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年前这天,苏轼去哪玩了?唐以来西湖摩崖题刻精华首次完整重磅公开
「 湖 山 镌 永 」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杭州|西湖美术馆📆 2022.12.15-2023.3.12
北宋元祐五年(1090)三月初二,苏轼去哪玩了?
近一千年后,魏祝挺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库房里,找到了答案。
2022年筹备“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时,魏祝挺在浩瀚的馆藏拓本中,发现了两件苏轼题名拓本,此前从未披露过。
内容大意是,苏轼与王瑜、杨杰,在元祐五年三月二日这天一同去拜访参廖子——这是苏轼的莫逆之交,苏轼来杭州任知州后,他便也追随至孤山智果院修行。
据馆藏记录,这两件拓片制作于民国时期,1928至抗战前夕,古物保管委员会浙江分会——也就是当时的西泠印社所拓。
两件拓本皆从未发表,甚至连古人都不清楚这方题刻的存在,目前所见,没有任何著录提及,今人也遍寻不得。
仅仅在大约一百年前昙花一现的苏轼题刻,独独留下这两件拓本,成为存世孤本。
左:民国拓宋元祐五年苏轼等访参寥子题名拓本之一(浙江省博物馆藏)
右:民国拓宋元祐五年苏轼等访参寥子题名拓本之二(古物保管委员会浙江分会拓,浙江省博物馆藏)
● 民国拓宋元祐五年苏轼等访参寥子题名拓本 古物保管委员会浙江分会拓,浙江省博物馆藏
当然,远不止苏轼。
摩崖题刻,是古人在天然石壁上摩刻的内容。自唐宋以来,杭州西湖周边形成了上千处摩崖题刻。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理解,这是古代文人墨客甚至帝王独特的打卡留念方式,当然,还有一些是风景地点的标识。随着千百年的时间推移,风雨洗刷、战乱摧毁,这些摩崖题刻的原石有的万幸留存了下来,有的早已湮没,无迹可寻。
而此刻眼前所见的一张张拓片,就像为大地山林里沉默无言的摩崖题刻,定格下的照片。告诉世人,它们还存在,或曾经存在过。
历史巨流中翻滚过的这些人,他们曾来过。
✍️
卢元辅 萧悦
钱镠 钱元瓘
宋高宗
苏轼 米芾
苏舜元 苏舜钦
韩世忠 苏颂
王廷老 沈辽
司马池 司马光
贾似道 郑獬
胡瓒宗 董其昌
康熙帝 乾隆帝
黄易 阮元 钱泳
六舟 赵之谦
赵之琛 胡震
吴大澂 吴湖帆
张大千 吴昌硕
…… ……
这就是正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展出的“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主要呈现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清、民国时期旧拓本,以及杭州市园文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泠印社等机构及下属单位所藏的当代新拓本,共计208件。
第一次,完整展示自唐代以来西湖摩崖题刻全部精华。
从吴山、凤凰山、将台山、慈云岭、玉皇山、南屏山、大麦岭、风篁岭到南高峰、石屋岭、烟霞岭、飞来峰、宝石山、栖霞岭、孤山、定山……五大单元,覆盖杭州西湖周边群山摩崖题刻,其中涵括勾连其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史上一大批重要的文人学者及帝王。
西湖俯瞰图(魏祝挺供图)
● 明胡瓒宗“西湖”榜书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藏
● “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展览现场
古人留下的游览线索,每个都是风雅的“锦囊”。
观众们注视着展柜里的拓片,细细辨认这些石花墨迹中的文字,最早的距今已有近1300年历史——浙江地区现存纪年最早的唐代题刻,中天竺寺唐天宝六年(747 年)源少良题名。
现存数量最多的题刻来自北宋,有文人官员留下的游览题名,也有大字榜书。苏轼在杭州群山中幸存的三处题刻,杭州知州、司马光之父马池、赵孟頫父亲赵与訔留下的题刻等,现场根据西湖周边群山,每一处按唐宋元明清梳理展示,像是穿越到数百年前,随着几代古人重新走访了杭州。
