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3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侯泰而:打开一个更为丰饶的世界丨冰读2016

2016-12-10 侯泰而 冰川思想库


▲韩硕 读书图


侯泰而

文学博士,公务员。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意林》《百家讲坛》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等约百万字,著有《多面的现代性诉求》《好爸爸是个“故事机”》等书。



2016年,因工作需要,多读政治经济类新书。至于文史类,则旧书读得多一些,这类书翻过的应该有100本,从头到尾读完的有40多本,精读的均写有点评。且从读过的文史类书中,择取几本印象较深的,与同好分享。



01 《后东塾读书杂志》

钱基博 著 傅宏星 校订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


为钱先生深不可测的学术功底而赞叹,对经史子集,简直无所不熟。高山仰止矣!作书评《读书贵在得法》,刊2016年4月23日《光明日报》,在书评开头,我写道:


“钱基博先生在经史子集上下过许多硬功夫,对各类典籍有极为精当的研究。《后东塾读书杂志》一书,收入钱先生论文38篇,研究专题13部,论及很多经典,如四书、《史记》《汉书》《两都赋》《郭有道碑》《文史通义》,还有科举史专论等,跨度之大、范围之广,‘浩博无涯涘’,令人惊叹。”



02 《孙犁散文·采蒲台的苇》

孙犁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年10月



这是一本散文精选集。孙犁的散文选集坊间特别多,我较为看重这一本。我给《愉书一生》(原《天涯读书周刊》)微信公众号写了篇推介文章《透过选集看到美好》,我说:


“坊间关于孙犁散文的选集有很多种。浙江文艺出版社这本《孙犁散文·采蒲苔的苇》大体是不错的。


“孙犁的散文,写景状物、叙事怀人、读书谈文,内容甚广,佳篇亦多。这本散文集分为三辑,一为‘生命留痕’,二为‘时光荏苒’,三为‘文海拾贝’,基本囊括了孙犁散文随笔中精彩篇什。《张秋阁》《亡人逸事》《保定旧事》《谈读书》《我的读书生活》等,篇篇都可涵咏回味。”



03 《故乡无处拾荒》

龙子仲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11月



龙子仲为广西师大出版社名编,学问深厚,惜英年早逝。他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曾与朋友从广西骑自行车至云南,云南留给他很深的印象。


在书中,他多次写到云南的民族、风景,写到骑行云南时的独特感受,叫人赞赏。他长时间生活的桂林,在他的笔下也很有意思。当然不止这些,他对一些文艺作品的看法,也常激起我的共鸣。他谈到席慕蓉,谈到林海音……都勾起了我的一些阅读记忆。



04 《学术自述与反思》

费孝通 著 三联书店 1998年3月



从书中篇章,可以清晰地看出费孝通先生一生的研究理路。他首先在燕京大学跟随吴文藻先生学习社会学,毕业后,在吴老师引荐下,到清华师从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先生学习体质人类学,本来打算学习六年,但只学了两年,就因故结束了。


应广西政府之约,费孝通和妻子王同惠到广西金秀大瑶山做花篮瑶人种和社会组织调查,不料,妻亡己伤,成人生大痛。在老家养伤期间,费孝通在姐姐费达生的安排之下,到开弦弓村(江村)休养,顺便作社会调查。之后(1936—1938),费孝通到伦敦大学跟随马林诺夫斯基学习文化人类学,写出了《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生活》,以此作为论文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回国后,由于正处抗战,他只得“躲”在云南,一边任教,一边写作,出版了《云南三村》《生育制度》等。


1949年后,继续从事人类学研究,并参加少数民族调查、认定和鉴别。反右后,大约有20年不能发声。1978年,重新出发,再访江村,开始关注小城镇调查,并作延伸,发展到区域调查,提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广东模式”等,提出西部区域发展(类似“丝绸之路”经济带)等许多构想。这些构想现在都忆转化为中央决策。


书中,费孝通为史禄国、马林诺夫斯基各写一专文,介绍跟随他们学习的经历,阐明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展示对于老师的感恩之情。



05 《燃烧的是灵魂:陈荒煤传》

严平 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2月



陈荒煤是左联时期的著名作家,抗战时曾参加移动剧团,后来在延安鲁艺任教,深入到前线采访,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曾任天津文艺处长、中南局宣传部副部长。


1949年后,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与夏衍关系甚好,两人配合默契,对中国电影生产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提倡电影题材的多元化,认为电影可以表现爱情等,在文革时被定为“黑线”,入狱七年。复出后,继续投身文艺活动,推动电影发展,思想相对比较解放,创作了大量回忆性散文。


