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别慌
点击蓝字关注△ 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和福利大礼包
第3篇 对话者 | 柯洲&厉玲
封图设计 | 泉十七 策划&责编 | 婷婷&智勇
第 2940 篇深度好文:5884 字 | 7 分钟阅读
笔记君说:
2008年以前,她是零售行业的从业者,在百货业,她是一个符号,管理过杭州大厦购物中心、银泰百货、深圳华润万象城等;
2009-2015年,她是零售行业的研究者,以顾问、董事、独立董事的身份参与到各个行业的乙方公司中,更多地了解到乙方的经营管理;
2016年以后,她充当观察者与讲者,通过零售这个窗口观察人性,触摸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
她是“零售行业的掌舵者”,业界公认的“百货女王”,20余年过去,在2018年的零售分享大会上,她依旧是获得掌声最热烈的那个人。
她说,被别人怀念是因为“没有停止过思考”,她觉得自己属于那个“头脑清醒”的少数派。
更可贵的是,她至今还保有老派匠人那种社会责任感,在该享受天伦的年纪,愿意用振聋发聩的声音为其热爱的行业继续发声。
我们采访了这位传奇的零售人。
2018年,消费零售业变革和洗牌加剧。风口过后,冷静下来思考,2019年如何回归零售本质,如何坚守行业本真,如何应对时代变化,重塑零售价值?
著名财经作家、自媒体人吴晓波说:
这场互联网零售融合的变革走到最后,未必是互联网从外围切入消灭了传统零售,或是传统零售使用新工具就地反击打退了互联网。
最终行业边界将被击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些关乎零售本质核心的要素和规律。
零售最易出富人,但不到1%的人能做好。在吴晓波看来,最懂零售本质的人,还是那个中国零售业的元老级人物——厉玲。
一、零售人人可做,
没有模式但有规律
厉玲说,零售业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商品卖给消费者。零售业也很复杂,需要你全神贯注。
因为厉玲在零售业的丰富经验,所以,经常会有人咨询,某个地方可以开百货店、可以开购物中心吗?
这样的提问在厉玲看来非常幼稚。她说,在零售里面一切都有可能,机会永远在,就看你怎么把握,可以尝试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调研过了吗?
有竞争对手吗?竞争对手是谁?你准备好了吗?
没有竞争对手,可以考虑怎么做到更好?
有竞争对手,怎么超越对方?
若超越不了,要怎么做差异化?
这些在采访中不停地的追问,体现出厉玲对这些困扰很多准零售人问题的清晰思考。
“任何创业都是可以去尝试的。因为零售业就是这样,没有固定模式,但有规律可循。
你想做什么都可以,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做,你怎么去做。”
零售是人人可做的生意,当然就会带来竞争性强的问题。就像公交车理论所指:
当一辆公交车进站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这辆车能够尽量多装一些乘客,就会用力往车上挤。但当我们挤上车的一瞬间,我们的想法就会发生改变,不再希望任何一个人再上车……
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当我们获得利益的时候,就会守着既得利益不肯放手。很多人说零售竞争那么激烈,我就不去做零售了。但是哪有竞争不激烈的,做得好的,都是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的。
为了突围,很多企业争相打造爆款,也有些凭借爆款商品在创业之初大放异彩,并且成功获得融资。
但厉玲认为,爆款从来都不是零售,它更像是一场赌博,用一时的热闹去赌长期的销售。同时,由“爆款”引发的模仿,又让整个零售业千篇一律,让企业缺少自身独有的产品和竞争力。
“我不懂什么叫爆款,我也根本就不喜欢爆款。没有一个人敢说,我只做一款商品,就直接一爆而红。
我经常劝身边关注爆款商品的同行,你要等3年或者5年,再去看看这些生产出爆款商品的企业是否依旧能够存活。”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遵循从青壮年到老年的自然法则,企业也是一样的道理。企业经营者应该认清这一点,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做出和企业年龄相符的决策判断。
很多企业因为搞不清楚现在应该做的事,所以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打乱阵脚。还有很多企业一味想要出奇制胜,总希望以低成本获得爆发式增长,虽然获得了短时间的关注,但很快就会消失在公众视野。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厉玲总结了五点建议:
1.要确认自己的确对零售有兴趣
2.要具备经营能力,再开始创业
3.需要具备勤奋、吃苦耐劳的特质
4.要有耐心并且守住自身事业
5.勇于不断作出调整
二、谨慎对待数据的
收集、分析、利用
数据是一面能照出企业经营状况的镜子,也是指导我们做出判断和调整的重要参考。
企业的经营活动本质上是由数据驱动的,不论是营业额、毛利、成本等规模指标,还是库存率、利润率、增长率、资金周转率等效率指标,最终都以数据的形式来体现。
厉玲常告诫身边一些处于管理层的朋友:
“数据从来都不应该是造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并且是由企业员工做出来的。我们敬畏数据,也就是敬畏全体员工的劳动成果。”
近年来“大数据”概念风靡,导致不少企业管理者只着眼于宏观层面的数据,却总是忽略细节管理上的数据。
在谈及大数据时,厉玲犀利发问,足以让人看到她身上与生俱来的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大数据?