更珍贵的是,这些拓片背后,一条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文脉从未断过。
展览中大部分是来自近百年前的“老拓片”,抗战前夕,西泠印社以杭州地区为中心对浙江地区进行摩崖题刻调查后,制作了数百件拓片。这批拓片后由浙博接管,成为西湖摩崖题刻拓本现存最完整的一套实物资料。
今天我们在这些老拓片上,还能看到“古物保管委员会浙江分会拓”的印章,不少用毛笔写的标签就是当年浙博的老专家沙孟海、邵裴子先生亲笔写的。
还有一部分当代金石爱好者重新发现制作的“新拓片”,连历代金石学者都从未发现的题刻,有幸在这个时代终于被找到——如南屏山望湖亭遗址、飞来峰香林洞、神尼舍利塔等区域失落已久的唐宋题刻等,此次首次公之于众,殊为难得。
千百年来的文人将相在湖山之中留下印记,山石沉默无言,但正因有人写、有人刻,又有人寻,有人护,有人一代代传下来,才生生不息。
● 唐元和二年(807年)郑敦礼水洞题名 浙江省博物馆藏
● 宋熙宁十年(1077)苏颂等龙泓洞题名 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 宋扬庭等龙泓洞题名 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董其昌书永明塔碑 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 清吴大澂“冷泉”榜书 局部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藏
● 明陆时雍圣果寺诗 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该拓本为清代著名金石僧六舟所拓
无论你是否看过这场展览,我们都邀请你一起来参加一场线上的春日西湖摩崖题刻之旅。
2月19日晚19:30,展玩艺术传播研究中心特别邀请本次展览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魏祝挺,在#展玩开讲 带来一场线上直播:“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精华”。
引人入胜,意犹未尽,凡听过魏老师导览的观众必定体会深刻。他深入浅出的讲解,绝对会让你对杭州西湖摩崖石刻有一番全新的认知与理解。
👇🏻敬请提前预约👇🏻
同时,展玩特别线上预售由本次展览官方同名配套图录,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展》。本书首次完整收录234件西湖摩崖题刻拓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首次公开;收录拓本之外,还包括五篇专家撰写的专文,披露了相关最新研究。
特别推荐的原因还在于,本次图录市面上仅流通少量,限量预售,售完即止。
将西湖一千多年的摩崖题刻,一本珍藏。这也是“湖山镌永”的另一种方式。
👇🏻展览同名图录👇🏻
浙江省博物馆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编
魏祝挺 金霄航 陈云飞 主编
原价480元
预售特惠368元包邮
👉
预售·预计3月初发货
1.
留存杭州山林间
三件苏轼题刻真迹
今天还能找到苏轼在孤山智果院亲笔题刻的那方山石吗?
魏祝挺帮大家缩小了范围。
当时智果院还没搬迁至北山,苏轼这方题刻很有可能仍“隐藏”在西泠印社和楼外楼之间,或许就在某个建筑、某堵墙背后,紧贴着崖壁。
900多年前,苏轼前来探望好友时智果院大殿正在施工,这方题刻或许就在大殿后壁,修整后当时的人也看不见。直到西泠印社重建,这才短暂露面,有幸留下这两张“绝版”的拓片,在这场展览中重为世人所见。
这一最新发现,重新佐证了苏轼在杭州留下的题刻真伪。
东坡一生在杭州两次做官,如此热爱西湖山水的他,在这片湖山之中留下了无数精彩诗文与大量摩崖题刻。只是可惜,宋徽宗在蔡京等人的煽动下,下令“天下碑碣榜额,系东坡书撰者,并一例除毁。”
据魏祝挺最新研究考证,苏轼在杭州留下的摩崖题刻仅存三件真迹——
徽宗那场“封杀”,让如今传世的苏轼题刻真迹极为稀少,无疑令现存杭州这三件真迹的更显珍罕。
