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哲学对一个强迫症患者的意义 │ 疾病口述
员外姐姐:精神科医生,辅修宗教学
李杨:强迫症患者,与佛教共处十一年
今天的嘉宾何许人也?
今天我们请到了在知乎上面哲学类某圈子的创建者李杨,李杨也是一个强迫症的患者,已经与强迫症共存了很多年,所以就让他来给我们介绍强迫症和哲学、宗教学。
员外姐姐
李杨
好的,今天有幸员外姐姐能来到郑州,感谢员外姐姐的介绍。
嘉宾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独特经历?
李杨:先来自述一下我的疾病发展历程。小学的时候我的综合成绩在郑州市大概处在前300名。后来很如我意,我考上了一个省排名顶尖的中学。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我的学校生活既充实又舒适,那两三年真的是特别愉快的一段时光。小学快乐的学习生活圆满结束的同时,虽然我已然拿到顶尖初中的录取通知书,但我总有一种感觉,仿佛晦暗的生活即将开始。十年前的小升初还未改革,竞争异常激烈,当时考上省内顶尖中学需要有兴趣爱好特长的奖杯奖牌,还要在英语学科中达到平均初二的水平,语文学科需要背诵初中的古诗词,尤其是数学学科,还必须要学好奥数,也就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相关内容,希望杯或者华罗庚金杯赛的奖杯奖牌证书是进入顶尖中学的关键必须品。当然这股引来广大学生和家长一致差评的风气近年来已经得到削弱,但在当时,如果一个学生想占有优质教育资源并享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上则是其不得不走的唯一道路。我顺利通过了独木桥,在很多人看来,未来应当是前途可期的,但有得必有失,长期的冲刺状态也引起了我当时并不自知的焦虑与强迫。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会反复检查自己的数学试卷以至于做题速度极慢,我当时秉承“一遍成”的原则,所以每写下一个算式我都要在心里默念核对好几遍以确保不会出错。极度的细致认真逐渐演变成了强迫症的重复性思维,但此时我并不知道强迫症的具体症状正在自己身上发生,于是病情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拖再拖,直到初三。由于初一的成绩依托小学的学习完全可以很优异,我的生活虽有些许难受但并不怎么受影响。只是从初二开始,我的排名就慢慢地往下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中招考试。初二时我得了很严重的湿疹,后来有一块皮肤完全烂掉了,但最终还是被治好了,这也延缓了我对强迫症之为强迫症的认识。初三那年,我对中医有着极其强烈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也看了不少中医相关的书籍,其中有一本书谈到情志对疾病的影响的时候提到了所谓抑郁症的三大标准,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运动抑制。看到这段话,我方才知道自己有抑郁症。当时给父母说,父母还不愿意相信,他们总认为自己已经给了孩子物质的支持和所谓的莫大的关心,孩子不可能得抑郁症。或许是出于回避,我爸宁愿按照传统相信我有点中邪也不愿进一步确定我到底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神秘的预感即将开启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
你的预感也就是晦暗生活即将开始的这种感觉是一直都会有吗?还是就只针对某一件事情?
员外姐姐
李杨
我的这种感觉是持续的,是对未来生活整体的一种预感,也就是感觉到未来的生活会不好,一种大势所趋的感觉,并不是针对某一件事情的。
李杨:初一上学期我拿到了班里的第六名,这个名次在郑州市的话,至少处于前一百名。只是在初一那年的寒假,我出现了一些身体乏力,也就是想坐着不想去操场上散步,甚至想躺着而不想坐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初一那年的暑假,我有报数学培优班,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总会感觉到瞌睡,这个时候瞌睡表现得非常明显。有一次我在数学培优班上打瞌睡,那种一阵又一阵的低头想睡的冲动伴随着强烈的想听课的冲动,这两种冲动交叉上演,造成了我时而低头时而抬头,恍惚不定的状态。由于持续数天在我身上出现这种状态,我又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不去上数学培优班。精神状态的日趋恶化使我渐渐支撑不住本应达到的成绩,从初二开始,我的成绩就直线下滑,由于我原来的成绩着实可观,这种成绩直线下滑的状况持续了两年,但我依然进入了郑州市一所普通高中的重点班,虽然已经离开了能够竞争清北复交人的学生的群体,我还是没有想到我能进入普通高中的重点班,与惊讶一同袭来的,是我在成绩方面对于普通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的轻视。这种轻视也就是不谦逊的态度使我更加无法在高中的课程中集中注意力。于是,因为精神状态严重不适应正常生活,在高中开课一个月后,我休学了。休学为期一年,前半年我在家,后半年我住院,住院的时候先是在封闭病区待了四个月左右,又在开放病区待了两个月左右,不过直到出院,我的状态依然没办法支持我正常的学习生活,于是在我继续上了一年成绩并不怎样的高一和一个月高二之后,我又请假了,为期一年。高三开始,我本想拼一把,把高中课程大致掌握并在第二年再进行高考,但精神状态的不给力让我无法完成这个目标,最终我选择了再度请假。当时间在我看来已经不那么令人感到着急,也就是我眼中的届别更迭已经不能引起我拼一把的冲动的时候,我终于慢下来了,开始在家里治病。高中这几年虽然状态不好,但是一个意外虽然也应当是意料之中的事就是我依然拿到了高中毕业证。再后来我在知乎上创建了一个哲学圈子,遇到了一批热心的哲学宗教学硕博,他们为我指出了一条专业的道路,我也第一次接触到一些内容和渠道,感谢他们的指引和帮助,员外姐姐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所以也是非常感谢姐姐呢!
