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4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深度:李嘉诚为什么能成为人生大赢家?

迷雾君 拨开迷雾看世界 2019-10-11

超级大富豪,已经够让人崇拜了;再加上这个超级大富豪是这么的彬彬有礼、平易近人。

“电梯门打开,李嘉诚出现在门口。很多人没有想到,李嘉诚会亲自站在电梯口迎接他们。李嘉诚谦恭地和每一位来客握手。随后的三个小时将被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津津乐道。”

“每一位企业家都收到了李嘉诚的请柬,请他们到长江中心大厦午餐。 实际上以他的地位,通知大家一声也就完了。”

 

“午餐前,大家得知还需要抓一个号码按顺序落座。中国人讲究排座次,这个办法确实好。李嘉诚的细心让每一位受邀者都受到了尊重。”

 

“老先生说,今天我有这个荣幸能够接待各位,整个长江集团蓬荜生辉,让你听起来好舒服啊,其实跟人家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李嘉诚会做人,这是获得一致交口称赞的。无论是门卫还是清洁工,李嘉诚都能以礼相待。不仅如此,他还非常勤奋,每天工作16个小时。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很节俭。手腕上的精工表,市价港币千元,使用超过10年;身上总穿着蓝黑色西装套装搭配白衬衫,领带永远是蓝白色系,“这样比较简单”,他说。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年龄超过10载,近视增加,换了镜片却没换框。

 

李嘉诚办公室有一幅字画,诗句为左宗棠所做,字为名家所写: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结中等缘是不一定与同一个阶级、社会地位的人来往,这不容易。至于享下等福,就更不易。富贵后,能过朴素简食。”

 

李嘉诚是白手起家,195022岁的他用积蓄和舅父的借款5万港元,开办长江塑料厂,到1956年已经成为塑料花大王。最终,李嘉诚花了70年时间,把这家塑料厂打造成了商业帝国。


李嘉诚还把大笔的资产捐给了自己旗下的慈善机构,帮助建设学校、医院和宗教场所。


在大陆,高瞻远瞩的李嘉诚是最早一批进入大陆的商人,并在几十年里捐赠了几十亿人民币,和中国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大陆也给了李嘉诚丰厚的回报。李嘉诚不仅拿地容易,而且可以囤地,一囤就是十多年,坐享巨额升值。和他投入的区区几十亿人民币相比,李嘉诚获得了数十倍、上百倍的回报。

 

 李嘉诚在讲述他的成功经验时说:“过去的六十多年,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创立的一定能继续发扬;我希望,财富的能力可有系统地发挥。”

 

真是完美的人生赢家。

 

赢家的香港


然而,在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富豪们富可敌国、成为人生赢家的时候,香港的前景并不美妙。

20165月,彭博周刊数据显示,香港十大富豪的总家产相当于香港GDP35%,远超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也意味着香港的贫富差距已经大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曾经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已经慢慢塌陷,中产阶级一落千丈。

 

房地产是压在香港人头上的一座大山。香港的富豪和港府官员合谋,控制、垄断了地皮的供应。地产商们向全体香港人收取高昂的“地产税”,扼杀了香港人的梦想和发展。香港人一辈子,就是在为房地产商打工。

 

不要谈什么香港人多地少,房价高是应该的。对比一下新加坡就知道了。香港1106平方公里,740万人,人均GDP4.58万美元;新加坡719平方公里,560万人,人均GDP5.86万美元。

 

按理说,新加坡房价应该比香港更贵。但是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是,房子是用来住的。政府建屋局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已经建造了100多万个单元的公共住房。83%的居民拥有、租住着政府提供的高标准、每个小区都带泳池的住房。

 

对比一下,当初董建华想为香港人解决住房问题,推出计划,要加大供地规模,每年兴建85000套住房,10年让全港70%的家庭拥有住房。富豪们指挥媒体声讨围剿董建华,绑架香港的房奴指责政府造成房价大跌,最终董建华只好终止这个计划,黯然下台,还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从此的香港政府官员再也不敢造次,拜倒在房地产富豪们的脚下。

 

实际上,李嘉诚能成为华人首富,一般的生意是不行的。垄断的生意才有暴利。除了地产垄断,还有其他垄断。


香港的规则是典型的由富人制定的。香港没有反垄断法,富豪们可以任意收取高额费用。因为垄断,香港港口集装箱的终端运输费是世界上最高的。李嘉诚的香港和黄拥有香港24个停泊港中的14个泊位,成为港口终端运输业的领袖。多年来李嘉诚从港口中获取的现金流量使他得以在房地产市场投机。若没有香港和黄的港口稳定的现金流收入,他早就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房地产风暴中破产了。

 

李嘉诚的百佳连锁超市和香港怡和集团的惠康超市约占了百货贸易的70%。李嘉诚旗下屈臣氏集团和怡和控股的万宁公司也几乎占了药材销售的70%。在过去几十年里,竞争对手想要打破他的垄断,可都失败了。因为李嘉诚向供货商申明如果与新的竞争者合作,将断绝与他们的生意来往。竞争对手的送货车也根本进不了由李嘉诚控制的居民住宅区和办公大楼。

 

对于媒体更是如此。哪个媒体敢暴出对李家不利的新闻,李嘉诚会立刻断了其广告投放。对媒体来说,吹捧、美化富豪们,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嘉诚的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过他的工作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


