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话◇姐妹们,你真了解剖腹产的伤害吗丨田原对话八百年王氏女科世家

2017-03-04 喜歡就點- 致中文化


王氏女科

王氏女科起源于宋朝,到了清朝,在治疗女性病方面已经很有名声;山西平遥道虎壁王氏女科自第一代创立后,已行医800余年,期间自第八代传人起,更兼秉承和继承了傅青主女科的精华,专治妇女胎前产后、崩漏带下、月经不调、久婚不育等病症。

王氏女科目前传至第28代,有兄弟四人:老大王楷明、老二王楷亮、老三王华、老四王阳。目前均在山西坐诊。


摘要

上周,应姐妹们的要求,承诺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剖腹产的文章。今天就兑现承诺,分享这篇田原老师和八百年女科世家,关于剖腹产的对话。

希望有更多女人,是在对剖腹产的是与非,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为自己做出理性的选择,诚如田老师所说:早一点了解究竟何为女人,何为女人的身体,不要用自己的身体,去验证伤害。

来源:TY时光(ID:tyxf_yczy10)

 

你真的了解剖腹产吗?

采访者|田原   受访人|王氏女科


田原笔记——

一个姑娘,剖腹产下6斤重的儿子,术后感觉有些腰疼,她安慰自己:哪个女人生完孩子不腰疼?过几天就好了。幸福感让她一时忘记了疼痛,但这疼痛却一直伴随她到孩子满周岁时,她形容那种感觉:像在骨头之间垫了个钢板,隐隐地酸疼,晚上经常疼醒,如果吹了会儿空调,着了点儿风,或是下雨阴天,更是感觉腰要折了,但是检查、拍片儿,没问题,医生无法给出治疗方案。

孩子快满6岁了,她仍被疼痛折磨,曾经婀娜的腰肢,已经有弯曲的迹象,而这个姑娘,也不过才28岁,未来的路,还很长。

世界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过一个报告:针对中国、印度、日本、越南和泰国等9个亚洲国家的调查发现,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国的剖腹产率高达46.2%,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其他8个国家的平均值为27.3%。 

选择剖腹产的女人们,你真的足够了解剖腹产吗?


 | 剖腹产是对自然分娩的一种必要补充,而绝不是完全代替 | 


田  原:跟年轻的妈妈们聊天时,谈到生产时医生主张剖腹产,她们也愿意接受。这些年轻妈妈们,像谈衣服、香水一样,谈横切还是竖切、要不要“侧切”,怎么缝线才“无痕”……好像身体只是一件衣服,可以随意缝纫裁剪,却几乎没有人谈到其中的隐患。作为传承数百年的女科世家,你们如何看待剖腹产?


王氏女科:剖腹产手术,在解决难产,救急的情况下,确实救回了很多生命,有很大的贡献。但即使是西医大夫,也应该对剖腹产持严谨的态度:这毕竟是手术,是对身体的创伤,必然要有风险。要我们来说,它的定位,应该是对自然分娩的一种必要补充,而绝不是完全代替。作为女人本身,就更应该了解自然生产的种种益处。


前些年,选择自然生产的人少到一个低谷了,很多胎位正常,本来可以顺产的人,因为怕疼,怕阴道松弛,情愿多花点钱做手术,麻醉后快速完成分娩过程。


她完全不了解,剖腹产出生的孩儿,比产道自然“推脐”出生的孩儿要更快离开母体,离开他生活了十个月的环境,而重新适应一个需要靠口鼻、皮肤呼吸的新世界。这是从胎儿到婴儿,一个必须经历的适应过程。


不经过产道的“按摩”,要迅速适应子宫以外的另外一种环境,对婴儿稚嫩的小身体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不少小娃娃,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肺湿综合征,或吸入性肺炎等等。


近年来西方一些研究报告也在不断发现,未经母亲产道挤压的婴儿,全身的感觉得不到全面“激活”,在成长过程中,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弱,脾气急躁,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患多动症和自闭症的几率比较高,医学上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症”。


 | 不必要的剖腹产,所留下的隐患,可能还要更为严重和深远 | 


田  原:越来越多的女人选择剖腹产的背后,存在一个现在人和现在的医疗理念,如何看待身体和生命?


