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小儿咳喘病证辨治心悟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hnzyydxxbqks)
小儿咳喘病证辨治心悟
刘应科,孙光荣*
本文引用:刘应科,孙光荣.小儿咳喘病证辨治心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1:1-5.
〔关键词〕 小儿咳喘;实证;虚证;地茶止咳饮;止咳平喘;久咳久喘;食疗方;孙光荣
小儿咳喘,是中医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病情进展迅速,而且缠绵难愈,严重者可以致死。自古以来,有“医家难治咳,百药功不赫;郎中莫治喘,千方力犹软”的俚语俗训。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辨治小儿咳喘,关键有三:
(1)洞察病因病机;
(2)把握临证思辨要点;
(3)熟练掌握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治法和方药。
咳嗽、喘息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两个主要症状。咳嗽,是咳与嗽的合称,其区别在于咳者有声,嗽者有痰,即所谓“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喘息,是因呼吸受阻而出声。二者可以统称为“小儿咳喘病证”。
“小儿咳喘病证”涵盖范围甚广。广而言之,包括小儿一切呼吸系统的疾病,即与“肺司肃降”相关的疾病,如现代医学所称之小儿感冒、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哮喘以及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等。狭义而言之,即小儿咳嗽与哮喘二证。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发。早在《黄帝内经》便载有咳嗽的病名,并对咳嗽提出系统的论治,其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认识更是深入医者之心,迨至隋代《诸病源侯论》更是详细论述了小儿咳嗽病因、病机、病位等,散见于历代医家医案所载录者,更是不胜枚举。孙教授在临证中多遇此病证,在温习经典与感悟前贤治验的基础上,结合孙教授家传及其师传之心法,初步整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小儿咳喘病证的病因病机
论及病因,无非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外因,即外邪,风、寒、暑、湿、燥、火等太过之气,是谓六淫之邪气;内因,可以分为虚实两端,虚者多正气不足,实者多邪气充盛,为何能致病?统而言之,是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是,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所以小儿较之成人更易感受外邪,尤其容易感受风、寒、暑、热等邪气。而且,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阴常不足、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不足,饮食、劳倦、惊吓等不内外因最易导致“稚阴稚阳”体感受外邪,故小儿感邪之后又易致虚证,尤其是久咳久喘迁延难愈则多转为虚证。因此,小儿咳喘病证可分内外两端,外伤咳喘多为六淫之邪侵袭所致,病程较短,进展较快。内伤咳嗽多为气血脏腑虚弱所致,病程较长,迁延难愈,进而会影响生长发育。
论及病机,首先当知小儿咳喘的病位多在肺,对于久病迁延难愈的咳喘可以涉及到脾、肾。肺为“娇脏”,故容易受邪;肺为“华盖”,故最先受邪。肺之宣发与肃降的生理特点使得气机调和。反之,肺受邪而壅塞,则气失肃降宣发之机,遂发为咳嗽,继而喘息,此即此病证之机要,孙教授简约谓之:“邪不壅不咳,气不塞不喘”。
2
小儿咳喘病证临证思辨要点
如何把握小儿咳喘病证的临证思辨要点?但见咳嗽与喘息且以此为主症,即可纳入此病证之范畴。辨病尚易,但辨证需要“火眼金睛”,小儿咳喘病证的临证思辨也要考虑时令、男女、长幼、干湿、劳逸、新旧、裕涩、旺晦、神形、盛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主从、标本、逆顺、生死18个辨证元素,但鉴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的特点,在此18个辨证元素和运用各种辨证纲领的基础上,尚需要掌握小儿咳喘病证的七个临证思辨要点。
