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打开你的端午节~
来源/潮安健康(e620228)综合整理自养生中国(YANGSHENG-CN)、广东中医药(gds_zyyj)、广东卫生信息(gdwsnet)、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健康过端午,除了吃粽子,还可以怎样养生?
今天是传统佳节端午节
家家户户肯定都会吃粽子
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用雄黄酒驱蛇虫
给小孩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端午节的养生
聊聊吃粽子的那些事~
不同体质的人群适宜的香囊不一样,找正规的药店或中医专家进行量身配置。此外,注意甄别由劣质香水、香精炮制的香囊,避免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
禁忌人群:孕妇、哮喘及热性体质儿童等。可能引发过敏症状,因此不宜与皮肤直接接触。
端午前后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蛇虫易咬伤人。艾草散发的芳香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发出的气味则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功效。
雄黄酒
雄黄外用具有杀虫、解毒、治疗湿疹疥癣及蛇虫咬伤等作用,不过,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在加热后经化学反应后可变成剧毒的砒霜,小郎中这里不赞成自行配置饮用。
沐浴兰汤
过去人们以佩兰煎水洗浴,这一习俗称为“沐浴兰汤”,现在多以艾叶、菖蒲取代佩兰。艾叶浴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菖蒲芳香化湿,外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热解毒,对皮肤瘙痒的效果较好。
夜卧应在晚上10点半之前,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对健康不利了。早起应在6点左右,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午睡养心,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夏天养生重在“养生”,而午睡是中午养心的最佳方式。
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例如赛龙舟活动。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练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保健身心。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很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芦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一般粽子的主要材料有糯米、黑米、红枣、红豆、花生、瘦肉等。这些食物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如果在传统食材的基础上增加些荞麦、薏仁、山药、紫薯等杂粮,那粽子就增加了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有健脾除湿的功效。
肉粽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除了少油、低热量外,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粽子不宜多食,一天最好不要超过2个,过多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粽子中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建议大家尽量趁热吃粽子,此外可以搭配一些清爽的蔬菜、水果。
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1、看时间:要看粽子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别买变质粽子;
2、看渠道:一定要买商场、餐饮企业、超市里的正规渠道粽子;
3、看包装:要注意粽子的外包装,买安全、卫生的粽子;
4、品味道:购买品尝粽子时,如果粽子有点酸、有点发苦、口味不正,不要购买和食用。
来源/养生中国(YANGSHENG-CN)
世纪最晚端午之一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天文专家表示,今年的端午节有些特别,它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之一。
端午节每年固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闰月”。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中国几千年所采取的传统农历实际上为阴阳合历,既考虑到与太阳直接相关的阳历回归年,又考虑到与月亮位相变化的阴历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积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下来就已超过一个月。
为了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农历“置闰”的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2年到3年,就必须增加1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置闰”的规则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
农历庚子鼠年为闰年,增加了一个“闰四月”。这个“闰四月”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阳历6月20日结束。受“闰四月”影响,自此以后,庚子鼠年内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等,在阳历中的对应日期相较去年来说,都将向后推迟18天。去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在6月7日,今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自然就落在了6月25日。
赵之珩表示,21世纪100年内一共有3次端午节最晚的年份,分别是2001年、2020年和2058年,对应的阳历日期都是6月25日。而端午节出现在阳历6月25日还不是最晚的,最晚的是出现在阳历的6月26日,如1906年。
材料:番茄300克、土豆500克、排骨500克
做法: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土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3000ml,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煮40分钟后,加入番茄,再煮2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材料:白鲫鱼500克、鸡蛋3个、生姜3片、胡椒粉适量
做法:白鲫鱼宰洗干净,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鸡蛋煎为荷包蛋状,铲起;起油锅爆香姜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滚沸,下白鲫鱼滚片刻,下荷包蛋,滚沸后撒入适量食盐,胡椒粉即可。
功效:祛湿开胃。
材料:红苋菜1斤、瘦肉末若干、高汤1杯、蒜头2个
做法:红苋菜择洗干净,备用;锅中入油,爆黄大蒜头,炒瘦肉末至变色,倒入高汤煮沸;汤滚后放入苋菜,煮软后,勾琉璃芡,起锅。
功效:清热健脾、除湿止痢、收敛止血、通利二便。
芹菜拌豆腐
材料:芹菜150克、豆腐1块、调味品适量。
做法: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来源/广东中医药(gds_zyyj)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端午说“艾”:艾要这样用,效果才最佳!
