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诗坊 || 邹晓慧:让天空装满花色
﹀
﹀
﹀
诗人简介 ❂
邹晓慧,诗人, 著有诗集《纯粹》《回归》《六如》等多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花城》《钟山》等期刊发表诗歌作品,获奖若干, 入选中外多种选本。现居江苏常州。
邹晓慧诗选
01
悲伤教导世间万物无常
和解
小悲喝酒 大悲沉默
夜里 我在城市里看月亮
无人知晓 它的洁白什么也没透露
却被仇家看见了
小隐躲在山野里
大隐在城市里避而不见
面对毫无边际的是非,以及肉身
没有人知道安放的宽广
小悲沉默 大悲无悲
我的心中有一个更小的国
那么多小鬼 睡得如此安静
以及被仇家曲解的意境
悲伤教导世间万物无常
生活是一个衣不称身的醉汉
万物的作用与反作用力
只剩下我们之间的恩怨
在我心中还有一个辽阔的国度
我似乎不认识他们中的任何人
只有我的仇家, 以及
另一个我未曾谋面的自已
蝼蚁
即使你把天下所有的山水写出来
也不一定能写出乡愁
即使你把天下所有的河流写出来
也不一定能写出风浪
如何让这些蚂蚁们
认识尘世的惊涛骇浪?
人间盛产烦恼,大路套小路
任何人的追超赶你都不要放在眼里
岁月有时快得让生活面目全非
你也不必关心其他人的速度
谁能改变蚁蝼人生的命运呢?
属于善良人的时光是那么干净
凉风把故乡的山水吹得干干净净
那么明亮,那么亲切,那么深厚,那么苦难
吻着天空落下的泪水和汗水
如从小学课本里知道脊背一样坚实的纯良
不断弥补世道的坑坑洼洼
没有窗户的屋子就是你永远的家
它们的目光是草木的目光
它们的脸庞是岩石的脸庞
它们的人生是我们的人生
无需耳朵,风雨自已聆听
无需朗读,大地自已朗读
它们的精神也是人类的灵魂.
02
夜色是空的,失眠是另一种空门
溪儿
溪儿是我故乡的邻居
童年过去,少年过去,我们那时
是青梅竹马,所以
小时候的故事总与溪儿有关
记录了多少两小无猜的童话
自从我离开故乡后
从未回过, 即使是我
事业有成, 有钱有空的时候
城市生活是一出没有幕后的戏
台前是亲爱的同行或朋友
幕后是互不相干的角色
我打听过许多回乡的人
并把有关溪儿美丽的叙述录下来
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见溪儿了
在人群中常错觉她的出现
都仅是和她相像的路客
比如说如今我在一幢二十五层的
写字楼上办了家皮包公司
被另一家皮包公司算计了
或头脑发热了,或厌倦了想老家了
站在几十层高的记忆之上
就能看见溪儿那双清澈透底的眼睛
另一种失眠
在我失眠十几年后
我才知道自已犯了错误
自已太爱丢失的目光与夜色了
诛黑色又负明月
也可以认为不变的习性是易变的习性
有情人可能是无穷的陌生人
睡过的觉在别人眼里构不成睡眠
爱过的人在你眼里常怀敌意
在我失眠十几年之后
我才知道自已爱上了孤独
不想做一个彻头彻尾的俗人
让自已去见另一个自已
夜色是空的
失眠是另一种空门
人生还有一场秋风
看不到你 也看不到头
03
天空除了蓝,什么都不想要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是
我们为什么常常感到迷茫
因为我们的要求太多
如果我们已什么都不是
空的 透明的 纯净的 虚无的
像象踪影 像象梦想 像象遗址 像象空气
飘着 散着 雨淋着 风吹着
我们的心灵是否就找到了处所
我们为什么常常渴望尘世之外
因为尘世之内有太多的纷争
如果我们已什么能看淡
不言语 不责怪 不生事 不生气
甚至不恨也不爱
像象暮色 像象桃园 像象寂寞 像象尘土
请原谅我们在尘世的碌碌无为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些比空气还空的空茫
我们为什么常会迷茫
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多
如果我们已什么都不是
不扑朔 不迷离 不来 不往
甚至不开始也不结束
就不会有风尘粘满我们的脚步
就算尘土把我们收回去了
我们依然只醉心于栽花 散步 发痴
而开花与葬花的心态
好象都在凡尘之外事先得到了交代
顽强
要是世上没有明白人
我就孤独着
要是争执没用
我就沉默着
江湖平静 如一张没表情的脸
大海平静 如另一张没有波涛的脸
生活平静 如一个普通人的人生
