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香港通识科积弊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2019年香港“黑暴”事件很多年轻人牵涉其中,要求改革通识教育的声音不绝于耳。
通识科的积弊,香港社会基本有了共识,正如新的通识课委员会主席刘智鹏教授所言,该科目授课内容删减了不少近代和当代历史、学习知识宽广度深度也都不足,学生实际上难以对某一问题进行评论或分析。
香港教育局近日也向各中学发出通函,公布改善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的课程和评估,包括冠以新的科目名称、保持科目为必修必考、公开考试只设“达标”与“不达标”、不设“独立专题研究”、课程内容和课时减为原来的一半,以及提供内地考察机会等。
此外,六大单元改为四个主题,包括“‘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及内地考察部分的“中华文化与现代生活”,整体上增加了国家安全等内容,加强了国情教育。
香港学生缺乏现代历史知识
缺乏现代历史知识,这就使得青少年无法正确理解今天的香港。比如香港割让原因、割让后与内地形势如何互为影响、与国际又如何互动?民国初期、抗战期间如何发挥作用?日本占领与国共两党、港英的抗战;新中国成立后又如何互为影响?内地形势如何造就、牵动香港经济发展?对于学生缺乏宽广知识,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学习好扎实知识基础,否则无法就某个问题进行有水平的分析评论,只会造成以报章文章为自己的观点,甚至背诵媒体上的文章,这与通识科的初心不符。
香港教育局提出的课程大纲和内容的优化,弥补了香港学生所极度需要掌握的知识:即“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发展、以及开拓国际视野的“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如何互动”,中学阶段掌握了这些坚实和正确的知识,那已经是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了。如何批判分析某个事件,可以留给大学阶段完成,中学生阶段确实没有必要做“研究员”,做太深入的研究分析。
让学生明白香港为何是今天这样的香港
大学里除了学生所学的主修专业课外,往往还会加一些额外的全人教育课程,有些是以有学分的选修课形式,有些则以学生自愿修读模式进行。后者往往由学生事务部门、专门的通识教育部门或者各个书院设计和推行,学习形式以讲座为主。
香港高校的“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等围绕学生成长的课程和活动,也应该思考如何根据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给予大学生更准确的素质教育,包括宪法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等,从而达到“一国两制”定位下最好的人才培养的效果。新的通识委员会也委任了多名来自高校的学者,我想也是有这层意思,值得鼓掌!
通识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的“北斗卫星系统”,它能精确探索香港历史发展轨迹,让学生明白香港为何是今天这样的香港。我们必须做好历史近现代史的溯源,让青年学生、市民找到自己所身处家园的精准位置,这个精准定位就应该落在“一国两制”这个点上。所有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正确理解和传授“一国两制”知识给学生,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教育局的目标是今年9月落实高中通识科改革,希望香港通识教育回到正轨。
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