一个中医院校毕业的女孩子,从备孕开始,就和丈夫一起积极的调整身体,严格控制饮食和体重,服用中药调理。她说,我要准备好最佳的身体条件,怀一个好孩子,然后自然分娩。她的努力确实有效,大概四个多小时就自然生产,产下一个男宝宝,过程很顺利,但是她说生产过程中,医生几次劝她改为剖腹产……


王氏女科:这就是一个时代性的问题,一味追求快速,而忽略快速背后的危机重重。剖腹产最初是怎么出现的?有这么个典故——根据记载,剖腹产手术始于罗马,当时只用于孕妇死亡而胎儿尚存活的特殊情况;到16世纪初,瑞士一个阉猪人,因为妻子难产而实施了开腹术;之后,两位意大利外科医生,将开腹取胎应用于难产妇人,但因产后流血不止和后继感染,产妇一般不能存活,剖腹产术在当时被称为“灾难性手术”,经过相当长一个阶段的改良,增加了麻醉术和抗生素的保护。


我们也承认,剖腹产手术本身,确实在技术层面进步得很快。


但是回到身体、回到生命系统,回到中医的理论体系,不必要的剖腹产,所留下的隐患,可能还要更为严重和深远。


人体为什么被“设计”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中国有句俗话,叫“人活一口气”,这口气从脐带被剪断的那个时候起,就被封存在体内。但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精进,大家都着急地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医生,交给手术刀,好像快速切掉“病灶”,就能永绝后患,导致被“打开”身体、打开子宫的女人越来越多,甚至呈现出一种失控的状态。


很多女人是在不了解子宫被剖开后,可能会产生什么样副作用的情况下,接受了剖腹产或者其他手术——手术会使得肌肉的正常收缩功能被破坏,宫缩受到影响,有的女人在术后流血不止;我们在临床上也观察了不少病人,很多本来身体挺健康的女人,在经历过剖腹产手术之后,体质明显变差了,以前能扛着大包走南闯北的西北姑娘,自从剖腹生了孩子,上几层楼梯就冒虚汗;以前从不感冒,不管多冷都比别人少穿一件衣服的人,现在不但爱感冒,还比一般人更怕冷,还有患上关节炎的……


其实不只是剖腹产的女人出现这些问题,经历过阑尾炎手术的好多人,也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打开的身体,“跑掉”了一样东西,就是“气”。


田 原:说到剖腹产的副作用,显性的问题是这些,隐性的呢?我想起一位读者的经历,很值得探讨。她说剖腹产以后,发现两乳之间,长出一个硬硬的结块儿,检查了,什么也没发现;问了同病房的一位产妇,也有同样的问题,另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奶水太少,喂不饱宝宝。


为什么两位剖腹产的新妈妈,都在这个位置生出结块儿?她带着疑问,寻求中医的解答,结果在经络图上发现,原来长结块儿的位置,叫膻中穴,隶属任脉。出于好奇,她经常下意识地揉一揉这个结块儿,过了一段时间,结块儿变软了……她讲自己的感悟,是不是剖腹产“切断”了任脉,气血一时不通,瘀滞在膻中穴,所以生了一个“气结”,揉一揉,气散了,结块儿自然就没了?


王氏女科:这个分析有道理,但是剖腹产对经脉的影响,又不只是任脉,因为小腹的部位,是很多经脉汇集的地方。


人体有“四海”,血海、气海、髓海、水谷之海。血海为冲脉;气海为膻中,是任脉上的穴位,就在两乳之间,是任脉气血转输到乳房的中枢点,就是那个读者说到,她生出结块的地方;胃经为水谷之海,也从腹部经过;而且剖腹产,是直接打开子宫,子宫又直接关联督、任、冲三条人体重要的经脉……


我们没有修炼过内观身体的功夫,所以没办法知道在腹部切上一刀,体内的气机,会发生什么样千丝万缕的变化,但是在临床上,确实能够看到很多剖腹产的女人,出现乳汁分泌少和四肢无力的症状。


也就是说,这一刀下去,势必影响的是身体整体的气血循环。还有现剖腹产的产房都要开冷气,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管是剖腹产还是其他手术,麻醉也好,不麻醉也罢,因为大量失血,身体的警觉性必然要降低,这时候再有寒气侵袭,这是要命的事情啊!女人生殖系统的各种肿瘤,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受寒!更不要说把身体、子宫打开的时候,还要开冷气!


