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篇18页的判决书,如何校对才能0差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庭前独角兽 Author 提供智囊的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本期智囊主要聚焦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工作困扰。比如,一份18页的文书应该如何校对才能保证零差错?比如,庭后等当事人签笔录时,和当事人独处,可当事人总问我案子的相关问题怎么办?再比如,案子太多,工作任务重,来不及归档,时间总超期怎么办?让我们来听听资深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解答,相信这些智囊伙伴的智慧,能够给你提供不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01

一篇18页的判决书,如何校对才能零差错?

智囊伙伴:陈晓彤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四级法官助理、业务能手)

法律文书校对是法律人的基本功之一,不管对书记员、法官助理还是法官,这都是一项基础却重要的工作,一般人以为只要做好人形AI,殊不知却是对耐心、细心与法律功力的综合考验。

 

1. 要“知”。第一步就是把握案件内容。不管是校对自己撰写的文书还是校对承办人的文书,对案情的把握是最基础的,否则面对案情复杂、篇幅较长的文书就会变成人形读字机,字是看了一遍,但完全不知所以然,只有百分百运气加持才有可能零差错。所以,在校对文书前应当理清卷宗,把握好基本案情,特别是对于当事人的诉辩称、提交的证据以及庭审笔录要着重复看、关注。

 

2. 要“看”。第二步就是校准样式、厘清内容。判决、裁定、决定,不同的法律文书有不同的样式,即使同为判决书,也会因一、二审程序,本反诉等产生样式差异。

 

以最普遍的一审普通程序判决书为例,首先要核对清楚“首部”内容,即诉讼参加人基本情况、案件由来和审理经过,在此要特别注意当事人的户籍、住所地信息,是否误写、漏写诉讼代理人。

 

其次,要核对确定“案件由来和审理经过”,包括案由、立案日期、适用程序、开庭日期和方式、参加诉讼人员等,特别注意不公开审理案件、存在指定管辖、程序转化、审判人员变更等均须写明。

 

再次,要核对明确“事实”部分,该部分内容往往占据了判决书的大量篇幅,也需要反复阅看、比对卷宗材料。比如,当事人的诉请有无变更、诉辩称意见是否归纳总结正确、完整;查明的案件事实是否准确、表述是否正确;有争议证据是否遗漏等。


还有,要核对明晰“理由”,该部分内容主要包含了争议焦点归纳正确性、行文逻辑合理性、说理合法性等。

 

最后,要核对确认“裁判依据”“判决主文”及“落款”,特别是主文与诉请是否首尾对应、当事人信息是否准确、案件收费是否有变更或遗漏、上诉法院是否标注正确、审判组织是否署名正确等。

 

3. 要“读”。第三步就是提升文字措辞。文字措辞的修改应当伴随整个校对过程行进。在行文结构、篇幅布局、内容说理都确认完毕后,需再通“读”全文。不论是法院新人还是资深法官均表示核校判决唯“读”一字箴言,可见通读的重要性,这个过程既是对行文脉络的通篇复核,也是对文字措辞的再次提升。

 

4. 要“问”。第四步就是带着疑问复盘。零差错不止于文字,也应当包括理论知识与裁判思路,在核校文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观点或者论理的疑问、困惑,这是校对的延伸课,带着问题去校对,在校对后带着思考,作出总结和归纳,并对文书作出最后的复盘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研判能力,这才是零差错之外的百分百校对。

附:核对清单

校对步骤

对应内容

注意事项

标题

法院名称、文书名称、案号

文书名称注意区分涉外案件,需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部

诉讼参加人基本情况

注意核对当事人的户籍、住所地、民族、出生日期等信息;是否误写、漏写诉讼代理人

案件由来和审理经过

不公开审理案件、存在指定管辖、程序转化、审判人员变更等均须写明

事实

原告起诉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原告的诉讼请求有无增加、变更、放弃

被告答辩(第三人诉称)的事实和理由

诉辩称意见是否归纳总结正确、完整;先写被告认可的主张及事实、再写争议事项

法院认定的证据和事实

查明事实是否准确;表述是否正确;争议证据是否遗漏

理由

围绕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展开,根据认定的事实和相关法律,逐一评判并说明理由

争议焦点归纳正确与否;行文逻辑合理性;说理合法性

裁判依据

说理后、判决前须援引法律依据

注意法律文件引用顺序

判决主文

主文内容

判决主文须与诉请对应;当事人应用全称;金额须为阿拉伯数字、注意货币种类(外币或两种以上货币须标注)

尾部

延迟履行责任告知、诉讼费用负担、上诉权利告知

案件收费是否变更;勿遗漏保全、公告、鉴定费用,费用负担要明确;上诉法院名称、上诉期限要正确

落款

审判组织署名、日期

审判组织署名、日期

文书

数字、标点

金额、数量、日期等须核算、校对;标点符号正确使用

小技巧:校对前整理卷宗,熟悉案情;校对后通读全文,提升措辞。另,发现问题、思考归纳更有利于提升文书撰写能力哦。


02

庭后等当事人签笔录,可是当事人总问我案子的相关问题怎么办?

