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军:要么叠加进步,要么原地踏步

赞赏小侠 笔记侠 2019-06-26

点击蓝字关注△ 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和福利大礼包


内容来源2019年4月24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全球科技通史》新书发布会上,吴军老师进行了以“科技驱动历史”为主题的精彩分享,深度剖析了科技的力量和叠加的效应。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讲者 | 吴军

封面设计 | 子墨  责编 | 嘉琪

第  3524  篇深度好文:5779 字 | 11 分钟阅读

完整笔记•科学主义


本文优质度:★★★★★+    口感:菠萝蜜


笔记君说:


谈到科技,大家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我们知道,虽然科技在人类历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一定不会想到它背后的故事和它的逻辑,以及科技所起到的作用和它背后的意义。

 

接下来,就和笔记君一起走进今天的文章,直观感受下科技叠加式进步的能力吧。

 

以下,尽情享用~


今天我想讲的内容是“科技的力量和叠加的效应”。

 

我为什么会写一本科技史《全球科技通史》?因为科技是我们在人类文明的各个因素中唯一能带来叠加式进步的力量。


一、叠加式进步


1.什么是叠加式进步?

 

什么叫可叠加式的进步?打个简单的比方:你今天有一块钱,明天有两块钱,后天有四块钱,再后天有八块钱……这么挣下去就是可叠加的。但如果你每天都只挣一块钱,就只是简单的递增了。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科技是一种叠加式进步,一旦发生就不会回头。像大家第一次接触智能手机后,就再也回不到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了。

 

2.不做没有叠加式进步的事情

 

如果你今天做了一件事,对你来讲,没有可叠加的进步,就不要去做它,因为你这是浪费生命。

 

案例:

 

有一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问我,“我们有好多事干不完,干事的效率太低,该怎么办?”我说,“很简单,星期五你们每个员工上班时,都把手机扔前台,下班时拿走,你看这天的效率是提升还是下降。”

 

大家都说有了手机以后效率提高了,但作为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有什么事情直接走到对方桌子前说就行了,根本用不着发微信、发通知。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问问自己,每6分钟低一次头,你那是在工作吗?工作效率能高吗?工作期间撤掉手机,当天效率顶平时三天

 

为什么很多人在北京买不起房子?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叠加式进步,每年都挣一样的钱,而房价之前很多年却在不断上涨。

 

你要是染上了6分钟看一次手机的习惯,你就离北京住房更远一步。想在北京买得起房子,就是多做可叠加式进步的事情。

 

3.工业革命为何重要?

 

① 这个事儿很有用

 

为什么工业革命一出现以后,我们就得到了可叠加式进步?因为科技。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技主动来指导发明。

 

虽然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理以后,发明了很多机械等等,但真正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通过科学来指导技术的,就是瓦特。

 

所以很多人说,“牛顿找到了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的钥匙,而瓦特拿这个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② 工业革命本身是一场思维的革命

 

什么叫思维的革命?在牛顿以前,人因为不知道宇宙万物的运动,只好把它归结为万能的上帝。


到了牛顿时代,很多大物理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宇宙运动的规律,开始能够预测宇宙中日月星辰的运动。

 

当时几乎世界所有的变化,都可以用机械运动描述。其中有个叫波义耳的伟大物理学家提出了“机械论”。

 

在今天这个词可能会过时,但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因为那是人类第一次感受到可以用自己的学识清楚了解世界的确定性。

 

今天,大家相信自己上完大学后一定能找到工作,就是这样一个确定性,绝不会去求上帝、拜菩萨赐予你一个好工作。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人的自信来自于工业革命以后,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变得更加自信。所以工业革命很伟大。

 

4.技术空间的叠加,创造了微软

 

在60年代以前,全世界电脑行业的游戏规则是IBM制定的,它有好多终端,供大家共同使用,它生产大型机,也拥有很多设备,但很贵。

 

当时,全世界除了IBM以外,还有七家生产大型机的公司,像GE(通用电气)、霍尼韦尔、Control Data Corporation(CDC)等,与IBM被称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再加上两家生产小型机的公司,九家市场份额只有IBM的一半。

 

随后有一家公司叫Altair,用英特尔做了一种没有键盘的微机,只用操作开关按钮输入指令,就能工作了。但除了发烧友,没人会玩儿这样的小玩意儿。当然,也就没人把它放在眼里。

 

后来,有个小伙子比尔·盖茨,与一个比他大一点的人艾伦,为这个小玩意儿写了一个Basic(一种直译式的编程语言),这样大家就可以用计算机干点正事了。

 

当时《时代周刊》说比尔·盖茨这个人是宇宙的主人。为什么《时代周刊》这么确信?因为摩尔定律能够帮助这个小玩意打败IBM的大型计算机。

 

