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中通道,打开“黄金内湾”新格局丨特稿

陈淼松 直新闻
2024-07-28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

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评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步伐。

半年过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次翻开崭新篇章,为“勇立潮头”作下新的注脚。

历时7年建设、耗资近500亿元的深中通道,将在6月30日正式通车。


这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珠江口又一世界级的跨海超级工程。至此,深圳与中山之间的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内。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深中通道,为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画下了“关键一横”。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从隔海相望到跨海相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都从未显得如此之“近”。

“架桥”:中国式现代化的隐喻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提出殷切嘱托。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8年10月23日,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桥开通仪式之后,在会见大桥管理和施工等方面代表时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六年过去,伶仃洋上,即将开通的深中通道宛如又一条“巨龙”,横架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再次生动诠释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令粤港澳大湾区举世瞩目。

深中通道示意图

深中通道,全长共24公里,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还形成了“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方法”等10项国际领先技术,并创造出10项“世界之最”,书写了交通强国建设的精彩一页。

深中通道拥有10项国际领先技术,创造出10项“世界之最”。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小桥”的意象,自古以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所用,是人员往来密切、经济交往频密的“水乡”灵魂。

而“大桥”的意象,以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为重要起点,始终旗帜鲜明地指代着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里程碑。

港珠澳大桥如此,深中通道亦如此。

在深中通道的各个重要工程中,从感官体验的角度来看,巍峨耸立的“深中大桥”可谓“赚足了眼球”。

深中大桥

作为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深中大桥桥面高91米,全长2826米,大桥主跨达1666米,主塔高达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通航净空高度76.5米,即便是装3万个集装箱的超大船舶也能在桥下航道轻松通过,满足了伶仃西航道30万吨级船舶的通航需求;大桥创下了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最高通航净空、最大海中锚碇等五项世界纪录。

除了“桥”之外,“岛、隧、水下互通”各部分的建设也不乏亮眼之处。例如: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部分长约6.8公里,其中沉管段由32节钢壳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全长约503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宽、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国际隧协授予深中通道“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称号。

深中通道的落成,不仅以长虹卧波的磅礴气势震撼世界,更是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贡献了中国方案。“大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隐喻,在此刻变得无比具象化。

一条颠覆大湾区时空体验的通道

《说文解字》记载:“桥,水梁也。”而桥梁之用,“以通往来”为要。“桥”天然且根本地蕴含着“流通”之义,而“大桥”尤其如此——它以现代化所孕育的“建筑奇观”产生强大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同时,又跨越性、结构性地提升了经济体内部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

作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双向八车道的深中通道连接深圳、中山和广州南沙,将与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极为有力地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协同发展。

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示意图 图源:南方+

深中通道通车将带来的最直观感受,莫过于将原来深圳到中山2小时的车程大幅缩短至半小时内。这不仅大幅度缩短了深圳和中山两地的时空距离,同时也将进一步释放同样作为珠江口两岸交通要道的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所面临的交通压力。

以虎门大桥为例,每逢节假日,地图导航上往往是“红彤彤”的一条长线。公开数据显示,虎门大桥单日最高车流量近20万辆次,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大桥之一,而大桥所设计的日均饱和标准车流量仅为8万辆。

即使2019年4月南沙大桥开通,分流了一部分车流量,虎门大桥交通依然繁忙。有分析指出,2023年全年,虎门大桥平均有3781.4万辆车次付费过桥。

虎门大桥的交通往往十分拥堵。图源:大公文汇网

虎门大桥长年超负荷运行的状况,在深中通道开通后,将实现结构性的改善。对于大湾区内的居民而言,直观感受就是“路不那么堵了”。

香港测量师学会前会长余锦雄接受直新闻采访时指出,从本质上来说,深中通道为来往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从而对虎门大桥等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香港测量师学会前会长余锦雄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李汶思访问。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位于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中间位置。余锦雄认为,深中通道的建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海交通起到了关键性的补足作用,对于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建设有着莫大意义。

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维仁向直新闻表示,深中通道的建成,改变了人们对大湾区地理环境的认知,尤其是人们在时空上的体验。“深中通道改变了过去大湾区片段化的、非连续的时空体验,令人们在珠江口东西两岸间有了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时空体验,这才真正体现出‘湾区’整体的时空感。”

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维仁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丘倩怡访问。

“深中通道改变了大湾区的空间体验,让我们对整个湾区的地理区域,与自己的尺度,与对于时间的把控的关系,真正联系在一起了。这点与旧金山湾区给人的空间体验,是非常接近的。”王维仁强调。

在时空体验上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打开了关于湾区未来发展的“想象力的天窗”。深中通道极大缩短了大湾区城市群的时空距离的同时,也将对珠江口两岸的区域经济格局,特别是产业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虽然深中通道不及港珠澳大桥那般宏伟、绵长,但从经济角度来看,深中通道的重要性或许更甚于后者。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与澳门,通行涉及出入境,对行驶车辆的牌照有具体要求;而深中通道处于大湾区腹部,对通行车辆没有特别限制,从实际运作上来说,深中通道的适用性更广泛一些。

作为重要联络通道,深中通道将令中山直接受惠于深圳发展的红利,深圳也将以此为支点,撬动更广阔的粤西地带。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齿轮”,将加速转动。

余锦雄指出,未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联系更紧密,同时经济协同度也会更高。“东岸整体发展要更旺一些,而西岸的土地则更充足,也就是说两岸的资源未来可以进行更高程度的互补,对于大湾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越来越“小”的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向海而生,因港而立,依湾而兴。以深中通道通车为重大标志,珠江口陆续落成的一座座“大桥”,正擘画出大湾区发展新蓝图。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多种轨道网络融合发展、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重要布局。在《纲要》发布五周年的这一节点,深中通道无疑成为广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向直新闻表示,受到体制机制对接、规则衔接等“软联通”层面因素的制约,港珠澳大桥的实际利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深中通道开通后,其实际运行效率、车流密度、利用程度很有可能都要高于港珠澳大桥。


“如果说港珠澳大桥在战略上、地理上实现了大湾区的闭环,那么深中通道,就是在全新的意义上实现了‘第二次闭环’,即在经济循环、产业协同、交通物流、供应链等多个维度,对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刘英强调。


从珠江口整体来看,建设跨江通道是大湾区实现跨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关键一环。珠江口在建或规划建设的通道还有黄茅海跨海通道、莲花山通道、狮子洋通道、深茂铁路珠江公铁两用大桥、中山—南沙—虎门城际轨道、深圳至珠海城际轨道等,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大湾区东西两翼的交通联系,加速珠江西岸快速发展。

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上的大湾区”不断加速,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轨道交通逐渐形成“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三级网络,运营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里程超5400公里。

一个月前,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运营,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首尾相连,“四线”串联起“五城”,被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号地铁”,引发网友热议。

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运营,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首尾相连,实现“四线”贯通运营。

此外,城市轨道跨市无缝连接,已经成为大湾区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广州地铁18号线建成后可实现跨市直达,通往中山、珠海;广州、东莞、深圳城际轨道也已通车运营。除已通车的港深广高速铁路外,连接珠海、江门、佛山和肇庆的珠江肇高铁也在建设中。

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格局却越来越“大”。


作者:陈淼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排版:郑志佳,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直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