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所有的生命,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今年是1985年以来,两会第一次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推迟到5月。
黑天鹅事件频发的时代,社会需要更有弹性。弹性,即意味着拓宽边界,提升社会包容度,激发自发的参与。如是,激发自下而上的创新和技术,才能提高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而说到更多的科技包容,不得不提刚结束的无障碍宣传周。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亿残障人士,中国有8000多万,影响近三亿家庭人口。越来越频繁的灾难,把更多的个人和家庭卷入其中。
去年两会,雷军也提出过应用AIoT(笔记侠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提升信息无障碍水平的建议,因为我们国内的信息无障碍水平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因为小米在这一领域有了长期的积累。
一、“我们都一样”
就像生活在不相交的平行空间,大多数人对于残障人士的想象,是完全错误的。
比如,盲人不看电视、不可能化妆;听力障碍者不可能跳舞;残障人士都用不了手机,更不用说APP了,怎么可能用社交软件?
这些看法,完全是不了解而产生的偏见。
谷歌历史上第一位安卓无障碍设计主管夏冰莹,与团队里的盲人工程师交流,跟不同的残障人士接触、交往后,才知道答案完全反直觉,对方告诉她:“Facebook,YouTube,Twitter......你们用什么,我们就用什么。”
“我们都一样”,这句话在她心里打下深刻的烙印,也改变了她的人生。
残障人士就是一个个普通人,也和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有社交需求,有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只是多了一些限制条件。
据小米的用户调查显示,盲人也喜欢自拍,热衷用摄影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也习惯把爱人的照片当作屏保。聋人也会用身体,去感受音乐的律动。只是感受的方式略有不同而已。
奇葩说曾经有一位盲人辩手蔡聪,他不仅可以侃侃而谈,还能独自出差,当杂志主编。而他的太太则通过练习、触摸,也能为自己和他人化妆,喜欢自拍,也给女儿拍了大量照片。
我们如此不同,但我们都一样。把人一刀切,划分为“残障”和“健全”,其实过于简单粗暴。我们不妨用另一种方式将人分类:有的人对色彩、影像敏感;有的人看到的世界是抽象、无限而充满规律的;有的人的世界由声音组成。
事实上,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他们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背后,一个个跟我们一样的鲜活的人,在数字世界里自由地表达。
二、“我希望可以直接打开剧集”
小米自成立之初,各路高管就常常出没在论坛、各个种子用户群里,观察用户的反馈和吐槽。至今“和用户交朋友”的工作方式一直延续,成为了小米内部的开发传统。
“非常感谢您提供的宝贵意见,”王刚的回复迅速又礼貌,就像对待所有的用户一样。
不久后,小米系统更新的3.0版本中就有了“指定剧集”的功能。
这个需求背后的玉米,是一位重度肌无力患者。这是一种症状跟渐冻症有点类似的罕见病,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萎缩,直至彻底失去行动力。
只有右手大拇指能动的玉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完全成了家人的拖累,直到“小爱同学”的上线。
从此,他有了一个随叫随到的小助手,可以跟他聊天,甚至帮他做事。
卧室灯换成“米家”智能电灯后,玉米可以自己语音开关灯、调节明暗光线。
小米推出电饭煲之后,玉米也人生第一次,可以为家人煮饭。
科技可以让人生更美好。其实小米早年,MIUI的工程师并不了解这叫做“无障碍(Accessibility)”,在西方很多国家是法律法规强制要落实的。小米的MIUI系统一开始就完整保留了安卓为残障人群量身定做的辅助功能,但并未着力优化。
2013年一封来自盲人米粉的留言,开启了MIUI有意识开展无障碍工作之路。
那个时代的MIUI员工几乎全员参与了测试和优化工作,渐渐的,无障碍成为了MIUI的开发流程之一。
一支由产品、测试和运营同学组成的无障碍小团队,几乎是自发组成了这个公司最关注残障用户专家团。他们在反馈群里收集反馈,回答问题,甚至还会“潜伏”在盲人的各大论坛上第一时间参与讨论。
但除了MIUI,全公司上下都没几个人知道这事。
2018年,小米内部发起了为视障人士捐赠手机的活动,CSR(笔记侠注: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的小姐姐在小米食堂摆摊儿,号召捐赠,来来往往的小米同学这才知道:“我们的手机居然盲人也能用呀!”
