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新论】沙健孙: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沙健孙: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首先,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从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开始。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是为了揭示人类社会及其各个领域如经济、政治、法律、宗教等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以便以此作为向导,去指导人们的实践。而这就有赖于进行历史研究,因为“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
研究问题是从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开始,还是先下定义、从定义出发进行演绎,表现了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思想路线。从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开始,就是从事物本身的实际出发,从社会问题的实际出发,探求其内在的规律性。从定义出发进行演绎,就陷入了主观主义,是必定要犯错误的。这种方法,从根本上颠倒了人们认识的顺序。
其次,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有历史观点,并有效利用历史研究的积极成果。人类社会是生成、发展、演化的过程,是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过程。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因此,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考察任何社会问题,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或其他方面的,都要有历史观点,都要将其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都要利用人们对人类社会及其各个领域的历史研究所积累的知识。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活动着和发展着的活的机体,是过程的集合体。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历史也就日益成为世界历史。这种情况,不仅使得研究世界历史成为历史学的重大课题,而且也使得人们在研究各个国家、民族、地域的社会问题时,必须具有世界历史的开阔视野。
再次,研究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在我国,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其核心要务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此,就必须重视历史研究,注意总结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调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和总结党和人民在集体奋斗基础上积累的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和汲取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遗产,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为中国人民锻造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锐利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加了新的财富,并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他指出,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我们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深入进行中外历史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以期帮助人们增进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并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8月31日 第6版
李 旸:马克思与罗尔斯:思想资源及其融合的可能性 ——访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罗德尼·佩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