民谚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一近端午,很多人家便会将艾叶插于门庭、悬于堂中,用来驱瘴辟邪。有关艾叶辟邪在民间有多种传说,在过去曾被视作迷信,但在今天看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这种邪气就是病毒和细菌,而现代医学研究已表明:艾叶中的挥发油(香味成分)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病毒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也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在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流行时都有医药学专家提出运用艾叶(包括艾叶烟熏和艾叶洗浴)进行消毒预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值此端午之际跟大家说一说“艾”。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的干燥叶,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以叶片大、叶背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者为佳。
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艾叶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静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对肝肾不足,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等尤为适宜,为妇科止血要药。
艾叶专入三阴经而走下焦,能散寒止痛,暖宫助孕,凡妇人血气寒凝者最宜之,《本草纲目》称之为“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常用于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宫寒不孕及带下清稀等证。
艾叶枯燥杀虫,辛温除湿,局部煎汤外洗有祛湿止痒之功。可用于治疗湿疹、阴疮,疥癣等瘙痒性皮肤病。
艾叶捣绒制成艾条、艾柱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可使热气内注,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有通经活络之效,《名医别录》称之为“主灸百病”。
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碳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记载:采嫩艾叶作菜食,或和面做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治冷痢。民间端午节除了赛龙舟、吃粽子,许多地方还有插艾草、吃艾草青团的习俗。五月艾叶飘香,人们喜欢用艾草做各种时令美食,味道独特,又有温胃散寒的作用,又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尤其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那究竟艾草要怎么吃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道简单易上手的艾草食疗菜谱。
是客家人的传统滋补汤,它有极好的滋补功效。干艾草适量,将老母鸡放血宰杀,拔毛、去内脏,然后洗净、切成大块,加生姜,放进瓦锅先用猛火烧开,煮约5分钟后,转换成小火煮,以水面有滚沸为度,约煮1.5~2小时即可。调入适量的精盐即可饮用。据说,梅州当地女性在坐月子期间必喝艾草煲鸡汤。其实,它不仅非常适合产后虚弱的妇女,对于男性来说,也同样具有滋补、暖胃的作用。
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用于女性痛经。
生姜15克,艾叶10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用于女性月经不调,月经过多
客家人在清明前后,会吃一种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糍粑。将细嫩的艾叶捣均后和糯米粉一起做面皮,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就能做成碧绿软糯的艾糍,有非常好的食疗作用。
还有艾草煎蛋、艾叶炒饭、香艾饺子、艾叶薏仁粥等等,用艾叶可以做很多的美食,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动手试试哟。
另外提醒大家艾草虽好,切不可贪多,过量食用!