多大叫大,多小叫小?
没有小数据的精确、完整、及时,你就不要跟我谈大数据。
你们有大数据吗?
中国有一个人懂大数据吗?”
厉玲发现,一些企业管理者喜欢泛泛而谈大数据,但对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并不深入,只是将其作为逃避“小数据”的一种形式,对于管理中的各项数据,往往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对数据不再有敬畏之心,对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各项“小”数据不再有“求真”精神,正在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通病。
“每到双十一,阿里巴巴都宣布成交额达到什么天文数字,但是他们敢公布退货率吗?
成交额这个数据不重要,退货率才重要,才能反映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请问马云敢不敢在双十一的下一周公布数据,告诉我们有效销售是多少?”她如此喊话。
敢如此公然叫板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和马云,厉玲这样的言行实在是直率得近乎大胆。
厉玲认为,想要使大数据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让小数据做到精确、完整、及时。那小数据应该如何分析利用,发挥价值?
单纯的数据并不等于有效的信息,要利用数据,还需要通过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数据才被赋予了生命力。
企业管理特别要重视比较,一个是同比,另一个比是和同行比。因为数据会受到行业规律、宏观经济的影响,所以和同行比就非常重要。
如果同行都是30%的上升,你只有20%上升,你就是差一些。同样的,如果同行都是30%下跌,你也只有20%下跌,你也是好企业。
厉玲特别强调,好的企业是上的时候比别人上得快,跌的时候比别人跌得慢。
去年9月,厉玲上线了一个音频节目,第一天大概卖了3000份,但她不知道好不好。她就和同行比,和吴晓波老师、叶檀老师比较。
从9月12日8:40到9月13日8:40,吴晓波老师的课程销量从16.9万上升到了17万,增幅0.6%,基本上没什么增加。叶檀老师从3.4万增加到3.5万,3%的增长。
而厉玲从5560份到了6885份,增幅23.8%。虽然销量还是比他们低,但厉玲的增幅比他们高出了不少。
从这个当中,厉玲就比出了一个信心,比出了一个方向。
敬畏数据,并且学会运用数据,不只是企业管理者对自我的要求,还应该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集体意识。
厉玲非常鼓励部门间的数据比较,实行内部PK制——当A部门长期居于销售额第一时,厉玲会鼓励具备竞争力的B部门进行业绩追赶,同时帮助B部门突破,并提醒A部门,指出它的弱项,希望它继续领先。
“我们之前在银泰百货做化妆品,当时兰蔻这个团队非常有激情,我喜欢和有激情的人合作,就一起做了一个推广。结果这个活动做得很好,做了500万流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了。
我马上就找到第二个团队,兰蔻的对手,雅诗兰黛团队。我就跟他们讲,我们和兰蔻那天合作卖了500万。有没有可能,我和你也做一次?你所有的要求,只要条件允许,我全部答应,结果就做了600万流水。
反过来我就跟兰蔻讲,雅诗兰黛做了600万,我们应该怎么做。就这样多做几次,他们会主动去PK。
先是自己商店里面的两个柜台比,然后在全国,把全国前十名的柜台拿出来看,我差他多少,我一定要拿到第一名。”
这些活生生的数据是有生命的。你不进行比较,慢慢你就会忽略它,而且这个数据对比时,你可以体会很多乐趣,也可以找到差距,从而确定之后的方向。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是这样。
三、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
做出不断创新的零售
现在,人人喊着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
厉玲说,她感觉零售业将会“有一次洗牌”。因为行业不会没有,企业却可以死亡。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应该去反思总结,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力。
10年前,线上零售平台强势崛起,2012年马云、王健林对赌“电商份额将占比50%”,而实际到2017年,电商平台在零售业中的销售占比仅达到13%~15%。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赋予传统行业的一项有效技术,但这项技术需要有一个承载的落地点,而这个落地点很多时候都是传统行业。
2016年年末,亚马逊在西雅图西北部一个灰暗工业园里,点亮了一幢大楼的灯光,那里后来成为亚马逊的线下食品杂货店,这标志着亚马逊迈出了进军食品杂货和日用品实体店的第一步;
而在更早的2015年,阿里巴巴就宣布注资银泰百货,开启电商平台的“下线之旅”,此后更与苏宁进行战略合作,力图实现建立线上线下联动体系的目标。
毫无疑问,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推动了零售业的主动变革。
当有人说她和马云是零售业新旧之分的典型代表时,厉玲极力反驳,“淘汰的才被称为旧,零售行业每天都在变化,只有零售,没有新零售,创新一定是尊重过去的。”
厉玲解释说,只要是零售,永远都是人货场的重建。零售的变化如此之快,你每天都要琢磨和应对这种变化,怎么调整商品、怎么调整价格、怎么吸引消费者,这是零售商每日必做的功课,并不是新零售特有的,是所有零售都必须做的。
接着她反问道,“我一点也不认同‘新零售’这三个字。如果银泰百货它们是传统零售业,在行业里应该是被淘汰的,马云为什么还要买呢?如果是为了让它们变成新零售,怎么变成新零售呢?”