早上6点前起床,从香港岛南部深水湾道的豪宅出发,下山去附近的九洞高尔夫球场并确保能在7点以前打出第一杆。他可能和附近的亿万富翁一起打球,也可能和某个高级管理人员打球,也可能和一个新生意伙伴打球。


10点到达办公室,位于中心商务区70层高的长江中心顶楼的办公室。李嘉诚做的第一件事是看看有没有和他或他的公司相关的报道。那些激起他怒火的撰稿人将接到他助手的电话或是收到他的律师函。哪家报纸使他难看,他就会撤销在那儿的广告。


1130,李嘉诚开始做按摩。此后,还要去处理更多的管理事务,1300吃工作餐。


午饭后,李嘉诚在办公室里工作两个小时,1600回家。在1700,他很可能再做一次按摩,之后,也许会在1830与生意伙伴玩纸牌。最终,商务晚宴后,于2200就寝。


这就是一天工作16小时。

 

对了,资助李嘉诚起家的舅父也是他的岳父,叫庄静庵,是做钟表生意的。肥水不入外人田,他娶了舅父的女儿。

 

李嘉诚们在香港发家,压榨香港人赚来的钱,并没有投资在香港,而是去了世界各地,重头戏是李嘉诚关系深厚的英国。虽然香港早已不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的钱还是通过李嘉诚们到了英国。

 

实际上李嘉诚们就是香港人头上的寄生虫。


李嘉诚成为人生大赢家,是因为这是一个金钱至上的时代。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和李嘉诚这样令人尊敬、众口铄金的完美人生赢家相比。有一个人却备受指责,充满了争议。

 

这个人就是华西村的吴仁宝。

1961年,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华西大队初建时人口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53元。1964年冬,华西村制定《华西十五年远景规划》。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华西村就是农村的先进典型,实行以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吴仁宝坚决要求保留集体经济,并带领村民发展集体企业,共同致富。早在1996年,华西村就实现了家家户户住别墅、开汽车,成为国内最富裕的村庄之一,号称“天下第一村”。几千人的小村子,年产值几百亿人民币。

 

2001年华西村有900户,2000多人。老书记吴仁宝主持“帮带”,形成了大华西村。周边20个村合并成13个,土地归华西村统一规划使用大华西占地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华西村每年用于大华西村民的各项福利开支,接近一个亿。

 

照理说,对比李嘉诚,吴仁宝这样的人不是更伟大吗?假如搞私有化,吴仁宝早就可以成为人人敬仰的大富豪了。

 

然而吴仁宝却遭很多人诋毁和痛恨。

当听到华西村有问题时,掩饰不住的幸灾乐祸:

这有什么奇怪呢?算一下我们就知道了,小小的华西村,有将近200亿的净资产。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原来他们认为公有制必定破产,私有化改制才是他们希望达到的目标。


而吴仁宝顽固的认为,“总结华西村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发展混合型、多元化的经济体制。”也许这就才是华西村和吴仁宝招人痛恨的原因吧。


小岗村的奇迹


既然说了华西村,那我们也顺便说说另一个典型,小岗村吧。今年正好是小岗村搞大包干40周年。

看看上面的数据,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115人,800亩地,人均7亩。每人每年分200斤粮食,那不是等于平均亩产30斤?请注意,小岗村不但一斤公粮都没有上缴,反而每年要吃国家的救济粮。请问,什么样的劳动制度能让小岗村一年亩产30斤?就是洒点种子完了躺着啥也不干,一年一亩地也不至于只有30斤产量吧?


小岗村大包干博物馆展板

1966-1976,你算算吧,小岗村一亩地出25-50斤左右的粮,还得国家救济30%-50%的粮食。

在看看上面这一张图,1978年不搞大锅饭了,包干到组,其中有兄弟搭档、父子搭档、丈人女婿搭档,竟然还没能调动积极性?这小岗村的人得是多自私?


一定要等到彻底分家,严金昌一家15亩地就收了3万多斤粮,超过过去一个生产队的产量。从一年亩产30斤到一年亩产2000多斤,70倍的差距,请问什么样的制度差距能造成这样的奇迹?


这只能说明,小岗村的人无耻到极点,吃大锅饭时宁可躺倒不干,理直气壮的吃国家几十年救济粮,也不愿意自己动手,即便是兄弟父子都不行,不能吃一点点亏。


所以直到40年后的今天,在国家为了树立这个典型花了无数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小岗村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难道再搞新的土地流转,就能治好小岗村的病了吗?


回归正题


李嘉诚是个聪明人,嗅觉极其敏锐。他为什么大举撤离中国,去英国投资?


原因很简单:中国大陆的政治风向变了,因为房住不炒,因为金钱的力量将不再管用了。他只能到金钱还管用的地方去为他的下一代追求未来了。


更多:

朝鲜问题推演

中美苏三国演义全景录

美国如何利诱中国出台强制一胎政策

健康风险:转基因食品陷阱

美国如何通过非政府组织影响中国政策:全民强制加碘始末

强制全民补碘危害:不育和病残儿

狂犬疫苗失效?这个方法可以救命

非典真相:在良知和利益之间挣扎的钟南山

化繁为简,去伪存真,拨开迷雾看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