可能在“无障碍”这一步上,很多企业都像小米一样,原本偏重对外的“公关”和“企业社会责任”,反而拥有了推动内部认知的力量。
众生平等。在小米的用户逻辑里,这群人没有什么不同,盲人跟一切用户一样,他们的需求也要得到平等的重视,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大家都觉得值得做。
面对灾难,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面对日常,每个人也都平起平坐。
三、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临时性残障”
很多人不知道,生活中很多非常便捷、人们习以为常的设计,在一开始源自于无障碍设计。
譬如,字幕是为了让听障人士看电视而产生的;email邮件系统是有听力障碍的技术大佬,依赖于文字沟通而诞生的。
我们城市中随处可见的人行道斜坡,方便拉行李、推婴儿车或骑自行车的人,最初目的是方便坐轮椅的人出行。
现在的手机读屏软件,让人在做饭、入睡、开车的时候,都能听新闻、听一篇微信文章,还能倍速,这个功能就是为盲人或读写困难者设计的。
这就是为什么盲人也可以使用手机。只需要一部有tts(文字转语音)引擎、语音包,做好相应适配的手机,加上语音标签和焦点框到位的APP,就可以畅通无阻地用手机,根本不需要专门做一个盲人专用手机。
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环境下都有着不同层次的障碍,障碍放大了每个正常人都会遭遇的问题。想象下面这些场景:
当你戴着口罩无法刷脸或解锁手机的时候;当你在喧嚣的餐厅吃饭或在KTV,完全听不清对面朋友在说什么,几近于耳聋的时候……
所有人几乎每天都会遭遇“临时性残障”。而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当身体逐渐衰退,残障以不同程度与类别在每个人身上集结。
这些并非只是残障人士的问题,这些场景都是产品的痛点,只是残障人士面临的痛点更明显。所以,如果将残障群体遇到的问题作为优先解决的问题,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无障碍设计的受益者。
(截图来自设计思维倡导者、TED演讲者艾莉斯·罗伊,其10岁失聪)
为了让所有的小米同学都认知到无障碍设计,小米专门拍摄了一部短片。那是一场针对管培生的体验,每个管培生与一位视障引导师组队,以引导师的状态体验一天生活,完成出行、购物等场景。
换位体验不是为了让他们“珍惜”健全的自己,而是更好地理解失去某种感官的生活中,科技能够扮演的角色,把这份理解带到产品和人生中去。如果人们想免于对“成为少数”产生恐惧,最好的方法是亲手把服务的边界延伸出去,让这个世界可以包容更多的不同。
或许在现实中,我们还生活在折叠世界,但互联网可以尽量是平的。
小米以用户为中心的基因无缝隙地容纳了这个人群,发现他们的需求,和用户一起构建产品。无差别、无偏见地接收他们的建议,这反而让产品的用户体验更好。因为每个人,都会“临时性残障”。
(截图来自设计思维倡导者、TED演讲者艾莉斯·罗伊)
经过2年对内对外的普及,小米内部已经在无障碍上形成共识,各部门纷纷投入到无障碍的规划和优化中;
人工智能团队开始探索AI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并号召更多开发者参与;
小米还通过多次捐赠和服务采购,与社会组织一起提升残障人士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和社会包容度......
正如推动无障碍议题的同学所说:没有改变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植根于人心的改变才能带来真正的变化。
四、改变,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
“小爱同学”之所以善解人意,是因为背后的机器学习技术,通过不断训练实现进化。其中,需要人去参与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标注,包括给语句中的关键词加标签等等环节,以便机器能更准确地理解语义。
而视障人士,天然具有完成这项工作优势。
首先,视障者习惯通过“听”获取信息,因此语义的理解能力和线性逻辑能力普遍强劲,语义理解和重构能力也通常高于常人;
其次,视障者习惯倍速听语音,甚至有的会高达四倍速、五倍速,这与一般人阅读的速度不相上下,甚至更快;
最后,他们受视觉上的影响小,注意力更集中,所以往往工作效率更高。(但会受限于工作工具和平台在设计时的无障碍程度)
图为小爱视障标注员工作现场照片
这个岗位,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盲人能够在按摩之外,批量、稳定、体面进行就业的一个样本。在人工智能的语音、语义标注上,小米是第一个尝试采购残障人服务的公司。
2年中,“其实咨询”的小爱语义标注师从10人增加到27人,他们相互协作,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又在“特别”的岗位上创造了独特的价值。
这不是慈善,而是社会创新。通过两家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打破了资源原本的壁垒,创造出就业,也证明了残障人士本身的能力:他们完全可以获得和大部分人类似的生活体验,有机会融入社会,实现自我。而企业也获得了一支在人员和标注质量稳定性上远超行业水平的服务团队。
最大的平等,莫过于日常生活体验的平等。雷军曾在公开信中如是写到。
科技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公司文化、价值观,我认为更贴切的是愿景和使命。数字化时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心中的世界投出一票,让改变发生。
无论少年还是老人,男人女人还是LGBTQ(性取向少数族群),无论健全还是残障,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定的限制中。
但就像残障人士,不会因为看不到,而拒绝美、拒绝生活。
就像人类,不会因为没有翅膀,而拒绝天空、拒绝仰望、拒绝飞翔。
让每一个有障碍的普通人,无障碍地生活。技术和人心,就是把这些“限制”转化为“条件”,转化为独特的视角和力量,去活出自己的别样人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