可以说,剖腹产在技术层面,已经到达相当高的水平,可以有很多选择。有横切,在阴毛线上方,垂直于腹中线做一个小的、横向的切口;另一种是竖切,沿着腹中线,在阴毛线上方到肚脐之间做一个垂直的切口。


横切口更常用,竖切口通常用于分娩比较困难的情况;还有就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侧切,在会阴处,阴唇旁边的位置做一个切口。


但是很奇怪的是,我们也发现这些年来,女子们选择哪一种剖腹产,关注点都围绕在是不是影响美观、影响性生活上……这个不应该是产妇们关注的重点啊,重点不是生一个健康省心的小孩儿吗?我们不反对剖腹产,但更应该鼓励孕前调养身体,让女人们都尽可能感受自然生产带来的种种益处!

 | 临床上因为剖腹产,而导致乳汁分泌减少的女人占50% | 


田  原:现在人对剖腹产自然而然地接受甚至推崇的态度,把你们也搞懵了……


王氏女科:彻底懵了,怎么好像自然生产,反倒成了最难、最不可思议的选择?是我们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不管西方医学新开发了哪种助产方式,我们感觉他们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就是对新的发明,在临床上不断观察和反思。


比如这个会阴侧切,有的报道上就说了,美国的助产医生对中国产妇这么高的侧切率感到惊讶,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伤害性很大的手术。可是在中国产妇的眼里,倒成了流行,是“美容”生产的一种……


我们曾经听到一个很追求时尚的女孩儿说,侧切才不妨碍以后穿比基尼。比基尼重要,还是健康重要、后代重要?会阴也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啊!


人体内部气血的纵横交错,是跟宇宙一样复杂的立体结构,所以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个“父母”,往大了理解,是天和地,天地就这么造就的我们的身体,不可能切一个地方,是不伤到经络的。


自然生产的女人,因为本身气血不足,乳汁生化无源,产后都可能出现因为没有足够的气血转化为乳汁,没办法母乳喂养的情况,剖腹是加倍的气血消耗,更不要说现在很多偏干瘦的姑娘,本身就是一个阴不足的状态,产后少奶的情况就更多;气血充盈的母亲,才会胀奶的。


田  原:你们在临床上,看到因为剖腹产,而导致乳汁分泌减少的女人很多?


王氏女科:太多了,就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能占到50%。


田  原:现在女性所面临的,不是想不想母乳喂养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母乳喂养的问题了。


王氏女科:就是这样啊。奶不够吃,只能吃奶粉。吃奶粉的孩子,体质跟吃母乳的孩子完全不一样。吃母乳的孩子,6个月之内不容易感冒的,吃奶粉的孩子就容易感冒。


母乳,跟生养孩子这套体系是“配套”的,它天然就具有婴儿成长所需要的一切养分,这个天然“配方”,是没有人工能够完全模拟的;牛羊的乳,跟小牛犊、小羊崽儿的生长发育需要,也是配套的。所以奶粉怎么可能完全代替母乳呢?奶粉和剖腹产的存在,是同一套体系,它们都是生养孩子过程中,遇到难处的时候,比如难产、少奶时,一种必要的补充,但绝不可能替代。


母乳喂养,对母亲本身的好处也被很多人忽略了。孩子一口一口嘬母亲乳头的时候,也在帮助母亲的子宫增强收缩,排出瘀血、恶露,因为乳房和子宫都在一条线上,彼此有内在的呼应关系。


