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到港大当副校长3个多月 宫鹏:爱国的香港人占大多数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6月23日下午,“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暨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活动在香港大学本部陆佑堂举行。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发表了题为《九天揽月》的演讲。胡浩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并巧妙解读去年嫦娥五号成功取回1731克样本“月壤”:“17”代表探月工程17年,“3”代表“三步走”规划,而“1”则代表一次成功,台下响起了持久的掌声。
讲座活动当天,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则作为主持人与胡浩对话。原本为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及教授的宫鹏,在去年10月由港大宣布正式担任副校长一职,主管学术发展,任期5年。
讲座结束后,宫鹏接受了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秦玥的专访,这也是他上任港大三个多月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他分享了自己对于这次讲座的体会和感受,直言“非常感动”。不仅是中国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么辉煌的航天成就让他感动,而且参与讲座的香港学生真心为国家的成绩感到自豪,学生们的热情也让宫鹏感动。
宫鹏在采访中多次提到香港的青少年,他说,特别希望年轻人能够更多的选择内地的企业去就业,更好地认识祖国,而我们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这个条件,从而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宫鹏非常看好香港的发展,他认为将来可在香港建造一个国际化的科技中心,而在国际合作的数据分享等方面,香港也能够减少一些阻碍,做好一个桥头堡,保障国际合作的畅通。
对于他在港大就任三个月来的体会,宫鹏称:“自从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环境比前两年好了很多,而且绝大多数人是积极的、爱国的。”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他“有信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以下是专访的文字实录。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谢谢宫校长接受我们的采访。国家航天科学家团队到香港高校亲身分享讲座,香港社会以及内地都是非常重视,您刚才在台上主持了活动,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您的感受?
香港大学副校长 宫鹏:我的感受就是非常感动,我们中国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从绕月到着陆、到取样返回,这是一个相当短的时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我们先回顾一下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当中,或者是为了自身的持续和发展要走过的路。可以先从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说起,哥伦布在1492年出发,花了很长的时间跨越了大西洋,然后到1519年麦哲伦启动航海的航程,用了三年才完成,几百个人最后剩十几个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家才完成了航海的活动。1522年麦哲伦首次完成了环球旅行,在这几十年的过程中,人类通过发现大西洋西面的美洲大陆,完成“地球是圆的”的验证。通过这个航行也发现了很多知识,在历史上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
到了今天的20世纪以后,美国和苏联先发射人造卫星,这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经在筹备做的事情,所以人类在能够实现把器物送到地球的轨道上,像一个行星一样、或是环绕着地球的卫星一样去运行,也花了很长的时间。
再说登月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从美国开始启动航天计划,到1969年实现登月,也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
而我们国家决定就在三年的时间里完成(航天计划),后来的几次“嫦娥”任务都是两年决定,两年就完成了一个周期,直到我们把1731克月壤的样品取回来,我觉得每一件都是让中华民族非常感动的一件事情。
我今天在报告会上也说了,我们国家取得这样的成绩,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都不是说跟人家合作能够得到的,说明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后,不管是工业的齐备性——因为要没有很强大的工业基础,你做不到这么十几万个元器件的组装,最后能够把这些航天器送到月亮上去。
那么从工业的齐备性到人才的完整性,我们各个方面的人要有。再到我们这组织,实现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的这个经验,可以说(这个难度)都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所以这样的一个报告(非常有意义)。其实我们知道得很晚,其实两天前我们才接到任务,说是要有这样一场活动,我们非常感谢祖国总是想着香港,想着港大,安排在港大我们非常荣幸。在这两天当中,报名来参加的人非常踊跃,从今天在我们的会堂济济一堂的人群就可以看的出来。由于大家报名(后)我们又有社交距离的限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会场不能坐很多人,不过我们也设置了分会场,其实参加的人非常多,大家自始至终都在倾听胡浩总设计师的报告,我能够看出来大家很认真的在关注,我也有幸在主持的过程当中,能感觉到大家是真心地为国家的这项成绩感到自豪;问的问题也是由衷地爱戴国家、自豪民族的进步。有些人在问展望,下一步怎么办?如何趋利避害?问题问得都非常的热情、积极和正面,这是很难得的一种现象。
另外,很多学生直接就问:“我和航天有什么关系,我要怎么参与到其中”,“香港怎么能更多参与到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当中去?”所以从这些方面,我今天最大的体会就是感动。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今天在现场,我们听到胡浩总设计师的演讲,其实他用了很深入浅出、很幽默的方式来讲述,但无可避免谈到一些比较专业的内容,比如1731克月壤,但其实大家都理解得很快,并且马上就有鼓掌,您怎么看香港、特别是港大学生的从提问环节还有现场互动体现出来的专业水平?