佛教又怎样与李杨结下不解之缘?
李杨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看了陈大惠采访净空法师的宣传片《和谐拯救危机》,自认为找到了生命的根本性问题的答案,经过一些了解,加之对无神论观点简单粗暴解释的不满,我开始对宗教产生好感。同时我会阅读一些教育部推荐的书籍,那时我买了一本《西游记》原著。由于里面有一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就把那一页折了角记了下来,不久我就把心经背得滚瓜烂熟。之后的三年,我集中心思在学习上,所以我对佛教的了解直到小升初考试结束之后才真正有一个量的提升。小升初那年的暑假里,我在网上关于佛教的领域里东看西看,慢慢就坚定了信仰,当然那个时候的信仰是感性的,而且有点盲目。
就是你四周的人没有信佛教,但是你从看西游记的书,还有你自己找的一些资料,就让你觉得佛教对你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佛教的整个观念,佛学带给你的人生、你的价值观一个框架,一种指导?
员外姐姐
请输入
我四周的人没有信佛教。佛教所吸引我的一点就在于佛教是对宇宙人生的一种全方位的解释。就好像一个人初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受是觉得其高深莫测一样,我初次接触到佛教也同样惊讶于它解释的透彻性和认识上的神龙见首不见尾。
你过去所生活的世界,突然发现它是可以被解释的,而且解释的还挺有道理。
员外姐姐
李杨
是的,它的解释是全方位的,包括我们人生中的一些大的根本性的问题,佛教都可以给我们一个解释。
掀开岁月的面纱——李杨缘何如此彷徨?
李杨
我慢慢开始信仰佛教,但是这个时候我父母并不支持,他们都是无神论者,而且信仰无神论信仰得也很盲目,或者说他们也并不信仰无神论,只是不想让我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但是他们对于哲学和宗教没有一个客观认识,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在我初一的时候,因为我爸妈都不支持我去探究佛教,但是我又非常想非常好奇要去探索世界,要去寻求我心中疑惑的答案,所以我就会去网上搜集一些资料看,但是那个时候我对于这些资料可能缺乏一个足够理性的认识,也就是会受到感性的影响,所以信仰本身可能确实也有一些盲目的属性。基于我的家庭背景,比如妈妈的固执、爸爸的极端,在这种情况下,我当时的选择是没有告诉父母我在浏览这些资料,因为我如果直接告诉他们,他们一定会插手,而他们一旦插手,以他们的性格就一定要做出一些成果,他们的成果就是让我远离佛教,跟佛教之间断绝一切这种思想上的联系。
所以很多青少年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他真的发现他对什么东西是喜欢的,它是好的,然后他有一个强大的动力去追求这样一个东西,但是与此同时,父母往往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就只能偷偷地隐藏自己,把他真实的自己在父母这里藏起来,然后他自己去追求这个东西。
员外姐姐
李杨
是的,所以我当时就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来对抗我臆想中父母的打压。
李杨
初中三年我们语文老师会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举办演讲,演讲轮流进行,话题自行设定。当时我准备的是佛教的一些相关话题,哲学、宗教这样的一些话题。每一次演讲之前,我都会用心准备,会浏览很多的资料。在浏览这些资料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急迫焦虑的,是一种非常着急的感受,因为我浏览这些资料的时候都是我父母不在旁边的时候,而他们一旦注意到我浏览这些东西,我就要立刻停止。
我觉得你很想把佛学学好,但是你又要在你父母不在意的时候把它学好,所以就会有一种要做一个你真心喜欢的事,但是不能被父母发现这样一种感觉。
员外姐姐