至于自己是否化身为指出皇帝没有穿新装的“小孩”,她倒不在意,对于自己的“大胆”,她一语带过,“我为什么说话,因为我不在其中了。我离开了一线,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
厉玲眼中的零售业,是最愿意开放和拥抱新技术的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讲,零售没有新旧之分,零售在不断的创新。
鬼谷子有句名言:“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意思就是世间万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因而要审时度势,随时做出改变。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一直是国人的骄傲,他们在各种大型国际赛场上所向披靡,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中国长城。
但即使如此,中国乒乓球队也从来没有放松警惕,反而一直在战术和训练中寻求突破和创新。
不但陪练对手是世界冠军级的顶级选手,还发明了在球台上打蜡、以一敌二等“变态式”训练方法。近些年来,几乎所有的新打法都出自中国国家队。
所以无论国际乒联如何频繁地修改规则,中国乒乓球队都能做到以变应变,垄断地位始终稳如泰山。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中国队的强大不是一天两天了,越是强者,就越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你。你的一举一动,你的习惯性打法和优势劣势都会在阳光下一览无遗,被对手拿来研究和攻克。
所以没有什么技术可以让你永远处于不败之地,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的碾压,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抱变化。
每个做零售的人,都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你的对手永远不是同行,而是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是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企业要永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要致力于推出更符合当下消费需求的产品,以及提供更优质细腻的服务和强化自身优势,这样才能在竞争浪潮下,始终保持自身的发展。
厉玲还给了我们一种特别的观点:零售没有迭代,只有叠加。
她说:
当电视剧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在唱衰电影,觉得它一定会被电视逼进死胡同,从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但现实却是,电影正在以另外一种姿态存活现代人的生活中,并且俨然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后来出现了电脑、智能手机,电视也没有被迭代掉。
传媒行业中,电影、电视、广播、纸媒、电子读物等多种形态并行的状况,或将成为未来电商与传统零售行业共同生存的一个参照。
零售的本质还是不变,大家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因为你面临着不同的消费者,所以就有不同的问题,但只要有消费者,不同业态就有存在的理由。做零售,挣钱才是硬道理。
生鲜超市再发达,农贸市场也还是存在且更加活跃;大餐厅像海绵一样吸引着食客,但路边小吃摊依然生机勃勃。
需求是一种自然规律。便利店的标杆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一书中说,大多数的革新都是从极小而富有洞察的刚需而来,伟大的起点都是人性中渺小的温暖和坚强。
企业不能停止主动求变的步伐,持续创新和主动求变是任何一个行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当注意到在清华校园,老太太卖西瓜都用移动支付时,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赞赏中国在这方面很有远见。老太太通过移动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便利,适应消费者的变化。我们需要的零售,就是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做出不断创新的零售。
采访的最后,厉玲非常感慨:“这就是零售业,一个真正人性化的行业。没有模式,没有框架。任何人,任何商品,任何地方都可以创新。只要敢于想象,你就有成功的可能,我爱零售。”
厉玲说像她这样一辈子做零售的人,如果不来讲零售,这个行业就要被带坏了。她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消费者,但她喜欢观察,喜欢问问题。
“我有一个朋友说我是为零售而生的,我挺骄傲的。”
现在的零售业非常急躁,所以这个行业的知识需求很大,尽管厉玲已经退出江湖十多年,但厉玲仍旧非常自信地告诉笔记侠:“就零售知识来讲,全中国几乎没有人超过我。”
厉玲谦虚地称自己不是布道者,做了一辈子的零售,她想找到合适的人和合适的平台,为大家讲一下关乎零售本质核心的要素和规律。唯有回到本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高效连接人与优质新商业知识的笔记侠,愿意做这样一个合适的平台,更新企业和个人认知,帮助每个人成就不凡。
为了给你交付“百货女王”25年一整套的零售方法论,这一次我们把厉玲邀请到了“笔记识堂”。
👇识别二维码,领取优惠券
获取“百货女王”厉玲的零售方法论
#笔记侠特供福利#
为了帮助大家在激烈竞争中破局,
更有效的帮助你做好零售,
我们邀请到了“百货女王”厉玲,
为你直播传授“零售本质核心的要素和规律”,
教你开一家能够稳定赚钱的店。
针对零售中疑难问题,
厉玲老师将在直播中亲自为你答疑
扫描下方二维码
拒绝被套路,直接进入直播间收听
限时免费仅5000名
1月18日(明天)晚上8:00
厉玲老师和堂妹在笔记侠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