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种常见的产后身体疼痛,妈妈要如何应对?
有的妈妈说,生完宝宝除了没人疼,浑身上下到处都疼……
产后会出现哪些疼痛?产后妈妈应该如何应对各种身体疼痛?
疼痛1:腹痛
产后子宫反射性收缩,引起下腹部一阵阵疼痛,特别是在喂母乳时疼痛更明显。子宫收缩的目的是防止子宫出血过多,并促进恶露排出,疼痛一般在产后3~4天自然消失。
应对攻略:
1.如果痛感轻微,不必理会,顺其自然就好。
2.痛感明显者可轻轻按摩小腹,或用热水袋热敷。
3.痛感较重甚至影响休息或睡眠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适量止痛药。
疼痛2:会阴痛
产后从阴道一直到直肠部位都可能有痛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些部位是胎儿娩出时的必经之地,导致肌肉因扩张而出现轻微肿胀;另一个则见于分娩时进行了侧切缝合,如果使用了真空吸引术和产钳,则肌肉肯定会受到更多伤害,痛感也会更重些。
应对攻略:
1.产后立即冷敷,对会阴处的恢复很有帮助。
2.每次便后清洗消毒,帮助愈合。
3.疼痛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斟酌使用止痛药。
疼痛3:耻骨痛
不少新妈妈产后下蹲、拿重物或排便时,感觉耻骨处疼痛,重者甚至迈不开腿,用不上劲。这是因为胎儿娩出时损伤了耻骨和周围韧带所致,一般数周内恢复正常。
应对攻略:
1.孕期减轻活动,注意休息,防止孕期耻骨分离。
2.产前发现胎儿过大,可考虑剖宫产。
3.采用弹性带固定骨盆,帮助耻骨恢复。
4.少做上下楼梯或走斜坡路的活动。
5.走路时放慢速度,步幅不宜过大,避免加重耻骨损伤。
疼痛4:尾骨痛
一些新妈妈在仰卧、坐位或用力如厕时,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特别是坐在硬物上痛感会加重。主要见于产妇骨盆偏狭窄,或胎儿头部过大,分娩时胎头通过产道时将尾骨及肌肉挤伤。一般在分娩后一两个月内逐渐减轻。
应对攻略:
1.胎儿过大(超过4千克)或孕妇骨盆狭窄,分娩时及时采取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手术。
2.疼痛处热敷。
3.不要仰卧,坐时避免与硬物接触,垫上柔软的垫子或橡皮圈。
疼痛5:乳房胀痛
分娩后2~3天,乳房逐渐充血、发胀,分泌大量乳汁。如果乳腺管尚未完全畅通,致使乳汁不能顺利排出,或者乳汁分泌过多超过宝宝需求,就可潴留于乳房内,引起乳房发胀与刺痛。
应对攻略:
1.及早喂奶,尽量让宝宝吸空乳房。
2.奶水过多时可用吸奶器吸出,也可用手挤,方法是:洗净双手,握住整个乳房,均匀用力,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挤压,待乳汁排出后就轻松了。
疼痛6:足跟痛
产后足跟痛,中医学归咎于产后肾虚,加上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
应对攻略:
1.产后3个月内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
2.冬天产后妈妈要保护好脚部,避免受凉。
疼痛7:手腕痛
由于孕产期体内荷尔蒙变化,引起手腕韧带水肿,肌腱变得脆弱;加上抱宝宝的姿势不当、时间太久,造成手腕肌腱劳伤,医学称为“腕管综合症”,俗称“妈妈腕”。42天的月子期,再难宝妈也要守住这六条底线,以免影响一生
应对攻略:
1.抱宝宝的姿势与手法要正确,避免单手抱,不要抱得太久,不要过分依赖手腕的力量。
2.坚持锻炼,如多做大拇指与手腕的弯曲、伸直、外展、内收等动作。
关注公众号
学习母婴育儿知识
长按二维码关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