香港大学副校长 宫鹏:我觉得,第一点是这场报告能够打动听众的心。从学生的这些提问和有些都来不及问的问题里可以看到,那些问题都非常专业。大家有一种代入感,觉得要参与,所以有这种激情。甚至有很多青少年,也有家长在问,怎么通过这么一次很不容易的机会,请胡总设计师能够再给大家讲一讲对青少年的嘱托。我觉得胡总设计师当然也有非常好的一个回复,所以可以说这场报告激发了我们的学生和听众对国家的成绩、航天的成绩、登月成绩的自豪感和参与感,而且港大的学生思考也有深度和广度,从太空的环保到风险的规避、人类将来对宇宙的探索、月球的战略定位以及能源资源利用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大家对未来的希望和畅想。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胡浩总设计师提到的,国家对于整体工业体系的发展,还有包括像人才培养的重视方面,您刚才最后其实也提到了,那您觉得其实像香港的大学生,特别是港大的学生,未来如何深度参与到国家的发展中,无论是航天事业、工业发展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发展?
香港大学副校长 宫鹏: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也让我对港大的学生有更深入的信心。现在我们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中央已经发出了一个倡议,让我们做好大湾区的统筹合作的工作。
那么我个人觉得在我们学校里面,实际上有很多与航天科技有关系的专业,航天从元器件的设计、传感器的设计,到动力系统的一些设计和新材料、电池能源等各个方面,我们学校都有相应的专业。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月壤或者是月球表面,将来我们要探测其他天体的数据,就会涉及到遥感这方面的技术,今天我给胡浩总设计师也提了,我们学校里面就有40多名老师参与这方面的工作,而在刚刚我讲的不同的环节,都有相关方向的教师开展相应的工作。
今天的报告上,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热情,愿意投入;此外,我觉得港大也有这个能力。这也涉及到香港的战略定位,以前香港对我们国家的贸易、金融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我们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在技术方面,实际上将来在香港建造一个国际化的科技中心,香港也有独特的优势。
胡浩总设计师也提到了,现在中美之间在航天合作上有一些挫折,基本上是不能直接进行(合作)的。那么在香港相对来讲,能够在世界的连接方面有一些便利的条件。另外就是在国际合作的数据和分享这方面,少了一些阻碍。
所以我觉得将来香港除了第一能够做好一个桥头堡,一个保障我们国家更好的畅通渠道。特别是在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保障畅通、合作的条件。另外一个就是香港本地,从现在大家的热情来看,我们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大湾区和整个国家的各行各业当中去。将来我是特别希望年轻人,能够更多的选择到国内的企业里面去就业,更好地认识国家,然后可以做好两手(准备),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条件,也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所以我想请副校长分享一下,因为您刚才说到香港有它在国家当中一个独特的战略地位,然后您上任校长其实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也是希望能够帮助香港的一些青少年在大湾区发展等能发挥重要的角色,而且我看在问答环节,有很多香港的学生都在问,我们怎么能够去参与选拔航天员,这些细节也表现出学生是有心参与的。您作为校长这个角色,将来的工作目标是怎么样帮助学生们去落实他们的这种心愿,或者说如何连接联通两地的人才?
香港大学副校长 宫鹏:我觉得现在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各种各样的鼓励政策,包括大湾区内城市的政府部门都在努力地做好对接的工作。
其实有一种模型就是教育将来也会有一个“范式转变”(备注:范式转变最早由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他认为范式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手段、标准等等,每一项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几乎都是先打破道统,打破旧思维,然后才成功”),意思是怎么更多地从实践、从具体的任务入手,学习科学、技术和智慧。
我觉得将来香港大学,我们是希望推动促成好的优秀的企业,能够跟香港大学建立合作的培养人才模式,将来学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到企业去学习,从实践当中学习得到实践知识,然后再从学校得到理论上的一些提升,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带动学校和企业人才的培养,或者说这两个是相互促进,人才培养和企业的科研合作,两步走,齐头并进,我觉得会更好地借国家东风推动大湾区内的合作,最终能够做到共赢,比我们以前都要做得更好。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我最后还想关心一下,因为当初外界非常关注您上任的过程,现在香港社会也比较复杂,您认为对您自身来讲,有没有一些挑战?
香港大学副校长 宫鹏:困难总是暂时的,另外我觉得香港现在的情况,在国家的大环境下,应该说是自从香港国安法落实推出以后,在香港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环境比前两年是好了很多。但即使前两年也没有像外界传的、想象的那么复杂艰难,因为我们要看基本面。绝大多数人,从我的感受来看,大家还是积极的、应该说是爱国是占多数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现在又有这么好的一个机遇,我来到香港大学工作,也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得到了香港各界朋友的关心,我很有信心能够把这个工作本身做得更好。然后有国家大的背景、发展的前提下,大家的心情会越来越好。做人事工作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就是让大家心情舒畅的工作。我看到了香港的这个基本点,所以我觉得未来是可以预期的,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困难。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您这三个月工作开展顺利吗?
香港大学副校长 宫鹏:比较忙,这个是实话,除了忙一点,要进入工作角色以外,我觉得各方面对我都非常支持,我非常感谢。
作者:秦玥,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