陈荒煤生于1913年,逝于1996年,享年83岁。作者严平为陈荒煤的秘书,掌握了充分资料,笔端带有浓厚感情,文笔细腻多姿。



06 《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著 董乐山 译 三联书店 1979年12月



一个外国人,经历种种险阻,到达陕北,近距离观察了红军的机关运行、工作、训练、生活等情况,以亲身经历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红军”,殊为难得。他用比较多篇幅写到了长征和延安的生活,人物中着墨较多的是毛泽东、彭德怀和朱德(有关朱德的文字转述自另一记者)。毛泽东自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也很生动。斯诺对细节的记述和敏锐把握令人记忆深刻。


例如这段描述:“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附带说一句,‘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最有趣的歌曲叫《红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对自己活着供人吃食没有意义感到不满,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的浑浑噩噩,没有骨气的生活,终于领导了一场蔬菜的“起义”。这首《红辣椒》是毛主席最爱唱的歌。”


真是生动极了。


斯诺还有许多分析的文字,理论性强,有些不乏预见性,从事后来看,他的有些预言还真兑现了。董乐山的译文很好,流畅,自然。不过也有误译,比如把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译成“吴玉兰”,显见对历史不熟悉。



07《谈美书简》

朱光潜 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



一共十三封书信,谈的都是与美学有关的问题。这些信写于“文革”后美学学科重建时期,一些青年想学美学但不得其门而入。朱老以八十高龄,用书信的形式,围绕美学问题和青年娓娓谈心,展现了老一辈学者的风节。由于时代原因,书里一些术语“左”的痕迹明显,但此书至今尤值得学习。


其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形象思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悲剧与喜剧等问题的论述,给人许多启发。如书简中谈到:


“对问到学外语和美学的朋友们,我经常只讲这样几句简短的忠告:不要再打游击战,像猴子掰包谷,随掰随丢,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要敢于攻坚。不过歼灭战或攻坚战还是要一仗接着一仗打,不要囫囵吞枣。学美学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学好马列主义。不要贪多,先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诵读一遍,尽量把它懂透,真正懂透是终生的事,但是先要养成要求懂透的习惯。


“其次,如果还没有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就要抓紧补课,因为在今天学任何科学都要先掌握国际最新资料,闭关自守决没有出路。


“第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拿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余力,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


这个教诲,现在也是适用的。此书后面还附有《谈趣味》等二十篇文章,写于民国时期,皆观点明晰,清新可读。我用的是北理工出版社的版本,校印质量不佳,时有字词误植,憾事也。



08《书山寻路》

魏英杰 著 九州出版社 2016年2月



许多地方,于我心有戚戚焉。“读书救了我”,这是作者说的,也正是我自身经历的写照。给《愉书一生》微信公众号写了书评《阅读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我说: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就书论书的随笔集,而是一部展示如何从庸常到深刻、从单一到丰盈的个人精神成长史。透过作者‘读书救了我’的真诚表白,可窥见读书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作用。


“曾国藩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我想说的是,不仅仅如此,读书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确证我们自身存在的方式,并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更为丰饶的世界。”



09《我的游沭塘》

 吴乡 著 新星出版社 2016年1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于城里的吴乡先生,随父母下放到鄱阳湖畔的游沭塘村。自此,在这个村庄的日子,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细读此书,感动于他对往事的怀念,共鸣于他对亲情的眷恋。吴乡对游沭塘魂牵梦萦、时时回望,这里是他的精神原乡,给了他人生最初的精神润泽。他在书中自陈:“我就像守望一片荷塘的孩童,守望那段难忘的时光。”


吴乡不是以写作为业的人,但他比许多人写得好,因为有情感在其中荡漾。




本文首发于绿茶书情(greenteabooklist)






近期,冰川思想库邀请一些聪明而博览的脑袋,梳理出他们曾经汲取思想力量的来源,为我们提供指引。

        

这是一个年度读书活动。欢迎大家都来推荐在这一年追过的好书,既可以是书名加点评,也可以开列一份简单的书单,唯一要求是今年读过的、值得推荐的书。


来信请发往:408915241@qq.com               
   




更多书单            


蔡朝阳:我们还可以这样去生活

王佩:这本书让我等得好苦

雷剑峤:自此之后,不再有他的新译作

六位评论员的年末读书报告

张明扬:美国立国先贤们的相爱相杀

绿茶:一场“用图书解放欧洲”的战争

魏武挥:互联网对美国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

朱大可:新的政治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崇拜物

冯雪梅:两个英国天才作家的相遇

方韶毅:读书救了我们

张闳:我们这些操持汉语的人早已无家可归

鄢烈山:他给雷震立了一个文字的铜像

姚峥华:纳粹之恶不仅仅在历史中

连清川:唯有读书,才配思想

侯虹斌:细节,才是历史的血肉

西坡:比《罗马人的故事》更好看的书



             

激荡思想 · 追求真知

              公众号ID:bingchuansx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