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底层思维有多强,你的能力就有多强
点击蓝字关注△ 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和福利大礼包
内容来源:本文为机械出版社书籍《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 升级版 》读书笔记,笔记侠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胡飞雪,创新训练专家、资深培训师、咨询师、工程师。
封面设计 & 责编 | 智勇
第 3730 篇深度好文:6827 字 | 12 分钟阅读
点此听精华版音频 ↑ 更多精彩内容,还需阅读全文哦~
读书笔记•思维方式
本文优质度:★★★★★ 口感:青芒果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什么是创新思维?
如何拥有创新思维?
在华为因遭受巨大外部压力而受到全民关注的同时,华为的创新能力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凭借华为P30pro手机的50倍放大拍照功能,华为做到了让外国人排队买中国手机;凭借超前的海思项目和鸿蒙项目,华为在欧美合作伙伴停止供货的情况下,拿出了早有准备的芯片和自研操作系统。
华为的镇定、不惧,源于根植于华为的创新意识。
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不需多言,开发新的产品、升级新的技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可以说企业的生存发展始终离不开创新。随着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
那么,普通人能拥有创新思维吗?如果现在不具备创新思维,未来该怎么办?创新思维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吗?
《创新思维与训练方法》一书给出的答案是:可以。
该书作者不仅认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而且提出了多种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并附上行动手册。只要按照行动手册操作,就能拥有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有何不同?
常规思维之所以冠以常规二字,是因为它的主要特点是:习惯性、单向性和逻辑性。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习惯性是一种思维定势,一提到思维定势,很多人往往认为它是思维障碍,这是片面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行为90%以上都是依赖于思维定势思考的结果。换句话说,这种思维的习惯性既可能成为我们良好的“助手”,帮我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也可能成为我们最坏的“敌人”,把我们的思维拖入特定的陷阱。
其次,常规思维具有单向性。
大家都知道,屋外的蝴蝶可以很容易地从敞开的窗户飞进屋里,但它却无法顺利飞出去。在屋中,它会惊慌失措地一圈又一圈飞,左撞右冲地努力,却始终不能飞出房间。到底是什么阻止了它?
原来,蝴蝶有个特点,只要进入建筑物中,它总是往房间的高处飞,大概以为出口都在最高处。其实低一点点就是窗口。蝴蝶被困的原因正是它这样的单向思维—它总不肯往低处飞,宁肯耗尽力气后跌落在地板上。
跟蝴蝶相比,成群结队的马嘉鱼更为固执,简直就是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马嘉鱼很好看,它们平时生活在深海里,但在春夏之交的产卵期会随着海潮来到浅海。
渔民捕捉马嘉鱼的方法很简单:用下端系着铁坠的竹帘拦截鱼群,竹帘上有许多粗松的孔。
马嘉鱼的“个性”很强,不肯转弯,更不肯后退,一直向前,即使闯入天罗地网中也不停止,于是一只只马嘉鱼“前赴后继”地陷入竹帘孔中,帘孔越收越紧,而马嘉鱼却还是拼命地往前冲,结果都被牢牢地卡住。
反思一下,我们是否有时候也会陷入这种“马嘉鱼思维”呢?
单向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条道走到黑”“一棵树上吊死”,特指思维比较僵硬化,不够灵活。
逻辑性也是常规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逻辑思维是一种基本的、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所有创新的想法和火花最后都要通过逻辑思维成为一种可以准确表达的、可执行的东西。
了解了常规思维的特点之后,再来了解创新思维的特点就很容易了。创新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多向性、非定势性和非逻辑性。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有一次,大家一起做设计新式鞋的练习。打破常规思维,体现创新思维的三个特点后,我们得出以下设想:
① 鞋可以吃;
② 鞋可以说话;
③ 鞋可以扫地;
④ 鞋可以指示方向;
⑤ 鞋一磨就破。
鞋怎么可以吃呢?简直荒唐,完全不合逻辑嘛!不过请记住,千万不要轻易否定任何创新的设想!