● 宋苏轼等大麦岭题名 浙江省博物馆藏
苏轼在元祐五年三月二日的行踪,也被改写了。
南宋人推测,苏轼在那天去的是大麦岭,这个误会一直被流传下来,然而透过新发现的苏轼智果院题刻与史料钩沉,印证苏轼在三月二日是去孤山看智果院的工程,待了一整天。而经过大麦岭,则是一个月前。
“这方题刻的存在,让大麦岭题刻回归到正确的时间。”魏祝挺说。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咸淳临安志》与苏轼的《应梦记》,元祐五年二月底三月初,短短一周之内,苏轼竟接连三次前往智果院拜访参廖子,可见两人交情之深。
图录最后的专文部分,你能读到这篇抽丝剥茧的最新研究——《苏轼杭州西湖摩崖题刻的最新发现和相关研究》。
将来有一天,也许该刻会被重新访获,那么世间又将增加一处苏轼存世古迹。
● 西湖北山地区,主要包括孤山、宝石山、栖霞岭等西湖北线群山。(魏祝挺供图)
● 孤山位于西湖北侧,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这里文物荟萃,南朝至唐代有广化寺、辟支塔,吴越北宋有智果寺、玛瑙寺、六一泉,南宋有四圣延祥观、西太乙宫,清代有康熙行宫、圣因寺、乾隆行宫、文澜阁、西泠印社等名胜。(魏祝挺供图)
2.
宋人西湖旅游经典线路
与清人的长篇游记
苏轼的题刻,透露了北宋时的经典游览路线。
从凤凰山脚下出发,一路自西湖南山的南屏山到北山最著名的飞来峰,其中又勾连起大麦岭、天竺寺、灵鹫寺、灵隐寺,皆为彼时文人墨客游玩一时之选。
没错,北宋人最爱题刻。
据统计,北宋时留下共计100处以上,大多是文人官员的游览题名。无论苏轼、米芾,还是元居中、郑獬,每一任知州都想在杭州留下题名。
魏祝挺提到的王廷老,时任两浙路转运使。
● 宋熙宁八年(1075年)王廷老等佛手岩题名 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虎岩净伏 《佛国山石像赞》 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宋代题刻的特点基本是“到此一游”式——姓名、哪年哪月哪日到来。
凤凰山排衙石、慈云岭、南屏山兴教寺、烟霞三洞、飞来峰、定山风水洞,皆可见这一时期北宋文人“打卡”。
在当年赏桂的最佳位置,天竺寺旁,飞来峰的香林洞。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洞口的巨幅摩崖题刻,北宋著名篆书家徐明叔题名:
看似普通标准的北宋题刻格式,这几个人却不同凡响。
路公弼,南宋出访高丽大使;翁瑞朝,杭州地方官员;傅国华,出访高丽副使;徐明叔,出访高丽秘书官。容吉老、麦公明、孟子仪可能是使团,也可能是杭州官员。
这方题刻,也就相当于当时杭州市政府接待出访使团的一次公务记录。
● 宋宣和五年(1123年)路允迪、徐兢等香林洞题名 浙江省博物馆藏
也有如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舜钦留下的题刻,在西湖南屏山;这里的兴教寺,还有北宋元祐名相司马光与父亲司马池留下的题名;南宋时,在南屏山一代还大量刻写了司马光的书法。
● 宋庆历二年(1042年)苏舜钦等南屏山题名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藏
南宋时期,帝王亦在杭州留下御书题刻,凤凰山殿前司衙,即有宋高宗御书“忠实”两个大字。
相当瞩目的还有如南宋第一权相贾似道这样的题名,龙泓洞里由他亲书的题刻,行文风雅,笔法精善。
青林洞内,赵孟頫的父亲赵与訔来飞来峰避暑时,也留下一方漂亮题名,行楷挺拔流利,有褚遂良笔意。
● 宋高宗“忠实”榜书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藏
● 宋咸淳三年(1267年)贾似道等龙泓洞题名 浙江省博物馆藏
● 宋淳祐八年(1248年)陆德舆等青林洞题名 浙江省博物馆藏
● 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赵善等青林洞题名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人绞尽脑汁的是,如何才能超越宋人的风雅?
