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子」丨 “影像行动”巡展季济南站回顾




//  影像行动巡回展映  //


// 甲子季济南站  //




 展映信 


时间 | 5月21日(周二)14:00-17:00AM  19:00-21:00PM

映前开幕嘉宾 | 顾群业 吴向阳 

映后创作交流 | 韩青 刘强 张宝珠 冯秀彬 赵小伟 程思远 赵鸣昊

地点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实验中心二楼 数字影像放映室



 放映内容 


5/21(周二) 14:00-17:00AM

《途中的大象》、《短剧》、《热带地区的奥斯曼》、《杯子蛋糕》、《vacation》


5/21(周二) 19:00-21:00PM

《饿死诗人》、《不确定的游戏》、《还是这个地方》、《肺音》



 现场回顾 

活动现场组图


  映前开幕 


开幕嘉宾:


顾群业

教授,策展人,艺术家。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HCII-DUXU(国际交互设计大会)中国副主席,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曾担任《中澳新媒体艺术对话展》、《“镜.境”影像艺术展》等10余项展览策展人。曾获“AAC艺术中国”策展人提名,第六届济南摄影双年展优秀策展人等荣誉或奖项。


顾群业院长(左二)



  映前开幕致辞 




吴向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影视艺术、影视动画的理论研究、教学与实践等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省教学改革等科研项目。


开幕出席教师:

张常霞 王玉环 邢燕群 张宝珠 冯秀彬 程思远 李娜 



 9部联映 


  映后“圆桌谈” 


 5/21  20:00 



主持人:


林晓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教研室主任


映前活动介绍:


赵鸣昊

AME影视计划联合创始人&运营总监


映后交流嘉宾:


韩青

山东工艺美院网络管理中心主任

刘强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影视学系主任,文学博士...

张宝珠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

冯秀彬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

赵小伟

山东艺术学院教师

程思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



(对谈节选)


左起:冯秀彬、程思远、张宝珠、韩青、刘强、赵小伟、赵鸣昊


刘强:


首先非常感谢AME和山东工艺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来学习!


我们看到这五部影片,我个人觉得他们在电影的内容主题上,手法上,语言上,叙事上,甚至包括色彩,还有画图上都做了很多的尝试探索和创新。所以它就成了想要证明自己的电影人的一种用来表达自己理念的一个载体。其实我也看得稀里糊涂的,我可能说的不对,大家多谅解。


《饿死诗人》可能是最明白晓畅的。它的故事主题很好判断,探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一个表演型人格的人,每天还在为生活苟且,但还有着想要创作电影的梦想,表现这种边缘人在理想和现实夹缝中挣扎。主题并不新鲜,但是我们看到作为一个学生习作,它有对于电影手法的一种探索,比如说它采用了第一人称的主观视角,所以打破了电影“第四堵墙”的限制,它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在场感,似乎我们和剧中婚礼摄像师的视觉视角完全吻合了。


除此之外,如果没数错的话,除了最后两个短镜头,整部影片只有十个镜头,其中前八个是长镜头。长镜头不光营造了一种强烈的纪实性,还有他对场面调度的功力,大家应该看到有一场戏,他和潘西的第二场戏,场面调度其实非常复杂,但他们整个做到了天衣无缝的衔接,我觉得这是能体现出导演调度功力的。还有戏中戏的结构,这部作品很有意思,它采用一个戏中戏的结构形式,他是给这个人要拍一个电影,但同时要把电影创作的前前后后拍下来,所以产生了一种非常奇妙的复调效果。


我们一方面看的是一个故事,同时故事又饰演的是一个人,他在创作一部电影作品。所以戏中戏的结构会形成呼应,特别巧妙。这部影片虽然看上去好像比较粗糙,但他其实在手法上还有很多的尝试和应用,是一个把他这几年的所学做了一个较好的尝试,或者是融会贯通。


刘强老师与观众交流


第二部作品是一个实验影像,它肯定和传统的微电影是背道而驰的。他反情节,反叙事,反常规。我觉得他好像似乎是在表现人的原罪。这里面有贪婪,有对自由的渴望,还有极度的孤独,所以这种作品它可能大多出现在一些美术馆,成为一种艺术家理念的传达的载体。所以它没有一以贯之的叙事,也没有特别明细的一个叙事线索,它仅仅是通过一些意向来传递一种利用信息。我看的时候想的不一定对,只是我的个人感受。