艾叶浴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同时艾叶浴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方法:取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取出,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在民间普遍流传着产妇在月子期间用艾叶和生姜一起煮水沐浴的习俗。妇女在分娩后气血两虚,腠理大开,内外空疏,稍有不慎可受风寒侵袭,出现全身酸痛,畏寒、出虚寒等症状;产后全身筋骨比较松弛,若修养不当或受外邪侵袭,容易出现关节酸痛,此时的艾叶浴散寒止痛,温经通络的作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和代谢。
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经络的集中处。脏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互相影响,而通过疏通经络气血,又可以达到治疗脏腑病变的效果。泡脚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用艾叶泡脚,又可以充分利用艾叶的药物功效。须注意的是泡脚期间不宜吃寒凉的吃物,可以适当喝点红糖生姜水,既可以祛寒湿,又不至于导泻气。老人泡脚宜每周2-3次,儿童不适宜泡脚可以适当沐浴,泡脚水温不宜过高,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时间不宜过长,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于虚性、寒性的疾病,中医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这时进行艾灸,可达到“冬病夏治”之效。那么,哪些人群适宜艾灸,艾灸需要注意什么?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关节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男科疾病等)。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宜。
(1)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2)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现象。
(3)要掌握施灸的顺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温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5)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当然,灸后当戒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应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另外,灸后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含有胺油酸、侧柏醇等挥发油成分,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还有驱蚊虫等功效。炎热的初夏,病菌、蚊虫增多,我们总是防不胜防,特别是家里有小宝宝的宝妈们更应当注意。在此小药师推荐宝妈们一个配方:艾叶、白芷、菖蒲、薄荷、金银花、广藿香、紫苏叶、丁香各10克,粉碎后装入棉质的布袋里,用线绳把口扎紧后再外面罩上外套防止粉末漏出,这样香囊就做好了。宝妈可以做两个,一个挂在床头,一个外出随身携带,这样就能全天候的保护着宝宝。
艾叶有小毒,外用熏洗可引起过敏反应,引起瘙痒、红斑。气雾吸入时可引起咽干,恶心、呛咳等;口服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等。可引起子宫出血,甚至流产。此外也有口服艾叶煎剂引起神志不清,呼吸衰竭死亡的报道。
因此,“艾”之切也需适当,不懂“艾”应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尽快寻医。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gdwsnet)
唇齿留香的那颗粽子,你知道它的外衣从何而来么?
A:端午节快到了,问你个问题…
B:别问,问就是咸粽党。
A: 害,我想问的是你吃的粽子是用什么叶子包的?
B:……这个问题超纲了!
“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国上千年的端午文化中,艾蒿、菖蒲、粽子、龙舟是延续至今的节日标配。记得儿时,每家每户都会在端午节包粽子,出锅时香气四溢、美味无限。
但你知道吗,粽叶可不只有一种?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因各地风土人情不同,从古至今,端午节粽子不仅在口味上各有讲究,包粽子所用的“粽叶”也千差万别。
Part. 1
古老悠远的菰
据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可见古时的粽子称为角黍,用菰叶包裹。