相比宋代“到此一游”的打卡方式,清代摩崖题刻讲究将这一天的游览历程全部写出来,才算风雅。
此时金石学兴起,杭州净慈寺方丈六舟亦精通金石,飞来峰冷泉溪边的元代四臂观音龛内壁即留有他与何绍基等在道光三十年(1850)的题名。
从题刻内容看,当日他们登临韬光寺,飞来峰探洞,冷泉亭品茶,最后在此题名,极尽风雅。
● 清道光三十年(1850)何绍基、六舟等冷泉溪题名 浙江省博物馆藏
● 清吴大澂“冷泉”榜书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藏
这些西湖摩崖题刻被当时诸多金石学者关注,他们寻访、传拓、考证,丁敬的《武林金石录》、倪涛的《武林石刻记》、黄易的《武林访碑录》、阮元的《两浙金石志》等,都收录了一大批真实可靠的资料。
当然,多次下江南的清代帝王,康熙、乾隆,也都在西湖及周边留下了大量题刻。
●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黄易、钱泳《家人卦》题名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藏
● 清乾隆帝“龙泓涧”榜书 浙江省博物馆藏
● 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龙泓涧诗 浙江省博物馆藏
3.
最早、最大、最传奇
西湖摩崖题刻的万千世界
若真要细细说西湖每个山头、每处题刻遗迹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仅仅在这场展览里,随意撷取一件,可诉说的便太多太多了。
●
失传已久的唐代题刻
连阮元也没发现
《两浙金石志》中,阮元记载了杭州最早纪年的唐代摩崖石刻:唐源少良等游历题名。其他金石文献中,此题名也多有著录。但无论西泠印社还是其他各方研究机构,均无相关拓片留存。原石的位置、保存情况,都无从知晓。
下天竺附近一块崖壁上,元代僧人行之的榜书“璎珞泉”三个大字占据了所有人的视线,无人在意这背后漫漶难辨的存在。
就在2021年12月13日,至微堂奚珣强在三个大字边发现了端倪。他对照着金石学者的著录,辨认出了一处唐刻、两处宋刻。
唐刻现存仅有“源”“良”“游”三字,与求是斋本《武林石刻记》比对,正是失传已久的源少良题名。更精彩的是“一石四刻”——其上横跨三朝六百年,题名十人,儒释道皆有。
● 唐天宝六年(747年)源少良等神尼舍利塔题名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藏
●
杭州第一大碑
唯一留存至近代的吴越国王神道碑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神道碑,是唯一留存到近代的吴越国王神道碑,很可惜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也许现在就埋在公园的淤泥之下。它的体量为杭州最大,仅正文便达三米六。
●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神道碑 浙江省博物馆藏
●
唐刻最集中的风水洞
位于杭州转塘的定山,如今少有人知,在唐宋时却是较为著名的景点,白居易、苏轼、朱熹等人在此均有题名。定山可以下船游览风水洞,风洞常年出风,水洞常年出水,合称“风水洞”,此地风景绝佳,唐刻最为集中。
上世纪末,因炸山取石,定山云泉山东侧山体塌陷,地貌全然改变,所幸并未殃及石刻,但风洞的摩崖也因此而无法再拓。位于风洞口巨型摩崖宋皇祐二年(1050 年)元居中“云泉灵洞”榜书,每个字直径在一米以上,好在今天仍能看到西泠当年制作的老拓本。
●
现存西湖摩崖题刻最多的奇人
如今西湖边现存留题最多的,是明代一位叫方豪的奇人。他极富才情,更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王阳明对其相当器重。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路经杭州时,他受到了杭州官员、文人的热情接待,访遍西湖山水,留题30处之多。
● 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陈思恭刻“慧日峰”榜书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藏 附:明正德十五年(1520)方豪等慧日峰题名
