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小领域占主导,胜过大领域屁都不是

2015-10-23 Notesman 笔记侠



现场笔记首发

演讲|黄渊普(亿欧网 联合创始人)

笔记|笔记侠 方晓敏

编辑|笔记侠 Even

根据2015年10月17日黄渊普先生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运营大会的演讲整理,笔记侠作为笔记指定合作方,经主办方和亿欧网高管审阅授权首发,PPT照片来自笔记侠,转载请联系kezhou20,违者必究。




人物名片:亿欧网是新商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以驱动创业创新和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为目标。2014年2月9日正式上线,当年3月和6月先后获知名媒体人陈中和盈动资本的天使投资,2015年6月获1000万元A轮融资,高榕资本领投,乔景创投、熊猫资本、德同资本跟投。





导言:


亿欧网用移动互联网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别于大而全的科技媒体。他们是新商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以“移动视角、实体重心、国际视野”为特色。他们是如何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行业知名媒体?亿欧网联合创始人黄渊普现身分享他们的新媒体运营经验。




关键词:产业互联网 媒体 新媒体 运营




演讲笔记——



我为什么要做亿欧网?



我为什么要做亿欧网呢?


第一,行业机会点:由消费互联网转到产业互联网;


以前是说消费互联网,现在说产业互联网,我相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为什么?大家都是年轻人,年轻人会关注什么?关注C端,关注热门娱乐,这些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我相信大家可能到我这年纪,你们就会发现你们的机会可能不是来自你们的职业,来自你们现在所关注的娱乐上面。


尤其是男生,如果有更多职业考量的时候,应该要开始关注产业变革。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产业有多落后?中国传统零售有多落后?和美国相比,非常落后,因此,当电商一来的时候,京东和阿里迅速超过线下最大的零售商。在美国不是这样的,当然,亚马逊的股价最近超过了沃尔玛,但是美国线下零售依然不错。


在中国,除了线下零售以外的其他产业,情况同样非常落后。因此,为什么要求线上和线下融合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用先进的工具提升线下的潜力非常大,正如一个40分基础的人,他再努力提升30分,达到70分,这里面机会非常大。我为什么讲这个呢?因为亿欧网接下来做的其实更像一个产业媒体。


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现在已经是一个现象和趋势。

第二,传统媒体广告模式越来越难了;


回到我们媒体行业,传统做媒体有什么问题呢?报纸最多的收入和模式是卖广告,大家知道能活下来的报纸,现在在做什么吗?能够活下来的可能是因为有政府关系,真的没有人会拿着人民日报,或者上海某某报纸在看,除非估计夫妻吵架想不通了,偶尔会看一下,不可能会继续看,它的广告价值在于附加于背后的政府资源。


因为传统广告公司用户不在纸媒了,不仅是传统媒介发生变化了,这种广告模式不是现在走到网络就变好了,门户也不值钱了,新浪值什么钱?网易市值是靠网易门户网站支撑起来的吗?不是,它靠游戏支撑。



因此,最关键的概念变化是从“广告”到“用户”,传统纸媒只有读者概念,我们网络媒体有用户的概念,但不知道是谁。


现在媒介需要更深一步,需要和用户形成关系。


我觉得正是这种传统的方式发生变化以后,我们才发现新媒体一堆堆起来了,但是新媒体没找到方式。

第三,媒体人的职业道路越走越窄;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今早到处传着“腾讯收购京东”的消息,很多媒体人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被京东的公关骗得团团转。亿欧网的一名记者在京东发布会之前特意写了一篇文章,说京东不可能会被腾讯完全收购。


行业内很多媒体人的职业道路越走越窄是有原因的,长期独立习惯了,没有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和管理的机会,职业天花板非常明显。



因为我看到了上面的机会和挑战,所以亿欧网在2014年2月开始创业后,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打法。



亿欧网团队照


我先说几个亿欧网取得的小成绩:目前团队31个人,在北京、深圳、上海有常驻团队;微信有16万粉丝,网站流量每天7、8万的UV,在全国都有活动在做。我之所以感谢今天的主办方,是因为做活动的确不容易。


这也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一样的点,我们需要把线上的流量通过线下的方式建立起关系。


5月15日的亿欧网峰会,我们卖出去了1000多张门票,获得145万门票费,9月23日的亿欧创业创新大会也卖出去了1000张门票。这在免费观念横行的科技互联网圈是非常不错的成绩,极少有科技媒体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发展还不错,也做了一些事情,亿欧网获得了几轮融资。当然媒体人拿投资还是很难的,想象空间太小。我也建议大家创业不要做媒体,做媒体,多少还是有一点情怀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社会的公益性行为。