菰(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 Stapf)又名茭笋,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植物,叶长50-90厘米,宽15-30毫米。菰的作用广泛,嫩茎被黑穗菌寄生后,粗壮肥大,作蔬菜称茭白;颖果作谷物食用称菰米;植株是鱼类越冬的场所,也是固堤造陆的优选。
古代的菰可不是作为蔬菜种植,而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就其叶片大小来看,古时的粽子应该都是“迷你”型的。《乐府诗集月折杨柳歌五》中有:“菰生四五尺,素身为谁珍。盛年将可惜。折杨柳,作得九子粽,思想劳欢手。”迷你的菰叶造就了古时的佳品——“九子粽”。如今可替代的“粽叶”越来越多,菰叶作为粽叶早已不复见了。
Part. 2
自然原野的芦苇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是禾本科芦苇属的多年生植物,产全球;叶片长约40厘米,宽约10厘米;秆可作造纸原料或编席织帘材料;茎、叶嫩时可作饲料。芦苇的根状茎特别发达,生性喜水,自然生境中能快速繁殖,形成连片的芦苇荡,既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又是鸟儿们良好的栖身之地。
自然原野的芦苇叶是南北通用的包粽子的叶子。浸煮过的芦苇叶卷出一个漏斗状,把浸泡好的糯米舀进去,用筷子往里轧几下,再用手指压平压实;糯米填好后,把上面的芦苇叶盖住,顺势一卷;最后用棕榈叶或细线将中间绑紧,一个清水白粽就包好了。芦苇叶的清香在蒸煮的过程中渗透至粽子之中,吃的时候,蘸点白糖,香甜软糯。
图1:芦苇叶(摄影:曹承娥) 图2:芦苇叶包的粽子(来源:妈妈网)
Part. 3
身小叶大的箬竹
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 (Munro) Keng f.)是禾本科箬竹属的多年生植物,生长在山坡路旁,产浙江、湖南等地;杆最高约2米,叶片硕大,宽可达10厘米,长达40厘米。身小叶大的箬竹,柔韧性强的叶片用途广泛,可用于衬垫茶篓、编织防雨遮阳用品,还可作为绿色包装包裹食物。
南方大部分的竹叶粽指的就是箬竹叶包的粽子,饱满清香、清爽宜人。箬竹叶占据了粽叶界的半壁江山,在我国湖南等多地已进行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图1:箬竹叶(摄影:曹承娥)
图2:箬竹叶包的粽子(来源:泉州旅游局搜狐号)
Part. 4
为粽而生的粽叶芦
粽叶芦(Thysanolaena maxima)是禾本科粽叶芦属的多年生植物,产广东、广西等地,生于山坡、山谷或树林下和灌丛中;秆可作造纸原料;花序能作扫帚。粽叶芦顾名思义是为包粽子而生,在潮州等地,人们会专门在田边种植粽叶芦,叶用来包粽子,花序用来制作洗刷和扫地用品。
图1:粽叶芦(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2:粽叶芦包的粽子(来源:奇闻趣事百家号)
Part. 5
香气清新的玉米苞叶
玉米(Zea mays L.)又称包谷、玉蜀黍,是禾本科玉蜀黍属的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南美洲。玉米作为全球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粮食和饲料作物,被誉为长寿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纤维素。
禾本科的玉米的叶片用来包粽子是毫无压力的,不过用玉米苞叶来包粽子,就地取材,更显便捷实惠了。下次买玉米时,记得把苞叶洗干净,尝试包一盘清香的玉米粽吧。
图1:玉米(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图2:玉米苞叶包的粽子(来源:嘴馋美食搜狐号)
Part. 6
妖娆狂野的毛竹笋壳
《诗经·大雅·韩奕》记载:“其籁伊何,惟笋及蒲。”可见竹笋的食用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吃竹笋特别常见,用笋壳包粽子,是不是很陌生?在四川、湖南、浙江等盛产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Pubescens')的地带,用毛竹笋壳包粽子还是很流行的。不过笋壳有毛刺,要反复清洗,但能反复使用。毛竹笋壳含有天然棕色素,用它包粽子,含有别致的清香味。远看这独特的笋壳外衣,是不是像散发着妖娆狂野韵味的豹纹?
图3:毛竹笋包的粽子(来源:中新网)
Part. 7
听声识雨的芭蕉
“越南十八怪”的第十三怪就是“粽子做成四方块,芭蕉叶子包起来”。在我国的华南和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的傣族,用芭蕉叶包粽子也特别常见,方方正正,形似枕头,个头应该是粽子界的巨无霸。
芭蕉(Musa basjoo)是芭蕉科芭蕉属的植物,叶片鲜绿有光泽,长2-3米,宽20-30厘米。芭蕉叶蒸煮后会散发出清香,还能延长食物的贮存期,用它来包粽子别有一番风味。芭蕉株高形美,多种植在庭院或房屋前后,古代文人听雨打芭蕉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如:唐朝杜牧有诗云 “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还有宋代欧阳修的“深院锁清秋,阵阵芭蕉雨”。
Part. 8
底蕴深厚的露兜树
虎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林旁粽是虎门人用林旁叶编织的菜篮、鱼篓、虾迳、枕头、神靴、笔架和狗头八种不同形态的粽子。虎门人用的林旁叶正是海南黎族人所用的露兜树叶。黎族子女在端午节时会挑选长势茂盛的露兜树,割下适宜的叶片,去掉锯刺,修剪平整,用水煮柔软后,包裹糯米和腌肉,缠绕成粽子。