●
元明清三代人成就传奇题刻
飞来峰以青林洞尤佳,北宋时其内有理公岩圣迹,更是诸洞之冠。
公元1358年,时任浙省参政的周伯琦游访飞来峰,用端庄丰润的篆书写下了著名《理公岩记》。周伯琦选择将它刻在青林洞的一处石缝中,颇为隐蔽。也因此,《理公岩记》声名在外,后人寻访却成难题。
两百年后,明代金石学家朗瑛方才重新发现这方题刻。彼时的石壁已是苔藓蔓生,他剔除了苔藓,留下了记录,试图让后人更易找寻。然而接下来的二百余年,这面崖壁无人问津。
直到1853年,已是咸丰年间,钱松和胡震在飞来峰两次细寻才得见。慨叹万千,题刻对面的石壁上,钱松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二人又在进入石缝的石壁上刻下“元周伯温摩崖入壁五步”,为后人指明方向。
元明清三代人,历经数百年,共同成就。
青林洞
👀
你一定会注意到,有些拓片上有毛笔写的签条。
它们大多来自上个世纪沙孟海先生、邵裴子先生亲笔题写,还有依据《两浙金石志》《武林访碑录》等历代著录所写的完整考证。
这些老拓片与西泠印社近一百年前的一场危机有关。
1929年宋美龄到杭州,计划将整座孤山作为中山公园建设,乾隆行宫、西泠印社均在其中。当时。西泠印社创始人丁仁向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求助,为西泠印社挂上“古物保管委员会浙江分会”的牌子,这才得以存续。
古物保管委员会浙江分会也就是西泠印社,在抗战爆发前这几年,便以杭州为中心,对浙江地区进行了摩崖题刻调查,制作了数百件拓片。1949年以后,西泠所藏拓片整体移交与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由浙博接管。
这也是西湖摩崖题刻拓本现存最完整的一套实物资料。
像钱镠慈云岭开路记、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神道碑、石屋洞吴越国造像记、苏轼智果院题名、韩世忠翠微亭题名、孙隆烟霞洞诗刻、董其昌永明塔碑、乾隆帝柳浪闻莺诗等,这些后世不存的摩崖和碑刻,正是因为有这批珍贵的老拓本,才有幸得以传世。
展览现场,你可以在拓片上找找“古物保管委员会浙江分会拓”这方印。
●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这也正是策展人魏祝挺所期望表达的:
“湖山镌永”,西湖的湖与山,镌刻的隽永,源远流长。
西湖的摩崖足以作为一部“镌”永的“石质史书”,群贤往来间,见证千年的变革。当代的这群“摩友”,循着前人“拓”出的路,在西湖群山间,寻访补校。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在踏出美术馆的那一刻,便踏入这片湖山。或许就从孤山开始,重新拥有了另一种视角寻古探幽,涉足四方洞天,与这片山川、这些往来文人雅士观照。
此刻终于呈现的这场展览,这部沉甸甸的图录,需要向太多人致敬。如魏祝挺所言:
“它建立在西湖摩崖题刻一千三百年形成史的基础上,建立在西湖摩崖题刻八百年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建立在西湖摩崖题刻拓本百年捶拓和递藏的基础上,建立在当代西湖摩崖题刻的管理者和爱好者们近二十年来的寻访和考证基础上。”
在杭州,仍然有一批金石爱好者在持续不断地探访。这次展览中首次面世的唐天宝六年(747)源少良等神尼舍利塔题名、唐永贞元年(805)王澹等天竺寺题名、唐萧悦等天竺寺题名、吴越天福四年(939)冷求李安开路记、宋熙宁三年(1070)郑獬章惇等莲花峰题名等历代无考品或失落已久的题刻等,即由当代摩崖爱好者奚珣强等访获。
“文脉”存续的意义,亦在于此。
“不负好湖山。”
实习生 年见 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现场图为展玩摄 其他图片由魏祝挺提供
🎙
#展玩开讲
👇🏻敬请提前预约👇🏻
👇🏻展览同名图录👇🏻
浙江省博物馆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编
魏祝挺 金霄航 陈云飞 主编
原价480元
预售特惠368元包邮
👉
预售·预计3月初发货
部分内页
👉
获取更多高清图赏
点击关注我们的 小红书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