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媒再次重申:“北溪”管道是乌克兰炸的

直新闻 2023-07-01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美媒《华盛顿邮报》当地时间6月6日宣称,拜登政府在“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破坏三个月之前,已经掌握乌克兰政府密谋策划袭击的情报。

2022年9月26日,位于波罗的海的“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北溪-1”与“北溪-2”同一日内发生爆炸。此后,美国、北约、欧盟以及俄罗斯均表示爆炸是人为破坏。

这已经不是美媒第一次将矛头指向乌克兰。

2023年3月7日,《纽约时报》引述不具名美国情报官员,指“一个亲乌克兰团体”实施了对于“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袭击,但“没有证据显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或乌克兰政府高层参与或知悉该行动”。

对此,基辅方面回应道,乌克兰方面“绝无参与”相关破坏事件。泽连斯基的高级顾问波多利亚克(Mykhailo Podolyak)在致《纽约时报》的声明中强调,无论发生了什么,“基辅没有相关信息”。

而俄罗斯方面则表达了一个模糊的态度。3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所谓“与乌克兰官方毫无瓜葛的亲乌团体制造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普京谈到,在海底深处制造威力巨大的爆炸只能由专家来操作,这需要得到国家层面的全力支持。但他同时指出,“美国当然有兴趣中断俄罗斯向欧洲市场的能源输出,并向欧洲提供自己生产的液化天然气”。

与此同时,德国媒体《时代周报》(Die Zeit)3月也表示,德方调查人员尚未找到任何证据直接表明何人下令实施破坏,“不排除有人意在栽赃乌克兰”。

外界注意到,2023年2月8日,美国独立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撰文指,2022年6月,美国海军潜水员以北约海上演习为掩护,在“北溪”天然气管道上布置了炸弹。而赫什爆料一个月后,《纽约时报》刊文宣称爆炸是乌克兰所为。

继《纽约时报》之后,美媒《华盛顿邮报》再次将矛头指向乌克兰。

当地时间6月6日,《华盛顿邮报》称,根据泄露情报,2022年6月,中央情报局通过“某欧洲间谍机构”获悉,基于“一名乌克兰人所提供的信息”,乌克兰特种部队的“某六人小组”计划对“北溪”天然气管道下手,美方还掌握了袭击方案和深水设备的具体细节,并与德国等欧洲盟友共享了该情报。

此前,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成员特谢拉在网络社交平台Discord上公开了大量秘密情报,特谢拉于4月被捕。《华盛顿邮报》称,从特谢拉的网友处获得了有关“乌克兰直接发动袭击”的情报副本。

《华盛顿邮报》表示,应白宫方面要求,同意不公开这个“某欧洲情报机构”的名称以及“北溪”天然气管道破坏计划的某些信息,理由是“对消息来源和政府行动存在风险”。

对于《华盛顿邮报》的最新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尚未作出回应,而白宫方面则表示,相关调查还在持续进行:“我们最不想做的事,就是抢在调查结果出炉前在这里发表任何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美媒持续将矛头指向乌克兰的说辞不仅存在时间节点上的“有趣巧合”,例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知悉乌克兰特种部队计划袭击的时间2022年6月和此前美国独立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宣称美国海军潜水员布设炸弹的时间一致,且自去年9月以来,美媒迟迟未有就“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的“凶手”作出明确表述,却在赫什的文章刊出后选择将矛头指向乌克兰;另一方面,美媒的报道存在诸多无法证明之处,不是“不具名官员”,就是以“对消息来源和政府行动存在风险”为由,限制原始一手情报的对外展示,而此举在事实上很难与“无真实证据”进行区分。

退一万步讲,即便美媒公开的是某种“真相”,也很难排除为“片面真相”。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15日所言,在海底深处制造威力巨大的爆炸只能由专家来操作,这需要得到国家层面的全力支持,仅仅乌克兰一方是否具备这样的国家实力?

事实上,在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发生后,美国及其盟友拒绝俄罗斯参与联合调查,甚至在安理会上拒绝联合国进行国际调查,已经表明了某种答案,就像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曾言:“我很好奇谁允许这样的泄密……答案是那些不想进行合法调查而千方百计转移受众对事实关注的人。”


编辑丨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张静,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