年3月资源回顾
2.指甲是五脏六腑的“显示屏” ,五脏六腑真正需要的6大“处方”在这里!
【免责声明】
【潮安健康】微信公众号(ID:e620228) 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潮安健康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潮安健康】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潮安健康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张仲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