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张玉奎:重游盘龙山

2016-11-30 张玉奎 临朐

☞【临朐】墙旮旯里的父亲

☞【临朐】教办主任

☞【临朐】因为有了你

☞【临朐】家乡(寺头)有座玉带山

在驻村书记崔健同志的陪同下,上个周末,驱车游览家乡的第一名山盘龙山。相隔二十年,笔者故地重游。

盘龙山耸立眼前,青松翠柏难掩怪石突兀,荆棘苍古连片纵横,光秃秃不见一叶。放眼所及,苍穹之下,山腰中上部,环山一周,数丈之高的陡峭岩崖,宛若一条盘山巨龙,枯草丛丛。

孤独挺拔的山巅,稀疏的冬林,隐隐约约透着一座古庙的残败地基。老天半阴不晴,冬日的荒凉笼罩着整座山。往日的天雕,一个不见踪影。

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厂房连片,马路宽广,乳白的烟柱道道冲天,宣告着工业革命的崭新大潮。

安家林全村搬迁,弥河右岸那个依山傍水的古老村落,只剩一片遗址。蟠龙湖如一面长长的巨镜,直通数公里外的朐山脚下,婉转着淹没于弥水雾霭之中。彼岸的村庄,广阔的平川,连接着几十里外连绵的群山。

脚下,荒废的古庙,残墙断壁,砖石凌乱,荆棘丛中野木散布。游人舍弃的酒瓶、食品包装袋时有所见。

此庙面积,百十余方,四周精雕细凿的石块,整齐垒砌,筑就一个平台。细观石质,乃本山之材,后山坡遗留取石深坑。庙基四周,乱石中寻得几处碑座,断碑也不曾见。

墙基宽厚,一米有余,后墙可达一米半。内外墙皮,刀切一样整齐,雕凿之石重达千斤,谜一样未知古人如何运上山来。石灰粘连散砖乱石填充墙壁中间,固若金汤。却又如何被毁?

遍寻庙基,辨认南殿北殿,东西院墙,无不动用累累山石。石工、砌技,叹为观止。

庙前巨大石板,十数平方,光滑如洗,其上雕凿圆井两个,直径两米,深有尺许,承接天露,积聚雨雪,供僧饮用,省却往返山下取水之苦。古人之智慧。

两井左侧,其上巨石,旗座两处,疑似碑座两处。层层板石,天然铸就,高深不已,叠加庙前。青松翠柏,根植岩隙,微风拂动,遮挡天地。

庙后废墟,遍生乔木,一石碑立于其中,土掩一截。正面大字石刻:流芳万古,背面石刻大字:慈航普度。无情的历史风雨,剥蛀得碑身两面,坑坑洼洼,少有字迹可辨。想来,乃功德之碑。

弥河岸畔,千年历史,文化厚重;芸芸众生,生生灭灭;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多少先人的聪明才智、佛法真经,掩藏于废墟之中。

正殿内门口左侧,盗宝者挖掘了地宫,陷下一个大坑,层层石阶通下去,尚有古代青砖砌墙一面,白灰勾缝,筑技非凡。

盗宝者留给我们一个迷!

二十年前,同是一片废墟,有谁测知,古庙地宫?

二十年前,山根一处完整的石碑。曾有清“康熙年间”字样,碑文满身,笔笔秀劲。青石碑刻,何去何从?

保护古迹,恢复古迹,责任厚重。

————龙山脚下的子民张玉奎(2016年11月28日)

张玉奎,东城街道刘家董庄村,1963年生人,初中文化,喜爱文学,不断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沂源和临胊多家刊物发表杂文,系县作协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