2.1 临证思辨要点
2.1.1 以毛发辨强弱
头发与肾气和精血的盛衰关系密切,故可以辨别头发枯荣来诊察患儿的肾气强弱和精血的盛衰。正常小儿的头发色质乌黑、润泽。若患儿头发枯黄而又参差不齐者,多消化不良而体质羸弱。更有甚者,头发稀疏易落,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则必病多体弱。小儿咳喘病证如遇头发枯黄、参差、稀落者,当知其咳喘已累及脾肾。
2.1.2 以指纹辨顺逆
望诊小儿指纹,又称小儿食指脉络诊法,为中医儿科常见望诊法,常用于3岁以内小儿。众所周知:“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正常指纹在食指指纹掌侧前缘,纹色浅红而润,红黄相间,络脉隐隐显露于风关之内,粗细适中。病中指纹隐隐呈微黄而又润泽者,多为向愈,是谓“顺证”;指纹深陷入里,纤细色淡,现于命关,甚者透关射甲,多为病重,是谓“逆证”。小儿咳喘病证如遇指纹深陷、纤细、色淡或紫黑者,当知其咳喘已邪入心、肾。
2.1.3 以哭声辨表里
闻诊小儿哭声,不仅可知病证之深浅,更可预测疾病之转归。小儿正常哭声响亮而长,有泪。如果哭声洪亮,多为实证;哭声轻微、沙哑、气不能续,多为里证、重证。哭声清亮和顺,为正常或病轻;哭声尖锐,或细弱无力为病重。小儿咳喘病证如遇哭声洪亮、粗重,当知其邪尚在表,其治易;如遇哭声轻微无力、沙哑难续,当知其邪已入里,其治难。
2.1.4 以二便辨寒热
正常小儿大便一般为黄色而干湿适中,日行1-2次。如大便秽臭、尿液黄浊且短,多为热证。大便稀薄,臭气不甚,多为寒证。小儿咳喘病证如遇小便黄、浊、短,大便硬或黏稠、秽臭,当知当前之证候属热、属实;如遇小便清、长,大便稀、薄,当知当前之证候属寒、属虚。
2.1.5 以眼神辨生死
望诊眼神,可知其病证之顺逆生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重订通俗伤寒论·观两目》言:“凡病至危,必察两目,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故观目为诊治首要。”若黑睛等圆,目珠灵活,目光有神,开阖自如,是肝肾之气血充沛之象,为顺证、生证;若双目紧闭、开合无神、无惊无恐,多为逆证、死证。小儿咳喘病证如遇其目有神光,当知即使咳喘频作,亦尚未伤脏腑、真气,预后良好;如遇目无神光,甚至如死鱼之目,当知即使咳喘尚轻,亦已伤及脏腑、真气,预后不良。
2.1.6 以汗液辨虚实
问诊汗出情状,则知病证之虚实。汗是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达于体表而成。《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调节体温、滋润皮肤的作用。若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出而多汗,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多属病证之象。如头汗且热,多为实证;若盗汗,多为虚证。总而言之,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盗汗自汗合而发之,为气阴两虚。小儿咳喘病证如遇自汗,当知多责之在表、在实、在肺胃;如遇盗汗,当知多责之在里、在虚、在心肾。
2.1.7 以咽喉辨标本
望诊咽喉,可知病证的标本缓急。咽喉是呼吸、饮食之门户,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又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故而可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健康小儿的咽喉色淡红而润泽、不痛不肿、呼吸通畅、发音正常,食物下咽顺利无阻。根据咽喉的异常变化可以确定脏腑病变的标本缓急。小儿咳喘病证如遇先发热咳嗽,继而咽喉肿痛,起病急,为标证;先咽喉肿痛,继而发热咳嗽,疾病缓,为本证。
2.2 临床辨证
把握7个小儿咳喘病证的临证思辨要点,结合18个辨证元素,可以比较准确的进行小儿咳喘病证的辨证。在常见的临证情况下,孙教授通常仅将小儿咳喘病证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包括风热咳喘、暑湿咳喘、风燥咳喘、风寒咳喘;虚证包括脾肺虚喘、脾肾虚喘、气阴虚喘。其辨证要点如下。
2.2.1 实证类
(1)风热咳喘
此谓“春之咳”,多见于春分前后,但不排除一年四季可见。以咳嗽为主症,咽喉肿痛为从症,常伴有发热、面赤、唇红、出汗、咽肿、痰稠、尿黄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2)暑湿咳喘