智囊伙伴:程勇跃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三级法官助理、PLUS演说会人气讲者)

1.学会识别和区分问题。对于当事人的提问我们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识别和区分,识别是涉及案件处理的问题还是一般的事务性问题,区分当事人提问是意图获知法官裁判倾向还是仅仅出于焦虑或者本能的关切。

 

对于涉及案件处理的问题,比如询问法官会如何审查此类案件、是否还需要补充证据等等,此时需要我们谨慎应对,不透露任何与案件实体处理相关的信息,对于一些事务性问题,比如询问承办法官的联系方式、案件立案时间、财产保全所需材料等等,我们可以尽量予以帮助和提供便利,对于当事人出于焦虑而询问自己是否会败诉的,可以给予理解并宽慰其相信法官会作出公正的判决。

 

2. 对敏感问题明确说不。案件审结前不透露任何与案件处理相关的信息,是我们回答当事人提问时的基本原则。因此,对于涉及案件实体处理的敏感问题,比如当事人询问案件可能的判决结果、所提供的证据是否会被采纳、法院一般对这类案件会如何处理等等,我们都应该明确予以拒绝。拒绝的方式不妨明确直白一些,明确告知当事人“这个问题已经涉及案件实体处理,我没有办法回答你”。直接干脆的回答更加有理有力,含糊暧昧的言辞反而容易让人误解。

 

3. 掌握问答的主动权。在回答当事人询问的过程中运用一些必要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问答的主动权。在面对当事人的提问时,可以用提醒当事人不要遗漏签字或者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的方式打断提问,避免被带入对方的节奏;对于诱导性的发问不予以直接回应,而是告知其要相信法庭会依法处理;还可以对当事人进行反向发问,询问其拒绝同对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的原因或者其有无调解方案,在尝试调解工作的同时掌握对话的主动权。


03

案子太多,归档总是一不小心就超期,该怎么办?

智囊伙伴:叶若安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书记员,从事书记员工作12年)

1. 树立“归档意识”。归档工作中最大的误区在于,很多人都以为这是结案以后才开始的工作。但其实归档工作是一种贯穿始终、不间断的“流程”。归档的本质目的,是将案件审理的全过程通过材料的顺序、内容完整呈现,也就是把审理的每个环节都纳入到一个完整的“任务流”中,所以从拿到新案件开始,这个“任务流”就可以开始启动,随着审理进程逐渐丰富,而且是可以跟随审判工作同步完成的,是审判过程的同步对照,有了这种“归档意识”,才可以更好地安排每个案子的归档时间。

 

2. 养成“分门别类”的习惯。归档工作的内容实质是一种“归类”,所以养成对案卷材料进行随手“分类”的习惯,会很大程度减少后续整理的难度。比如,在拿到新案后,可以直接将当事人的身份材料、原告起诉状及证据、保全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分类;在审理期间,收到的新材料可以简略标注递交人和递交日期,并根据递交人的身份分类。

 

3. 要学会“未雨绸缪”。要在日常工作中把握每一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问题的机会。比如,发送新案子时,如果发现缺少材料的,可用便利贴标注并贴在卷宗袋上,提醒自己在庭审时叮嘱当事人,避免在归档时才发现有缺漏再联系当事人补交,就很容易拖延归档期限。再比如,校对文书前,提前整理一次卷宗,不仅可以重温案件流程避免文书差错,也可以查漏补缺,防止在归档的最后期限才发现缺少材料。

 

4. 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归档超期常见的原因,一是补充材料需要时间,二是自身拖延。如果属于因当事人补交材料造成超期的,建议每次拿到卷宗时都对遗漏材料进行标注,并抓住每一次跟当事人接触的机会,特别是案件审结前的机会,及时联系补交。如果是自身拖延,建议每月月初,将身边已结未归卷宗梳理一遍,集中办理刻录光盘、胜诉退费等事宜;月底报结完成后,根据审判系统的“已结未归档案件”制作待归档案件清单,或将归档截止日登记在日程本上,每周查看一次,保证按期完成归档任务。







托案子?你养我啊!

看完,你还敢当法官吗?

你想笑死我,好继承我的案子吗?

从前,法院里流传着十个故事…



声明:本文转载自“ 庭前独角兽 ”微信公众号,在此致谢!


编辑:朱   琳

排版:孙   丽

审核:刘   畅

投稿邮箱:sfalw2016@163.com


● 扫码关注我们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赞”和“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