① 鞋可以吃。难道非用嘴吃吗?可以用脚“吃”呀,在鞋内加些药物,通过脚的吸收,治疗高血压、关节炎、胃病等。可设计多种“医疗鞋”。
② 鞋会说话。完全可以做到,设计一种穿鞋时能播放声音的鞋,小孩子一定喜欢它。
③ 鞋可以扫地。设计一种带静电的鞋,可以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灰尘吸走。现在已经有了可以清洁地板的拖鞋。
④ 鞋可以指示方向。在鞋上装上指南针,调到所选择的方向,方向一旦偏离,鞋就会自动发出警报。
⑤ 鞋一磨就破。设计一次性鞋,价格便宜,穿一星期就可以扔,可经常更换鞋的样式和颜色。
多向性表现在遇到问题时不是一味地进行单方向探索,而是从多角度、多渠道、多因素方面去考虑问题。
非定势性则表现了思维的开放性。比如,元宵除了可以是乒乓球大小之外,还可以是弹球大小的;除了是白色的之外,还可以是彩色的。
非逻辑性则是创新思维和常规思维的重要区别。但凡创新思维都是多多少少不符合一般逻辑的,都是超出常人思想的,大多可能会不被主流思维所接受。
纵观历史,不论是政治上的(各种变法、新政等)还是科学上的(各种学说、观点等),大都是很多年后才被普遍接受,才被证明其先进性和合理性的。
二、创新思维萌芽于问题
如果有人问螃蟹壳是硬的还是软的,估计绝大部分人都会说是硬的。人们对螃蟹壳是硬的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概念。
如果你遇到了软壳蟹,除了惊异之外,你还会做什么?你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吗?
在美国,有一种食物叫作“炸软壳蟹”,是将蟹壳柔软的螃蟹油炸后直接食用的一种食物。螃蟹壳怎么是软的呢?
许多人吃过了、惊异了也就过去了,但有一个日本人却一定要问个为什么,他想知道美国螃蟹的蟹壳为什么是软的?
店里的人告诉他:“其实所有的螃蟹壳都是硬的,但所有的螃蟹在蜕皮后刚刚长出新蟹壳的时候都是软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没有什么软壳蟹。
这个日本人叫川上源一,他是雅马哈的第四任总裁。川上源一回到日本后,马上去走访渔民,没想到他们告诉他:“那种软壳蟹根本卖不出去,都扔了。”
他一听立刻就下了订单:“我全买了!”于是,雅马哈旗下的鸟羽国际酒店的菜单上就多了一道菜“炸软壳蟹”。
当然,雅马哈的餐饮并不是最知名的,它的所有业务当中,占比重最大的依然是乐器。大家知道,雅马哈最早是生产风琴的,后来转向了钢琴。可以说,相对于欧美等老牌的钢琴生产国来说,它生产钢琴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雅马哈钢琴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正是川上源一持续不断地“提出问题”造就了雅马哈今天的成功。
“使用什么样的材质可以使钢琴的音质更好?”最初做钢琴的时候,川上就问制造钢琴的负责人。
对于专家的回答一般人都不会再去怀疑,但川上可不是这样的!他继续不停地问下去“你说的那种材质真的是最好的?”“欧洲和南洋的木材哪种更适合做钢琴?”“这些材料到底干燥几天比较好呢?”………
直到把负责人问得说“我不知道”,于是他下令:“那就去试吧!”