此谓“夏之咳”,多见于春夏之交或夏季,以及秋夏之交。以咳喘为主症,兼见无汗或汗出不解,身重困倦,胸闷、呕恶、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呕吐、泄泻,小便黄而短,有时小儿排尿哭叫或呼痛,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3)风燥咳喘
此谓“秋之咳”,多见于秋季。以干咳为主症,以气喘为从症,兼有咽痒,咽干,少痰,口渴,小便黄,舌质红,少苔,脉浮数,指纹淡滞。
(4)风寒咳喘
此谓“冬之咳”,多见于秋冬之际。咳喘为主症,兼有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2.2.2 虚证类
(1)脾肺虚喘
咳喘为主症。咳喘是标证,脾肺两虚是本证。兼有咳嗽无力,痰白清稀,面色少华,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食少纳呆,平素容易感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2)脾肾虚喘
咳喘为主症。咳喘是标证,脾肾两虚是本证。兼有咳嗽无力,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脚软无力,腹胀纳差,大便溏稀,夜尿多,伴有生长发育迟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3)气阴虚喘
咳喘为主症。咳喘是标证,气阴两虚是本证。兼有咳嗽无力,喘促乏力,气短自汗,神疲懒言,形瘦纳差,面色潮红或无华,潮热盗汗,干咳少痰,舌质红少苔,或地图舌,脉细数,指纹淡红。
3
小儿咳喘病证组方用药心法
小儿咳喘有相应的经方、时方、验方。然,孙教授之组方、用方,坚持“师经方之旨而不泥于经方用药”之原则。换言之,崇尚用经方之“神”而不用经方之“形”。特别是脏腑清灵、病情无诈之小儿,不可能“按方生病”、“按方显证”,同时其病证瞬息万变,所以孙教授临证之际始终恪守“扶正祛邪”、“补偏救弊”之大法,而不拘泥于死方,在此基础上针对病证采用“三联药组”的“三型组合”进行组方。具体选方用药原则在《以中和思想组方用药》中有详论[1]。小儿用药讲究轻、灵、巧,对小儿诸病,用药稍稍拨动即可。正如《医述·幼科集要》所言:“小儿勿轻服药,药性偏,易损萌芽之冲和;小儿勿多服药,多服耗散真气。”所以,对小儿病证组方用药尤以“中和”为贵。这就是要求组方用药应充分发挥小儿机体内在的调节机能,恢复机体的生理平衡。否则,非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会导致“稚阴稚阳”之体受损,不利于疾病恢复,甚或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用药的特殊性,对于小儿用药应该慎之又慎,孙教授认为小儿病证的组方用药要掌握四个要领。
3.1 小儿咳喘病证组方用药要领
(1)药少量小,不宜大方重剂
小儿生机盎然,脏气清灵,对药物反应较成人灵敏,在治疗时,处方要根据小儿生理特点、病情轻重及脏腑功能,组方用药轻巧灵活,不宜呆滞,不可重浊,不得妄加攻伐。
(2)先试轻剂,不宜遽施峻剂
当施之以寒先试之以凉,当施之以热先试之以温;当施之以峻下先试之缓泻。
(3)中病即止,切忌滥伐无过
无论解表清里之药,还是补气益血之剂,一旦见效,即应针对病情变化更方,中病即止,不必尽剂,更不要滥伐无过之脏腑,特别是小儿四大证之麻、痘、惊、疳,不要轻意处以3剂以上的“常服方”。
(4)多用外治与食疗,少用内服方药
凡能采用针灸、敷贴、按摩、推拿、洗浴以及食疗等方法治疗的病证,尽可能不用内服方药治疗。
3.2 孙教授常用治疗小儿咳喘病证方药
3.2.1 实证类
(1)风热咳喘:此证每多风热犯肺,主要是感受风热之邪气所致。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以桑菊饮化裁。
(2)暑湿咳喘:小儿易困于暑湿,初起暑湿犯表,发热不扬,身重易困,进而暑湿缠夹,暑湿之气上逆则犯肺,导致咳喘、呕吐,暑湿之气下行则腹胀泄泻。宜“清暑化湿、宣肺平喘”为治则治法,先用藿香正气散为基本方祛其暑湿之邪,而后平喘。
(3)风燥咳喘:小儿易感秋燥之邪,初秋多为温燥,深秋多为凉燥。秋燥犯肺则易咽痒、干咳、少痰、气喘。宜“清燥润肺、止咳平喘”为治则治法,用自拟“地茶止咳饮”治之。
(4)风寒咳喘:小儿易感风寒之邪,风寒袭肺则易咳,风寒束肺则易喘。久咳伤肺,久咳致虚,虚延久咳,久咳伤肺,如此反复发作。宜先后用“疏散风寒、宣肺化痰”、“补肾纳气、止咳平喘”为治则治法,用杏苏散、自拟“地茶止咳饮”、补肾纳气食疗方治之。
3.2.2 虚证类
