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马克龙火速妥协再度证明法国没有叫板美国的能力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刘先生,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听了美国总统拜登的电话之后,立即决定让法国大使下周返回华盛顿。对此,你作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中国有句俗话叫,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因为美英澳三国秘密组建新军事同盟以及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向法国购买12艘常规潜艇的合约之后,我当时就认为,法国的反应不仅过度了,而且也没有跟美英澳叫板的实力,最终一定会把驻美大使给送回去。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以为出于面子的缘故,法国至少会跟美国硬扛一段时间,但没有想到,仅仅是几天之后,马克龙就把自己的大使送回美国了。
而在事实上,从公开报道的内容来看,拜登并没有就此事向法国道歉,仅仅是暗示,这种瞒着法国黑箱操作的做法是不太妥当的。而且,根据美方的鬼扯,说美英澳三国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瞒着法国,而是为了瞒着中国,想通过突然宣布建立美英澳三国军事同盟的方式,打中国一个所谓的“措手不及”,而马克龙居然就相信了这样的鬼话,并且同意要跟美方一道共同推进“印太战略”以应对中国。
也就是说,最后拜登在没有付出任何代价、仅仅是摸了摸马克龙的头,也就是承诺会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与马克龙见一面,就轻易地搞掂了这场 “几十年以来美法之间的最大危机”。我认为,这一戏剧性结果的根源就在于,孤军奋战并没有得到欧盟实质性支援的法国,压根就没有跟美国叫板的本钱,所以最终只能选择唾面自干。
那么在明知没有叫板本钱的情况下,马克龙为什么还要做出如此冲动的举动?我认为,不排除这里面有演戏的成分。因为明年法国就将举行总统大选,志在寻求连任的马克龙必须要通过这种政治动作,把自己塑造成为法国的“反美英雄”,以安抚法国国内近年来冒起的反美情绪,尤其是安抚在这次事件中被人抢走了大蛋糕的法国军工业界。
直新闻:在因为美英澳三国秘密组建新军事同盟以及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向法国购买12艘常规潜艇的合约而跟美英澳三国闹翻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立即跟印度总理莫迪通了电话,强调两国将在“印太地区”携手共同行动。你认为,这背后又发出了什么样的政治信号?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确实,假如我们仔细品味一下马克龙与莫迪的通话内容,就会发现里面的确是话里有话。
马克龙重申了法印两国共同构建一个“开放与包容的印太地区”的合作意愿。这显然有跟美国版的“印太战略”互别苗头的意味。因为美国版的“印太战略”的目的,并不是要构建一个“开放与包容的印太地区”,而是要在“印太地区”构建一个排斥与遏制中国的意识形态联盟;马克龙说,法国将持续致力于加强印度的战略自主权,并在区内排除任何形式的霸权。这就给人一种感觉,马克龙似乎是在暗示,法国将支持印度反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地区霸权。
外界因此认为,这一通电话,不仅意味着法国正准备在“印太地区”推出一个跟美国针锋相对的“印太战略”,而且正在跟美日澳争夺印度,争取让印度脱离美日印澳四方阵营,并跟法国走到一起来。而在我看来,马克龙与莫迪的这一通电话,一方面是出于情绪上的发泄,也就是在遭到美英澳背叛与抛弃之后,想通过拉拢印度来报复一下美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法国尤其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本人的确存有让法国重新成为全球性的大国与强国的雄心。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在世界头号霸主美国,都没有办法彻底说服印度并在“印太地区”构建一个强大同盟的情况下,光是凭借已经是世界二流强国的法国,更加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而这种理想与现实背后的巨大落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传统列强,正面临着身份上的重新定位问题。我们知道,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曾经崛起成为了欧洲强国,甚至是在殖民时代变成了世界性的强国。然而,在二战之后随着美国的一强独大,以及冷战结束之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崛起,包括英法德意在内的传统强国都已经显得相形见绌,并且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出路与定位了。英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脱欧并倒向了美国的怀抱,企图以跟美国结成更为紧密的同盟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而德国和意大利则选择了把自己融入欧盟当中,企图通过欧盟的强大来实现自己的国家价值。而法国则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到了迷茫当中,因为它跟德国不同,它有着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既不甘心完全融入欧盟当中,但又没有能力让自己变成可以叫板美国的全球大国。
当然,除此之外,我认为马克龙跟印度总理莫迪通电话,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现实的目的,那就是,向印度推销那 12艘被澳大利亚毁约的常规潜艇,希望印度能够接过这个盘子,以减少法国军工产业的损失。
直新闻:据日经新闻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即将主持首场面对面的四方安全峰会,与日本首相菅义伟、澳洲总理莫里森及印度总理莫迪等领导人共商“印太”安全局势。对此,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根据美方发表的声明,这次“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将会聚焦于深化美日印澳四国关系,在抗击新冠疫情、应对气候危机、新兴技术和网络空间方面开展合作以及促进“印太”自由开放等领域推进务实合作。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美国当初拉拢日本、澳大利亚与印度构建“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所谓的“印太地区”安全,也就是要形成一个遏制中国的军事包围圈。然而,在这次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上,安全问题或者说军事问题并没有被摆上桌面,而仅仅是把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以及组建“印太”科技联盟问题摆上了桌面。
我认为,这背后透露出的信号就是,美国对其在“印太地区”的几个联盟已经有了新的分工,也就是,由美日同盟以及刚刚成立的美英澳三方安全同盟负责“印太地区”的军事与安全,也就是,把打仗与冲锋陷阵的责任交给了这两个同盟,而正在筹建中的美日印澳四方同盟,则是一个建立在共同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经济、科技与地区热点问题合作同盟,而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组成的“五眼联盟”,则主要聚焦于情报信息的分享。而在我看来,美国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分工,实际上是出于现实的无奈,因为在愿意跟美国绑在一条船上为美国卖命的国家只有日本、英国、澳大利亚这三国,印度则只愿意分享美国实施“印太战略”所带来的好处,并不愿意被绑上美国的战船,而加拿大与新西兰这两个国家,则既没有这样的能力更没有这样的意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只把自己的核潜艇技术分享给了澳大利亚,却没有分享给日本与印度,这势必会让日本与印度这两个国家心生不满。因此,我判断,这次“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上将会因为美国的亲疏有别而导致会场上充满醋意。
作者: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