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推氢能源,爆发元年要来了?这些橡塑材料不可错过…
提到氢能,大家最先想到什么?
是小时候玩的氢气球?
还是清洁能源、燃料电池?
如今,氢能已经成为中国能源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氢能何以如此受宠?
产业链如何?用到哪些橡塑材料?
橡橡带大家一探究竟~
👇👇👇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接连发布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3月中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这是中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
进入4月,先后有10多条涉及氢能的政策出台。其中“氢能技术”拟启动24项指南任务,安排国拨经费4亿元。
6月以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至少5条涉及氢能提案议案的答复信息。包括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带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8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氢能制储输运销用全链条发展,开展氢燃料汽车研发及示范应用。
除了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各省市也积极出台扶持氢能发展规划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上海今年6月,上海发布《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其中表明,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8月26日,上海市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将支持中国氢能龙头企业、碳交易专业平台机构等在临港新片区联合设立统一、高效的氢能交易平台。
▲2021年10月17日,上海首条氢动力、零排放氢能源公交线路在临港新片区开通运营
8月19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20条举措助力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鼓励新建和改(扩)建符合北京市发展规划的加氢站,最高补贴500万元。
对北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提供加氢服务并承诺氢气市场销售价格不高于30元/公斤的加氢站,按照10元/公斤的标准给予氢气运营补贴。
▲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海珀尔加氢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加氢站,日加氢量可达4.8吨,可满足500到600辆车辆的加氢需求
广东省印发的《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提出,到示范期末,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年供氢能力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
8月8日,广州市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第二批)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兑现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办公(生产)用房租金补贴,办公用房按实际租金的50%给予补贴,生产用房按10元/平/月给予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补贴期限最多3年。
截至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已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共计200余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三大区域的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
氢能为何受宠?
氢能是二次能源,是利用其它能源制取,同时也是除核燃料外发热值最高的,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焦炭的4.5倍,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以氢能源汽车为例,其基础原理是“氢燃料电池”,通过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驱动氢能车行驶,排放的是纯净水。
“制、储、运、用”
是氢能产业发展的4大环节!
氢能源行业蓄势待发
带动了橡塑材料市场
✅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一种固态电解质膜,其作用是隔离燃料与氧化剂、传递质子(H+)。
由于质子交换膜技术门槛高,此前中国所需依赖进口,价格昂贵。近期,湖北企业首先实现了这一核心材料的自主生产。
在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中国首条全自主可控的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可年产30万平方米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可供20000台氢能汽车使用。
✅目前常见的储氢瓶有4种材质类型,Ⅰ型是传统的纯钢制金属瓶,Ⅱ型是钢制内胆碳纤维缠绕瓶,Ⅲ型是铝内胆碳纤维缠绕瓶,Ⅳ型是塑料内胆碳纤维缠绕瓶。
高密度、安全储存一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其中,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作为高压储氢技术的重要载体被寄予厚望。
近日,在佛山仙湖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先进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IV型储氢气瓶用塑料内胆。
该团队还攻克了干法缠绕工艺中的纱路设计、粘性调控、缠绕路径规划、张力控制等关键技术难点,实现了IV型储氢气瓶结构验证件制备。
该验证件将用于开展IV型气瓶结构的密封性、缠绕层优化及压力验证测试,完善复合材料氢气瓶结构的设计、制造、质量评价一体化自主研发技术平台。
氢能有着广阔而优秀的应用场景
覆盖储能、交通、发电、工业等领域
众多企业在多元化应用市场中“大有可为”
氢能汽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迅速普及,氢能产业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中汽协数据显示,在2022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开始加速,1-7月销量为1633辆,同比增长超过130%。
▲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车乘用车NEXO中国版,预计将于今年年内正式引入中国
潍柴动力新投入运营200辆氢能商用车;一汽解放与重塑集团完成100辆氢能重卡交付;还有宝马、标致雪铁龙、庆铃、长城汽车、上汽集团等车企都在氢能产业加速布局!
氢能船舶
中国氢能船舶迈向产业化的节奏正在加快。专家预计,2025年氢燃料电池系统改造船数量和新建氢燃料电池船舶数量分别约400艘和200艘。
▲日本川崎重工建造的世界首艘液化氢运输船下水
燃料电池端武汉众宇、大连化物所、中船712所、国氢科技、未势能源、国鸿氢能等多家企业及机构,开始布局和关注氢能船舶市场。
氢能轨道交通
中国氢能轨道交通领域的探索是从2015年开始,彼时世界首列氢能有轨电车在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2019年,佛山高明低地板有轨电车,成为世界首条商业运营的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
在参与氢能轨道交通的主要企业中,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央企主导,在山西、佛山、湖北、成都、上海等地都有氢能轨道交通相关项目。
▲由中车大同公司研制的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正式在美丽草原投入运行
热电联供
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是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的生产方式。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超过80%,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总效率提高了近2倍左右。
中国部分地区已经明确了热电联供的装机量目标。例如:
山东省“氢进万家”项目提出,通过燃料电池向城市社区供热供暖,建设超过10万户的氢能社区
四川省提出到2025年实现热电联供示范应用,建设氢能分布式能源站和备用电源项目5座
北京市提出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10MW
▲8月18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向长江三峡集团批量交付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装备系统
以豫氢动力、清能股份、铧德氢能等为代表的企业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领域展开持续的探索布局。
氢储能
氢储能技术,就是将富余的电力用于制造可长期储存的氢气,然后在常规燃气发电厂中燃烧气体发电,或用燃料电池进行发电用于交通、热电联供等场景。
目前中国已有多座在建和示范运行的氢储能设施,如安徽六安兆瓦级分布式氢能综合利用站、山西首座氢储能综合能源互补项目、浙江平湖“氢光储充”一体化新型智慧能源站等。
企业方面,已有首航高科、鸿达兴业、明天氢能、鲲华科技、高成绿能、众宇动力、东方氢能等代表企业布局。
最后附上2022最新榜单!
氢能产业TOP30
氢燃料电池产业TOP50
(上下滑动查看↓)
扫码进入CPS+ 在线供需对接平台
了解更多塑料创新材料、机械解决方案
(素材源自:中国日报、中国质量报、中国氢能联盟、中国电力报、高工氢电等,由CHINAPLAS国际橡塑展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第35届CHINAPLAS,明年4月17 - 20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见!
推荐这对CP人气爆棚?光伏+储能“合体营业”,生产企业订单爆满,供不应求...
热点预制菜有多“香”?深圳地铁、碧桂园…加码布局!哪些包装技术助力品牌突围?
资讯卡西欧、飞利浦…都在用,生物塑料开始卷起来了吗?这些企业在布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CPS+ 在线供需对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