天空除了蓝 什么都不想要
饿了 我们可以粗茶淡饭
渴了 我们可以放下腰身
久了 我们可以金石为开
假如我们心中还有火
累了 我们可以修整灵魂
把眼睛 耳朵 血肉分开
像身体一样真的忘了疼痛
一年又一年 已在尘世之外
一场被虚词遮掩了的交情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哪怕我们都在诗行里出走
相忘于江湖
要是世上没有明白人
我就孤独着
要是争执没用
我就沉默着
04
小风与大风,都是世间的空相
让天空装满花色
我不叫你的名字
你也不要称呼我
风不说话
鸟不说话
让我们做一回稻草人
在清空的天空下蓝着
为什么不继续孤独
让安静的天空喂养寂寞
我说有常或无常
我说寂寞会滋事 会别离 会怨憎
你就会执念 你就会反常
为什么不热爱身体里那血脉相通的隐痛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完成一次惊心动魄的蝶变呢
就让花色开在稻草旁边吧
通向天空 通向天堂,或重生
而出家之后
那门的法则
是时间里的经心
如果能从俗世里拿掉
污尘,做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把所有的虚名浮利倒空
把所有的陈词滥调倒空
让天空装满花色 松月 鸟语 星光
从安静中找到回声,从回声里找到幸福
一个人的深山
慢慢喝一杯淡茶
如一个刚剃度的小和尚
走在一个条羊肠小道
以一颗皈依的心
古寺的钟声袅袅
如一只鸟儿啄洗羽毛
没有什么打扰它们
悄悄录入大树的年轮
我深坐在深山里
无须思考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如一个快乐的盲人
走入一个多雾的秋天
可以一分一秒让岁月度过
可以一片一叶让秋天回归
像一个散淡的迷路人
不急于找到归途
撇开所有的人情
丢掉所有的虚荣
小风与大风
都是世间的空相
05
如果喜欢,我就沉默
如果还喜欢,我赠她白云
故乡辞
一个把三亩地当作世界的人
一个把小古井当作天空的人
一个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的人
是我年近七十的父亲
每到年关, 我就会回到双马石
会和越来越瘦的老父亲, 去收
一些大蒜, 一些同山芋, 和
一些比大白话还素的大白菜
喜欢乡村的朴实与简单
当我把互联网关了, 与城市失去了联系
让自已重新从本能出发
又停在本性之内, 安静又祥和
安静些, 坐在双马石的石崖上
可以看看童年时曾经走失的日落
可以看看依然清亮的清溪的流水
不知不觉就会迎风流泪
喜欢风吹动乡村草木的声音
喜欢不说话的乡村的天空
如果喜欢, 我就沉默
如果还喜欢, 我赠她白云
父亲的白发也像云
劳作的时候, 手指之间,慢慢惊起
掩埋了故乡之外所有的喧嚣
又像一把磨得光亮的锄头,贯通天地
比乡村还古老的, 是双马石的风俗
它就像世道的对立面
世道再硬也有柔软的时候
当我赤足踩着大白菜地的时候
我似乎能感觉到乡村衰老的悲伤
只有我理解家乡的软弱
家乡也理解我的柔软与惊慌
一个把小山村当世界的人
一个把儿子当天空的人
一个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的人
那是我年迈七十的老父亲……
写一首乡村诗
这是一个缺爱的小孩
这是一个缺爱的童年
这是一条缺爱的村庄
这是一个空了的爷爷
这是一个空了的奶奶
这是一个空了的村庄
不管是在吴庄还是许庄
诗还没开始写
先让人忧伤起来了
叫我如何下笔
写重了 怕触摸到留守儿童的眼神
写轻了 又怕被风吹走
叫我如何书写
写空了 就像留守老人的巢
写实了 又怕触动自已的疼痛
如果诗不能让自已救赎
我宁愿独自神伤
就像破旧的家谱与农书
诗歌与乡土从来不分家
贫瘠是贫瘠的伙伴
土地是土地的希望
06
眼睛在树林里发亮的时候
起伏的光芒慢慢流泻
山林课
只要你对某个地方有了一种感觉
远方,就不是乌托邦
山里,没有霾,只有雾
溪水,也有了刀尺
手,已超出了你的需求
为心灵添加了一件新衣
你是我的人面山花
听你的召唤,听树叶的呼吸
风从每一条脉络进出
窃听每个细胞被慰藉的声音
让一些日子,我们就晒晒太阳看看蓝天
让一些日子,我们就走走山林看看风景
让树长得更粗些,让花开得再野些
沿着被树叶染色的古老线条,张开双臂
我们既是男人也是女人
眼睛在树林里发亮的时候
起伏的光芒慢慢流泻
一个又一个缓缓冒出的开始