《还是那个地方》,它的影像风格特别鲜明,黑白影像特别有力量。我个人觉得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传统情感的一种恋寻。但我们会感觉到导演特别冷静,成熟和沉稳。他的整个镜头的运用,整个剪辑特别的从容不迫,我对这个导演的背景一无所知,叫虞思聪。我只是觉得他真的不像是一个年轻导演,拍的是一个给人感觉特别的老练,特别成熟的一个导演的一部作品。


它的黑白色调可能会让人感觉到有这个必要吗?我在看的时候也觉得有必要吗?其实当我们看到这种黑白对比度如此之强烈的时候,似乎让这种情感回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一个程度的时候,他似乎想要表现情感的纯粹。它很多框式构图,很多对称构图,很多中心构图,给人感觉可能特别刻板,但他可能本身在强调这样一种形式感,一种疏离,一种秩序,一种人与人间的冷漠。


《肺音》,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和大卫·林奇的作品特别相近,因为它带有一种很强烈的魔幻主义风格,是超现实主义作品。他的故事更多是在讲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一种极端的控制。这种强大的控制欲无处不在,甚至死了之后都会变成一张唱片,它就是一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绑架,让我们看到成年男子变得特别的软弱犹疑,优柔寡断。我们看的其实是一种片段,所以他可能会在一个小片段内,微言大义,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或者半瓣花上说人情,做到一种见微知著。这是我对这五部短片的一个大致的印象,谢谢。


韩青老师与观众交流

韩青: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中国电影越来越有希望,因为我们大批的年轻电影人正在起来,尤其他们在表现的题材上以及电影的语言和语法上有原创的精神。这是让我觉着特别振奋的一件事情。


我看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对传统方式不同的吸收方法,第一个片子,长时间背影的一种抓捕。实际上他们也受到了李安的影响。李安现在已经是商业电影的大腕,可是李安真正爱上电影的时候,他喜欢的是伯格曼的《处女泉》。《处女泉》里面抓住他的镜头,就是一个人的背影,一个人向上苍呼唤的时候,那时李安大概是十八、九岁的样子,然后电影瞬间抓住了李安,他从此以后完全彻底的爱上了电影。然后我还一直在看像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里面那么多的背影一直整个小县城里面不停的走来走去,走向他们自己的命运里面,像猫跟自己的尾巴在做斗争一样的背影,我在这部片子里也看到了,包括他的场面调度,我想这个都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和对电影语法的一种掌握。


第二个是《不确定的游戏》,这个我也看到了玛雅·黛伦,是在美国和英国30年代时的实验影像之母。我们看实验影像时的那个情感,其实基本上恒定的,无论你在哪个时代里面,人跟环境的关系,人跟自我的身份认同,其实还是在一个人类的基本框架里面,所进步的可能就是我们对影像的手段和手法,以及科技的方式方法和能力的调度。


特别看到有海外背景的人,表达起来更加的从容,第一个片子让我感觉特别放松。然后第二个,他在自觉地克服思维上,逻辑上的连贯性。很多时候包括我自己在看的时候,我就想他到底要表达什么?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会清楚的去调度逻辑的连贯性,自行脑补去找情节,或者是找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但是在这个片子里面,我注意到他有些片段特别的克制了他叙事的连贯性。用片段性来强化他的意象的诗。


第三个片《还是那个地方》让我看到了一个摄影师对电影语言的探索。结构上它特别从容,然后构图特别棒。刚才杨老师说了,我特别感动,是一个小的地方,作为摄影师,他的那种深入和深刻,就是有时候一个镜头久久地盯着人,一直把人都盯到不自然的那种状况,然后把人通过那种极其细微的表情所表露出来的一些人性的很细微,很波折,很内心的一个状态。


《肺音》就会让我想到很多美国文化,或者是美国影视里的一些东西,甚至他的那种带有舞台剧的,像奥威尔早期的舞台剧。其实他是一个身份认知,可能跟母亲,也可能跟环境,跟他的记忆之间的东西,然后他要怎么样逃离这个,但是他又情不自禁的沉溺,那样的纠结和矛盾,然后各种调度了玄幻的色彩,有大卫·林奇,有希区柯克的影子,就是不论怎么样的探索,其实还是有对既有的学习经验和一个自觉的学习能力的表达。


左起:冯秀彬、程思远、张宝珠、韩青、刘强、赵小伟、赵鸣昊


张宝珠:


首先我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莅临,第二,特别感谢各位同学能坚持到现在晚上九点半,虽然你们可能看得懂也可能看不懂吧,但是我相信你们看东西不大一样,因为我的启蒙恩师是贾樟柯老师。贾樟柯老师当时和我聊过他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电影?是1900年到1920年的电影。因为现在大家看电影都是一种习惯的套路,比如说正反打长镜头,或者什么蒙太奇·····但是在1900年到1920年,电影还在母体当中,因为全世界的人都在探索,到底什么是电影。当时没有一个定义,对吧?然后大家各种风格,各种流派,什么超现实的,什么玄幻的,包括从卢米埃尔,梅里埃,再到格里菲斯,那个时代做了好多尝试。


当时的人是有野心的,做出各种可能性,但是到现在突然发现,好像年轻一代,包括我自己,大家都套路了。好像好莱坞那样那样才叫电影。然后大家稍微实验性,那就不叫电影了。那叫什么?叫实验影像,或者叫微电影叫什么?所以说我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因为这活动刚才赵鸣昊老师也说了,这是国美他们花了很多资金,很多精力来做的一个平台,这样每两个月我们就会举行这样一场无偿放映,大家能理解,我们就想给大家心里埋下一枚种子。 


想让大家知道,或者让大家能看到,原来影像并不是像好莱坞大片那种的,而且今天下午的几场影像其实各有各的特点。特别是今晚我感觉自己并不孤单,因为我干了一件事就是胡波,《大象席地而坐》我非常推崇。之前我请胡波在济南的好朋友谈了了一天,谈了八个小时什么是胡波,然后讲他的人生,经历,为什么要说胡波?因为我认为《大象席地而坐》在我心目中不次于《霸王别姬》。因为那个片你们可能不太了解,我说几个片你肯定知道,《我不是药神》,《影》当时和《我不是药神》一起参赛,但是金马奖,李安导演当时颁奖的时候,《我不是药神》是50亿票房,《影》也是十几亿票房,但是《大象席地而坐》那片一共投了90万差不多,不到100万。但最后最佳影片他们一致给的是《大象席地而坐》。所以说我感觉济南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我相信影像从现在开始或者从之前可能大家做了很多铺垫工作,但我们希望你们能给影像带来不一样的影像。我是这么一个小理想,谢谢大家。



赵小伟:


我是戏剧影视美术专业的第一届学生,所以我应该是在座的大部分同学的师兄了。我们那时候也是在大学期间拍东西。当然因为专业原因也做一些和当代艺术、装置艺术有关的东西,现在还在坚持的做点这方面的事情。


AME是我学习过的地方,我是去了AME第一期剧本工作坊。这也是让我非常感慨的地方,因为像这种影像作品,像刚才几位老师说的,现在中国的几个独立电影节,很多都没法做下去了。而AME现在还在挖掘新的导演新的作品,而且把优秀的作品送到我们面前。像这种影像作品,其实很难有这样的机会见到。


AME是非常棒,并且持续了这几年的时间,我在那里学习过还是深有体会的。17年的夏天,那时候的志愿者都是优秀的艺术家,AME它集中了这样一些年轻的力量,这种的力量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那一届有几个剧本,像《水》,还有尹松的一个《1402》还获得了罗马独立电影节的奖项,《水》在韩国光州参展。AME这样一个平台,把一些年轻的力量,而且把很多艺术家,知名的导师请到那里给我们做了非常多的演讲、讲座。那段时间我个人学习了非常多,而且结识了很多朋友,跟我同住一个房间的宁佳伟在四川美院做老师,他的纪录片《惊蛰》入围了荷兰纪录片电影节。像谭荔洁、白清文都是非常优秀的在中国当代做影像的艺术家。今天晚上又看到了AME把这么好的作品带来分享,非常的高兴。


程思远:


今天看了AME带来的这几部片子,我很有感触。因为我从考前一直在北京,包括读本科读研究生,包括后来做工作室一直在北京,大概待了十几年。其实这样的一个展映在北京或者说是在上海里面是很多的。一般会在美术馆里。当时我在学校里的时候可能一个晚上,不同的教室,会有两三个这样的展映,然后你得很痛苦的做一个人生的抉择。然后去哪边?所以我觉得这样的资源是很丰沛的。但是咱们这边可能相对要少一点。然后我看到有些同学下午和晚上都坚持在这里,我觉得很好,真的像前面几位老师说的。你们就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你们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只有在你们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中国的电影才有长远的动力去发展。大家一定不要忘记,电影它真的是一门语言。大家现在可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也很想去表达,可能也去拍了一些自己的作品,我有看过同学的作品,我觉得你们拍东西的劲儿是非常足的,就像写作一样。但还是有一些东西,你们可能觉得这样拍很酷,或者说是在重复前人,你是不自觉地在重复,我觉得没有关系。