李杨:在这种情况下,我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担心被父母发现,但是我需要阅读的资料量是越来越多的,所以这种焦虑感只能越来越强。再加上我对学习的苛刻要求,我就会有一些强迫。焦虑的加深、强迫的加强、我对学习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共同导致了最后的抑郁。这种模式大概持续了几个月,后来他们因为一些机缘际会也发现了这件事,不过他们没有明说,自此我们心照不宣地各自做着各自的事,他们虽然默许了,但是我却迈不过心理上的这道坎,所以我一直处在焦虑抑郁强迫的困境中。到初三的时候,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之后高中三年我对于佛教处在一个徘徊的状态,我想过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等一些学科,但那终究是我固执地回避了我父母已经默许我学习佛学这一点之后的一些选择。我后来慢慢觉得我当时所感兴趣的学科不是我真正所感兴趣的学科,也就逐渐淡化了像管理学、心理学这样的选择,当然淡化的过程也是我摸清父母底线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我最终才会光明正大地选择佛教学,或者说我光明正大的选择佛教学的原因之一是我摸清了并且成功适度改变了父母的底线。其实当时初中的时候我也有一种预感,预感到我将来肯定是不能上学了。但是当时我不想让这个事情是在我初中的时候发生,因为如果这个事情追究到底的话,追究到我初中的一些经历的话,那么这个事情我觉得可能有很大程度上会被捅到明面上来,我自己背着父母阅读佛教资料,这些状况可能就会被捅出来,这样的话这个局面肯定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本来的计划就是在高中的时候休学,然后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把初中的问题找一个其他理由给搪塞掉。
员外姐姐:你初中就撑不住,休学的话,你父母就必然会面对你偷偷学佛这个事。但是到了至少初中已经熬过去了,然后在高中实在挺不住了,只能休学。
不屈的执念
李杨
我妈妈是一个很普通的物质主义者,很固执,可能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比较没有精神上经过反省的认同。我爸爸呢也是一个特别固执,特别走极端的人,他本身在他的家庭当中是有一些原生家庭的创伤的。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他离家出走过。另外我奶奶前段时间也确诊了抑郁症,现在依然在吃药。所以我觉得我的强迫症是有遗传色彩的,当然这种遗传不是基因属性,而是性格属性。说到性格,我爷爷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创伤,他除了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之外,至少在心理健康方面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然后我大伯也就是我爷爷最大的一个儿子,他数年以来处在一种抑郁的状态。
你家就有这样一个抑郁的家族史?
员外姐姐
李杨
是的。
当症状遇到信仰
你从高中开学到休学这段时间,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些症状的?你当时有哪些情况,然后你是怎么解释他们的?
员外姐姐
李杨
我当时精神恍惚、性格敌对、偏执敏感,同时还是拒绝服药的,不过这个拒绝服药的原因是因为药物是物质,而我不想让物质来左右我的精神,我具有一种形而上学倾向,不愿承认物质的绝对至上性。
即使是自我调整,你也希望能够透过一些自己的意识,然后透过一些形而上的调整来把你自己调整好,就比较拒绝一些物质的,无论是药物的还是环境的这样子的一个改变。
员外姐姐
李杨
是的,当时我很反对药物的介入,因为药物意味着一种物质,但是我本身是对物质是比较讨厌的。在我当时的体系下我不愿承认物质的决定性。
虽然这两个并不是对立的,但是在当时你的体系之下,这两个在对你的意义来说,它们是对立的,是你的一种自我挣扎。
员外姐姐
无可奈何的较量
你提到你住院为期半年,这个半年的时间你自己产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调整呢?