从目前来看,亿欧网是业内少数几家获得了顶级VC投资的媒体,36Kr获得经纬中国的投资,亿欧网获得高榕资本的投资。


亿欧网也是行业极少数几家不拿BAT巨头投资的媒体,保持独立很重要,我们有机会做得更好。前几天36Kr获得了蚂蚁金服的投资后,对我们是好的,现在有好几家VC机构和A股上市公司希望投资参股亿欧网,亿欧网上一轮的钱还没有花,但有可能会开始融下一轮。


新媒体运营的经验



吹完牛逼,我说几点亿欧网做新媒体运营的经验,不一定正确,但肯定是自己的真实体会。

第一,放弃流量思维,做用户、做关系;



现在流量有三个维度,一是读者维度,一是用户维度,一是关系维度。做流量其实不难,天天发心灵鸡汤,再取一个噱头的标题,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很容易,但这个没有意义。


做内容的目标应该是找到与内容相关的精准用户,影响10万个不相干的用户比不上100个精准的用户。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微信,我们通过内容找到精准用户后,可以建立“直连”的关系,看我们内容的人不再是读者,而是跟我们有关系的人,我们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和职业信息,通过他们的反馈来促进我们提高,基于关系基础上的合作方式也将更有门槛。媒体行业,老牛(牛文文)做的《创业家》是做好关系后再赚钱的极好案例。

第二,小领域切入,再逐渐扩充版图;




我觉得创业有一个大误区,很多人老爱拿一个大市场、大领域来证明自己有前途,比如,餐饮有3万亿市场,我们就去跟VC说这是我们的想象空间。这么大的市场,同样有一堆大玩家,你没法证明自己更牛逼。


人固然要有大理想,但如果他在小江小河都无法称霸,到了大海,只有死路一条。


亿欧网从来没觉得O2O或“互联网+”是个小领域,但我们占住了这方面的优势,因此我们有机会寄下来和更强的玩家PK。我看《从0到1》这本书,最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小领域占住主导,比大领域屁都不是强。

第三,用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做媒体;




亿欧网认为,相比线上的流量,线下的流量其实更重要,所以我们通过频繁的活动来反哺线上的影响力。在2014年,我们去了国内互联网发展不错的近10个城市,全体团队驻扎在当地,先花了几天时间采访企业,然后走之前再办一场活动。


这样下来,我们在当地就有了品牌影响力。我觉得评判影响力的标准,不仅仅要看线下的流量有多大,这个很容易操作,而是要看线下组织活动的能力。这是评判一家媒体影响力的更好指标。

第四,要集中而非散养编辑记者;




前面说到了行业里面媒体人的职业道路越走越窄,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很多媒体人长期独处,没有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我们认为,写好文章,形成专业度,只是媒体人的基础能力,他必须也要能处理好关系,形成管理自己和管理别人的能力。


要达到这个目的,亿欧网要求每个编辑记者都需要按时上班,经常性组织团建活动。亿欧网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团队成员未来的职业考虑,在家办公、独处,短期内是能更高效地完成文章,但长期看肯定会有负面作用。


作为一家媒体,没有什么固定资产,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所以必须重视人的长远发展。

第五,激活90后,让90后帮我们赶上潮流;




刚才有嘉宾在分析90后的习惯,提了很多如何运营好90后用户的建议。我的想法更极端一点,人到了一定年纪,就注定跟不上了,因为从投入产出比看,年纪大、资历深一点的,他花在维护CEO关系的时间,会比关注TFboys要高。



黄渊普在其它场合的演讲


不知道TFboys没什么可怕的,我们年纪大的人,在人脉、专业度等方面帮助90后,让90后来帮我们赶上潮流。


亿欧网有很多90后同事,他们执行力非常强,我们已经决定除非是高级管理人员,否则不再招聘90前员工。到2016年,公司肯定会吸纳几名90后合伙人,让他们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



运营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我认为运营就是运营人,尤其是要运营好公司内部的人员。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技巧,就是帮助同事成长,让他们感受到你的诚意,和你一起努力。

最后,打一个小广告:亿欧网记者已经在上海常驻,12月份会在上海办一场500人左右的论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和联系我们。很高兴跟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声明:若不注明笔记来源、演讲来源、演讲者,将受《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保障规则举报抄袭。


关注
@笔记侠
回复以下大咖姓名 查看更多笔记干货


互联网笔记专栏:KK丨克莱·舍基丨里夫金|周鸿祎|冯仑|董明珠|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阎焱丨俞敏洪丨盛希泰丨李丰|王小川|刘德|宗毅丨季琦丨蔡文胜丨吴晓波丨唐彬丨吴伯凡丨段永朝丨张邦鑫丨赵迎光丨罗振宇|吴声|王信文|伊光旭丨吴欣鸿|熊俊|赫畅|凯兹|韩梅梅|王凯|张天一|尹桑|马佳佳|齐俊元|张浩|陈远河|王锐旭等

心灵笔记专栏:泰勒·本-沙哈尔丨张怡筠丨行动派琦琦丨陈愉丨苏芩丨曹启泰丨吴秋坪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