你们一定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多看一些这样的实验影片,保持自己的敏感度。就是要知道在常见的类型片之外,还有一些不同的语言系统,然后这个不同的语言系统是可以改变和生长的。只有你们保持敏感度和探索的心,你们才会在未来走得更远。



冯秀彬:


这些影片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不太一样,带有很强的先锋性,很多观众表示看不懂。这应该归结于中西电影文化的不同,电影源于西方,在发展的过程中紧跟着艺术思潮的步伐,所以我们会看到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都融进了电影的发展,为电影带来了各种美学的嬗变。而我国早期电影的发展一直是以意识形态为导向,更多的是“文以载道”,并没有太多的美学尝试。就观众的审美水平来说,整体弱于西方观众。另外,我觉得我们学生创作的影视作品有一个很大的弊端:没完没了的对话,电影是影像艺术,这些片子都是用影像来表达含义,希望大家以后在学习视听语言时多看看早期的一些经典影片,这些经典的影像叙事能让你更多的领略到影像魅力。


张宝珠:


我要说一点就是,中国美院的AME活动我还是很推崇的,因为我从那回来之后,自己在和各位导演、编剧、艺术家碰撞15天以后野心有了,原来电影艺术还可以这么有趣。我在AME最开心的就是,AME工作坊学员,有央美的,中戏的,北影的,还有美国的,还有比利时电影国家电影学院的,也有英国法国艺术学院的,每天晚上聊电影、聊戏剧到夜里2、3点,很痛快,各种思维的交融。


我央美的的恩师马刚教授告诉我一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思想能有多远,你才能走多远。这辈子每个人都要要感谢很多人,但是等你岁数大一点,我感觉你最应该感谢就一个人:感谢一个以前如此努力的自己。我希望你们在青春年华更加努力,谢谢大家。


程思远:


刚才老师们说了很多,就希望你们跳出局限。不仅是拍东西的这些,还有学习的,一定不要把自己框住。那些支离破碎的,哪怕是碎片化的东西,自己想办法在大学期间构建起来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你能有多少问题,你就能学习到多少东西,你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


观众提问


同学提问:


我们都知道实验影片会采用一些在叙事上,大多是一种后结构主义,就是他会努力地拒绝你进入他的叙事结构中。


《饿死诗人》我就特别难以理解,为什么他要选择一种这样直白讲述的方式,然后刻意把我们拉进这个故事中,但我整体上看来,他一开始做的只是一首歪诗,然后后面他的文本上的一些阐述,也都像是一个三流的作家在进行的一个自我意淫式的表达。


我认为他把我拉进去只是靠他那些较为平庸的东西。老师您怎么看?它的叙述手法应该做一个怎样的理解呢?


刘强:


我刚才也说到这部作品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打破了我们说的在戏剧舞台演出的一个第四堵墙或第三堵墙,这部影片就打破了这样一种限制,他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叙事系统。你说你另外三部电影,感觉很难进入它的叙事结构,而这部影片让你进入了,对吧?这不是影片的一个独特之处吗? 这部影片它的叙事方式上就是有点模仿像女巫布莱尔,包括马凯的中邪,都是这样一种第一人称的。然后我们说它整部影片都是比较粗鄙的,不是说他的记录方式你感觉难以接受,因为这部影片它就是很粗鄙,给我感觉就是,因为你刚才提到了一个后结构,我觉得这部影片其实包括我们看到的第二部都是后现代的,因为他就是完全是在颠覆,在解构。


因为它体现出了年轻创作者,他对传统的表达方式,对传统电影语法,还有对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都会予以重新的一种表达,是一种表达。


韩青:


最近有一部片子叫过春天,大家可能说它是青春片,但是我认为大于青春片。有类型化的叙事,这个导演叫白雪,她在北电毕业以后,他的老师是田壮壮,跟他说先别想着成名,最理想的是先结婚,生孩子,懂生活。然后当你有想法的时候,来搞电影,她呢果然就是当了十年的全职太太,然后也生了孩子,孩子已经会跑了上幼儿园了,她这时候想要对生活有一个表达了。所以她这部电影是我所看到的近几年的陆港电影里面最有港味的,说没想到大陆电影人对香港如此了解,他们去的那些地方都超过他们自己对香港的认知。再回到实验影像上,实际影像其实很多时候说的不是这个影像形式。我们一定要看东西!要对自己的已有的经验做突破,不要赖在或者是依靠在自己的惯有经验里面。是指看了一种电影,然后很多时候是你勇敢的面对未知。