他们把音板、弦、不同的木材、不同的干燥时间等因素进行组合试验,一次次的改变,他们获得了几十万个数据!之后,从中寻找最佳组合——这就是雅马哈制造钢琴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快就超越了传统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感觉制造钢琴的方法,而使雅马哈迅速成为世界一线品牌。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可以看出,成功的创新者与普通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他们善于看到问题,发现问题,同时善于进行深度询问,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好,事业的萌芽都源自于一个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有以下4个条件:
1.寻找问题,不要等待问题;
2.突破思维框框;
3.要培养勤于用脑及随机应变的灵活性;
4.善于积累信息,有适时调用信息的本领。
三、求异思维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
著名的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海运河,长约173公里,宽135米,是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要道。
1941年年初,由于英国远征军的参战,德军在北非战场上陷入了被动局面。为此北非远征军司令、素有“沙漠之狐”称号的隆美尔决定派出海军、空军部队对英国最主要的补给线苏伊士运河进行地面及空中打击。
这一致命的招数无疑卡住了英军的咽喉。尤其是到了夜间,由于没有先进的雷达和夜视器材,英军对于德军频频实施的夜间轰炸显得束手无策。空袭的阴影笼罩着英军北非战区统帅部的每一个人。
不知是谁无奈之下说了一句话:“要是能在晚上将苏伊士运河藏起来就好了。”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句看似痴人说梦的话,居然最终确定为一个作战方案——“隐藏”苏伊士运河方案。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事关北非战局胜败的艰巨任务居然戏剧般地落在了一个魔术师的头上,他就是英国最著名的魔术师贾斯帕•马斯克林。
在得到首相丘吉尔的批示后,马斯克林被授予英军中尉军衔,并着手实施“运河隐蔽方案”。然而真正动手干的时候,马斯克林却感到了力不从心。
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迷惑敌人的假象,制定了一个又一个“隐藏”苏伊士运河的方案,然而都不奏效。试想,对于一条一百多公里的大河,若采用常规方法“隐藏”,再高明的伪装专家也难以将它隐藏得不露丝毫破绽。
就在马斯克林灰心丧气、准备放弃时,他想到了另一个方法:“与其‘隐藏’苏伊士运河,还不如让德国投弹手的眼睛看不到运河,不是更好吗?”这就是魔术中的障眼法。
马斯克林进一步断定,如果在运河沿岸安装足够多的探照灯,就会形成强烈的光屏障碍,德国人要想透过它瞄准苏伊士运河是不可能的。于是,他立即着手进行实验。
10月5日那晚,当德军第5联队的飞机进入苏伊士运河上空时,马斯克林一声令下,顿时,“特种探照灯”一齐打开。德军飞行员被突如其来的白光照射得无法睁开眼睛。德军轰炸机试图穿过这个炫目的光屏,但均以失败告终。
连续几天的轰炸都是这样的结局。返航后的飞行员在接受上级的质询时说:“苏伊士运河完全被隐蔽起来了。”这一荒唐的回答把德军指挥官也搞蒙了—难道是阿拉伯神话里的阿拉丁神灯在庇护苏伊士运河?
马斯克林的成功就在于及时调整思路。他原先采取的种种方法都是消极防御,被动挨炸,只有在天空设一道屏障,将纳粹空军挡在苏伊士运河上空之外,才是上策。
当我们跳出常规的思维方式,重新从另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时,成功就在眼前。在这场保卫苏伊士运河的“战役”中,马斯克林运用了求异思维。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首要形式。
为什么这样说呢?创新思维最主要的是要表现在“新”上,不论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新理论、新思想等,都要强调“新”。但“新”的前提是什么呢?
“新”的前提或者说必要条件是“异”!如果不能“立异”也就无所谓“标新”了。
所有的创新首先要“求异”,异于旧的形式,异于旧的内容,异于旧的功能,异于旧的结构,异于旧的特性……因而,求异才能创新,要标新必然先立异。换句话说,“求异”是一切创新思维的共同特征。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求异思维就是突破常规思维只从单方向、正面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善于从异于以往的方面,善于从反面和侧面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要求我们一旦遇到常规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一定要让思考适时地“转弯”,甚至是180度大转弯,这往往可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吸尘器发明的最初想法是:把灰尘吹走,但怎么也做不到。直到转变了思维方式:既然吹走的办法不行,干脆吸进来不就可以了吗?
我们常说:某某脑瓜真死板,一棵树上吊死,其实讲得就是那种不善于“求异”的、典型的常规思维。
妇幼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的典型例子。
孩子掉进水缸里,按照一般的常规思维,是要赶快把孩子从水缸里拉出来,换句话说,是让人离开水,这样性命才能保住。“人离开水”其实也是我们长期养成的一种固有思维方式。
但司马光的头脑中没有那么多定势的东西,“让水离开人”不是也可以同样救人的命吗?这就是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的成功范例。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下面就介绍一个简单易学的求异思维训练公式,即:“难道只能这样吗?还能作哪些改变?”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这个看起来不像是普通公式的样式,可以看作是训练创新思维的一个基础问句。
需要说明的是,既然是基础问句,那就是通用版。换句话说,在不同的场景应用时需要对公式进行变形。
德国有家造纸厂,生产纸的过程中出了一点事故——忘了加糨糊,造出的纸因此太渗水不能用,按照规定只能报废。厂长非常恼火。
就在大家都纷纷表示惋惜的时候,有名员工心想,难道只能这样眼睁睁看着这些纸报废吗?能否想个办法把这批废品利用起来呢?(这句话就是公式的变形,把“难道只能这样吗?还能作哪些改变?”变形为“难道只能这样眼睁睁看着报废吗?能否想个办法把这批废品利用起来呢?”)