如孩童一样的语言, 纯粹干净
将尘世抛在身后
当城市的心灵有了归隐的俗愿
当繁华如汉唐,如云烟
如果山是词,你就是曲
如果树木是琴,我就是歌
诗词就永不会消逝,开满山坡
众专家对邹晓慧诗歌的简评
邹晓慧写诗二十余年,文纯质朴,思远气清。万物之道、天地之仁,在他的诗中演化为生命的互赠和灵犀的交感。
《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施战军
邹晓慧的诗歌运笔质朴,巧拙之间,情真意切,或禅意或仁爱。他的诗大多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歌吟,对家园的依赖,对山水的眷恋,对人文的关怀。呈现出他自己透明澄澈的内心世界,努力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一种淡远清逸,空灵闲雅的心性。
《钟山》主编、著名作家:贾梦玮
邹晓慧的诗歌写作,一直呈现质朴自然的状仿,诗人不是用自己的主观去湮没客观,让自然处处都成为“我”的体现,成为主体力量的符号表征。而是将主体如自然之碎片一般,播散在自然之中。自然的大道周行默然独化,便与主体心境的转换取得了某种一致。因此,自然便从单单为我而在的自然,转化为既向“我”汇聚又寂然自在的一个场域。这一点,也许是晓慧有别于传统诗歌自然观的地方,虽然可能并非有意识的追求,但其萌芽却已然隐现独特的路向。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诗人:马永波
邹晓慧的诗属于中温抒情、中低温抒情,所以我细读下来以后,便理解了他的温度中所包含的意象、意境是怎么一回事。我以为邹晓慧的诗浸透着凡常的在与思,有点渲染,有点感动,有点激越,有点浪漫现实主义,总体而言比普通情绪美妙一些,但是并不神秘、也不深掘,语言性和纯粹性似未达极致,却也屡屡动人心脾,举凡这些中低温的诗性罗织与呈现,成为他书写的度,便也是他的文本状貌。
著名诗人、评论家: 沙克
邹晓慧是满怀乡愁的诗人,他对城市充满了厌憎,他在诗歌那找寻到“家”,但是候鸟的家在哪里呢?家是一个隐喻,而它的田园化显现的是都市抒情主体无所依傍的“怀乡病”,诗人往往以思念、赞美的方式凸显自身令人厌憎的“逃离”。乡愁是梦,是都市的漩涡中爱做梦的人的梦,而这梦在邹晓慧那里就是“失眠”:另一种更深的有家园情怀的梦。
《扬子江评论》副主编、著名青年评论家:何同彬
这么多年过去,诗坛早已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几年”,所谓的先锋,所谓的流派,所谓的争论,都已烟消云散。留在诗歌现场的,还是那些稳健的诗人,还是那些禁得住一读再读的文本。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一天一副面孔、一天一个主张的表现显得可疑,而另一些人的坚守则显得可敬。在我看来,邹晓慧属于后者。他的诗歌源自他灵魂的律动,他的文字就是他情感的韵脚。时代变了,但人有不变的品质,心灵有不变的跳动,情感有不变的温度。正如诗人邹晓慧,任诗坛流云几度,他依然坚守着自己对汉语诗歌的理解,依然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声线,以一种相对传统的方式唱出对山川河流、对故土乡情、对人间美好情感的留恋与热爱。
著名诗人、评论家:辛泊平
我读邹晓慧的诗,每次在心里默读的时候,都读出了不一样的况味。他的诗歌朴素,没有一点花哨的炫技的写作技巧,没有一句佶屈聱牙的话,却有一股力量久久激荡着我们的内心。邹晓慧有关写乡村的诗直观形象的感触会让人体会到钝痛,无疑是能够与个人生命体验达成呼应的,而这呼应的结果是让我们在这种柔软的惊慌中获取到时代的体验与个人的体验发生重叠,这恰是诗歌的时代性意义所在。
著名青年诗人:王彦山
乡情与禅道构成了我读邹晓慧的诗歌的第一印象。佛珠的加持在空无之上给出了飘渺的意义,反过来也使得精神物化到一杯茶、一碗酒和一个美好女子的水声。声色和空的互动在现实、记忆、文字和信仰层面纠缠着,让这一杯茶蕴含着烫人的温度。这样一来,邹晓慧几首诗歌中的屡屡出现的敌人就变成他自己和自己的文字吧。这一主体有待剔除,等待归于全然的寂静。也许一切文字都如佛珠加持那样有它的妙处。
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教授、诗人: 孙冬