刘强:


我特别想问,因为在座有很多是央美毕业的,我就想特别了解的是《还是那个地方》,他在影像上,在画面摄影上或在美术上,到底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就,因为我不太懂。


赵小伟:


它当然有一些很刻意的东西在里面。我感觉导演他有一点强迫症,里面有几个镜头在医院里,他刻意的加了几个镜头,拍摄医院细节,钳子长廊干干净净,干净到那个程度,是精心设计出来的,视觉上的一种美感,导演他的摄影确实很强,拍的几个人的质感很打动人,是吧?拍着那位老人的质感,对这种直接的,正式的,没有任何修饰的黑色的背景,非常强烈,他在这里面也可以读出很多细节。


这个是美术,因为大家也都是美术这种学科,其实和央美和国美我觉得没有关系。就是共通的审美。审美的层面就是这个片子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精致的视觉。特别精致的,我觉得有一点点过。因为第一个片子它是放松,后面几个片子稍微在追求视觉上位,这个度很难把握,他有的时候可能会过。


一个片子不可能做到完全让每个人都喜欢,必然是会有一些遗憾,有一些用力过猛的地方。


张宝珠:


我感觉好的影像不在于说你看到了什么,而是说在你心中激起了什么?电影是个碰撞的过程,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但是让你看完之后,你在你心目当中激起了些什么,这才是影像最大的魅力。


程思远:


我觉得两位张老师说的已经很好。我只能说一下我自己的感觉,因为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之前有人问过我说为什么选择影像?为什么喜欢影像?我说我就觉得影像跟人生一样,一样在哪里表达出来多少,别人理解出来多少,就像你做人一样,你不可能跟你周围的每一个人去解释说,我其实是怎么样的。这个片子拍完了,然后你去放映,你也不可能跟在场的每一个人解释我是怎么样想的。就像刚才宝珠老师说的,你一定要学会通过影像的这种力量去传达,所以我今天看到这个东西,我怎么能回归到影像本身。


影像本身尤其是每一帧的关注就非常的极致。我觉得比较极致的就是张艺谋导演,是学摄影出身的,然后他这个片子我觉得他一定经过了很大的考量,因为他最后片尾的时候放镜头的时候,他其实拍的时候应该是有颜色的,它最后把这个颜色去掉了。颜色在画面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它一定是经过了他的思考,他想要传达的东西。去掉之后我们更多的是在关注角色,关注他所传达的情绪,房屋拆掉之后的那种感受,这种悼念中,你逝去的这种。所以说他把这个颜色拿掉之后,我们能感受得更为深刻,背后如果要讲美学的话,我觉得镜头里面有很多美学的东西,关于东西方美学的东西。


老宅我看着像一个南方的建筑,白墙黑瓦它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美学。医院的建筑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一个现代建筑。是包豪斯之后,从西方然后又回到中国的那种建筑的形式,建筑的形式不是中国本身就有。然后它并列的窗口,然后并列的冰冷和老宅的那种人文气。为什么呢?姥爷一直都非常眷恋的东西。


刘强:


我期待着大家能够创造出更多手法风格各异的影片,我希望有一天在first影展上,在半夏影像或者AME舞台上有咱们山艺和山工艺的学生作品,我们不希望咱们同学一直躺在一个比较舒适的安全区,然后做着一些墨守成规的事情,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在影片的各个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谢谢。


程思远:


今天相聚是缘分,然后大家希望都有所收获。


AME影像行动·济南站圆满结束!





我们将进行长期的投票统计,选出年度最受观众喜爱的影像作品,后续新增的巡展作品也将进入投票系统中,请为你认为值得一看的作品投票吧!



 “影像行动”巡回展映季 


影像行动”巡回展映,是基于对影像历史的梳理,对中国艺术影像所体现出的价值及其所处现状的认知,提出的艺术电影征集、放映与交流项目。通过全球范围的征片,发掘青年创作者与新锐影像作品,探索影像的可能性。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AME影视计划、中国美术学院空间影像研究所

协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与院校:山东艺术学院



往期回顾:


🔗 “影像行动”巡回展映季全球征片开启!


🔗 "影像行动"巡回展映季首轮片单及巡展院校发布!


🔗  AME城市放映合伙人招募正式开启!


🔗 「甲子」丨上海站上海站回顾杭州站回顾四月十佳榜单南京站南京站回顾桐乡站桐乡站回顾济南站


 如有问题及其他需求 

 添加运营者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