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贾兴华:涝洼屯

2016-11-25 贾兴华 临朐

☞【临朐】墙旮旯里的父亲

☞【临朐】那一抹金黄,惊艳了时光

☞【临朐】教师为何会“扰学”

☞【临朐】家乡(寺头)有座玉带山

涝洼屯(组)

文/贾兴华   图片/网络

寒冷的日子

六十年代的一个春天

沂蒙山下的有个涝洼屯的小庄

在即将日落时分的东头

寒微又空落农家院子

一个山里的孩子在这里

走进了他的第一个生日


孩子的降生并没有带来多少欢喜

父母总在为着明天的衣食

整日整日地失眠

尽管三年“自然灾害”已经走了数年

可谁家的日子似乎还在度日如关


后来常听到有人说起

总担心这孩子很难养活

总共只有一拃多长

还不如一个大红薯好看


再后来,总算活了下来

只是大伙怎么看怎么看

也比原来想象的笨了许多许多


可孩子再傻再笨也得养活

再弱小再卑微也得一天天地过


直到过完了第二个生日

除了常常半夜半夜地哭闹

正经话半句也不会说


一年一年春夏秋冬孩子长高长大

日日的牵挂成了父母挥不去的心痛

上山下河全村臭名满街上传

捉鸟摸鱼坏小子人人指划

九岁前一个字也没学会

九岁后,父母期盼的那张纸奖状

一次也没有拿回家


我的学堂

我经常把一些事情遗忘

却从没有遗忘的

是我的老师和远远记忆里

那几间低矮的学堂

 

那伙伴们朗朗的读书声

老师那每一个严肃的表情

那石头垒起的小书桌

那方格格的小窗

那小窗外的小鸟

那小鸟飞向的远方

 

山里人总是把学校叫做学堂

山里人更是把老师看做栋梁

 

远远的绳索上永远

留着苦涩的日月

淡淡的生活中

并没有将希望草草地遗忘

 

尽管每天都度日如年

可再寒微也要留出上学的地方

尽管人人都是缺衣少线

再缺少也要为孩子做双布鞋

那兰杠杠粗布小书包

也总能给孩子们背在肩上

 

孩子在家里靠的是父母

在学堂,老师就是孩子的爹娘

 

斧子

那个年代里什么都缺

把水温热的柴草

也珍贵得象救命的粮食一样

尽管祖祖辈辈的人们

就住在这郁郁葱葱的大山


每看到母亲为一把柴草愁眉不展

我便将眼睛转向那一片片的山峦


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一把斧子

终于有一天我将许多的枯枝断藤

大摇大摆地拖回家里


这事,还成全过一次好孩子

他用我的故事兑换了村干部的称赞

而我被罚了1块5毛钱


从此有了斧子的一片哗然

好长的日子里,斧子便成了

我童年的又一个调皮捣蛋的外号


冰糖葫芦甜

天冷的时候,庄头的某个街口

总是站下了好些人

懒懒地晒太阳的村里人

 

冬天里的山村总是太缺少记忆

只有那冰糖葫芦的叫卖声

甜甜地留在童年的心底好远好远

 

五分硬币就是不可逾越的河

河那边,有我一枕甜梦不醒

 

于是约几位合计着做一次冒险

趁叫卖人不注意的一会儿

我们每人拔走一串冰糖葫芦

激动幸福地快速在小巷深处跑散

 

尽管接着而来的是母亲的一顿好打

和对人家难堪的赔礼和赔钱

可毕竟也吃到了那么甜甜一串

 

再后来的好多天里

总盼着那个卖糖葫芦的老人再来

可人家不是一见就走

就是再也没有看见

 

老屋

厚厚的墙上沉沉的木格窗

远远的思绪在四季里漫漫低唱

 

方砖铺成的地面留着深深的凹印

那是奶奶纺车的地方

一张大楸木方桌常年在正房中央

爷爷总是坐在上首的太师椅上

给我讲闯关东的事情,以及

他爷爷从地主走到贫农的岁月时光

 

屋前两棵老石榴树写着沧桑的往事

每每在五月里将红红的颜色和

淡淡的花香飘满半个村庄

 

冬麦返青时节春燕归来筑巢在檐下

飞来飞去声声叫醒了春天的故事

一年一年我探寻着它们神秘的小房

 

爷爷的老屋共有五步石阶

五步石阶就到了老屋的门堂

走进去,是我甜甜的记忆

走出来,是我流浪天涯的梦想


贾兴华,网名有沂蒙、史歌等,山东临朐人,系山东青年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有《相望》、《九诗人诗选》、《网络短诗选》、《为你然烧》等诗、文集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