该员工反复考虑,并结合这种纸的特点,提出干脆将这种很容易渗水的纸改名为吸水纸,也就是改变纸的用途。结果,这家企业又生产出了一种新产品,而且销路很好。
建议大家对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问一句:难道只能这样吗?还能作哪些改变?
这个公式简单有效,能在许多常规思维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发挥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时时处处要具备“批判的眼光”!
尤其是对于熟悉的事物,更要有意地把它看成是“陌生”的,然后再用非同寻常的思路加以思考。
四、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扩散思维是指思维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扩散。其本质是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进行探索,从而诞生新思路、新发现、新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也称发散思维。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扩散思维体现了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它与常规思维的区别是:平常我们遇到问题,往往是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就去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如果能行得通,就不再去想其他方案,思维就此搁浅。
扩散思维则要求围绕一个问题,尽可能地多提解决方案,先不管方案是否可行,先求多、求新、求独创、求前所未有,允许“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
扩散思维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不墨守成规,不拘于传统,鼓励从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境界。
正像吉尔福特说的那样:扩散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众多的输出,并且很可能会产生转移作用。
扩散思维使得思维由单向思考转为多向思考或者立体思考。一定程度上说,人与人的创新能力的差别就体现在扩散思维能力上。
有一次我到某地去讲课,恰好当地有一家核桃深加工企业,生产琥珀桃仁罐头,出口日本。但由于核桃在去壳加工的过程中处理得不是十分干净,个别时候留有硬壳的残渣,因而经常遭到日本方面的退货和索赔,厂方为此十分头疼。
于是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运用扩散思维来提出解决方案,怎样让核桃在加工过程中能顺利去壳并且没有残渣残留呢?
思路一: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从核桃的外部进行加工,如砸、挤、火烧、滚压、撞击、化学腐蚀等。
思路二:继续想可能就想到了能否从核桃的内部加工,我记得当时在大家都想不到更好的办法的时候,有个人突然说:“这核桃真讨厌,要是核桃长得像草籽一样,长熟了就爆开,壳和仁完全分开,咱们只管拣核桃仁就行了,那该多好啊!”
虽然他的话引来哄堂大笑,但这种想法没错,而且引发了靠核桃内部力量来去壳的思路。不过核桃本身并没有这种力量,需要我们给加进去。怎样加?
思路三:再继续想,大家就想到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能不能研制核桃新品种,长成薄壳、软壳或者干脆无壳的核桃?或者如上面说的那样,长熟了真的自己爆开,不是更好吗?
你可能想这么多方案,到底哪个可行呢?这就引出另一种思维方式——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是指在扩散思维的基础上,将获得的若干信息或思路加以重新组织,使之指向于一个正确的答案、结论或最好的解决方案。
一般地讲,集中思维就是对扩散思维提出的多种设想进行整理、分析、选择,再从中选出最有可能、最经济、最有价值的设想,加以深化和完善,使之具体化、现实化,并将其余设想中的可行部分也补充进去,最终获得一个最佳方案。
中国有句古话叫“多谋善断”,其中“多谋”指的就是扩散思维,“善断”则指的是集中思维。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很长时间过去了都没人应标。
正在法国旅行的一位犹太商人知道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未提任何条件就签了字。
那时有不少人对他的这一举动暗自发笑,因为有如此多的垃圾既不能就地焚化,也不能就地挖坑深埋,送到垃圾厂又运费昂贵。而且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很严格的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就在一些人准备看他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整理。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他把木头加工成木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
不到3个月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9万美元,其中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在创新活动中,只有通过扩散思维,提出种种新设想,然后才谈得上如何通过集中思维从中挑选出好的设想,可见,创造性首先表现在扩散上。当然扩散和集中是辩证统一的,都是为了达到创新和创造的目的。
扩散思维是海阔天空,集中思维是九九归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笔记侠好文推荐:
好看就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