员外姐姐
李杨
当时我父母觉得我住封闭的时候可能会非常抗拒,非常不接受,但是我还是接受那些不得不接受的东西的。我的理性也在支撑着我的情绪的稳定。同时我也很反感父母对我的强力控制。包括现在也是这样,我觉得人不能非要去让对方怎么样。那既然药物已经进入我体内,我就要用我的意识战胜它,我要用我的意识去主导药物这个物质。住院的时候为了把时间的利用最大化,我进行了很多活动。当时我想着以后当围棋老师,因为围棋属于中华文化,而文化又跟哲学和宗教是有关系的,所以我等于是曲线的来拯救自己的哲学和宗教,但后来我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不在围棋上,而仍然在于哲学和宗教,当然这个徘徊的时间有两年之久,从我出院开始。
一个人的过往
李杨
一个住在精神卫生中心的患者的心境其实跟被关监禁是类似的,心里头有满心的委屈,没有人去给疏解掉,我自己也没有能力排解,当时也没有什么朋友。我在小学的时候,不想跟别人交往,所以习惯了孤独。
你觉得小学同学不能理解你,你跟他们不一样,是这种感觉吗?你觉得他们想的东西都比较肤浅,他们不去思考,所以有点懒得和他们交往?
员外姐姐
李杨
是的,我当时有一些清高,也有些自以为是。这种清高的想法其实还是一种自我片面性的体现。
唯愿无悔
你曾经因为感觉不行而请假,你在学校的感觉不行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员外姐姐
请输入
感觉注意力没法集中,经常胡思乱想。人的注意力一旦没法集中,他就没法谈什么学习。我一直觉得是要把病治好,然后才能去全身心的投入到我想干的事情当中,因为如果是没有把病治好的话,我就没法做到注意力集中,我在竞争力上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我想考的大学来说,比如清北复交人,这些大学需要很强的竞争力,而我当时的状态就没法支持我具有这种竞争力,即便我去考大学,也一定会被筛掉。如果像我小学那个状态,我可能还能考上。
如果你一直达不到这个状态,你就觉得你毕竟是没有用尽全力,一定会有一种后悔,所以就是要把自己调整到了最好的状态,再去做一些事,这样子自己才不会后悔。
员外姐姐
请输入
是的,也就是一直到高三,毕竟我状态还是不行,注意力还是没法集中,我记不住什么东西,课后没有一个当下的收获,所以我只好继续请假。
注视着药物的目光
你前面提到你其实很抵抗药物的这种物质,那么后来你实际吃下去了之后,你对药物的看法是什么?
员外姐姐
李杨
药物就像把一个人从悬崖边拉回来的手,当患者服用了足够的时长之后,他就会体验到在他面前有两种即刻的选择,一种是即刻的幸福,另一种是即刻的痛苦,只要是一个不找虐的人,都会选择前者,经历过了这个选择,我们也就真正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距离被治愈也就不远了。
属于自己的理想
你之前一直看佛学,你觉得佛学对你的抑郁还有强迫有什么帮助吗?佛学对你的症状是一种保护的因素吗?
员外姐姐
李杨
当时我就把佛教当成一种自己的东西去保护,别人想把我的东西夺走,我就想去保护自己的东西,而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我可能并没有认识得特别清楚,但是最近我把这个东西认识清楚之后,我发现学习哲学和宗教其实是可以慢慢改善这种心理问题的状况的。
佛教相当于是你的自我认同的一个投射,是你自我认同的一个符号。不管是学校还是父母,他们都会想要去改变或者说去干预你心里的自我认同的这个部分,也许可以用佛教用哲学的一些内容作为一个名称,来称呼你自我保护的内容。你在追求这些东西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追求自我。
员外姐姐
李杨
我本身可能面临着一个问题,我感兴趣的到底是不是这个东西,我对于佛教本身可能并没有一个很专业的认识,我只是在盲目的去保护所谓的我的一部分。我最近才开始真正去系统性的看一些专业性的书籍,然后也才开始对宗教哲学有一个真正的了解。
真正了解宗教哲学之后,你的自我有什么变化吗?
员外姐姐
请输入
真正了解之后,本来很多令我产生痛苦的对立,就不再是对立的了,本来让我觉得抵触的东西也可以以一种不让我抵触的方式而存在。
你在阅读学习宗教哲学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员外姐姐
李杨
世界的意义是离不开我的感觉和思维的。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意义却是主观的,世界的存在只有在我的感受中才是有意义的。毕竟我并不是活在纯粹的客观世界里,感觉感受思维思想对我的影响往往比外在的客观世界对我的影响更直接也更纯粹。
症状网络
对话有宗教背景的强迫症患者
1小时前
作者:Circle (文中员外姐姐)李杨
插画:李杨
编辑排版:李杨
1. 一个人的孤独与自尊
2. PTSD遇上抑郁症
3. 对话精神健康公益人
7. 对话药学背景的双相患者
了解更多关于访谈与疾病口述→→疾病日记与疾病书写系列