所有诗人最初的写作都是从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的。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要勇敢地接受,包括残酷的自然环境和陌生的人文环境。而诗人的写作绝对是一种在生活与生存空间的自我觉醒。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诱发自我意识觉醒的诱因,环境也好;方式也好;机遇也好;条件也好,诗人其实是最敏感的一族,因此,我们在诗人这里最先看到是一种主观境界,还有美妙的诗和远方。邹晓慧在诗歌中经常以自我谪问,常常在不经意中就已经把读者置入于“自我”的氛围中了。
虚拟的“你”似乎就坐在对面,其实也不再对面,而是围绕着诗人存在着,依附于生活而说着的另一个灵魂。因为生活在同一层面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同和相似经历,因为所有的不幸都必须自己面对,所有的困难必须自己克服,自我的意识在这里显得多么重要和精贵。邹晓慧是个善于思考的诗人,多年来的勤奋写作,在诗歌的园地里收获了累累硕果。
著名诗人、评论家:十品
我不知道晓慧制造出的那种纯粹的诗意究竟该怎样来描述,我姑且称之为“仙气缭绕”。细细体味一下,是清淡、恍惚、自恋、倦怠,是废话连篇和妙语连珠,是瞬间的清醒和总体的迷茫,是郁闷和欢愉的穿插往来,也是虚无和现实的相互搭救。这是一个时代、一个族群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的别样写意了。
著名小说家: 中跃
邹晓慧的诗很干净,包括语言运用、情绪处理及肌理滋养。是我喜欢的一类诗写风格。用语看似简单,实则余味无穷;情感直率饱满,擅长一种举重若轻的回环和克制;在缜密的铺陈中,叙述、抒情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诗歌的大气质地及美学深度。
他的诗本质上是抒情的,因巧妙地融合了古典与先锋、记忆与现实等诗学元素,其品质又远在纯粹的抒情之上。彰显其辨识度的还有另外两个鲜明特征:追求新锐和语言冒险。特别是诗人关于故乡与亲情的诗作,旧材新意,平凡中见不凡。这是一位优秀诗人得以前进的原动力,也是邹晓慧的实力体现。
一首好诗,除了忠实于自我表达,还应于不动声色之中给人以文本内外的惊喜,从而有效生发出示范性或方向性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邹晓慧的诗写既是一种多元语境下的诗艺探索,也是汉语诗歌本色之美的找到和复原。
诗人、评论家:卢圣虎
“诗人的本质是还乡”,一句出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是,中国哲学的“还乡”更多指回到爱与性灵。邹晓慧的诗歌就体显了这点。悟道并在天地间放牧性灵与爱是从这组诗中体现出的诗人现在的生命主题,这就是诗人穷其一生也要返归到的生命之原乡,当然到达如此的境界也是一个人生命的最好状态
青年诗人、评论家:马鲜红
我们说诗歌到语言为之,是说诗歌的语言非常重要,对提高诗意起到至关的作用。我读邹晓慧的《山林课》的感觉是,诗人来到桃花林,被桃花所陶醉,看诗人是怎么说的,不必握手,用眼睛,用耳朵去欣赏。特别是“回忆像关不住的睫毛,遮住了多少流水的烟尘”,这里有对过去的回忆,有多少不想说的话,却止不住眼泪的流出,形象生动,将一段爱情故事叙说。最后,说花啊,你是春天的巢,已从我的内心开放。将爱情的果实去摘取,可见,诗意水到渠成,爱情花朵盛开。诗有想象才有诗感,才能表现出文化的内蕴。诗要写出什么?就是要写出想象力丰富的世界真象,达到对人生与社会的敏锐认识。诗就是别人愿意和喜欢来倾听,这个倾听不单是语言,还有更多的关乎生命的价值与理想的认识的美。邹晓慧的诗歌就做到了这一点。
〖诗人名典〗执行主编、诗歌评论员:孙明亮
THE END
纸媒支持
01
《延河》诗歌特刊
02
《湛江科技报》
03
《三角洲》东洲特刊
04
《南通日报》
05
《江海晚报》
06
《辽河》
07
《营口日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