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离父母越来越远?这是我听过最扎心的回答

养老关切你我他→ 亚太养老产业力量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招生介绍详见: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开班啦!!!

点击 阅读原文,立刻报名


中秋佳节之际,知乎上却出现了这样一个专题:

#我怀念小时候,中秋和父母一起过的日子#

下面的帖子里,是各种吐槽与父母的无法沟通。

有人说,每次见面,和妈妈的对话只有那么几句:

“工作一切正常吧?”“挺好的。”


“我转你的文章看了吗?不能再熬夜了。”“知道了。”


“什么时候找男朋友?”“快了。”

还有人说,不聊则已,一聊就吵架,大过节的搞得不愉快。

专题的浏览量,竟达到了8位数。

小时候,我们和父母无话不说;长大后,却变得无话可说。

当我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他们去往异乡时,还自信满满地认为,有了火车、飞机、视频通话,身体上的远离根本不算什么。

但有天却突然发现,其实我们的心,也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和父母,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

01

我们与父母的疏远,从“一个忘了问,一个不敢说”开始…

和同事去外地出差,刚上车,他收到几条母亲发来的语音,叮嘱他最近变天,注意增减衣物。
同事点开几秒,听了个模糊大概就关掉,回复道:
“妈我在高铁上,手机快没电了,没事的话就先不说了啊。”
我问:“怎么不跟你妈多聊会儿?”
同事对我笑笑:“我妈这语音都是四五十秒,听个开头知道意思就得啦,我得赶紧跟我对象汇报下行程呢。”
说完,打开跟女朋友的视频通话,聊了足有半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道别。
这是多少年轻人的常态:忙。
忙到工作、友情、爱情通通需要应付,唯独父母可以想都不想地忽略;
忙到从不吝啬对身边的人花时间,却连妈妈的一条语音都挤不出时间听完。
原来父母,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备胎。
你忘了问,他们不敢说,亲情便越来越沉默。
慢慢地,父母都变成了最“懂事”的孩子,小心翼翼。
去年中秋,一张手绘“家宴图”刷爆了朋友圈。
75岁的高奶奶,原本打算趁中秋和家人吃顿饭,但没想两个儿子都得加班,根本回不来。
于是高奶奶给自己画了张家宴图,当作中秋的“团圆饭”。

有鱼,有肉,有美酒,有月饼,还有一笔一画写上去的“心心相映”。

有记者采访高奶奶,她笑眯眯地说:“子女不用牵挂我的,安心工作就好啦。”

一句话,让我鼻子一酸。

孩子没空回家,母亲就“懂事”地把儿孙绕膝的团圆愿望咽进肚子,不给孩子添麻烦。

不打扰,是父母给我们最心酸的温柔。

有位朋友曾与我说过一件事,我记了很久。

去年她妈生病,住院半个月了她才知道。

她说,她永远忘不了当她下了飞机赶到医院时,母亲的样子。

没有惊喜,没有开心,而是默默擦起了眼泪,像做错了什么事。

又怪丈夫多嘴非要告诉女儿,倔强地说自己根本没有多严重,还一个劲儿地催她早点回去:

“对不起啊乖乖,耽误你工作了。”

那一瞬间,朋友再也忍不住眼泪,在心里骂了自己一万遍。

我们有空跟小姐妹聊最近的八卦,却想不起来问问爸妈近来可好;

我们有空问同事新发型是在哪做的,却想不起来问问妈妈最近头疼有没有再犯;

我们有空听男朋友讲根本听不懂的游戏,却想不起来问爸爸最近又去哪钓了鱼。

我们,真的有那么忙吗?

02

我们与父母的疏远,从“一个追不上,一个等不及”开始…

《奇葩说》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

马薇薇说,她的爸爸是海归,还是理工科博士,可谓不折不扣的高知分子。

但他却有一个“恐惧”:不敢用女儿的电脑,生怕用坏了。

说到这里,马薇薇潸然泪下:原来高大的父亲在时代面前,早已胆小、无助、慌乱。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整个世界都走得太快,只有老人步履蹒跚,艰难地跟上节奏。

但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真的有心无力。

看过一则公益广告。

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来求职,他谈吐不凡,一听就知道是知识分子。

但他来求的,不是什么管理层,而是一个最基层的实习生位子。

面对面试官的不解,老人坦言道:因为自己过时了,不再被女儿需要了。

他去营业厅帮女儿缴费,却发现账单已经通过网络自动扣费了。

他怕女儿淋雨,坐了很久的公交给女儿送伞,女儿却早就叫了网约车到家。

老人苦笑着说:“小时候啊,女儿总夸我是超人,现在啊,女儿长大了,不需要爸爸这个过时的超人了。”

因此,他才决定重新进入社会,跟上这个急匆匆的时代,看懂女儿的世界,做回女儿眼中的“超人爸爸”。

是啊,我们的父母都过时了。

他们不懂网红,不懂电商,不懂段子和流行梗,不能理解我们的世界,无法与我们有共同语言。

而我们呢?