(1)脾肺虚喘:此证咳喘是标,脾肺两虚是本。宜用“健脾益气、清肺平喘”为治则治法,用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补肾纳气食疗方治之。
(2)脾肾虚喘:此证咳喘反复发作是标,脾肾两虚是本。宜用“健脾化痰、温肾纳气”为治则治法,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尚可辅以补肾纳气食疗方治之。
(3)气阴虚喘:此证咳喘是标,气阴两虚是本。宜用“益气养阴、化痰平喘”为治则治法,用人参五味子汤加补肾纳气食疗方治之。
4
小儿咳喘病证治验案例
案例1
高某某,男,5岁。脉浮数;舌红,苔黄。1993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就诊。五天前,晨起发热,浑身出汗、鼻塞流涕、咳嗽吐痰。经当地医院输液消炎、抗感染(药名不详)治疗,效果不明显。今见发热(肛温39.3 ℃),面赤,唇红,出汗,咽肿,阵咳,咳声高亢,黄痰黏稠,尿黄。此乃春暖之时感受风热,风热之邪袭肺而咳嗽。法当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拟桑菊饮加减:西党参3 g,生北芪3 g,紫丹参3 g,冬桑叶9 g,甘白菊9 g,芦竹根9 g,连翘壳6 g,苦桔梗6 g,南杏仁6 g,漂射干5 g,蝉蜕衣5 g,牛蒡子5 g,上方服第1剂,热退(肛温37.8 ℃),咳嗽减轻;3剂毕,体温正常,咽喉红肿消失,黄苔亦退,但尿稍黄,咳痰不爽。前方去芦竹根、蝉蜕衣、漂射干,加瓜蒌皮5 g,化橘红5 g。再进4剂,诸证平。
按语:此案的思辨要点是:(1)时令。小儿咳喘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与时令有关,春暖之时(春分前后)每多风热犯肺,主要是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咳嗽。本例发病正值此时令。(2)寒热:发热、面赤、唇红、出汗、咽肿、痰稠、尿黄,风热证候明显。(3)主从:咳嗽为主,咽肿为从。明乎此,则知方证相符,故能1剂解,3剂平。
案例2
胡某某,男,9岁。1995年“初伏”就诊。脉濡数;舌红,苔白腻。3日来,发热无汗、咳嗽气喘、呕吐泄泻、困倦昏迷,至当地医院抢救,已连续输液两天,罔效。现见发热(腋温39.5 ℃),面黧,唇绀,无汗,身如燔炭,咳嗽气喘,痰液稀白,流清涕,泄泻稀便,尿不黄。此乃夏季暑湿之邪犯肺所致。法当清暑化湿、宣肺平喘。方拟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叶10 g,紫苏叶10 g,冬桑叶10 g,法半夏9 g,广陈皮9 g,香白芷9 g,制川朴9 g,苦桔梗9 g,大腹皮9 g,北柴胡6 g,蝉蜕衣6 g,辛夷花6 g。上方服第1剂,热退(腋温38 ℃),泄泻减;二剂后体温正常,泄泻止,清涕减。但仍咳喘不已。前方去藿香叶、北柴胡、蝉蜕衣,加款冬花6 g,清紫菀6 g。再进5剂,悉愈。
按语:此案的思辨要点是:
(1)时令。春夏之交、夏季、秋夏之交(特别是夏至前后),小儿易困于暑湿。初起,暑湿犯表,发热不扬,身重易困,进而暑湿缠夹,暑湿之气上逆则犯肺,导致咳喘、呕吐,暑湿之气下行则腹胀泄泻。
(2)标本:暑湿是因、是本,其余诸多症状皆是果、是标。故需明因果而治标本,则能应手而瘥。
案例3
韩某某,女,10岁。1997年中秋节前就诊。脉细稍数;舌暗红,少津,苔薄白。近1月,感冒之后咳嗽气喘,累经中西医药治疗而效果不显。现见鼻干、唇绀且开裂,面部及周身皮肤干燥,咽喉干痒,痒则咳喘,痰少且黏稠,咳声如犬吠,尿微黄。此乃秋季风燥之邪犯肺所致。法当清燥润肺、止咳平喘。自拟“地茶止咳饮”治之:南沙参9 g,生北芪3 g,紫丹参3 g,矮地茶9 g,冬桑叶9 g,南杏仁9 g,麦门冬9 g,炙冬花9 g,炙紫菀9 g,金银花9 g,木蝴蝶6 g,生甘草3 g。上方服7剂,诸症皆消。另嘱:侧柏叶10 g,豆腐2块、冰糖适量,蒸食,日1次,持续7 d,以巩固疗效。此方中有一特殊用药,名矮地茶,别名矮脚罗伞、雪下红、珊瑚珠、毛茎紫金牛、猴接骨。为紫金牛科植物卷毛紫金牛的根或全草。性温、味微苦辛,无毒。入肺、肝二经。功能止咳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咳嗽气喘、咳血吐衄、寒凝腹痛、跌打肿痛、风湿诸证。孙教授用治咳喘,不论小儿与成年人,皆多用之,疗效确切。
按语:此案的思辨要点是:
(1)时令。秋季,小儿易感秋燥之邪,初秋多为温燥,深秋多为凉燥。秋燥犯肺则易咽痒、干咳、少痰、气喘。
(2)主从:干咳是主,气喘是从。
(3)标本:秋燥伤肺是本,肤干咽痒伤津是标。故主以方药祛邪定喘,辅以食疗润燥生津,遂可收桴鼓之效。
案例4
