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新论】顾海良: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路标” ——在“经济学动态•大型研讨会2019”上的主题演讲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路标”
——在“经济学动态•大型研讨会2019”上的主题演讲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次机会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新中国70年经济学发展的一些问题。
我的主题是“历史路标”,说一下“历史路标”的来源。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讲到它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他认为在经济思想史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他称为历史的评论:一是政治经济学家以怎样的形势自我评判;二是政治经济学以怎样的历史路标的形式被揭示出来。这两个说法,大概相当于我们一位老的经济史学家赵先生在70多年前提的经济思想史的内史和外史的关系,前面是内史经济学家怎么争论、怎么讨论,后面是经济思想史家怎么样概括这个过程;大概也相当于熊彼特所讲的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分析史的关系,后者历史目标相当于熊彼特的新经济分析史一样。我们讲的是历史路标,对前面做出更多的分析。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提出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和阶段。从目前来讲,这个观点大家相对比较统一。大概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完成;
第二个阶段,195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第三个阶段,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一直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第四个阶段,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站起来”的中国政治经济学,第三个阶段就是“富起来”的政治经济学,现在应该说是“强起来”为主体的政治经济学。
四个阶段划分,我们从中能得出这样五个最主要的问题:
1﹒特定对象。中国特定对象的划分,这个对象为什么清晰,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本的典型——英国发达资本主义精神——对象是不一样的,他是一个发展中的变化者,而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
2﹒学理依循。我们把它定位在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进行《论十大关系》调研时提出的,他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取得胜利,是因为我们实现了第一个阶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结合,我们是吃了大亏以后才知道这个道理的。现在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走自己的道路,我们要实现第二次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我认为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理依循,一直到现在我们坚持下来了。
3﹒理论内涵。随着四个阶段的发展,理论内涵上是越来越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基本是与时俱进,与我们实际发展在同时发展。
4﹒学术特征。学术特征我们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可以算是守正创新。
5﹒科学体系,就是建立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大概能够得出这五个方面的论述。我后面就不把五个方面面面俱到讲了,讲其中的这么几个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这四个阶段,到底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它贯穿始终的主线是什么?我认为这个主线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主席首先提出来,“我们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我们经济怎么搞,社会怎么发展,他首先提出要发展生产力,紧接着说要发展生产力必须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靠什么?靠调整生产关系。过了一年以后,他又讲了我们要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还要保护生产力。什么叫保护生产力?就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要保护和维护生产力。所以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保护生产力,非常准确和完整地表达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主线,所以我们讲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理论主线。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一主线得到了更为清晰的体现。 邓小平讲了,过去我们只讲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讲全”二字比较好的说明了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线问题,都是围绕着如何发展生产力,如何解放生产力。
现在大家看到,我们社会政治学很多理论观点,都是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起点的。我们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这个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结构的理论,就是根据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出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同时,我们在发展论坛就这个观点,讨论了计划和市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党的十四大,我们以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来寻找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四大以后,这个核心问题转向政府与市场。以这个核心问题探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路径,它的开发点、它的起点也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同时,我们根据这个理论确定了改革开放大政策,也是根据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要求。
另外我们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管我们制定“ 三步走”目标,大的三步走,小的三步走,一直到现在的“两个一百年”目标。所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念贯穿始终,也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主线。即便我们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得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结论,同时提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治理体系的时候,也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非常最重要的位置。
我们再回顾前面,改革开放40周年,经验总结第一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原则:第一大原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大原则,鉴别社会主义市场变革方向;第三大原则,调动所有方面的积极性;第四大原则,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四个原则比较好的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原则,而原则的第一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原则的推进、原则的体现才有我们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和基本制度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是我们的主题。为什么要把这个确定为主题?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关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结合形式的一种看法。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就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之后,我们到底采取怎样的经济体制,这确定了我们改革探索,我们运行体制第一个重要思想。当时,这个思想主要确立在中央和地方权利调整,还没有立足于商品经济,立足于商品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来理解经济体制。所以,党的八大以后的几十年,我们也在改革,我们也在调整,但是调整的核心问题是中央与地方权力配置,市场趋弱的根本问题没有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上找到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所以,不是没改革,而且千方百计寻求改革。党的十四大我们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后,把计划和市场问题确定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大概也是我们几十年发展给我们的教训。
我们正是以这个为核心,确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又转到市场和政府关系上探索经济改革,这也是理论总结的问题。怎么样抓住这个理论总结实现基本经济制度三个方面结合?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和效能,最重要体现在经济运行中,而经济运行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政府职能。基本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是通过市场治理过程和运行过程得以体现的。反过来市场经济发展对我们所有制、分配制度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所以,在我们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中,如何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为我们主要问题提出来,而且按照党的十九大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主要是两点论和辩证法的问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和其他所有制的关系要坚持两点论和辩证法;政府和市场关系也要坚持两点论和辩证法。用中国自己的实践和理念来创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力量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性。
回顾70年发展,关于发展始终是政治经济重要问题。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主席提出,要从发展的关点来看经济建设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思想方法。毛泽东指出关系就是问题,问题就是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对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个矛盾,根本的出路在于从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后来,发展一直是我们经济建设重要的内容。到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成为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大课题,更是我们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主导性的问题。
所以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主”——主线、主题、主导,形成我们重要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说。这涉及理论和实践问题。刚才,张卓元老师分析了这一点也有我们经济学家的观念问题。有人认为初级阶段还不能健全经济制度,还没有资格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学;另外就是发展时间太短了,很多实践问题没有完全做到底,所以理论上能不能只出一些上升到理论体系的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这些观点慢慢受到了大家的质疑,大家都认为现在构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已经是时候了。40年的改革开放,70年的共和国所走的路,已经为我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叫做系统化经济学说创造了前景和条件。
我们如何探讨这个问题,党的十九大以后做了第一次尝试,就是十九大以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了主要内容和坚持的探讨。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从本质特征和核心特征。我认为这是一种探索,这是一种尝试,但是它的主题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而言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我想在理论体系探索中可能会更为宏大,这个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指向。
我就这些问题讲这样一些意见,谢谢各位!
文章来源:《经济学动态》微信公众平台,2019年12月2日
学者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