我们忙着涌进时代潮流的那扇门,却等不及给父母留一扇窗。

我们嫌弃父母老土、古板,却忽略了,他们其实一直在追赶我们的步伐,拼尽全力。

清华才女刘慧凝,曾做过人工智能的课题,需要高效处理大量信息,特别讨厌别人啰嗦。

但她的母亲呢,特别喜欢发长语音。

有次她实在受不了,就说:“妈,你能不能别发语音,特别慢,耽误我时间。”

那一刻她突然发现,自己是个机器,快速分析出了一切,唯独等不及分析一下母亲。

在演讲《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中,她动情地说:

“我没有分析出来的是,我妈发语音,是因为她眼睛没有以前好了,打字,眼睛会很不舒服;

我没有分析出来的是,我妈发语音,不是因为她要给你传达什么指令,只是你许久没回家,想跟你说说话;

我没有分析出来的是,每次我像一个高精尖机器快速处理信息的时候,其实都在拉宽和母亲之间的距离。”

你等不及,他们追不上,彼此的距离便越来越长。

但还记得吗,当你很小的时候,不太会走路,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爸爸妈妈,等等我。”

后来你一天天长大,脚步越来越快,父母被远远甩在身后,他们对你说,“等等我们”。

但你却说:你太慢了,我等不及。

我们,真的有那么急吗?

03

我们与父母的疏远,从“一个总在催,一个总嫌烦”开始…

今年春节前夕,网上有一个征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回家了?
其中大半的回答,如出一辙写着同一个意思:“实在受不了爸妈总在催催催。
不仅催婚、催生,就连吃饭、睡觉,都要催。
“为了躲催婚,决定不回家过年,不然会被我妈拎着四处相亲!”
“在外一个人,周末都是睡到中午才起来,可在家还没到9点老妈就开始唠叨。”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家熬夜打游戏都得偷着躲着的?”
到了一定年纪,父母好像都会自动开启“唠叨”模式。
我的爸妈也是。
每次长假呆在家的最后一天,就是他们密集式催促的日子。
“这些做好的菜都带上,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
“工作再忙也别熬夜,专家都说了,精神会差,会肝受损。”
“下次回家,争取带个女朋友回来啊。”
“趁年轻,赶紧生个孩子,爸妈也能帮你带带。”
而我,总是像已到了“容忍”的临界点,下意识地反感犟嘴道:“太重了啊!”“都能买到的!”“知道了知道了!”“你好啰嗦啊!”
以往每次,父母都会劈头盖脸骂我不知好歹,而这几年,他们竟不再强求,默默地转身离开。
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混蛋。
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已经明白,自己催促再多也没用,换来的只是我们一口一个“好烦”,一句一句把他们推开。
对我们而言,成长就是能证明自己不再需要父母。
而对父母而言,衰老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高亚麟曾说过一番话,扎了无数人的心。
在综艺《我家那闺女》里,高亚麟被焦俊艳邀请来做客。
吃饭时,两人聊起婚姻话题。
作为一个年轻女孩,焦俊艳抱怨起她不明白爸妈为什么总在催她结婚。
高亚麟一句话道出真相:“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他说:

“父母在,你老觉得有一堵墙挡在你和死神之间。

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你开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尽头。

为什么老人会催你,各种唠唠叨叨的,因为他们开始直面死神了,开始焦虑了,就想着做那些你没完成的。”

听完高亚麟的话,焦俊艳沉默了。

中国式父母,的确总是在催,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冒冒失失,不甚完美。
今天说我们“用完东西不知道放回原位”,明天唠叨我们“怎么连做饭都不会”。
可他们每一声催促,都是一句担心:担心你安稳下来的速度,赶不上他们老去的速度。
所以他们催自己守护你的时间再多一点,催你把自己照顾得再好一点。
而这份温柔的心,我们拒绝起来毫不留情。
他们习惯了催,你习惯了生厌,越逃越远。
以往有多少为了躲避父母作出令人费解事情的年轻人?

04

有许多人说,所谓成长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所谓父母就是人生排序中最末尾的人。

但这些,从来不该是你疏远父母的借口。

我们为什么离父母越来越远?

那是因为我们给予父母的,实在太少太少。

成年人奔走于生活,忘了时光最初的模样,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父母是我们花心思、花时间最少,却最爱我们的人。

只怕到那时,所爱隔山海,山海已不可平。

有一本书,叫《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

书名残酷,封面上印着一道“亲情计算题”:

“假设你的父母现在是60岁,余下寿命是20年,你没有和父母同住,你每年见到他们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次相处时间大概11小时。

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处的日子只剩:20年x6天x11小时=1320小时。

也就是,55天。”

这55天,就是我们所谓的“来日方长”。

时间太瘦,指间太宽。

总有些事,在你推脱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做的机会;

总有些时光,你还来不及珍惜,它便将你推向了未来。

这个中秋,陪爸妈好好说说话吧。

别吝啬你的时间,别给自己太多的任性。

这份人世间最珍贵的爱,别空留了遗憾。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更多推荐
轮椅如衣,讲究的也是“合身”
探访首个适老化改造老旧小区,社区更适老环境更宜居
黄树贤在北京调研强调:坚持创新发展破解养老难题努力提升大城市养老服务水平
桥水基金创始人:我阅人无数,混得好的都有这7种特质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江湖不相忘 分享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