廖某某,男,14岁。1995年小寒后就诊。脉浮稍数;舌绛,苔白。4岁时,于冬季外感风寒而发咳喘,十年来每于冬季反复发作。虽多方求治,亦仅可缓解于一时。现见面色萎黄,身形消瘦,精神不振,咳喘连连,气不上续,咳声闷浊,喘声如锯木。此乃风寒之邪束肺也,进而久咳致虚,虚延久咳。法当先予疏散风寒、宣肺化痰,然后补肾纳气、止咳平喘。以杏苏散为基本方治之:西党参10 g,生北芪5 g,紫丹参5 g,紫苏叶10 g,南杏仁10 g,苦桔梗10 g,炒前胡9 g,炒枳壳9 g,云茯苓9 g,法半夏9 g,广陈皮9 g,生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7个引。7剂。上方服7剂,咳嗽减轻,气喘如故。前方去紫苏叶、苦桔梗,加矮地茶10 g,炙冬花7 g,炙紫菀7 g,7剂。服后,咳喘悉平,此方继进14剂。另嘱炖食孙光荣久咳久喘食疗方:新鲜紫河车1具(挑破紫筋、挤尽瘀血、洗净、切片),白果3个,五味子3 g,百部根10 g,黑豆30 g,炖食,每月1次,连服3月。嗣后,追访至2000年,未复发。
按语:此案的思辨要点是:
(1)时令。冬季,小儿易感风寒之邪,风寒袭肺则易咳,风寒束肺则易喘。久咳伤肺→久咳致虚→虚延久咳→久咳伤肺,反复发作。
(2)虚实:面色、身形、咳声皆呈金、水两虚之象。
(3)标本:风寒束肺是标,肾不纳气是本。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方得以多年咳喘悉平而疗效巩固。
案例5
苏某某,女,13岁。1987年春就诊。脉细无力;舌暗淡,苔白滑。自5岁起咳嗽气喘,8年来反复发作,无有休时,多方医治,时愈时发。现见面色苍白,心悸自汗,精神萎靡,软弱乏力,咳喘不已,气息微弱,少气懒言,思睡少纳。询其今年正月初潮,白带淡而多,无异味。此乃禀赋不足、脾肾两虚之喘也,法当健脾化痰、温肾纳气。(1)口服方:以金匮肾气丸为基本方治之:生晒参12 g,生北芪12 g,紫丹参5 g,熟地黄10 g,云茯苓10 g,炒泽泻10 g,熟附片5 g,上肉桂5 g,淮山药10 g,牡丹皮9 g,山茱萸9 g,海蛤粉9 g,紫河车9 g,炙冬花9 g,炙紫苑9 g,鸡内金5 g,生甘草5 g,7剂。(2)坐浴方(自拟“清带汤”):蛇床子15 g,百部根12 g,蛇舌草15 g,白鲜皮10 g,地肤子10 g,蒲公英10 g,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金银花10 g,川萆薢10 g,生薏米10 g,芡实仁10 g,生甘草5 g,7剂(早、晚各坐浴1次,每次5~10 min)上方服、用各7剂后,咳喘明显缓解,白带明显减少,精神转佳,食欲增进。效不更方,继进28剂。另嘱:炖食孙光荣久咳久喘食疗方,每月1次,连服3月。嗣后,追访10年,未复发。
按语:此案的思辨要点是:
(1)形神:少神脱形,必虚无疑。
(2)虚实:咳喘是实象,白带是虚象。
(3)标本:咳喘反复发作是标,脾肾两虚是本。
综合以上3个要点,所以确立“健脾化痰、温肾纳气”为治则治法,用金匮肾气丸内服,用自拟“清带汤”外治,再辅以孙光荣久咳久喘食疗方治之。
案例6
唐某某,男,6岁。2012年5月16日就诊。脉细数;舌暗红,苔白,少津。3岁时患哮喘,久治无效,某西医院以激素、抗生素、氨茶碱等药物治疗维持至今。余于傍晚散步时偶遇之,其母求治。现见面黄唇干,口干引饮,微咳微喘,痰少且稠,神疲气弱。询其低热、盗汗、烦躁、易怒。此乃气阴两虚所致之咳喘也。法当先予益气养阴、化痰平喘。以人参五味子汤为基本方治之:西洋参9 g,生北芪5 g,紫丹参3 g,五味子2 g,麦门冬10 g,炒白术6 g,制鳖甲10 g,银柴胡9 g,地骨皮9 g,浮小麦10 g,炙冬花6 g,炙紫苑6 g,法半夏5 g,化橘红5 g,全瓜蒌5 g,矮地茶10 g,生甘草3 g,生姜3片,大枣1个引。7剂。上方,服3剂,咳喘渐平;7剂后,咳喘悉平,西药停服。另嘱:炖食孙光荣久咳久喘食疗方,每月1次,连服3月。
按语:此案的思辨要点是:
(1)虚实:脉象、舌象、症状均呈气阴两虚之象。
(2)标本:咳喘是标,气阴两虚是本。治在组方药简量轻、药食同用,一击而中。
案例7
曹某某,女,5岁。2013年端午节就诊。脉细缓;舌淡红,苔白,多涎。1岁时患哮喘,曾以输液、敷贴、埋线等法治疗,但累愈累发。现见气弱声低,倦怠少言,微有咳喘,痰液稀少,纳少便溏,尿多尿清。此乃脾肺两虚所致之咳喘也。法当先予健脾益气、清肺平喘。以六君子汤为基本方治之:太子参9 g,生北芪3 g,紫丹参2 g,云茯苓9 g,炒白术6 g,法半夏6 g,广陈皮6 g,炙紫苑6 g,炙冬花9 g,矮地茶9 g,生甘草3 g。7剂。上方7剂后,咳喘平,食欲增。前方再进14剂。另嘱:炖食孙光荣久咳久喘食疗方,每月1次,连服3月。
按语:此案的思辨要点是:
(1)虚实:脉象、舌象、症状均呈脾肺两虚之象。
(2)标本:咳喘是标,脾肺两虚是本。治疗之法,方药与前例不同,而食疗方与前例相同,均获良效,故治小儿之疾,食疗之用不可轻忽。
附:孙光荣治疗小儿咳喘病证常用方
孙教授临证治疗小儿咳喘病证常用3方,其中两方为食疗方,具体运用之法及适应症,可参见上述案例。