从60年代到现在,驱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摩尔定律,处理器的性能18个月可以翻一番,它对这种小玩意儿帮助特别大,但对IBM的大型机帮助不大。所以技术空间上的叠加,使得小玩意能够取得足够大的胜利。

 

5.你的正向贡献,会促进你的叠加进步

 

我在《见识》里讲,人相当于一条河,一辈子可以留下两个东西,人的幸福来源也可以来自于两个东西:一个是你传递后代,你会由衷感到高兴;再一个是留下的精神遗产。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你留下的精神遗产,可以根据影响力分为长度、宽度和深度。

 

比如音乐,有些人的音乐比较宽,影响人比较多,像迈克尔·杰克逊,中国有很多他的粉丝,但他的音乐稍浅一些,流传时间也不太长,今天人们已经不提他了。


还有一些人的音乐虽然不宽,但比较深,像莫扎特、贝多芬,流传的时间很长。

 

最后你的影响力取决于长度×宽度×深度,所以不好说谁的影响力更大。

 

但你只要对社会有正向的贡献,哪怕很小,也可以为自己感到自豪,可以为自己鼓掌。因为只有是正向的贡献,别人才能在你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我们自己才能获得叠加式进步,社会也会相应给予我们回报。


二、如何快速进步?


怎么进步得快呢?要学习,要读书。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通过读书,你能够获得一次可重复性的成功。而你,也需要一套方法获得可重复性的成功。

 

偶尔获得一次成功,不算本事,也不重要。作为一个投资人,无论获得多少次500%的回报,或者20倍的回报,只要有一次100%的亏损就全部清零了。

 

以打篮球为例,我投一次三分球,也可能会进去,但可能是投100次,就只能进这一次。真到了赛场上,这种打法一定是输球。


一流的医生和二流的医生差别是什么?答案是二流医生治不好的病,一流医生也治不好。但一流医生给人治病,愈后可预测,他做一个肝移植手术,该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不会时好时坏。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只有获得可重复性结果的时候,你才真正是一个职业化的人,才能获得正儿八经职业化的收入。否则就是业余学生,获得业余的钱。

 

案例:麦肯锡咨询公司

 

美国有一家咨询公司麦肯锡,找它做组织架构调整,先要给它100万,然后才出方案。可拿到方案后,你可能会说“这个东西似乎我也能想出来”,但就是没人给你100万。

 

为什么?因为你也许针对公司提了一个方案,但这个方案能不能成,不确定,也没法检验。即使你提了一个好方案,也可能是正好蒙上的。

 

但麦肯锡不一样,它的历史上存在多年成功的案例记录,只要按照它提供的方案做,肯定不会差。

 

所以,有人愿意为麦肯锡写的三张纸给它300万,而你写三张纸,老板最多给你一点加班费。这就叫做职业化和可重复性的成功。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一个科学的方法和一些思维方式?因为它能教你获得一个可重复的成功。因此,我们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叠加性往上走。


三、到底什么是科学?


李约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谜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严格来讲,李约瑟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他偷换概念,把科学这个词给换掉了。


在英语里,科技和科学是一个词,但在中国是两个词。中国古代有技术没得说,有科学吗?很多人觉得可能有,大部分科学史家觉得没有。


到底什么是科学?

 

1.广义和狭义的科学

 

科学有广义上和狭义之说。广义上的科学是指,任何一个可验证的、能自洽的体系。狭义上的科学是源于古希腊那种通过思辨逻辑、假设前提得到结论,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结论的体系,这是从近代发展起来的。

 

按照狭义上的科学来讲,中国没有;但如果广义上的博物学可以算科学,中国有,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科学不是结论,而是方法

 

今天我们对科学有很多误解,就在于我们把科学等同于正确。

 

我给大家说两个结论,你们说下面哪个是科学结论:


第一个结论是,明天太阳从西边出来;

第二个结论是,明天要不然下雨,要不然不下雨。

 

很明显,第一个是科学结论,它是不对的,你可以对它进行证伪。但第二个你无法去验证,也就无法证伪。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一个错误的前提,永远可以得到任何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所以,科学和正确不能划上等号

 

那么科学是什么?科学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套方法,我们可以用这套方法过滤出那些不正确的东西,保留有价值的东西。至于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是否都正确,是不知道的。

 

接下来,我们还要有更好的科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把里面正确的东西挑出来,错误的东西抛出去。经过一次次迭代,我们知识增加、见识上涨,我们越来越接近于真理。

 

为什么我讲科学是一个方法?人类科学的进步,实际上真正起源于近代,具体讲就是笛卡尔以后。

 

笛卡尔以后有了牛顿、莱布尼茨,还有柯西、拉格朗日、黎曼,到上世纪初有希尔伯特,于是,我们的高等数学建立起来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还有物理学等等。

 

为什么近代会突然出现科学大爆发?因为方法对了,以前发现一个科学结论,或者一个新的科学发现,就靠人的天赋,或者灵光一现,但到了笛卡尔时候,他总结出一套方法论:

 

第一,提出问题。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我经常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要知道问题在哪,当下什么问题最重要,因为你只有提出正确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提出一些没用的问题,就把时间精力都浪费掉了。


第二,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以后,怎么办?你怎么做科学研究?在笛卡尔以前,我们知道有一个叫经验哲学,在教会里面,他们研究了一些方法。代表人物就是阿奎那。


阿奎那其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第一次把科学和神学结合起来,写了一本书叫《神学大全》。他的所有研究考据,就是看看《圣经》里有没有答案,看看亚里士多德有没有说这些话。


笛卡尔说这样不行,你必须进行实验,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

 

第三,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并解释。


实验完你会得到一个结果,你如果光得到结果,你还是一个工匠,境界还不够高,还不能升华。你需要有一个解释,对你这个结论有一个解释,然后这个解释又成为一套理论。

 

第四,将结论推广并且普遍化。


有了理论,你就可以在实践中举一反三,你才能像瓦特一样不断地复制成功。

 

在瓦特之后,又有富尔顿,再有火车之父史蒂芬森。


第五,在实践中找出新的问题。


有了理论,你可以举一反三,但也总会有例外的情况。

 

比如天王星就转得特别怪,怎么办呢?补充理论。


它不光围着太阳转,周围还有别的东西干扰它,进一步跟下去,就发现了海王星。

 

这就是科学的作用,你有这一套方法,就会有很大的发现。前提是你要不断提出问题,并且不断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人类的知识就获得了可叠加式的进步。

 

3.科学不是找到正确答案,而是保留证伪的可能性

 

证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科学不是说你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保留一个证伪的可能性,这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说证实一件事情是容易的?因为任何一个现象,你都能找到几个解释去证明它的合理性,你总能找到方式去证实。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一位很有名的经济学家跟我讲:


其实经济学一点不难,你提出一个观点,总能找到证实你观点的例子,但光证实不够,要能证伪很重要。只有证伪,你才能进步。


所以,科学家是一个很悲催的职业。因为当你提出一个结论,你就要全世界科学家说:“请你来证伪我的结论。”


点击俯瞰一整部人类科技文明史,

真正洞察世界变化趋势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也可)


四、不断成功,

才能获得叠加性效果


为什么要用科学的方法做事情?因为你要不断获得成功,才能有叠加性效果。

 

真正的发明创造是一个从0到N的漫长过程,而不是简单从0到1的过程。弗莱明偶然发现细菌被霉菌杀死,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说发明青霉素药品,弗莱明不是第一人。

 


具体来讲,青霉素这个药品是谁发明的?是弗洛里等人。弗莱明已经干了十几年觉得干烦了,就把这个菌种给了弗洛里,弗洛里有一个团队,团队里钱恩和亚伯拉罕等人从青霉菌中分离和浓缩出青霉素。


但是他们发现浓缩了以后,这个液体还是不能往身体里注射,所以要进一步研制。

 

后来有一个女护士叫玛丽,带来了一个发霉的哈密瓜,并证实了这种霉能产生青霉素,就用了这种霉菌。再加上好多科学家努力改进霉菌,产量又提高了一千倍,这就已经比弗莱明灵机一动的发现,不知道进步多少了。

 

直到这样,依然还是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弗洛里寻求到美国药厂的帮助,即便在工厂能生产青霉素后,产量依然很少。


最终经过不懈的努力,在1943到1945年终于实现了每年青霉素产量几十倍的增长,到了诺曼底登陆时候,保证盟军每一个伤员能得到救治。

 

接着,亚伯拉罕发现青霉素理论成分是青霉烷。1945年,牛津大学的女科学家霍奇金(DorothyHodgkin)通过X射线衍射,搞清楚了青霉烷的分子结构(beta内酰胺,β-lactam),这使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希恩得以在1957年成功地合成了青霉素,从此生产青霉素不再需要培养霉菌了。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通过讲这个小例子,希望告诉大家:发明的过程,一定是一步一步非常坚实的过程,这样每个人才能为后人提供可叠加式进步的阶梯。

 

另外大家要记住:最后一个发明人,常常对社会产生最大的影响,所以会被人们记住,即使唐朝的裁缝都知道浆糊抹在手上能杀菌,但没人知道唐朝的裁缝是谁,人们只记住了弗莱明这个最后发现霉菌能杀死细菌现象的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中信出版集团,“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年出版规模超过20个亿,涵盖商业财经、学术文化、大众生活、少儿出版等10大领域。在财经类图书零售市场始终名列前茅,成为有较强影响力的出版社。


笔记侠好文推荐:


成长的5个底层逻辑

敬畏实体,敬畏勤劳,敬畏二三四线,敬畏90后00后

卫哲:人对了,事就成了


笔记侠好课推荐:





嘿,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