母乳喂养的女人,一般产后4~6个月才能月经复潮,足见乳汁和月经、带下,都由同样的物质生化,当需要奶娃娃的时候,月经会自动“关闭”,这本身也是对女人身体的一种保护,帮她在节省气血,专用一处。随着孩子长大,辅食增加,母乳量减少,脏腑又有能力产生“余血”来灌溉子宫了,天癸重新降临,月经周期才重新开始。


田  原:女人的身体智慧太美妙了!很多时候,爱自己的身体,其实不需要做得太多,懂得并顺遂身体的本能,不去干扰,就很好。


王氏女科:在古人眼里,确实是这样。真正好的女科大夫,不能只管生孩子的问题,乳汁问题也要管,月经、带下,这些问题都要照顾到,才能全面的把握属于女人的生命属性,帮她治病的时候,才不会顾此失彼。


田  原:希望更多的女人,早一点了解究竟何为女人,何为“女人的身体”,不要用自己的身体,去验证伤害。


王氏女科:这些年,随着剖腹产“副作用”的提出、反思,加上不少遗留在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开始显现出来,已经有不少女人,想要尝试回归自然分娩,这个转变挺好,但是也需要医生的帮助和支持。


不要怕自然生产的痛,这个阵痛才真正是一时之痛。


PS:文中观点均为中医人一家之言,帮助我们打开思考生命的视野和维度,欢迎探讨。


本文章已由”TY时光“微信公众号(ID:tyxf_yczy10)进行授权,若需转载请联系“TY时光”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TY时光。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編輯整理:致中文化。




◇医话◇徐文兵:现在女人摧残自己最常见的,不是减肥,是高跟鞋

◇医话◇李辛:生病不一定是坏事,这叫里病出表,排出身体垃圾

◇医话◇李辛:大病是吃出来的吗?未必!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

◇医话◇罗大伦:令人难以置信的唱歌治病

◇医话◇王陇德院士:你自以为是的这十大好习惯,正在摧毁你的健康

◇医话◇刘力红:医学只能解决10%的健康问题,剩下的只能靠我们自己

◇医话◇"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肝不会喊痛,但肝痛的时候往往就是大问题

◇医话◇余浩:从因果报应角度看,生病是最好的药

◇医话◇潘德孚:西方医学为什么不讲养生?

为什么说“寒从脚底生”以及几种预防脚部生寒的方法!

◇医话◇李辛:用好人体的防御体系,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医话◇刘力红:中医强调平衡,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

◇医话◇徐文兵:不知魂魄,何谈中医

◇医话◇失眠,是身体在告诉我们什么?

◇医话◇武国忠:"阴气"偷走了我们几十年的生命

◇医话◇余浩: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医话◇罗大伦:为什么现代女性健康会出现这么多复杂问题?

血管就是这么一天一天被堵死的,这个进程我们现在才知道!

◇医话◇颜芳:会养生的中医为什么总让你少吃寒凉的东西?

◇医话◇余浩:当我们遇到治不了的病时怎么办?

◇医话◇潘毅:我命由我不由天?至少部分可以自控,尤其是在肾

◇医话◇刘力红:冬三月要养藏,否则阳气受伤害而百病生

养生到底要养生什么?(深度剖析,您值得收藏的好文!)

◇医话◇刘力红:偏离中正,生命的大厦必然倾斜坍塌

◇医话◇余浩:如果连小病小痛都没有,你的身体就像战场上的炮灰

◇医话◇委屈的身体: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不良情绪

◇医话◇李辛:很多人都在补肾,其实所谓的肾虚只是一个假象

◇医话◇徐文兵:牛奶就是牛血,是阴寒的东西

◇醫話◇ 林李之見:癌症並不可怕,你的觀念才讓它面目猙獰

◇医话◇余浩:前半生拼命赚钱,后半生拼命治病,值吗?

◇醫話◇李辛:生病也不一定都是壞事,是在提示你讓生活停下來





【拾方手藝人】無染单口布袋 | 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 無染的內心,遇見無染的自己 ]¥XDVFkSnF6t¥







——寻根文化太美

扫描上图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中医”“国学”即可获取中医、国学资料各一套

——感恩诸位一同学习与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