(1)“孙光荣地茶止咳饮”:南沙参9 g,生北芪3 g,紫丹参3 g,矮地茶9 g,冬桑叶9 g,南杏仁9 g,麦门冬9 g,炙冬花9 g,炙紫苑9 g,金银花9 g,木蝴蝶6 g,生甘草3 g。
(2)“孙光荣止咳平喘简易食疗方”:侧柏叶10 g,豆腐2块,冰糖适量,蒸食,日1次。
(3)“孙光荣久咳久喘食疗方”:新鲜紫河车1具(挑破紫筋、挤尽瘀血、洗净、切片),白果3个,五味子3 g,百部根10 g,黑豆30 g,炖食,每月1次,连服3月。
参考文献:
[1] 刘应科,孙光荣.以中和思想组方用药——遵循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9):1-8.
文章作者:刘应科,孙光荣*
排版编辑: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原标题:【国医传承(二)】小儿咳喘病证辨治心悟
▲素材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5-19 12:59
▲温馨提示: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 微信号:e53013 )
▲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作者/邓连朝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张仲林战友而作 作者/周学勤
▲张氏中医三代传 痒疹胃病拿手活——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卢素英、程国梁
▲张氏中医最可敬,痒疹胃病医术精——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范瑞彩
▲德行天下,杏林天使——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韩淑青
▲高阳台 · 张仲林医者人生(外十三首)——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薛艳玲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张仲林,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薛艳玲
▲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编辑/寒香医路
▲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诗词同题:致敬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八一诗同题 潮安张仲林——致敬潮安退伍军人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张仲林 编辑/寒香医路
▲《中国药典》(2020版 一部)检索品种目录——在线查询高清彩图版
▲张仲林在第六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展中获奖 编辑/寒香医路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媒体报道】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来源: 南方村医 2016-03-16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医直美——庆元旦迎新年礼赞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伍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王福生
▲祝张医生龙年更上一层楼——喜迎元旦敬赠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伍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闫春迈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事迹展播 编辑/寒香医路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作者/邓连朝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愿一起拥有健康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