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 Sol.)是露兜树科露兜树属的常绿分支灌木或小乔木,产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叶纤维可编织蓆、帽等工艺品;嫩芽可食;鲜花可提取芳香油。
Part. 9
蒸煮全能的柊叶
柊叶(Phrynium capitatum Willd.)是竹芋科柊叶属的多年生植物,产广东、云南等地,生长在密林中的阴湿处,叶片硕大。《广东新语》记载:“有柊叶者,状如芭蕉叶,湿时以包角黍(即粽),盖南方性热,极易腐败,唯柊叶可持久。”可见用它来包粽子,能存放长久。广东肇庆做蒸裹食品,用的就是柊叶,口感极佳。它的叶片柔韧性非常好,可任意弯折,即使是手残党,用它来包粽子也能美美的。黔西南州的布依族用柊叶作原料做粽子加工业,早已热销于海内外。
Part. 10
叶若花开的槲树
槲树(Quercus dentata Thunb.)是壳斗科栎属的落叶乔木,南至台湾,北至东三省都有其身影;叶片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10-30厘米,宽6-20厘米,可饲柞蚕;种子可酿酒或作饲料;树皮、壳斗可提取栲胶。槲树翠绿宽大的叶片比人脸还大,层层叠叠聚生在枝端,宛若花儿一般在枝头绽放,煞是好看。
槲树叶有清香,端午时节,山东、山西、陕北等地有用它包粽子的习俗。不过新鲜的槲树叶含有单宁和多酚类物质,且背面有白色绒毛,在包粽子前,一定要把叶片在开水中蒸煮,再浸泡在冷水中,最后把两个叶片表面来回轻轻对搓,这样叶片的单宁含量会大大降低,叶片也变的光洁干净。叶片处理好后才能填入糯米,下锅蒸煮几个小时,槲叶的香味渗透至糯米中,唇齿留香。
图1:槲树叶(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2:槲树叶包的粽子(来源:厨影美食搜狐号)
在十里不同俗的中国,除了用以上的叶片包粽子外,还有用椰树叶、甘蔗叶、荷叶、美人蕉叶、砂仁叶等叶片包粽子的习俗。尤其是荷叶,应该算是古代的“塑料袋”,可以用来包裹许多物资。
总的来说,用来包粽子的叶片有以下特点:
首先,叶片无毒,有点清香味更佳;
其次,叶片面积较大且柔韧性好,宽约10厘米、长约40厘米可算标准版,芭蕉叶这样硕大的称得上豪华版了;
最后,叶片要耐煮,粽子一般需要蒸煮好几个小时,才能让叶片的味道渗透到糯米中。
粽叶在包粽子前也要经过一定的处理,通常流程是冷水清洗、开水蒸煮、冷水浸泡、修剪整齐,这些工序后,叶片清香、干净、韧性佳,包出来的粽子不易露馅。同时,粽叶经过蒸煮浸泡处理后,颜色相对较深,若在市场上购买粽叶或粽子时,叶片呈青绿色,那就要慎重购买了,可能是商家在浸泡粽叶时加入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过量食用,会引起铜中毒。
端午节临近,粽子又要作为佳品端上餐桌了,开吃前,先观察观察它的外衣,看看是不是你熟悉的那一款。你今天的吃的粽子穿的是哪一款外衣呢?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http://www.iplant.cn
2、叶壮强.非遗虎门林旁粽的人文情怀初议[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2):99-102.
3、陈奋飞.浅谈黎族的露兜草文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51-152.
4、岑爱华,肖鹏等.黔西南州野生柊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南方农业,2016(3):38-40.
5、明冠华.粽叶传奇[J].生命世界,2008:97-99.
作者/曹承娥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往期推荐
3.三代好医生——致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的村医张仲林4.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赞痒疹胃病良医张仲林
5.潮安医生张仲林,善治痒疹与胃病
6.张仲林登上南方农村报、潮州日报
18.【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19.【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6月回顾
和痒痒痒say goodbye!千万别错过这3款夏季护肤靓汤
夏季感冒的3种分型和常见中成药一览表!
张仲林,尤痒疹,善胃病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朵花,二十四首诗,二十四幅画,送大家欣赏!
免责声明
潮安健康 (ID:e620228) 微信公众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潮安健康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潮安健康】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潮安健康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张仲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请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