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拜登政府为何对中国留学生下手?

万涵一 王嘉 直新闻 2021-07-17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美方拒绝5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签证一事持续发酵。美国务院发言人狡辩称,相关措施只影响少于2%的中国籍申请人。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五(9日)引用美国乔治城大学的报告批驳,每年预计有3千至5千名拟赴美留学的中国研究生受影响,占总人数的16%到27%。


分析指,美限制中国理工科留学生签证,本质是一种对华技术封锁,是美科技霸权的体现。近年来,美国在科研和人才竞争的焦虑越来越强,针对中国科技领域的遏制与打压,早已延伸到留学领域。早在2018年6月,美国就限制了包括机器人制造应用、航天航空、高科技制造业等专业中国留学生的签证。

 

去年4月,美国臭名昭著的反华议员汤姆·科顿更在国会诬蔑中国留学生,“抢走美国人的工作、偷窃知识产权,设计可以用来攻击美国人民的武器与设备”。科顿还与另一名参议员布莱克本提出议案,要求禁止中国公民赴美学习或从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研究。不久后,特朗普便签署《禁止部分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的禁令,即第10043号总统令。这也被认为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系统性打压的缩影。

 

观察人士认为,拜登之所以延续特朗普时代的行政令,是因为美民主党精英主张,中美竞争焦点应放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美决策者不但要储备制衡中国的“硬实力”,也要关注中国影响力提升所积蓄的“软实力”和“锐实力”。

 

近日,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再次炒作科技领域的所谓“中国威胁论”,称中国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的部分领域即将赶超美国,速度比他之前预想的要快,所以美应当与日韩及欧洲盟友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施密特将中美关系定性为“竞争性伙伴关系”,认为两国在卫生保健、气候变化等非战略性领域可以开展潜在合作,但他特别强调,中国在科技领域对美国的威胁是“真实且紧迫的”,所以美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在人工智能领域击败中国,来应对中国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向深圳卫视直新闻表示,美国将科技领域视为未来大国竞争中的一个关键胜负手,而中国日益强劲的科技实力则让其愈发焦虑。所以,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看来,在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围堵,让盟友取代中国的位置,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能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标,同时某种程度保护美国利益。而这种一厢情愿的狭隘观点,在美国还很有市场。

 


曾于2013年至2017年间担任美国务院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的拉塞尔,日前接受日媒采访时则称,随着中国的实力接近美国,中美关系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美国支持中国发展,努力避免摩擦对抗的好时光”已经过去了。拉塞尔妄称,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同时,行为变得“危险和令人不安”。他更断言,只有美国实力远超中国时,两国关系才能保持稳定。因此,美国只有加强与盟友的联动,才能让中国有所“妥协”。

 

这种观点遭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研究员马凯硕的驳斥。本月初,马凯硕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表《美国会输给中国吗?》一文,文章称,美国的战略自满令人惊讶。若继续怀揣这种自满,将幼稚地陷入一场可能输掉的竞争。如果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结果将反遭吞噬,孤立自己。

 

文章认为,妖魔化中国的势头在美日渐强劲,每天都有重要人物就所谓“中国威胁”发出警告。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深陷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的执念,对中国的认知存在一系列误解,才会将中国当作“假想敌”。

 

实际上,中国发展既未挑战美国繁荣,也未对美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对拜登来说,其优先目标应是打破美国30年的经济停滞,结束工薪阶层的“绝望海洋”。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特朗普或者类似角色卷土重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对拜登“美国回归”的长期信心,而重振美国经济的最优解,正是与世界上其他经济强劲的国家合作,特别是中国。


作者:万涵一、王嘉,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